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人工智能的技術基礎》教學設計【課標內容要求】通過分析典型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特征及所依賴的數據、算法和算力三大技術基礎。【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選自浙教版信息科技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是人工智能與智慧社會模塊的起始單元部分,包含“數據”、“算法”、“算力”三部分內容。對后續(xù)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機器學習等智能技術體驗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撐,為實踐站住腳跟。【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典型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初步理解數據、算法和算力是人工智能三大技術基礎。2. 意識到核心技術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作用。重點:了解人工智能的三大技術基礎難點:意識到核心技術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作用【核心素養(yǎng)指向】1.了解人工智能對信息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動手解決問題、掌握核心技術的意識;2.通過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3.能認識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意義,樹立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識。【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有所了解,但是對人工智能三大技術基礎了解不夠深入。【設計構想】應用實例圖片導入,引發(fā)學生思考應用背后實現的技術。本課主要通過小組討論、實例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數據、算法和算力構成人工智能的三大技術基礎,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缺一不可。同時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技術升級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影響,從而認識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意義,樹立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識。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本節(jié)課涉及較多概念和小概念,沒有采用一味的灌輸式教學,而是采用了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列表、思維導圖等方式將概念串聯,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方式,嘗試分析、歸納、總結出相應知識點,根據教師的補充,完善并更正學生的概念結構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試錯的精神,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節(jié)課采用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在學生展開組間、組內小組活動時,參與其中,對學生的活動進行一定的指導與鼓勵。終結性評價:通過填空的考查方式判斷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網絡教室、相關視頻【教學活動設計】學習任務 (各環(huán)節(jié)) 學習過程 設計意圖(寫出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包括: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重難點的落實) 用時(單位: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環(huán)節(jié) PPT呈現:人工智能應用圖片,思考問題:這些應用背后的技術是什么?觀看視頻《世界人工智能三要素:數據、算力和算法》 小組討論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設答案:數據、算法、算力 認真觀看視頻 通過應用實例,引發(fā)學生思考應用背后實現的技術 5新課講授 1. 數據是基礎。觀看視頻《人工智能是如何變得像人腦的?》 實例講解“城市大腦”。 2. 算法是核心。實例對比“深藍”計算機和“阿爾法圍棋”。 3.算力是動力源,對大數據并行計算。上網查找CPU和GPU的區(qū)別。 教師適當補充自主研發(fā)國產芯片的重要性。 1.根據教師所舉的實例,理解數據的重要性。 2.自主思考,實例對比,并嘗試總結出不同算法對結果的影響。 3.嘗試說出CPU和GPU的區(qū)別。 1.引導學生了解數據的重要性,講解數據采集、處理、挖掘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據的能力; 2.通過對比探究算法的設計及優(yōu)化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設計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通過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并總結兩者的區(qū)別,讓學生了解算力在人工智能發(fā)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意義,樹立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識。 10 10 10課堂小結 1.提問學生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學生一起總結歸納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內容。大屏幕上逐步 呈現本節(jié)課的思維導圖。 2.鼓勵學生說出對本節(jié)課的感悟。 1.回顧:根據教師引導回顧本節(jié)課知識點,結合思維導圖,加深記 憶。 2.感悟:自主可控技術的重要意義 1.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通 過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幫助學 生再次回顧,加深記憶。 2.同時鼓勵學生表露內心看法, 提高學生對信息科技課堂的喜 愛程度。 5板書設計(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