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地理(A 卷)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75 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 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 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 0.5 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 .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4.本卷命題范圍:必修 1 第一章至第四章。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月球基地,是指人類在月球上建立的生活與工作區域。月球基地的建設不僅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步驟, 也是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保障人類生存的重要舉措。下圖示意理論狀態下的月球基地結構,完成1~3 題。1.下列有關未來航天員在月球基地生活趣事的描述,可信的是A.可見大量流星劃過天幕B.引體向上是主要健身運動 C.跳高成績將刷新記錄D.基地外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月球基地所采用的能源主要為太陽能,其太陽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距離太陽較近 B.月面的反射率更低C.月球距離地球較近 D.月球表面無大氣層 3.月球基地的居住區建在地下主要考慮月球表面的環境存在①強輻射 ②失重 ③溫差大 ④隕石撞擊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023 年冬季,蕪湖出現較嚴重的冰雪災害,救災過程中發現,橋面較路面更容易結冰。下表為該地 2 023 年 12 月 15 日~19 日天氣變化過程。據此完成 4~5 題。日期 15 日 16 日 17 日 18 日 19 日天氣符號氣壓(hPa) 1002 1003 1003 1004 1012日均溫(℃) 10 6 6 5 54.推測下列時段中橋面最容易結冰的是A.16 日早晨 B.17 日早晨 C.18 日早晨 D.19 日早晨5.從受熱的原理分析,橋面路段更容易結冰主要是由于A.路面吸收大氣輻射較少 B.橋面吸收大氣輻射較少C.橋面輻射散失較地面多 D.路面釋放地面輻射較多冰川風是由熱力作用引起的局地環流中的一種,屬于大氣中尺度 環流系統,其形成原因是冰川上的氣溫永遠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氣低。 珠峰北坡的冰川風十分強勁,在冰川中部,平均風速達 3 米/秒,最大 可達 10 米/秒。在珠峰科學考察隊的記載中寫道:“尤其在晴朗的下午,(~)強勁的冰川風有時會揚起砂石,掀起帳篷。”讀冰川風示意圖,完成 68 題。6.下列選項中關于冰川風形成的原理示意圖,正確的是7.冰川風的存在,對山谷風的影響表現為A.延長山風的時間,增強山風的勢力 B.縮短山風的時間,減弱山風的勢力C.縮短谷風的時間,增強谷風的勢力 D.延長谷風的時間,削弱谷風的勢力8.在晴朗的下午,珠峰北坡的冰川風最為強勁的原因是 A.山風最強,山風與冰川風產生疊加,風力強勁B.山谷氣溫升至最高,與冰面表面氣溫溫差達到最大 C.谷風最強,谷風與冰川風產生疊加,風力強勁D.冰川表面氣溫升至最高,與山谷氣溫溫差達到最大月牙泉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四周沙山環抱,“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 ”成為奇觀。上世紀 60 年代 前,最大水深 9 米,70 年代中期月牙泉水位急劇下降,至 1985 年月牙泉平均水深僅為 0.7 至 0.8 米。2 000 年開始,敦煌市采取應急措施,在月牙泉周邊回灌河水補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水域面積逐漸得 到恢復。讀月牙泉景觀圖,據此完成 9~11 題。9.造成月牙泉“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 ”的原因是A.大氣降水量大 B.冰雪融水量多 C.河流匯入水量大 D.地下水補給多 10.造成月牙泉 70 年代中期水位急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A.人口增加,抽取湖水 B.氣候變暖,蒸發量大C.墾荒造田,打井灌溉 D.風沙肆虐,掩埋湖床11.月牙泉水域面積逐漸恢復有利于①促進自然植被修復 ②發展淡水養殖 ③抑制湖水周邊沙化 ④增加流域面積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暑假是廣大中學生游覽祖國美好河山的大好時機。今年暑假正在云南石林游歷的玲玲看到好友貝貝 的朋友圈:“天才蒙蒙亮,我們就從布爾津出發,沿國道 217 一路向南,穿過蒼茫戈壁,進入克拉瑪依 前經過烏爾禾魔鬼城,這是非常迷人的雅丹地質景觀,天氣也彰顯了新疆人的熱情。下午終于進入最美 公路——獨庫公路,我們由天山北麓到天山之巔,既領略了一天四季的變化,也充分感受了自然鬼斧神 工之美…… ”。下圖為貝貝朋友圈分享的照片,據此完成 12~14 題。12.貝貝的四幅照片中與玲玲參觀的云南石林形成的地質作用基本一致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13.玲玲認為貝貝拍攝的四幅照片的順序,正常情況下應該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14.貝貝的第②幅照片中的景觀廣泛分布在我國的A.西南地區 B.西北地區 C.青藏地區 D.東北地區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部,多沙山和沙洲,面積達 30 平方千米,有“江南第一沙漠 ”之稱,沙漠 東臨奔流不息的贛江,西臨錦江,是我國亞熱帶最大的風沙化土地,厚田沙漠沙丘大小季節變化明顯。下圖 為厚田沙漠位置及南昌氣候資料圖,據此完成 15~16 題。15.厚田沙漠沙源形成的地質作用是A.風力侵蝕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 C.風力沉積作用 D.流水沉積作用16.厚田沙漠沙丘規模一年中最小的季節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二、綜合題:本大題共 3 小題,計 52 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 分)2024 年 5 月,研究人員在云南省祿豐市恐龍山鎮梨園村發現數量眾多的白堊紀早期梁龍足跡亻石。梁龍 為植食性恐龍,個體最長可超過 30 米,體重約 10 噸。按梁龍的體重計算,它每天需要食物 1500 千克左右。 貝立恐龍足印化石的形成非常苛刻,需要恐龍生活離水比較近, 比如在河海、湖濱等,如果是土層堅硬話是 不會留下足印的。恐龍留下腳印后,需要暴露在空氣里一段時間,使得腳印堅固起來,這樣在下泥沙、波浪 襲來時,腳印才可能不會被沖掉,隨后的地殼運動把這些足跡埋住,這些足跡就這樣保留了來。圖甲為恐龍 足跡化石的形成的四個階段。圖乙為梁龍足跡化石照片。(1)恐龍足印化石形成的四個階段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2分)(2)結合地球演化歷史知識,指出梁龍主要食物來源的植物類型,說明判斷理由。 (4 分)(3)推斷分析白堊紀早期云南省祿豐市恐龍山鎮梨園村的古氣候特點。 (6 分)(4)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云南恐龍化石研學活動,發現化石損壞嚴重,請針對足跡化石的保存提出合 理建議。 (6 分)1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太平洋與北冰洋通過白令海峽相連,通常情況下,海峽中北低南高的海面坡度驅動了一支朝北流動的洋流。 科學家研究發現,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該洋流的強度產生明顯的改變。下圖示意白令海峽及周邊地區海水流動狀況。(1)判斷流經白令海峽的洋流性質,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4 分)(2)分析流經白令海峽的洋流對楚科奇海表層海水性質的影響。 (6 分)(3)隨著全球變暖,指出并分析流經白令海峽洋流強度的變化。 (6 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 分) 材料西藏那曲,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氣候干燥、高寒、風大、少雨,蔬菜、瓜果都難以存活。早期 藏區也嘗試建立溫室大棚,普遍存在著夜間室內凍害,效果不佳。2021 年浙江援藏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基 地 4500 米智能溫室大棚建成,讓當地百姓吃上了自己種植的新鮮蔬菜水果。智能溫室大棚采用水幕集熱 —地暖加溫系統,較好地解決了夜間室內凍害難題。研究表明, 日光溫室后墻白天接受太陽總輻射約占 溫室接收太陽總輻射的 50%~60%,夜間室內獲得的熱量中墻面放熱量約占 1/3,地面放熱量約占 2/3。此 外,土壤夜間放熱性能較為穩定,受氣候條件影響小。下圖示意智能溫室大棚。(1)推測智能大棚的玻璃朝向,并給出理由。 (6 分)(2)說明藏區早期溫室大棚普遍存在著夜間室內凍害嚴重的原因。 (4 分)(3)從受熱原理角度談談溫室建設厚實后墻的作用。 (4 分)(4)有人發現夏季正午時段電動卷簾會對智能溫室大棚的玻璃進行覆蓋,請依據大氣的受熱原理闡 述覆蓋的理由。 (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