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月亮河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表上課班級 - 講授內容 月亮河上課日期 - 主講教師 -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通過欣賞《月亮河》這首樂曲,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美,并了解薩克斯這一樂器。 (2)本節課主要介紹了薩克斯的音色特點、《月亮河》的基本情緒以及音樂與個人生活經驗的聯系等知識點。 (3)通過學習本節課,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和美感,還能學會如何將音樂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音樂。此外,通過對薩克斯的學習和認識,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樂器的特點和魅力,進一步拓寬他們對音樂世界的認知。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通過多種欣賞方式,讓學生掌握音樂欣賞的方法并體會音樂美感。 (2)引導學生依據音樂要素對音樂展開聯想并感受樂曲的意境。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從音樂的音色、速度、力度等要素出發,將樂曲與生活場景聯系起來,進行合適的想象。 (2)幫助學生理解樂曲《月亮河》的情緒和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配樂詩朗誦的選擇與創作。教學目標(1)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學生能夠識別薩克斯樂器的音色,安靜地聆聽《月亮河》,感受樂曲的基本情緒。 (2)通過多種形式的音樂體驗(如提問聯想場景、為樂曲起名、配樂朗誦等),學生學會運用音樂要素(音色、速度、力度等)展開想象,提升音樂欣賞能力。 (3)學生在感受《月亮河》的美妙過程中,培養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教學資源(1)薩克斯演奏的《月亮河》音頻文件。 (2)電影《在蒂凡尼處早餐》中《月亮河》片段的視頻文件。 (3)中英文對照的《月亮河》歌詞。教學過程設計師生互動過程 二次備課一、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薩克斯演奏的《月亮河》,并提問學生:“這段音樂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生:感覺很寧靜,好像在河邊漫步,或者在一個安靜的夜晚看著星空。)通過學生的分享,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欣賞《月亮河》。 二、巧設問題,激發興趣 1. 播放薩克斯演奏的《月亮河》,提問:這段音樂讓你聯想起生活中的哪些場景? 過渡語:讓我們再來聽聽其他樂器演奏的這首曲子,看看它能否讓你聯想到更多的場景。提問:同學們,請大家分享一下你們所想象到的畫面。(生:有人想到一個寧靜的湖邊,有人則想象自己在月光下的小鎮散步。)評價和總結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從樂曲的音色、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出發,展開更加豐富的聯想。例如,學生描述:“聽著這首曲子,我仿佛置身于一條流淌的小溪旁,在月光下漫步,感受到了一種寧靜與美好的情感。” 2. 再次播放薩克斯演奏的《月亮河》,提出問題:為樂曲起名。 過渡語:這樣美妙的音樂應該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來配它,現在我們就來一起想一想吧!提問:大家覺得這首曲子應該叫什么名字呢?學生討論并分享他們的想法。(生:有的同學提議“夜之夢”,有的建議“月光河”。)評價和總結學生的回答:這首優美的樂曲確實有一個浪漫的名字——《月亮河》。教師進一步解釋這個名字背后的含義以及它所傳達的情感色彩和藝術價值。(學生提出的各種名稱都可以被肯定,并引導他們將這些名字與曲子的風格聯系起來。) 3. 介紹薩克斯并演奏。 過渡語: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是由哪種樂器演奏的呢?接下來,老師將為大家介紹一下薩克斯的歷史、構造及其獨特的音色特點。教師展示不同種類的薩克斯,并播放一段簡短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種樂器。小結后,邀請一位會演奏薩克斯的學生現場表演一小段旋律,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這種樂器的魅力。(如果沒有條件,教師可繼續講述或播放錄音代替。)(生:這位同學的演奏非常動聽,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 4. 介紹歌曲背景。 過渡語:你們知道嗎,《月亮河》其實出自一部著名的電影《蒂凡尼的早餐》,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首曲子的故事。說明該影片及樂曲獲獎情況:選自1961年的電影《蒂凡尼的早餐》,這首曲子獲得了第三十四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同年還獲得了格萊美最佳歌曲獎。簡要回顧這部電影的主要情節,幫助同學們理解這首作品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意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的圖片資料,使課堂生動有趣。)(生:原來這首歌背后還有這么有意思的故事啊!) 5. 教唱歌曲。 出示中英文歌詞,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讀一遍。范唱歌曲,然后用手勢法帶領學生學習如何演唱《月亮河》。(手勢法不僅有助于記憶歌詞,還能加強學生們對節奏感的理解。)教學過程中強調追求一種充滿幻想、浪漫且空靈的聲音表現方式,同時糾正發音不準之處。引導全體同學齊聲練習幾遍直至能夠較為流利地演唱這首歌為止。(生:一開始有些同學有點害羞,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大家都變得越來越自信了。) 三、文化綜合,提高審美 1. 配樂詩朗誦 出示兩首小詩,請大家挑選其中一首適合《月亮河》意境的作品進行配樂朗誦。學生們分組討論選擇哪首詩作為朗誦文本,并給出理由。(生:第一組選擇了《靜夜思》,第二組則選了《星夜獨白》。)分享每組決定以及他們的思考過程之后,共同選出最受歡迎的那個版本。(生:大家一致認為《靜夜思》與這首曲子的氛圍更搭。)教師播放音樂,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變化調整語氣、停頓等方面以達到最佳效果。組織幾個小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認真聆聽并給予積極反饋。(生:每個小組的表現都很出色,特別是李華所在的那一組,朗誦得特別有感情。)老師示范配樂朗誦《再別康橋》,向學生展示如何將詩歌與音樂完美結合,創造美妙的藝術體驗。隨后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創作屬于自己的《月亮河》故事或心情日記,并與全班共享。(生:王芳寫了一個關于月下漫步的故事,大家都聽得陶醉不已。) 四、課程總結 回顧今天的學習內容,重點在于如何欣賞音樂之美,尤其是通過《月亮河》來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悅之情。總結課堂上學習的關鍵知識要點,如樂器認識、歌曲背景解析等。布置一個小作業——回家后再次聆聽《月亮河》,寫下自己對于這首樂曲的新理解和感悟,下次課時分享給同學們聽。最后,感謝每一位同學的熱情參與!課后作業(1)聽賞《月亮河》的其他樂器版本,記錄下至少三種不同樂器演奏時的感受和聯想到的生活場景,并嘗試用音樂要素(如音色、速度、力度等)來解釋自己的感受。 (2)選擇一首你喜歡的詩,嘗試為其配上《月亮河》的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并簡單闡述你的配樂理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