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六年級上冊唱歌課《阿里山的姑娘》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學生能夠用優美、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展現出歌曲的民族風格。2. 讓學生了解臺灣高山族的音樂文化特點,增強對民族音樂的欣賞和理解。3.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表現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唱出歌曲的韻味。- 感受并表現出高山族音樂的獨特風格。2. 教學難點- 歌曲中裝飾音和滑音的準確演唱。- 理解高山族音樂文化內涵,并通過演唱進行傳達。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欣賞法、模仿法、合作學習法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高山族特色服飾和配飾、手鼓五、教學過程(一)導入1. 教師播放一段臺灣阿里山的風景視頻,讓學生欣賞阿里山的美麗景色。2. 提問學生:“看了這段視頻,你們覺得阿里山美不美?那阿里山還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二)初聽歌曲1.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音頻,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2. 教師提問:“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是快還是慢?”(師生互動,學生回答)(三)學唱歌曲1. 教師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學生邊聽邊跟隨歌曲的節奏輕輕拍手。2. 教師逐句教唱,重點指導裝飾音和滑音的唱法,通過示范和模仿,讓學生體會其獨特韻味。3. 學生跟隨鋼琴完整演唱,教師糾正音準和節奏問題。(四)文化了解1.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臺灣高山族的文化圖片和資料,介紹高山族的風俗習慣和音樂特點。2. 提問學生:“從這些介紹中,你們發現高山族音樂有什么獨特之處?”(學生自由發言,師生交流)(五)歌曲表現1. 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發放一個手鼓。2. 讓學生根據歌曲的節奏,用手鼓為歌曲進行簡單的伴奏。3. 各小組分別展示演唱和伴奏,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給予鼓勵和指導。(六)舞蹈創編1. 教師教授學生幾個簡單的高山族舞蹈動作。2. 學生分組,根據歌曲的旋律和節奏,創編舞蹈動作。3. 邀請各小組上臺表演,師生共同欣賞和評價。(七)課堂總結1.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包括歌曲的演唱、高山族文化的了解和舞蹈的創編。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欣賞和學習更多的民族音樂,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六、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歌曲的演唱、文化的了解和舞蹈的創編中。同時,要關注學生對高山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