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歌曲《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感受志愿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和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了解《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創作背景、詞曲演唱特點、風格,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學唱、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準確演唱歌曲。教學難點掌握歌曲中的節奏特點和音準問題。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練習法。四、教學過程1. 導入師:同學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些歌曲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士氣,你們知道都有哪些歌曲嗎?生:《我的祖國》、《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英雄贊歌》等。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全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旋律激昂、節奏有力,體現志愿軍戰士抗美援朝期間,保家衛國堅定決心的歌曲《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2. 作品介紹師: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創作背景呢?生:(學生回答)師: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的統稱),是指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人民志愿軍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每年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趕赴朝鮮戰場,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序幕。我方指揮官為彭德懷、鄧華等;聯和國軍指揮官為麥克·阿瑟、李奇微等。戰爭開始的8個月以運動戰為主,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從1951年7月10日起,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轉為以陣地戰為主。在整場戰爭中我方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孫占元、邱少云等英雄人物。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標志著抗美援朝戰爭結束。這首歌曲是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創作的,它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們為了保衛祖國、抗擊侵略者的堅定決心和英勇無畏的精神。3. 聆聽歌曲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聆聽一遍《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在聽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2)歌曲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播放歌曲,學生聆聽并思考)旋律特點:A、激昂豪邁:旋律高亢有力,充滿了激情和斗志。B、節奏明快:節奏緊湊,富有動力,體現了志愿軍戰士的英勇無畏。C、簡潔有力:旋律簡潔明了,易于傳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首歌曲給人帶來的感受主要有:A、振奮人心:讓人感受到強烈的鼓舞和激勵,激發內心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B、熱血澎湃:仿佛能讓人看到志愿軍戰士們奮勇殺敵的英勇場面。C、堅定信念:傳達出一種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讓人對勝利充滿信心。4. 學唱歌曲(1)教師范唱歌曲(2)隨琴逐句教唱歌曲旋律。(3)學生隨琴跟唱歌曲旋律。(4)教師講解歌曲中的節奏難點:附點節奏。附點節奏的作用與效果- 增強節奏感:使歌曲節奏更加鮮明有力,讓旋律更具律動感和活力,易于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增強歌曲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激勵志愿軍戰士們奮勇殺敵.- 突出歌詞情感:通過對特定歌詞音節的時值延長,強調和突出了相應的情感表達。如“跨過 就是 好 打敗”等的附點節奏,強化了志愿軍戰士對和平與祖國的堅定守護之情.- 塑造音樂形象:有助于塑造志愿軍戰士們英勇豪邁的形象,展現他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堅定信念和大無畏精神,讓聽眾仿佛看到志愿軍戰士們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奔赴戰場的畫面.(5)隨音樂伴奏演唱歌曲。5. 討論與交流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歌曲為什么能夠在當時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生:(學生討論并回答)師:這首歌曲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們的愛國情懷和英勇斗志,它激勵著無數人投身到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保衛祖國、保衛和平而奮斗。6. 歌曲表演師:現在讓我們分組進行歌曲表演,看哪一組能夠更好地表現出歌曲的情感和精神。(學生分組表演)五. 課堂總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感受到了志愿軍戰士們的偉大精神。希望同學們能夠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