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聽賞)晚會》教案參考資料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學生能夠通過聆聽《晚會》,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氛圍,體會樂曲的節奏美與旋律美。藝術表現在聽賞過程中,學生可以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出對樂曲節奏的理解,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創意實踐引導學生嘗試用簡單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實踐能力。文化理解讓學生了解《晚會》的創作背景,感受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現代音樂創作中的體現。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晚會》歡快的節奏和旋律,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歡樂氛圍。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樂曲中不同樂器的音色特點及其在表現樂曲主題中的作用。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相關音樂素材、簡單的打擊樂器(如木魚、沙錘等)教學過程導入(3 分鐘)師生問好師:“同學們好,歡迎來到今天的音樂課堂。”生:“老師好。”創設情境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都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晚會,你們能說一說晚會都有什么特點嗎?”(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如熱鬧、歡快等)引出課題師:“今天,我們要欣賞一首非常歡快的樂曲,名字叫《晚會》,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新授(12 分鐘)初聽樂曲(3 分鐘)播放《晚會》全曲,讓學生安靜地聆聽,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氛圍。師:“同學們,聽了這首樂曲,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們覺得這首樂曲適合在什么場合播放呢?”(引導學生分享聽后的感受,如歡快、熱鬧等)介紹樂曲背景(3 分鐘)師:“同學們,這首《晚會》可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呢。它的原名是《鬧新年》,由賀綠汀先生創作。賀綠汀先生在 1934 年就創作了這首曲子,后來經過改編成了我們現在聽到的管弦樂曲。這首曲子描繪了人們歡天喜地舉辦晚會慶祝勝利的情景。”分段聆聽(6 分鐘)第一段聆聽(3 分鐘)師:“現在我們來分段聆聽這首樂曲。首先聽第一段,這是樂曲的開頭部分。大家在聽的時候,注意聽一聽這段音樂有什么特點。”播放第一段音樂,同時展示樂譜,引導學生觀察樂譜上的節奏和音符。師:“同學們,你們聽出來了嗎?第一段的音樂節奏很快,旋律很活潑,就像晚會剛開始時大家興奮的心情。”第二段聆聽(3 分鐘)師:“接下來我們聽第二段,這是樂曲的中間部分。大家聽一聽這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播放第二段音樂,同時展示樂譜。師:“第二段通過主題樂句的對答和不同樂器聲音強弱的對比,表現了晚會上男女老少歡快熱烈的場面。”實踐與表現(15 分鐘)樂器介紹(3 分鐘)師:“為了更好地感受這首樂曲,我們來認識一些簡單的打擊樂器,比如木魚、沙錘等。”(教師逐一介紹樂器的名稱和演奏方法)分組練習(6 分鐘)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分配一些打擊樂器。師:“每個小組選擇一段樂曲,用你們手中的樂器為樂曲伴奏。大家可以先討論一下,如何用樂器來表現樂曲的節奏。”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展示與評價(6 分鐘)每組學生上臺展示他們的伴奏,其他小組的同學認真聆聽。師:“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下每個小組的表演。大家在欣賞的時候,想一想他們是如何用樂器表現樂曲的節奏和氛圍的。”展示結束后,引導學生進行互評,教師最后總結評價。拓展與總結(10 分鐘)拓展(5 分鐘)師:“同學們,除了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動作來表現樂曲。比如拍手、跺腳等。”播放樂曲,引導學生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總結(5 分鐘)師:“今天我們欣賞了賀綠汀先生的《晚會》,感受了樂曲歡快、熱烈的氛圍。我們還嘗試了用打擊樂器和身體動作來表現樂曲。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多欣賞好聽的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歡的樂曲,用簡單的方式(如繪畫、文字描述等)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板書設計《晚會》作者:賀綠汀原名:《鬧新年》創作時間:1934 年樂曲氛圍:歡快、熱烈樂曲結構:三段第一段:樂曲開頭,節奏快,旋律活潑第二段:中間部分,主題樂句對答,樂器聲音強弱對比第三段:推向高潮,熱烈氛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