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聽賞)雪橇》教學設計參考資料教學目標審美感知通過聆聽《雪橇》,學生能感知樂曲的旋律特點,體會樂曲所傳達的歡快、活潑的情緒。藝術表現學生能夠在聆聽過程中,通過身體律動表現樂曲節奏,并嘗試用簡單樂器為樂曲伴奏。創意實踐引導學生發揮創意,改編樂曲片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文化理解讓學生了解《雪橇》的創作背景,感受俄羅斯民族音樂風格,理解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雪橇》的旋律、節奏特點,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歡快情緒,并能簡單描述音樂要素。教學難點學生能夠自主地用樂器或身體律動準確地表現樂曲的節奏特點,并嘗試進行簡單改編。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欣賞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簡單樂器(如木魚、沙錘)、相關音樂資料教學過程導入(3 分鐘)師:同學們,在冬天的時候,你們最喜歡做什么呀?生:堆雪人、打雪仗……師:那有沒有同學坐過雪橇呢?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聽一首和雪橇有關的音樂。教學意圖:通過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自然地引出課題。新課講授(12 分鐘)介紹樂曲背景師:這首《雪橇》是由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創作的。它是《冬日的篝火》組曲中的第四首。這首樂曲描繪了雪橇在雪地上奔馳的情景。初聽樂曲師: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安靜地聆聽這首樂曲,感受一下音樂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心情?(播放樂曲)生:歡快、高興……師:非常棒,大家都能感受到樂曲歡快的情緒。那樂曲中有沒有特別突出的樂器聲音呢?生:鈴鐺聲……教學意圖:介紹樂曲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初聽環節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情緒和特點。分段賞析(15 分鐘)第一段賞析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樂曲的第一段,聽的時候想一想,這一段的旋律是怎樣的?(播放第一段)生:旋律很輕快。師:對啦,這一段旋律輕快,就好像雪橇剛開始在雪地上輕松地滑行。那大家跟著老師一起用手來畫一下旋律線。(師生一起畫旋律線)第二段賞析師:接下來聽第二段,這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樣呢?(播放第二段)生:節奏好像更強烈了。師:沒錯,這一段節奏更強烈,就好像雪橇在加速奔跑,非常激動人心。我們可以用身體的律動來表現這種節奏,比如拍拍手、跺跺腳。(帶領學生用身體律動表現節奏)第三段賞析師:最后聽第三段,這一段和前面哪一段比較相似呢?(播放第三段)生:和第一段很像。師:對了,這一段和第一段相似,讓我們感覺雪橇又回到了最初輕松滑行的狀態。教學意圖:通過分段賞析,讓學生更細致地感受樂曲旋律、節奏的變化,并用不同方式表現音樂。樂器體驗(10 分鐘)師:老師這里準備了一些簡單的樂器,像木魚、沙錘。大家想一想,這些樂器可以怎樣為樂曲伴奏呢?(分發樂器)(學生分組討論并用樂器為樂曲伴奏,教師巡回指導)師:哪個小組想來展示一下你們的伴奏?(小組展示)教學意圖:讓學生通過樂器體驗,進一步感受樂曲節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合作能力。創意改編(10 分鐘)師:剛才我們用樂器為樂曲伴奏了,現在老師想讓大家發揮創意,對樂曲的一個小片段進行改編。可以改變節奏或者旋律哦。(學生進行改編,教師指導)師: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的改編成果?(學生分享)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實踐能力。總結(5 分鐘)師:今天我們聽賞了《雪橇》,感受了它歡快的旋律和節奏。還通過身體律動、樂器伴奏和創意改編方式體驗了音樂的樂趣。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喜歡音樂,發現更多音樂的美。教學意圖: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強化學生記憶,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板書設計《(聽賞)雪橇》作者:普羅科菲耶夫情緒:歡快樂器:鈴鐺結構:三段表現形式:身體律動、樂器伴奏、創意改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