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明一中 2024-2025 學年上學期 12 月月考 高二地理試卷本試卷分第 Ⅰ卷 (選擇題) 和第Ⅱ卷(非選擇題) 兩部分。第Ⅰ卷 (選擇題, 共 52 分)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 26 題,每題 2 分。)地球上分布著多個氣壓帶和風帶。右圖示意某氣壓帶和風帶,圖中箭頭表示風帶及風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圖中風帶為( )A. 北半球西風帶 B. 南半球西風帶C. 北半球信風帶 D. 南半球信風帶2. X 氣壓帶 ( )A. 由大氣冷卻下沉形成 B. 由大氣受熱上升形成C. 由大氣重力下沉形成 D. 由大氣受擠壓上升形成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觀察并記錄本校一周之內的日出、日落時間(注 1:該時間為北京時間; 注 2:周末放假時請保安師傅代為記錄)。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日出時間 06: 33 06: 34 06: 34 06: 35 06: 36 06: 36 06: 37日落時間 16: 53 16: 54 16: 53 16: 53 16: 53 16: 52 16: 533. 該地理興趣小組觀察時的月份可能是 ( )A. 3 月 B. 6 月 C. 9 月 D. 12 月4. 在興趣小組進行觀察期間,該地的晝夜長短及晝夜長短的變化情況分別是 ( )A. 晝長夜短,晝漸短夜漸長 B. 晝短夜長,晝漸長夜漸短C. 晝短夜長,晝漸短夜漸長 D. 晝長夜短,晝漸長夜漸短下圖為我國東北某地 2024 年春分時的日出景觀素描圖,圖中小船逆流而上,船夫的影子剛好與船垂直。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 圖中河流大致流向為 (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C. 自東向西 D. 自西向東6. 船夫在往上游行駛的一天中,影子 ( )A. 將逐漸變長B. 將逐漸變短C. 長度不會發生變化D. 將先變短后變長洲地,一種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態。《說文解字》稱: “水中可居曰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沖積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積體。圖示意長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完成下面小題。7. 圖中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條件是 ( )A. 地勢低平,流速慢B. 水位季節變化大,堆積弱C. 河道平直,流速慢D. 水位季節變化小,侵蝕弱8. 關于甲、乙兩處沙洲變化的趨勢,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①甲沙洲東南側以侵蝕為主 ②乙沙洲東南側以堆積為主③枯水期 I 河汊水流分流量小 ④豐水期Ⅱ河汊水流分流量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圖示沙洲一年中面積最小的季節可能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到地處華北平原的石家莊市正定縣開元寺學習考察,該寺位于常勝街西側,始建于東魏興和二年(公元 540 年),之后多個朝代進行了重修。進入寺院正門后,向下走近 20 級臺階才到了寺院內的地面上。下圖為正定開元寺照片,完成下面小題。10. 同學們討論開元寺院內地面遠低于現在寺前街道地面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 始建時向下挖土,古寺建筑地基比周邊低 B. 朝代演替過程中,戰亂造成人為掩埋C. 河流沉積作用與地殼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D. 河流沉積作用與人為修繕共同作用的結果11. 同學們在寺中發現有很多具有緬狀結構(巖石結構由圓形或橢圓形的古生物結核包裹組成) 的石碑,說明這些巖石在形成過程中經歷的地質作用主要有 ( )A. 沉積作用、固結成巖 B. 巖漿噴出、冷卻凝固C. 變質作用、凝固成巖 D. 冷卻凝固、重熔再生2024 年 4 月 27 日下午,廣州市遭遇冰雹、暴雨、龍卷風天氣。冰雹是強對流天氣下發生的一種固態降水。廣州冰雹主要出現在 2—10 月,且春季發生的概率高于夏季。如圖為冰雹形成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 下面四幅圖中,最可能代表廣州冰雹發生時天氣形勢的是 ( )13. 廣州春季發生冰雹的概率高于夏季,主要是因為春季 ( )A. 下墊面溫度更高 B. 水汽輸送頻率更大C. 0℃凍結層高度更低 D. 副熱帶高壓勢力強下圖為柴達木盆地北緣西段地區早更新世的古地貌示意圖。通過野外觀察沉積特征和構造地貌,地質學家發現旱更新世 (2.54~0.78Ma) 青藏高原柴達本盆地和北部鄰近的蘇干湖盆地曾發育廣泛的湖泊。完成下面小題。14. 地質學家斷定柴達木盆地和蘇干湖盆地早更新世發育了廣泛的湖泊,其依據是早更新世沉積地層中發現了( )①粗礫巖 ②細礫巖 ③砂巖 ④粉砂巖 ⑤泥巖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15. 圖中的徑流方向為地質學家推測的古河流流向,其方向及判斷依據可能是 ( )A. 自北向南流觀察點 B 處有來自 C 處的沉積物B. 自南向北流觀察點 A 處有來自 B 處的沉積物C. 自東向西流觀察點 B 處有來自 C 處的沉積物D. 自西向東流觀察點 A 處有來自 B 處的沉積物16. 目前,柴達木盆地原有的古湖泊幾乎完全干涸,推測原因主要是更新世以來( )①強烈的干旱化事件 ②黨河南山構造隆升 ③賽什騰山構造隆升 ④氣溫持續升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研究發現,在全球變暖過程中,氣溫變化幅度最大的是北極地區,這與北極海冰減少對氣溫增幅的放大作用密切相關。差值(104km2)(差值=當月海冰面積-上月海冰面積)。下圖為某年各月北極海冰面積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 關于該年北極海冰面積的變化特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3 月面積最大 B. 5 月縮小最快 C. 9 月面積最小 D. 10 月增長最快18. 根據海—氣相互作用,北極海冰面積減少會導致( )A. 海面蒸發減弱,熱量損失減少 B. 大氣對海面逆輻射減弱C. 極地東風和極地高壓均減弱 D. 海面對大氣的輻射減弱2023 年 11 月,美國墨西哥灣某海域發生了嚴重的石油泄漏,給海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迅速找出泄漏點及時處理泄漏事故,石油公司利用地理信息技術,首先從高空根據地物電磁波反射信息分析兩日內污染海域石油的密度,然后通過計算機建立模型。疊合石油密度與海域位置,迅速找出了石油泄漏點。下圖示意 11 月 9 日和 11 月 12 日污染海域石油密度變化。完成下面小題。19. 本次石油泄漏事故的處理過程中,依次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有 ( )A. GNSS、RS B. RS、 GIS C. GIS、GNSS D. GIS、RS20. 石油泄漏點最可能是圖中的 ( )A. 甲海域 B. 乙海域 C. 丙海域 D. 丁海域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海南島西南部(圖 1),圖 2 示意海濱到尖峰嶺主峰山頂的植被類型的變化。完成下面小題。21. ①②處的植被類型及形成其差異的主導因素分別為(A. 落葉季雨林、常綠季雨林,熱量 B. 落葉季雨林、常綠季雨林,水分C. 常綠季雨林、落葉季雨林,熱量 D. 常綠季雨林、落葉季雨林,水分22. 推測苔蘚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 )①風力大 ②光照足 ③霧天多了 ④土層薄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賀蘭山地處寧夏和內蒙古交界,從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分布荒漠、森林、草甸等植被類型。下圖為賀蘭山東、西坡不同植被類型下土壤有極碳含量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3. 關于賀蘭山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東坡荒漠灌叢的土壤有機碳含量最低 B. 同植被類型下土壤有機碳含量西坡較高C. 東坡土壤有機碳含量隨海拔變化更小 D. 西坡土壤有機碳含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加24. 高山草甸土壤有機碳含量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豐富,土壤淋溶作用強 B. 氣溫低,有機質分解速率慢C. 光照充足,土壤水分含量低 D. 坡度小,土壤有機質流失少電子黑板屏幕反射太陽光線會對視力造成危害,可通過拉上窗簾解決。某日,龍巖某教室 B6 座位同學在日落時愛電子黑板反射陽光影響。幾天后,B5 位置同學受到日落反射陽光影響(如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 該日最可能是 ( )A. 11 月 20 日 B. 1 月 20 日C. 7 月 20 日 D. 5 月 20 日26. 在前面一小題的情況下,未來 6 個月后出現的以下情況正確 ( )①C6 位置會受日落反射陽光影響②B4 位置會受日落反射陽光影響③只需關閉②窗簾 ④需關閉②④窗簾A. ②③ B. ②④C. ①③ D. ①④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 48 分)二、非選擇題(共 3 大題,共 48 分)2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 分)日本東京和法國巴黎分別是第 32 屆和 33 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地,下圖為法國和日本區域圖,下表為巴黎和東京的降水統計資料。月份城市 指標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巴黎 降水量/ mm 38 30 40 43 53 58 60 60 51 58 46 43東京 降水量/ mm 45 61 100 125 138 185 126 148 180 164 89 46(1) 與巴黎相比,描述東京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6 分)第 33 屆夏季奧運會于 7 月 26 日-8 月 11 日在巴黎舉行,據報道,巴黎奧運村不安裝空調。據統計,巴黎絕大多數的居民家庭同樣不安裝空調。(2) 從氣候角度分析巴黎奧運村不安裝空調的原因。(6 分)馬賽是 2024 年巴黎奧運會帆船比賽的賽場。帆船運動對氣象和水 的基本要求是微風、水流不太急、能見度在 1500 米以上。(3) 說明在馬賽舉辦夏季奧運會帆船比賽的有利自然條件。(6 分)2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一: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流經洞里薩河,與湄公河相通。每年湄公河向洞里薩湖倒灌與洞里薩湖向湄公河補水情況均會發生,河湖補給關系非常復雜。洞里薩湖流域降水集中期較湄公河磅湛以上集水區偏晚 1一 2 個月。近幾十年來,洞里薩湖面積呈現縮小趨勢。圖 1 示意洞里薩湖周邊區域。圖 2 示意洞里薩河某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變化曲線 (正、 負值代表流向不同)。材料二:洞里薩湖盛產 300 多種魚類,主要分為白魚和黑魚兩種.黑魚是全年適應本地環境的本地魚,白魚是來自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魚類。(1) 洞里薩河是世界上唯一條因不同季節而逆轉流向的河,指出圖 2 中為負值時洞里薩河的流向,并分析洞里薩湖與湄公河補給關系復雜的原因。(6分)(2) 探討洞里薩湖能夠孕育出超過 300 種魚類的原因。(6 分)(3) 說明洞里薩湖湖泊面積變化對當地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6分)2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2 分)河口地貌的演變與海平面、河流輸沙量等密切相關。2萬年以來,恒河流域地殼相對穩定,但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約 120 米; 恒河年入海輸沙量在距今約 1.1 萬年時達到頂峰 (約 25 億噸, 當今約 10 億噸);.1.1 萬年以來,恒河流域酉南季風變弱,距今約 0.7 萬年,海平面開始趨于穩定。當今恒河河口 (下圖) 原為下切河谷,2 萬年以來經歷了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的演變。(1)分析當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演變的原因。(6 分)(2) 有學者預測恒河三角洲未來將萎縮,分析該預測成立的條件。(6 分)三明一中 2024-2025 學年上學期 12 月月考 高二地理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 26 題,每題 2分。)【答案】1. D 2. C【答案】3. D 4. C【答案】5. B 6. D【答案】7. A 8. C 9. B【答案】10. D 11. A【答案】12. B 13. C【答案】14. D 15. A 16. B【答案】17. B 18. C【答案】19. B 20. D【答案】21. B 22. C【答案】23. D 24. B【答案】25. A 26. C二、非選擇題(共 3大題,共 48分)27.【答案】(1)特征:相比巴黎,東京年降水量更大,夏季降水量更多,季節差異更大。(任寫兩點 2分)原因:東京位于太平洋沿岸,受海洋影響大,水汽更充足,降水量更大; 夏季,東京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影響,帶來充足水汽; 東京位于山脈東側,東南季風受到山地抬升,降水多; 東京易受臺風影響,降水多。(任寫三點 6 分)(2)巴黎緯度較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小,地表獲得熱量少,氣溫較低; 距離海洋較近,海洋對氣候的調節作用強; 溫帶海洋性氣候,陰雨天氣多,夏季涼爽,所以巴黎不需要安裝空調。(6 分)(3)馬賽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風力較小,海上風浪較小,水流平穩; 多晴天,能見度高。(6 分)28.【答案】(1)負值時洞里薩河的流向:洞里薩河自 (東) 南向 (西) 北流 (2 分)原因:洞里薩湖流域和湄公河流域均為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豐富,且降水季節變化大; (2 分)雨季,湄公河水位上漲快于洞里薩湖,河水倒灌洞里薩湖; 旱季,湄公河水位下降快于洞里薩湖,洞里薩湖補給湄公河。(2 分)(2)洞里薩湖水域廣闊,常年水溫適宜,餌料來源豐富,適合多種魚類生長; 湄公河南北流程長,水域環境復雜,魚類品種多,有湄公河魚類進入; 有海洋洄游魚類進入。(6 分)(3)洞里薩湖湖泊面積縮小,水質變差,生物多樣性減少; 洞里薩湖湖泊面積縮小,對局地氣候調節能力減弱,溫差變大; 洞里薩湖湖泊面積縮小,對湄公河補給量減少,調蓄能力減弱。(6 分)29.【答案】(1) 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灣;當今河口處落差變小,流速變慢,泥沙易淤積;后期海平面趨于穩定,恒河輸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積逐漸形成三角洲。 (6 分)(2) 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繼續上升;西南季風變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減少,輸沙量減少;生態退耕、修建水庫等人類活動,使河流含沙量減少,輸沙量減少,沉積速率小于侵蝕速率;地殼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積速率。(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