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太原市第二外國語中學校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地理12月知識回顧(考試時間:40分鐘 滿分:50分)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海拔和相對高度是表示高度的兩種不同方式。讀海拔與相對高度示意圖,完成1~3題。1.圖中①處和③處的相對高度是( )A.200米 B.1200米 C.1000米 D.1400米2.圖中②和⑤處代表的地形類型的共同特點是( )A.海拔低 B.地面起伏小 C.邊緣陡峭 D.海拔高3.圖中③、④處對應的地形類型分別是( )A.平原、高原 B.平原、丘陵 C.盆地、丘陵 D.盆地、山地(新情境 國家發展戰略)中國“奮斗者”號潛水器潛入深度達到驚人的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下圖示意“奮斗者”號潛水器。讀圖,完成4~5題。4.該潛水器下潛到的海底地形最可能是( )A. 大陸架 B. 大陸坡 C.海溝 D. 大洋盆地5.我國對藍色深海探測,可以( )A. 揭秘火星生命起源 B. 開展海洋科學實驗C. 開發海底光能資源 D. 進行深海花卉種植根據下圖完成6~7題6.下列有關甲山與乙山相對位置的判斷,正確的是( )A.甲山位于乙山的西北方向 B.甲山位于乙山的西南方向C.甲山位于乙山的正西方向 D.甲山位于乙山的東北方向7.在abcd四個地方中,最有可能出現河流的是( )A.a B.b C.c D.d8.海洋占據了地球表面的絕大部分空間,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對人類的未來有著絕對的重要性。圖為海底地形示意圖,圖中A、B、C、E四處地形分別是( )A.洋盆、大陸架、海溝、大陸坡 B.洋盆、大陸坡、大陸架、海溝C.大陸架、洋盆、大陸坡、海溝 D.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海溝(19年山西陽泉市中考真題)地理課上,同學們練習繪制地形圖。小麗繪制了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9~11題。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等高距為100米 B.①坡比②坡緩C.A地和B地相對高度為200米 D.乙山峰的海拔高度不超過800米10.沿AB線繪制的地形剖面圖正確的是( )A. B. C. D.11.若此圖為分層設色地形圖,則B地最有可能被著上( )A.白色 B.黃色 C.綠色 D.藍色2024年3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在這里,發現了生活在2億多年前的海洋動物化石;這里有壯觀的峰林,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贊嘆該地質公園內的萬峰林:“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苯Y合下圖,完成12~13題。12.能夠反映貴州興義發現海洋動物化石這一地理現象的詞語是( )A.愚公移山 B.刻舟求劍 C.滄海桑田 D.精衛填海13.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是我國重要的峰林分布區之一,其地表形態表現為( )A.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B.崎嶇不平,山巒密布C.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D.一望無際,坦蕩如砥荷蘭是一個“低地之國”,地處西歐,瀕臨北海,自13世紀起就開始大規模圍海造陸,國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故有“上帝造海,荷蘭人造陸”之稱。荷蘭,深受海潮的侵襲,荷蘭人將風車視為國家的“功臣”。結合下圖荷蘭位置,完成14~16題14.荷蘭的圍海造陸,造成了( )A.地殼的變動 В.海平面的上升 С.海平面的下降 D.海陸的變遷15.荷蘭風車的作用是( )A.防御外敵 B.抽水 C.預防地震 D.抵御海嘯16.荷蘭位于_______板塊( )A.太平洋 B.印度洋 C.亞歐 D.南極洲(2024年新疆中考真題)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發生7.6級地震,地震導致該地區地殼大幅變動。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17~18題。17.日本地震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 B.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C.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 D.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18.當地震發生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①在室內,迅速躲到墻角 ②在高樓,盡快乘坐電梯下樓③在室外,迅速撤離到高大建筑物附近 ④在野外,避開山崖、陡坡,防止山石滾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圖為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據此完成19~20題19.不考慮人口遷移,人口總量最大的時間點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0.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由②向③的變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是( )A. 勞動力過剩 B.教育資源緊缺 C.國防兵源不足 D. 加劇環境污染第Ⅱ卷二、綜合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21.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10分)(1)人們通常用 表示人口的疏密狀況。(2)人口稠密區大多位于中低緯度的沿海平原地區,請說出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①地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③地_____________④地_______________任選一例人口稠密的地區,分析其人口稠密的原因。(4)圖中的⑥、⑦兩地人口稀疏,其原因主要是:⑥地⑦地22.讀等高線地形圖和泥石流活動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如圖中A點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稱是 。C點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稱是 。(2)沿甲、乙兩條路線登山,比較容易的是 ,原因是 。(3)李莊和吳莊圖上距離約為1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千米。(4)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李莊和吳莊更容易受到泥石流影響的是 ,圖2中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 。(5)為了不妨礙地面交通,鐵路基本上采用修建高架橋和隧道的形式。圖中鐵路的走向是 。D、E兩處需要修建隧道的是 。2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小題。(10分)2024年8月暑假,我國西藏墨脫縣的小南沿著板塊交界線進行地質旅游,重點考察了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紅海三地。下列是小南記錄的部分地理現象,但他未作出解釋。請你參考局部地區板塊示意圖和阿爾卑斯山巖石褶皺景觀圖,完成筆記內容的解釋。請說出小南的家鄉墨脫縣地震發生的原因。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高海拔地區,小南發現了當地有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斷這里曾經是 (海洋/陸地),這里在遠古時代發生了地殼運動,引起了海陸變遷。(3) 在阿爾卑斯山脈考察時,小南發現此山脈的巖石有很多被擠壓而成的褶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受 板塊與 板塊碰撞擠壓。這是科學家們提出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的巖石表層不是一個完整的圈層而是由 大板塊組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 ;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比較活躍。(4)在紅海,小南運用現代科技測量了紅海的寬度,并與100年前的數據做了比較。請你推測紅海面積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并用板塊構造學說相關理論解釋其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