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全集與補集教 師 年 級 高一 授課時間科 目 數學 班 級 高一(六)班課 題 全集與補集教學目標 (1)使學生參與并深刻體會全集的必要性,理解集合的子集、補集的含義,會求補集。(2)能夠應用Venn圖和數軸表述集合間的關系,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通過對全集補集概念、性質、規律的探究,不斷提高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培養數形結合能力,掌握歸納類比的方法。教學重點 補集概念的理解及初步應用。教學難點 全集的理解,補集應用中方法規律的探究。教學方法 啟發式與探究式相結合.教學手段 多媒體投影、導學案、集合計算器.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新知探究知識探究1:全集〈1〉舊知新問提問:在初中數學中,有沒有一個概念和“補”有關?預案:答:補角問題:30°的補角是多少度? 答:150°問題:為什么不是70°或者120°等等?答:在180°范圍內研究的。問題:為什么?部分學生會答:課本上規定的?!?〉算一算 1:方程 在有理數范圍內的解是_______ 在實數范圍內的解是_______; 2:不等式 在實數范圍內的解集是_______ 在整數范圍內的解集是_______ 。〈3〉說一說 預案1:我們在研究一個問題之前必須清楚研究范圍。2:在研究某些集合時,這些集合往往是某個給定集合的子集,這個給定的集合叫全集,常用符號U表示。3:學生討論后會有不同的答案。知識探究2:補集〈1〉補集理解1、設U是全集,A是U的一個子集,則由U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記做2、 3、 〈2〉性質歸納1、觀察圖形2、聯系生活 : 設U為我國56個民族,A=3、借助實例:歸納性質知識應用:例1:變式1.設全集U= ,A={1,2,3,4},B={3,4,5,6,7},求 , .變式2:設全集U=,=,,,求集合A,B變式3:某學校先后舉辦了多個學科的實踐活動,高一(3)班有50名同學,其中30名同學參加了數學活動,26名同學參加了物理活動,15名同學同時參加了數學物理兩個學科的活動,這兩個班有多少同學既沒有參加數學活動,又沒有參加物理活動?反思:在這幾道題目中,我們用了什么方法?【階段小結】 兩道例題均用到數形結合思想解題,但具體解題方法的不同體現了Venn圖和數軸法各自獨特的優點。 知識拓展 學生實驗?。阂稽c想法 (例1,例2引出)ⅱ:動手操作 (集合計算器)ⅲ:形成猜想ⅳ:驗證猜想 (Venn圖應用)數學之精深來源于:八方聯系、大膽猜想,細心求證,深刻反思。三、歸納總結,顆粒歸倉1、知識:理解全集補集的內涵;2、方法:掌握歸納類比的方法;3、能力:提升抽象概括、數形結合、自主探索的能力。四、作業布置,適當拓展(1)(A級)設U={x|x是三角形},A={x|x是銳角三角形}, B={x|x是鈍角三角形},則 ( A ∪B) =___________.(2)(A級)全集U={x|0預設問題:1、說說上述問題中你的發現。2、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全集嗎?3、能在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中找到全集嗎?CuAAUCuAAUUAB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示語言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