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仁壽縣22級高三一診模擬聯考地理試卷第Ⅰ卷 選擇題(共 48 分)第Ⅰ卷共 16 個小題,每個小題有四個選項,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每小題 3 分,共 計 48 分。請用 2B 鉛筆在答題卷上將所選答案的代號涂黑。通濟堰是浙江南部山區一處古老的水利工程,主要由拱形堰壩、進水閘、排沙門、引水橋和水渠等組成。研究發現,堰壩呈拱形使得河水對壩體的沖擊力被引向河岸(圖1)。圖2示意甲地引水橋景觀。據此完成1~3題。1.圖中水渠的流向為( )A.由西南流向東北 B.由東北流向西南C.由西北流向東南 D.由東南流向西北2.為使排沙防淤的效果更好,排沙門設置的位置及原因是( )A.①處 靠近進水閘,有助于減少泥沙入渠B.①處 水流沖擊力較小,有利于泥沙淤積C.②處 河水受堰壩阻滯和引流,含沙量大D.②處 河流中心水流速度較快,利于排沙3.甲地引水橋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休閑娛樂場所 B.方便當地居民出行C.保障溪流水流通暢 D.防止水渠淤積泥沙右圖為我國某地某年谷雨和立夏兩天太陽輻射量日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4.曲線②的最高點高于曲線①的主要原因是( )A.太陽高度高 B.氣溫高C.空氣濕度低 D.空氣雜質含量低5.據圖判斷( )A.谷雨這天上午為晴天,下午為陰天 B.谷雨這天為陰天C.立夏這天上午為陰天,下午為晴天 D.立夏這天為晴天在英國的東南部海岸,白堊土懸崖十分常見(如圖所示),白堊是一種白色疏松的土狀石灰巖,顆粒均勻、細小又柔軟,用手就能搓碎。在海岸帶懸崖下的沙灘上常能找到菊石(如圖所示),菊石是劃分和對比地層最有效的標準化石。完成6~7題。6.白堊土的形成過程是( )A.化學沉積—地殼抬升 B.地殼抬升—海浪侵蝕C.海浪沉積—地殼抬升 D.海浪侵蝕—垂直崩塌7.菊石亞綱動物是已滅絕的海洋無脊椎動物,生存于中奧陶世至晚白堊世,由此推斷其可能的滅絕時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C.新生代末期 D.寒武紀輝騰錫勒湖區位于內蒙古中部,為現代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該湖區地層出露完整、沉積厚度較大,是研究全新世地層、沉積特征及古氣候變遷的理想場所。下圖示意輝騰錫勒湖區沉積地層的年齡與深度對應關系。據此完成8~9題。8.該湖區沉積速度最快時段對應的深度為( )A.0~50 cm B.50~100 cmC.100~200 cm D.200~300 cm從沉積地層上分析,圖示時段該地經歷的氣候演變過程主要是( )A.濕潤—干旱 B.濕潤—干旱—濕潤C.干旱—濕潤 D.干旱—濕潤—干旱新疆某地(43°N)根據“壽光型”日光溫室結構和參數建造溫室(如下圖),發展越冬果菜生產。但建成后效果不夠理想。為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增溫效果,當地對該類型日光溫室的參數和朝向進行適當調整(注:tan23.5°≈0.435)。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對該地“壽光型”日光溫室參數的調整方案最合理的是A.將D縮減到4m B.將D擴大到10m C.將H縮減到3m D.將H擴大到5m11.該地“壽光型”日光溫室的朝向應調整為A.南偏東 B.南偏西 C.東偏北 D.西偏北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通量(UR)與入射太陽輻射通量(DR)之比,表示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與反射能力,其變化主要受太陽高度、雨雪、植被、地形等因素影響.下圖為我國某觀測站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地表輻射通量逐月均值變化圖及觀測站春季四種典型天氣輻射通量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觀測站地表反照率季節變化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A.太陽高度 B.植被狀況 C.冰雪蓋度 D.氣溫高低13.觀測站可能位于( )A.橫斷山 B.大興安嶺 C.帕米爾高原 D.武夷山14.圖示四種典型天氣對應正確的是( )A.①少云②多云③晴天④降水 B.①降水②多云③少云④晴天C.①降水②少云③多云④晴天 D.①晴天②少云③多云④降水梨果仙人掌是一種因果實形狀像梨而得名的仙人掌,原產于墨西哥。在我國境內, 主要在四川、貴州、廣東、福建、臺灣等省份有人工栽培。而在橫斷山區的干熱河谷,梨果 仙人掌已經形成野生種群,成為優勢分布區。下圖示意我國橫斷山區局部地區干熱河谷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梨果仙人掌能在橫斷山區的干熱河谷形成野生種群, 最可能是因為該地區( )A. 氣候炎熱干燥 B. 河谷水源充足C. 土壤肥力較高 D. 生物豐富多樣16. 我國人工栽培梨果仙人掌沒有出現生態入侵危機,最可能是由于( )A. 引種規模較小 B. 天敵數量眾多C. 栽培管理嚴格 D. 生存條件苛刻第II卷 選擇題(共 52 分)17.閱讀 圖 文材 料 , 完 成 下 列 要 求 。 (18分)公元1325年,位于墨西哥谷地的T城(圖6a)建立。由于人口劇增,當地居民在湖泊淺水區域建造眾多奇南帕(圖6b)用于耕種,成為T城食物供應的支柱。奇南帕的農業生產采用人工翻耕、辣椒水殺蟲;農作物收成一年可達7次,每次收成后,在奇南帕上覆蓋一層湖泥即可繼續種植。20世紀40年代起,墨西哥開始大量從國外進口農產品,約90%的奇南帕逐漸被棄用。2018年,奇南帕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圖6(1)根據糧食的產需矛盾,說明該地居民建造奇南帕的原因(6分)(2)分析奇南帕農作物可多次收成的原因。(6分)推測20世紀40年代起奇南帕被棄用的原因。(6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材料一:下圖為環地中海沿岸圖。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河流,其北部支流多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脈,波河豐水期持續時間較長,枯水期僅出現在夏末秋初。材料三:圖中的甲地氣候干燥,多低山丘陵,設施農業(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采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的一種現代農業方式。當地主要通過開采富含礦物質的優質地下水進行溫室水栽。)成為支柱產業,是歐洲其他地方冬、春季蔬菜的主要供應基地,農產品品質好,有“歐洲菜園”之稱。(1)判斷圖中地中海未來的面積變化趨勢,并分析理由。(4分)(2)波河豐水期持續時間較長,枯水期僅出現在夏末秋初,試分析其原因。(6分)(3)結合材料,分析甲地成為“歐洲菜園”的區位優勢。(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江蘇省鹽城市該地(下圖)近海年平均風速達7.6米/秒以上,遠海超過8米/秒,是中國風電建設的主戰場之一。21世紀初,該地在城區內的甲處等地建設分散式風電站;2021年,在海上建成多個風電站,所產電能接入中國最大的華東電網。目前大豐區積極推進遠海(距海岸50千米以上)風電項目,建設國家級海上新能源產業基地。(1)分析與西北地區相比,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發展風力發電的優勢條件。(6分)(2)說明21世紀初大豐區建設風電站時選在城區并分散布局的原因。(6分)(3)簡述大豐區推進遠海風電項目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意義。(6分)仁壽縣22級高三一診模擬聯考地理答案1-5CADAC 6-10ABCBB 11-16BACDAD17. (1)島 嶼 面積 小 ,耕地 和 生存 空 間 有 限 ,糧 食 產量 低 ;人 口 劇 增 , 對 糧 食 需 求 量 大 。 建 設奇 南 帕 可 緩 解 該 地 糧 食 的 產 需 矛 盾 。 (6 分)(2)地 處 低 緯 地 區 ,熱量 充 足 ,生 長 期 長 , 且 作 物 生 長 迅 速 ; 湖泥 肥 力 高 , 覆 蓋 湖 泥 可迅速 恢 復 奇 南 帕 土地 生 產 力 。 (6分)(3) 當 地 及 周 邊 地 區 城 鎮 化 水 平 提 高 , 勞 動 力 外 遷 或 轉 向 非 農 產 業, 務農 勞 動 力 短 缺 ;種植 成 本 提 高 , 國 外 農 產 品進 口 增 多 ,奇南 帕 農 產 品 競 爭 力 弱 。 (6分)18.(1)縮小(2分)。理由:處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2分),兩個板塊擠壓,面積變小。(2)春末夏初,氣溫升高,發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補給,形成汛期(2分);冬春季節大部分處于地中海氣候區的波河受西風影響,降水量大,徑流豐富(2分);夏末秋初,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降水少(2分),所以波河的豐水期持續時間長,枯水期僅出現在夏末秋初。(3)甲地位于歐洲南部,緯度較低,熱量充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農產品品質好;發展設施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高;錯峰上市,市場需求大;位于沿海,海陸交通便利。(任答3點得6分)19.(1)與西北地區相比,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電能需求多;鄰近用電市場,輸電成本較低;基礎設施較完善,可接入華東電網,建設成本較低。(每點2分,共6分)(2)城區人口和工業集中,基礎設施完善,輸電成本和建設成本低;城區地價較高、用地緊張;河網縱橫;缺乏大片未利用地可供集中布局風電站。(每點2分,答對3點給6分)(3)拓展風電布局空間;提高電能供應量,緩解能源緊張狀況;降低和穩定能源價格;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每點2分,答對3點給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