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案[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五 四學制) 數學(五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利用公式解決問題。2.借助具體的實物和模型,學生經歷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3.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建立長方體、正方體計算公式的模型,提升學生的推理能力、歸納概括的能力等數學素養,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重點]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教學過程]一、測量工具和測量對象的一致性。同學們前兩天都在學習有關體積的知識,對不對?一起看大屏幕。一號2號2個長方體,誰的體積大?可以猜一猜。(我認為一號長方體的體積比較大/我覺得他們的體積一樣大。/我覺得二號的體積大。)3個答案都讓你們猜了。如此看來,光用眼睛看,我們是不能找到準確的結果了,對不對?想個辦法來比一比,檢驗一下。有什么好辦法?(量出他們的長寬高。)怎么測量呢?你的意思是算出它的體積,對吧?對于體積計算咱還沒學,但這種方法是可以,還有不同的辦法?(我們在以前的時候學過如何測量它的面積,我們測量面積的時候是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擺這個面積。我們現在是體積可以用?)我們可以用小正方體去擺這個圖形,看誰擺的多誰就更大。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在比較兩個面的大小的時候,咋比較的?這個小正方體就應該是測量或者是比較體積大小的一個工具。大家同意嗎?同意。既然以前已經有這樣的工具了,為什么現在非得用小正方體呢?就是用他倆不行嗎?(因為小線段和小正方形,小正方形只能測量出它們的表面積。無法測量它們的體積。)是用小正方形可以測量它的面積大小。那小線段?這個小線段只能測量它棱的長度。小面我們可以用來測量大面。只有用這個小體我們才可以用來測量大體。為什么只能用這個小體才能大體?(二維的就是這個平面,平面只能測量它的面積的平面,可是二維東西是沒有厚度的,它又無法測量它的體積。)也就是說這個正方體相比較于這個面,它多了什么?(高)有長又有寬又有高。所以我們才可以用這個小體來測量。測量的時候,這個測量的工具和測量的對象要保持一致。這個工具也就是一個單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體積單位。要研究體積單位,咱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研究呢?(進率,有哪些體積單位,怎么計算,怎么規定的)你們是怎么想到從這些方面研究?(長度單位經驗、面積單位經驗)下面就請同學們在組內討論一下體積大小又是怎樣規定的呢?應該用用什么字母表示?他們之間的進率?問題一:體積單位有哪些?(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往右還有嗎?(有)怎么想到“立方”的?(以往經驗)書上只介紹了這三個體積單位。剩下的體積單位立方單位不常用,之前還有這樣的經驗嗎?(有)在長度單位里邊誰和誰不常用。還有平方十米,平方百米。既然不常用,咱就先研究這三個常用的大小。問題二:1立方厘米多大?(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怎么想到的?(聯系之前的面積單位,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那我們遷移過來,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你看我沒教都會了。誰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身體上是否有小尺子?1立方分米呢?生活中是否有?問題三:用字母表示誰來用字母表示立方厘米?(cm ),為什么是3?cm2,2是什么意思?(二維,長、寬)cm ,3是什么意思?(三維,長、寬、高)cm只有長度,1可以省略。問題四: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長度單位是一維的,面積單位是二維的,體積單位是三維的,一維的進率是10,二維的進率是100,三維的進率是1000。)有道理。他從一維、二維、三維的角度進行了分析。(10×10×10=1000)算一算也能得出來,對嗎?非常棒!我班有個同學說,老師一維的1后面帶一個零,兩維的1后面帶兩個零,三維的1后面帶三個零。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從我們一年級學的長度單位到現在學的體積單位,它們都是有聯系的,都是有聯系。這節課雖然說是新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都是誰教給你們的?。大家如果長有聯系的眼睛,這個數學就變得簡單了。原來一維的、二維的、三維的這個點,咱用連續的眼光一看就全部穿成了知識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