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地理月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A B A A A C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B C D C C B C D21.(1)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2)氣溫差異:那波利夏季氣溫較高,氣溫年較差較大(或蒙特雷夏季氣溫較低,年較差小)降水差異:那波利年降水量較多,雨季較長(或蒙特雷年降水量較少,雨季較短)。(3)秋冬季大盆地高氣壓強盛,西部沿海氣壓較低,氣壓差異顯著,驅使風由內陸吹向沿海;來自內陸干燥的氣流翻越高大山脈后下沉增溫(焚風效應);干熱氣流順峽谷穿行(穿越山口),加大了風速(狹管效應)。22.(1)季節性積雪融水;烏拉爾河4--5月份徑流量最大,出現春汛;河流發源于烏拉爾山,山地積雪較多,春季氣溫回升,積雪融化。(2)徑流季節變化差異大;以積雪融水補給為主,有春汛;有結冰期。(3)匯入支流少;緯度較低,該河段河流自北向南流,蒸發旺盛;流經沙漠地區,下滲量大;是俄羅斯主要農業區,灌溉用水量大。23.(1)丙區域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的影響,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蓋率低;氣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顯著,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在風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積不斷擴大。(2)草木茂盛,動物繁多。原因:此季節乙地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較多,為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3)此時是夏季,行星風系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當地盛行東南信風為離岸風;增強了沿岸的離岸流,使上升流加劇,增加了海水表層的餌料,吸引更多魚群。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9月23日,某城市(30°N,116°E)某一中學學生在學校操場上M位置看到了太陽剛好落于該校的院士亭頂部(下圖)。據此完成1--3題。1.此刻當地地方時和太陽方位分別是( )A.18:30西南 B.17:30西南C.18:30西北 D.17:30西北2.另一學生看不到太陽,可知其當時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日該地晝長夜短 B.該日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60°C.三個月后地球公轉速度最慢 D.該日該地日出東北某次地質考察活動中,地質隊員在①②③④四處鉆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其中①處的鉆孔深度是100m。在該水平面①④處取得相同的礫巖,②③處取得相同的砂巖,且礫巖的年代比砂巖新。下圖示意地質考察區域的等高線分布。據此完成4--5題。4.甲處地質地貌為( )A.背斜成谷 B.背斜成山 C.向斜成谷 D.向斜成山5.①②兩處高差最可能是( )A.20m B.40m C.60m D.80m讀亞洲東部和南部某月氣壓與風向的示意圖。完成6--7題。6.圖示時間及A地的風向均正確的是( )A.7月、東南風 B.7月、西北風 C.1月、東南風 D.1月、西北風7.B地季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B.海陸熱力性質差異C.海域氣壓差異的影響 D.沿海洋流運動的影響圖為2024年9月7日某時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圖(單位:百帕)。讀圖完成8--9題。8.此時影響④地的天氣系統是( )A. B.C. D.9.此時圖示區域( )A.①地為高壓中心 B.②地降雨天氣C.③地狂風暴雨 D.④地為偏南風河口鋒是指河口地區不同性質水體或水團之間形成的較為明顯的界面,界面附近往往存在一種或多種水文要素(鹽度、溫度、濁度、密度等)的最大梯度。下圖為某年長江河口鋒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10.長江河口鋒的剖面形態最接近( )A. B.C. D.11.與冬季相比,夏季的長江河口鋒( )A.距離海岸近 B.鋒面坡度大 C.水體透明度高 D.泥沙沉積量大河流因其流經地區的氣候、地形等條件存在差異,其補給類型和特點也存在差異。下圖為我國某河流年徑流量變化統計圖。讀圖,完成12--13題。12.該河流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13.該河流可能是我國的(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長江紅海是當今世界上最繁忙的海運航道之一。紅海的年內水分收入包括:徑流注入總量(A)、海域降水總量(B)、表層洋流輸入總量(M);紅海的年內水分支出包括:蒸發總量(C)、深層洋流輸出總量(N),其他因素忽略不計。下圖表示紅海周邊區域及紅海的鹽度分布。據此完成14--15題。 14.紅海鹽度北高南低的主要原因是( )A.北部降水量大于蒸發量 B.北部受暖流影響C.南部與外海連通更強 D.南部結冰期短15.曼德海峽處表層和底層海水運動方向為( )A.表層和底層海水均由亞丁灣流向紅海B.表層海水由紅海流向亞丁灣,底層海水由亞丁灣流向紅海C.表層和底層海水均由紅海流向亞丁灣D.表層海水由亞丁灣流向紅海,底層海水由紅海流向亞丁灣2023年12月出現了很強的厄爾尼諾現象,為厄爾尼諾年。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風減弱,使太平洋中東部的水溫異常增溫的現象。讀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爾尼諾年的海水垂直運動示意圖。完成16--17題。16.從圖中可以看出( )A.正常年份太平洋東部海區氣溫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亞東海岸氣溫較低C.厄爾尼諾年太平洋西部海區氣流下沉 D.厄爾尼諾年南美洲東部海區氣流上升17.在厄爾尼諾年,下列事件發生可能性較大的是( )A.南赤道暖流勢力加強 B.澳大利亞東部降水增多C.南美西部干旱區出現綠洲 D.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經是一個淡水湖,現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紀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條,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爾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積不斷縮小,大片湖區干涸。下圖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圖。完成18--20題。18.推測艾比湖(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 ②周邊多溫帶荒漠③湖泊面積季節變化大 ④湖泊東部較西部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下列不屬于艾比湖湖水由淡變咸原因的是( )A.全球氣候變暖,蒸發加劇 B.人類活動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C.過度開墾,長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減少,稀釋作用減弱20.艾比湖大片湖區干涸帶來的主要影響有( )①湖泊面積縮小,調節氣候的能力下降 ②地下水位上升,土壤鹽漬化加重③風沙加劇,影響交通 ④漁業資源減少,鳥類棲息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0分)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共16分)。材料一 那波利位于意大利西南端。蒙特雷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圖1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國蒙特雷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圖2為那波利和蒙特雷的氣候統計資料。 材料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世界山火多發區,專家認為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是加州山火的溫床。加州山火的主要“幫兇”為“圣安娜風”。它是秋冬季節出現在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節性強風,來源于內陸大盆地的高壓氣團,穿越山口路徑,到達沿海地區。翻山越嶺的大風不僅吹干了植被,還讓爆發的山火迅速蔓延。圖3為“圣安娜風”示意圖。判斷那波利的氣候類型并說明這種氣候的分布規律。(4分)結合圖文資料比較那波利和蒙特雷氣溫和降水特征的差異。(8分)(3)從大氣環流和地形角度,分析秋冬季節“圣安娜風”的成因。(4分)2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6分)烏拉爾河發源于烏拉爾山脈南部,流經俄羅斯聯邦及哈薩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長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內流河,為歐洲與亞洲的界河。圖為烏拉爾河水系示意圖,①②③為三個水文觀測站。推測烏拉爾河的主要補給水源并說出依據。(4分)據材料簡述烏拉爾河的水文特征。(6分)(3)分析②至③河段流量變小的原因。(6分)2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8分)2024年1月,受強降雨影響,A河水位達60年來最高,引發洪災,但丁處海域漁民忙碌。某中學非洲研學小組從赤道附近出發,沿20°E向北行進,途中發現該區域的自然景觀呈現出明顯變化。8月研學小組到達乙地,下圖中甲、丙為研學小組成員拍攝的照片及A河流域水系。根據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說明丙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征。(8分)判斷到達乙地時可能見到的生物景觀,并說明其形成原因。(4分)(3)丁處海域的漁場1月漁獲量較大,分析其原因。(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docx 黑龍江省雙鴨山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月考地理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