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Unit 1 Teachers’ Day Lesson 2 She was young then. Lesson 3 They were active in class.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授課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英語學習基礎。且從語言知識的儲備方面來講,三年級學習了“She/He is ...”句式介紹別人;四年級學習了tall, short, beautiful, big, small 等詞。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教師節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生活經驗,缺少用英語來表達對老師感謝的能力;且初次接觸過去時態,因此在描述時有一定難度,因此設計多種語言實踐活動,采用圖片、視頻等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通過本單元學習,并設計相應的語言學習內容和語用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內化重難點,建構知識框架,最終實現有效輸出。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屬于“人與社會”范疇,涉及“如何描述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以及如何描述某人現在和過去的樣子”。本單元內容圍繞 A Great Teacher--Teachers’ Day 這一主題展開,涉及三個語篇,包括兩組對話,一篇配圖短文。語篇一是學生日常生活對話。Jenny 和 Danny 在談論 Danny 最喜歡的老師,并通過描述猜測,知道了是 Miss Zhang。通過描述,學生學會了如何用一般現在時描述一個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語篇二將原課文的語篇 2 和語篇 3 巧妙串聯在一起,用一般過去時描述老師和他的學生們過去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也是日常生活對話。Danny 和 Jenny 將教師節賀卡贈送給 Miss Zhang 時,發現 Miss Zhang 也在制作賀卡,要送給自己的老師 Mr Wang。Miss Zhang 通過照片告訴兩位學生她的老師從前的樣子,也不禁回憶起那時的自己。通過介紹,學生學會用一般過去時描述一個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然后,呈現了教師節當天,Mr Wang 的學生回校看望他,學生今非昔比,變化很大。他們一起祝愿 Mr Wang 教師節快樂。該語篇激發同學們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并培養了學生尊師重教的良好品質。語篇三是配圖短文 A Great Teacher。講的是世界著名作家 Helen Keller和她的老師--Anne Sullivan 之間的故事。講述了 Anne Sullivan 克服種種困難,事無巨細的照顧 Helen Keller,教會她做好多事情,并把她培養成了偉大的作家。可以說,沒有 Anne Sullivan,就不會有偉大的作家 Helen Keller。該語篇激發同學們對老師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本單元的三個語篇從不同視角談論 Teacher’ Day,單元內各語篇與單元主題之間、各語篇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三個子主題,即“學生為老師做教師節賀卡并描述老師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且表達對老師的喜愛之情。”“老師為以前的老師做賀卡并描述老師過去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教師節同學們回到母校祝老師節日快樂,并回憶過去,表達對老師的尊敬、感激之情。”“教師節這一天學校里來的新老師發生的有趣故事”各課時圍繞單元主題和子主題展開,課時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緊密關聯。學習活動按照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三個層次逐步展開,循序新進,螺旋上升。語言學習滲透在對語篇主題意義的探究中,學習活動由淺入深,理解性技能與表達性技能協同發展,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基于主題的結構化知識。三、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時學習,學生能夠:1.通過以舊引新,由回顧 Miss Zhang 現在的樣子過渡到描述 Mr Wang 過去的樣子以及 Miss Zhang 過去的樣子,進而描述 Mr Wang 的學生們過去的樣子。(學習理解)2.通過對本單元文本的復習,口頭表達對老師的尊敬、愛戴和感恩之情;(應用實踐)3.通過描述自己過去的樣子,引導學生描述自己以前的樣子,并拓展到描述自己上一年級時老師和同學們的樣子。(遷移創新)完成課時目標所需的核心語言如下:【核心單詞】young,old,tall,short,beautiful,kind,strict,thin,active,naughty,smart,his, ago, little, then,【核心句型】She/He was ... then.I was ...then.They were ... then.四、設計思想What:本課語篇對原語篇 Lesson2 和 Lesson3 進行了整合,內容圍繞教師節展開。首先在情境中巧妙地將 Lesson1 的內容進行整合,由描述 Danny 最喜歡的老師 Miss Zhang 現在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引入;然后又介紹了 Miss Zhang 最喜歡的老師 Mr Wang 過去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進而描述 Mr Wang 的學生們過去的樣子。(學習理解)然后通過描述自己過去的樣子,引導學生描述自己以前的樣子,并拓展到描述自己上一年級時老師和同學們的樣子。Why:通過復習描述 Miss Zhang 和 Mr Wang 過去的外貌及性格特征,使學生學會描述一個人的過去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并激發起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和感恩之情。通過描述老師們的變化,讓同學們知道教師的偉大之處,培養了學生尊師重教的良好品質。How:本單元話題生活氣息濃厚,內容圍繞 Teachers’ Day 這一主題展開,涉及兩個語篇,其中涉及描述外貌及性格特征的詞匯 , 如 :young,old,tall,short,beautiful,kind,strict,thin,active,naughty,smart.描述時使用的核心語言,如:“She/He was... then. I was ... then. They were ...then”。Miss Zhang 都介紹了自己喜歡的老師和自己過去的外貌及性格特征,情節比較簡單,易于理解,具有現實意義和一定的教育意義。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會用一般過去時描述他人的外貌特征。教學難點:激發起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和感恩之情。六、教學流程教學目標 學習活動 效果評價1. 通 過 復習整合,在看、聽、說的活動中,學會描述一個人過去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學習理解) 學生唱一首關于“teacher”的歌曲,唱完后,通過 Free-talk 中 “What’s the song about ” “When is Teachers’ Day ” “What's Danny doing for his favorite teacher ? ” “ Who is his favorite teacher?” “What’s Miss Zhang like ” 等問題的引領,復習學過的內容,為接下 來的描述做鋪墊。 從 Danny 最喜歡的老師 Miss Zhang 開始描述,描述了她現在樣子。再通過詢 問 Miss Zhang 最喜歡的老師是誰,學習 如何描述 Mr Wang 過去的樣子。 然后借助語言框架,對自己熟悉的人 的外貌及性格特征進行描述,如 He/She was... 并將現在和過去進行對比,了解 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使用的不同語境 教師觀察學生能否 積極參與互動和交流, 調動頭腦中已學知識, 主動分享對教師提出問 題的理解。并根據需要 調整提問方式,進行追 問和鼓勵。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調整提問方式,不斷啟發引導,適時追問,并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反饋。 教師觀察學生完成 描述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供幫助。根據學 生的表現給予指導和反 饋。設計意圖:本階段學習活動,旨在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描述他人以前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詞匯的表達。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對話內容,學習對話中的詞匯和核心語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圖片,梳理知識點,培養學生準確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學生積累并拓展詞匯,擴大知識面,并內化語言,為語言輸出奠定基礎。2. 通過閱讀原 語篇 3,概括總結 如何描述多人過去樣子。 通過老師描述自己的樣子,引導學生描述自己以前的樣子 。 (應用實踐) 在教師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閱讀 原語篇中的 Lesson3,,回答“What were the boys like then?”“What were the girls like then?”并用核心句型“They were ...”作答。在學習核心句型的同時 學習新詞“active”“naughty”“smart” 等,并借助圖片、視頻等形式了解其含義。 老師介紹自己過去的樣子為學生提 供的范例,學生借助老師提供的語言支架 描述自己以前的樣子。 觀察學生使用語言 是否正確,能否借助板 書呈現的語言支架表達 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把 握學生內化所學內容和 語言的情況。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和歸納關鍵句型與重點語言,學習核心句式,促進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內化,從學習理解到應用實踐,為進一步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做好鋪墊。通過表達對老師的愛,引導學生在自覺對照和主動篩選的過程中深化理解與感知,發展思維品質。3.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回顧 自己剛上小學時自己老師們和學生們的樣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討論,并落實到書面表達。(遷移創新) 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剛入學時的師 生合照,觸發學生的回憶,創設情境,為 描述自己過去的老師和同學們做準備。 通過小組討論,用核心句型對目標人 物進行描述,并通過書面表達的形式在課 堂中練習及展示,鞏固所學知識。過學習, 情感共鳴 , 感受到老師的selfless 和 great,我們都應該尊師重教。 教師鼓勵學生勇敢進行表達,學生通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梳理文本脈絡,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觀察學生在語 境中運用核心語言進行問答和交流的情況,根 據學生的表現給予指導 和反饋。設計意圖:本部分學習活動旨在讓學生根據情境,和問題鏈的引領,整合運用相關語言表達,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所學語言和文化知識的能力,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推動遷移創新。(必做 ) 1.Read the text fluently. (必做 ) 2.Talk about your parents' old pictures with your classmates. (選做 ) 3.Find out your old pictures and new ones. Describe the changes to your family. (找出自己的老照片和新照片,跟家人描述自己的變化。)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1.學生基本掌握了一般過去時的結構以及用于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關鍵句型,如“He/She was...(描述外貌).”“They were...”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運用一般過去時來描述人物過去的外貌。在課堂練習和作業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表示外貌特征的詞匯如“tall” “short”“thin”“long hair”“short hair”“smart”“naughty”“young”等的運用較為準確。 通過圖片展示、情景對話、小組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積極交流,合作學習,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對比人物現在和過去的外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 思維能力。讓學生了解到人的外貌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 對變化的認知。課堂活動中,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增強了自信心和表達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1. 直觀教學法 利用圖片展示人物不同時期的外貌,形象直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般過 去時的用法和外貌特征的描述。學生對圖片的反應積極,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2. 情景教學法 設置真實的情景,如回憶過去的同學、家人等,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 一般過去時描述人物外貌。這種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英語的實用性,提高了學習的 積極性。 3. 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活動中,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任務。不僅提高了學習效 率,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但在小組活動中,也發現部分學生參 與度不夠高,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 三、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 問題 部分學生對一般過去時的掌握還不夠牢固,容易與一般現在時混淆。在描述 人物外貌時,會出現時態錯誤。學生在運用詞匯描述外貌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詞匯量不夠豐富。課堂時間有限,無法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2. 改進措施 加強對一般過去時的復習和鞏固,可以通過更多的練習和對比分析,幫助學生區分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的用法。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在教學中引入更多的描述外貌特征的詞匯,并通過圖片、例句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在課后有更多的機會練習和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可以利用小組展示、英語日記等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四、對今后教學的啟示 1. 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語法和詞匯的學習。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為語言的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2.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語言的實用性。 3. 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合作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 4.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和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總之,通過這兩課的教學,我對一般過去時描述人物外貌特征的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