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5.1延續文化血脈》議題式教學設計《延續文化血脈》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 《延續文化血脈》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一框的內容。主要講述了中華文化的特點、價值以及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涉及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重要性。本框內容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增強文化自信,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具有重要的意義。二、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了解合陽跳戲,體會(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感受地域文化的力量,讓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健全人格:通過學習合陽跳戲手藝人的品德,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思想品德,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責任意識:通過撰寫合陽跳戲的宣傳語,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社會責任感。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假如你是導游,提到合陽(地方)文化,你會向外國游客介紹什么? 學生回答,合陽頁面、剪紙等。 教師播放合陽跳戲的視頻,簡單介紹合陽跳戲知識,透過合陽跳戲引出本課。【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58-66頁,引導同學標注問題要點) 1、中華文化的內容、特點和重要性。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重點) 3、文化自信的內涵、重要性。 4、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5、中華傳統美德的特點、內容、重要性以及弘揚美德的做法。【議題教學框架】總議題:通過“跳戲文化”學習延續文化血脈子議題1:追根溯源,探中華文化的前世子議題2:繼往開來,析中華文化的今生子議題3:弘揚傳承,暢中華文化的未來【教學展示】子議題1:追根溯源,探中華文化的前世議學任務1: 結合跳戲發展史,思考——蘊含了哪些中華文化元素?這些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學生展示)議學任務2:假如你是導游,提到中華文化,你又會向外國游客介紹什么? 學生:武術、京劇、文字等 教師總結,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議學拓展1: 2023年10月7日到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在京召開,此次會議重點是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我們來學習文化的發展史,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思考這三種文化之間的關系。(同學交流展示) 教師用圖示法來展示三種文化之間的關系議學拓展2: 2023年3月董宇輝的游渭南公益行欄目之合陽,董宇輝和當地文化名人史耀增老師深切交流,他說,“讀書不是遠離家鄉,而是建設、宣傳家鄉。”在這場文化傳播中,我們再一次領略了詩經合陽的魅力。此次活動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陜西合陽,也為傳承和發展中國非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議學小結1: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根,革命文化是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魂。子議題2:繼往開來,析中華文化的今生 議學情景: 在合陽跳戲文化傳播中,有這樣一個人,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就是2019年公布的陜西省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敏生。在日常的演出工作中,他積極主動、樂觀向上、經常給自己加壓。他說:“這件事,值得我用一生去做,希望讓更多的人領略這塊活化石。也能了解我們的精神”。議學任務3:在學習他言行的過程中,可以思考折射出來的品德有哪些?議學活動: (從李敏生的言行里,分析他的品德—敬業、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中華傳統美德;因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等。)議學拓展3:(讀詩句,弘美德)唐 王昌齡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清 林則徐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東漢 曹植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議學小結2:傳統美德的內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意義。子議題3:弘揚傳承,暢中華文化的未來議學任務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但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請你為“弘揚跳戲文化”寫一段宣傳語,向世人介紹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的跳戲。議學任務: 學生宣傳語展示。(用國學書簽的形式分享后粘貼在黑板上)議學小結: 延續文化血脈,青少年的做法。拓展:師生宣誓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愿以吾輩之青春,捍衛這盛世中華。捍衛中華!捍衛中華!捍衛中華!【布置作業】1、 基礎作業:整理本節課思維導圖;2、 拓展作業:渭南市某校布置了一道項目式作業: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何在。【階段一:聚焦任務,搜集資料】(1)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何意義 【階段二:展示交流,撰寫宣傳】(2)為自己喜愛的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等級不限)寫一段宣傳語。(200字以內)《延續文化血脈》設計點評站長屈雅喆點評 郝瑞玲老師這節課是在2024年縣域思政大練兵活動第一階段展示的課,本節課巧設教學情境,充分落實了議題式教學的教學要求,堅持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有機統一。較好的實現了落實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養的目標,是一節值得借鑒、好學好用的優課。一、立足學科,以精準話題提升素養 話題是議題的依據,這節課額導入呈現了實踐邏輯與生活關切的出發點,同時也承載著整篇課文的提綱挈領與有機滲透。說到這節課的設計,一是議題能立足學科,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二時議題能體現深度,引導學生打破知識固化和符號的藩籬;三是議題能回歸實踐,引導學生聚焦區域文化發展。二、依托情景,以精準問題啟發思考 問題是議題的載體,而問題的情景表現是議題教學的關鍵,是直面學生學情的。這節課的情景設計,也有幾個特點,一是問題情景指向了生活相關;而是問題生成指向了思維提升;三是問題探討指向了文化認同(文化自信)。三、培根鑄魂,以明晰脈絡增值導向 議題式教學強調“議”主題特征,在考慮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要思考落腳是否有宏觀價值性。本節課立足培根育人,引導學生提高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信,讓學生進一步建立了個人與世界、社會的發展關系;同時,本節課主題指向核心素養,通過恰當的情境與示例,側重以正確的價值引領學生。 美中不足,課程的設計在宏觀把控與議題環節的處理上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需要再議再磨再踐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