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盟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聯考高二年級地理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年是中國極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建成的秦嶺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之后的我國第五座南極科考站,也是我國的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下圖中左圖為我國南極科考站分布示意圖,右圖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小的是()A. 中山站 B. 秦嶺站 C. 長城站 D. 昆侖站2. 秦嶺站建成時,太陽直射點最接近右圖中的()A. ① B. ② C. ③ D. ④下圖是攝影師分別在甲、乙兩地,在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機固定好,對準星空,長時間曝光而得到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線為恒星視運動軌跡。甲、乙兩地都在北半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下列有關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A. 乙地緯度高于甲地緯度 B. 星星繞轉方向是順時針C. 繞轉的中心點都是月球 D. 甲地存在極晝和極夜現象4. 圖甲中某恒星視運動轉過的角度約為150°,據此判斷攝影師連續拍攝的時間約為()A. 6個小時 B. 8個小時 C. 10個小時 D. 12個小時下圖為世界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和日出日落的大致時間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 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判斷該地緯度位置為()A. 40°N B. 40°S C. 50°N D. 50°S6. 根據所學地理知識,計算該地冬至日的晝長時間()A. 7小時 B. 8.5小時 C. 9小時 D. 9.5小時孫教授乘飛機從上海前往美國休斯敦(西六區)考察交流,圖為本次行程的航班描述,下圖中所示時間均為當地時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孫教授到達休斯敦時,休斯敦當地時間為()A. 7日19點 B. 7日18點 C. 8日19點 D. 8日18點8. 孫教授到達休斯敦時,與北京在同一天的范圍約占全球()A. 1/4 B. 1/2 C. 5/12 D. 7/12丹霞是我國南方濕潤區的一種地貌,其形成與地殼抬升及侵蝕作用有關。圖甲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乙為某環崖丹霞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 圖甲中Ⅰ、Ⅲ、Ⅳ分別( )A. 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 B. 變質巖、沉積巖、巖漿巖C. 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D. 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10. 塑造環崖丹霞景觀的主要內力、外力作用分別是( )A. 巖漿活動、風化作用 B. 地殼運動、流水侵蝕C. 地殼運動、風力侵蝕 D. 變質作用、流水沉積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和巖層地質界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 圖示地區主要的構造地貌類型和成因分別是()A. 向斜谷地,內力作用 B. 背斜谷地,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 背斜山地,外力作用 D. 向斜山地,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2. 圖中四地符合實際的是()A. 甲處為陡崖,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B. 乙處巖層中可能找到化石C. 丙處可能發育成為河流 D. 丁處地勢平緩,便于開采天然大理巖山東省蒙陰縣岱鎮發育了一種特殊地貌——岱崮地貌,是古生代寒武紀的灰巖經過多重內外力作用而形成。外表呈圓形、山頂平展、周圍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逐漸由陡坡過渡到緩坡形態。下圖為岱崮地貌實景圖及形成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岱崮地貌的形成過程是()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14. 該地貌峭壁以下陡坡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A. 物理風化、沉積作用 B. 重力崩塌、沉積作用C. 流水侵蝕、搬運作用 D. 風力侵蝕、搬運作用卡帕多西亞位于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高海拔沙漠的腹地,數億年前這里的火山噴發,噴吐而出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巖堆積起來形成了凝灰巖(一種壓實固結的火山碎屑巖)和熔巖層,之后逐漸形成類似喀斯特的地貌,巖石千姿百態,其中包括頭戴玄武巖“帽子”的“精靈煙囪”。下圖為“精靈煙囪”形成及演變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形成卡帕多西亞奇石林立地貌的直接地質作用是()A. 風力侵蝕 B. 巖漿噴發 C. 地殼抬升 D. 冰川侵蝕16. “精靈煙囪”的“帽子”()A. 含有古生物化石 B. 具有板狀構造 C. 發育水平層理 D. 表面多有氣孔構造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萬帕太陽能發電站坐落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維沙漠,2018年前是世界最大的聚光式高溫太陽能發電廠,由35萬塊定日追蹤反射鏡和吸熱塔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射鏡將太陽光集中到發電區吸熱塔頂的光接收機上,再將太陽能轉化為溫度高達538℃的熱能,并通過發電機最終轉化為電能。2014年伊萬帕太陽能發電站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天都能發現許多烤焦的死鳥,并持續收到飛行員的投訴。如圖示意莫哈維沙漠地理位置和伊萬帕太陽能發電站景觀。(1)分析莫哈維沙漠太陽能豐富自然原因。(2)簡述莫哈維沙漠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3)說明伊萬帕太陽能發電站的運行對當地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羅河三角洲位于埃及北部,臨近地中海,歷史上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孕育了古埃及農耕文明。1970年阿斯旺大壩建成后,大壩下泄的水清澈無懸沙,農田由季節性灌溉改為常年灌溉。近年來,尼羅河三角洲海岸線后退明顯。古人類選擇的定居點被形象地稱為“龜背層”(區域高地)。下圖為尼羅河河口三角洲示意圖。(1)描述尼羅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2)指出古人類定居點選擇在“龜背層”的理由。(3)簡述近年來尼羅河三角洲海岸線后退明顯的原因。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崇明島自形成以來淤移不定。據史料記載,唐朝時長江口的位置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附近,到明朝萬歷年間才確定了崇明島現在的位置。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崇明島沙洲不斷移動或南坍北淤,終于在今天的長江口發育形成了巨型沙洲,成為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下圖)。目前崇明島北靠的趨勢明顯,有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崇明島會和北側的陸地相連。(1)說明崇明島的形成原因。(2)描述一千多年來長江口沙洲位置變化及發展特點。(3)試分析崇明島將會和北側的陸地相連的原因。盟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聯盟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聯考高二年級地理試卷(考試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1. D2. D【答案】3. A4. C【答案】5. A6. C【答案】7. B8. B【答案】9. C10. B【答案】11. D12. A【答案】13. B14. C【答案】15. A16.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答案】(1)緯度較低,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太陽輻射較強;地處科迪勒拉山系,海拔較高,空氣稀??;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冬季位于西風帶背風坡(位于盆地中),氣流下沉,形成焚風效應,多晴天,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2)從夏至日到冬至日,莫哈維沙漠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冬至日達到最小值;從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夏至日達到最大值。(3)當地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破壞沙漠的生態系統;高溫灼傷鳥類,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生物多樣性減少;造成光污染,影響飛行安全。18.【答案】(1)形態大致呈三角形;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河流分汊多);沉積物顆粒細。(2)“龜背層”為河漫灘平原高地,地勢較高,可躲避尼羅河定期泛濫;尼羅河豐水期挾帶泥沙在河漫灘不斷沉積,形成肥沃的土層。(3)尼羅河上游水庫截留泥沙使到達河口的泥沙量減少;尼羅河沿岸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增加,使得尼羅河水量減少,水流挾帶泥沙的能力減弱;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對尼羅河三角洲的侵蝕加劇。19.【答案】(1)長江攜帶大量泥沙到達河口;因地形平坦及海水頂托,流速減緩;大陸架寬淺,泥沙在河口處堆積并出露水面;隨著泥沙繼續沉積,面積逐漸擴大形成沖積島。(2)位置變化:沙洲不斷東移(沿江下遷);發展特點:隨長江干流主水道不斷擺動,沙洲(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南坍北淤;古沙洲與長江北岸相連成為陸地;沙洲面積逐漸擴大。(3)長江中上游來沙量大,在潮流頂托作用下,泥沙在入海口持續堆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長江北岸泥沙以沉積作用為主,導致崇明島面積不斷擴大,最終可能與北岸相連。PAGE第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