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贛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第18課《泥公雞》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泥公雞》是贛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的第十八課。本課以民間泥塑藝術中的泥公雞為主題,引導學生了解民間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民間泥塑藝術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泥公雞作為泥塑的一種表現形式,造型生動、色彩鮮艷,深受人們的喜愛。通過學習泥公雞的制作,可以讓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質樸之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課教材內容豐富,包括了泥公雞的圖片展示、制作步驟介紹以及一些拓展知識。圖片展示了不同造型的泥公雞,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泥公雞的形態和色彩特點。制作步驟詳細地介紹了泥公雞的制作方法,包括揉泥、塑形、裝飾等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實際操作的指導。此外,教材還設置了一些思考問題和拓展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民間泥塑藝術的奧秘。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民間泥塑藝術的歷史和特點,認識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掌握泥公雞的制作方法,能夠運用揉、搓、捏、壓等技法制作出一只泥公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泥公雞的圖片和實物,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采用示范法和實踐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制作泥公雞,掌握制作技巧。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作品展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在制作泥公雞的過程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創作。三、教學重點1.了解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2.掌握泥公雞的制作方法。四、教學難點1.如何運用揉、搓、捏、壓等技法塑造出泥公雞的形態。2.如何進行色彩的搭配和裝飾,使泥公雞更加生動美觀。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泥公雞實物、圖片、教學課件。泥塑工具,如泥刀、竹簽、搟面杖等。陶泥、顏料、毛筆等材料。2.學生準備陶泥、廢舊報紙、顏料、毛筆等材料。泥塑工具,如泥刀、竹簽、搟面杖等。六、教學策略1.直觀教學法通過展示泥公雞實物和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教師進行示范制作,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泥公雞的制作方法和步驟。2.啟發式教學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裝飾手法。3.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制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交流、學習,共同提高制作水平。七、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教師展示泥公雞實物,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它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泥公雞實物,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這是一只泥公雞,它是用陶泥制作的。泥公雞造型生動、色彩鮮艷,是民間傳統手工藝的一種表現形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制作泥公雞。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泥公雞實物,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泥公雞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泥公雞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2.講授新課欣賞泥公雞圖片教師播放泥公雞圖片,讓學生欣賞不同造型的泥公雞。提問:這些泥公雞有什么不同之處?它們的造型和色彩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圖片,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這些泥公雞的造型各異,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頭覓食,有的展翅欲飛。它們的色彩也非常鮮艷,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都充滿了民間藝術的特色。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泥公雞圖片,讓學生了解不同造型的泥公雞,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了解民間泥塑藝術教師介紹民間泥塑藝術的歷史和特點。提問:你們知道民間泥塑藝術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嗎?它有什么特點?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教師總結:民間泥塑藝術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民間泥塑藝術具有質樸、自然、生動的特點,它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民間泥塑藝術的歷史和特點,讓學生了解民間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內涵。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民間泥塑藝術的發展歷程和特點,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歷史意識。學習泥公雞的制作方法教師播放泥公雞制作步驟的視頻,讓學生觀看。教師結合視頻,詳細講解泥公雞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制作方法:準備材料:陶泥、泥塑工具、顏料、毛筆等。揉泥:將陶泥揉成軟硬適中的泥團。塑形:根據自己的想象,用揉、搓、捏、壓等技法塑造出泥公雞的形態。可以先制作泥公雞的身體,再制作頭部、翅膀、尾巴等部分。裝飾:用顏料和毛筆對泥公雞進行裝飾,可以畫出眼睛、嘴巴、羽毛等細節。晾干:將制作好的泥公雞放在通風處晾干。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和教師講解,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泥公雞的制作方法和步驟。詳細介紹制作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制作技巧,為實際操作打下基礎。3.實踐操作學生分組制作泥公雞,教師巡視指導。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正確使用泥塑工具。教師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獨特的泥公雞。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泥公雞,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分組制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師巡視指導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導和幫助。4.作品展示與評價學生將制作好的泥公雞放在展示臺上,進行作品展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作品評價,可以從造型、色彩、創意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互相評價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設計意圖:通過作品展示和評價,讓學生互相學習、交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的總結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作品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為今后的學習和創作提供參考。5.課堂總結教師總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強調民間泥塑藝術的魅力和重要性。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民間傳統手工藝,制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系統的認識。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民間傳統手工藝,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6.拓展延伸教師介紹其他民間傳統手工藝,如剪紙、刺繡、編織等,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間藝術形式。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設計意圖:通過拓展延伸,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間傳統手工藝,拓寬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創新精神。八、板書設計《泥公雞》1.民間泥塑藝術的歷史和特點2.泥公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3.泥公雞的制作方法準備材料揉泥塑形裝飾晾干4.作品展示與評價5.課堂總結6.拓展延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