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一、單選題(每題 2 分, 共 25 題, 共 50 分)左圖為我國某地喀斯特地貌發育區的巖層分布示意圖。在該地地下河沉積物中,發現有大熊貓、劍齒象等 哺乳動物骨骼化石。右圖為劍齒象復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最有可能發育大型溶洞的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關于大熊貓、劍齒象等骨骼化石的形成,敘述正確的是 ( )A. 化石可能存在于圖中①巖層 B. 兩種動物化石反映了當時該地氣候溫暖濕潤C. 當時該地地表植被主要是裸子植物 D. 對化石的研究有助于還原該地地形變化過程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到華北某地進行研學活動。下圖為該地等高線分布示意圖(單位: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關于圖中的地形判斷不正確的是 ( )A. A 處是鞍部 B. B 處是山谷 C. CD 處是山谷 D. EF 處是山脊4. 研學中發現白水河流向( )A. 東南流向西北 B. 東北流向西南 C. 西北流向東南 D. 西南流向東北5. 若圖中橋梁上游瀑布落差為 68 米,則橋梁附近河岸與乙地的高差可能是( )A. 238 米 B. 258 米 C. 288 米 D. 308 米牛軛湖是在平原地區流淌的河流,隨著流水對河岸的沖刷與侵蝕,河流愈來愈彎曲,最后導致河流自然截彎取 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徑直流去,原來彎曲的河道被廢棄,形成湖泊。因這種湖泊的形狀恰似牛奶,故稱之為牛軛湖。 其形成過程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 牛軛湖形成的地理過程正確排序為( )A. ④③②①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③④7. 下列關于牛軛湖及其所在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水質較好 B. 湖水較深 C. 地形以平原為主 D. 由流水沉積形成深泓線指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處的連線,沿深泓線附近河流流速一般較大. 近年來,隨著上游植被恢復,珠江輸 沙量大幅減少,但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江干流沙口段近年卻連續出現較嚴重的岸坡塌方險情,水利專家進行了多種 治理方案的論證.下圖是西江沙口段平面簡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圖中最容易出現岸坡塌方險情的地點是 ( )A. 甲 B. 乙C. 丙 D. 丁9. 近年來珠江輸沙量減少,沙口段岸坡塌方威脅卻在增大,是因為該段河床( )A. 沖刷在減弱 B. 淤積變明顯C. 泥沙變更粗 D. 深泓線變深10. 針對本題組第 1 題中易發塌方險情河段的治理措施中,合理的是( )A. 甲處修建丁壩 B. 乙處修建橫堤C. 擔擔沙左側削灘 D. 丁處疏通河道在非洲生長著一種形狀奇特的大樹,它的樹干很粗,木質卻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綿,是名副其實的“大胖 子樹 ”。該樹是大型落葉喬木,主干短,分枝多, 自然分布區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年平均溫度 20~30℃ , 適生區的年平均降水量 300~800mm,該樹耐旱力強。下圖為“大胖子樹 ”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 圖示自然景觀的植被類型是 ( )A. 熱帶雨林 B. 熱帶荒漠C. 熱帶草原 D.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2. “大胖子樹 ”耐旱力強的習性主要表現在( )A. 枝葉很小且多呈刺狀 B. 木質部像多孔的海綿C. 適應各種類型的土壤 D. 對大風有較強的抵御力很多村落選址都力求“環水 ”,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 方為風水學中的水口。古人往往在水口附近植樹成林,形成水口 林。藍冠噪鵬屬于森林鳥類,喜食昆蟲, 目前野生種群僅存 200 余只,分布在江西省東北部的婺源縣境內。每年 4—7 月繁殖季, 它們便群體飛到婺源鄉村附近的水口林中筑巢繁育后代。下圖為 藍冠噪鹛照片及婺源某丘陵古村落水口林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 下面小題。13. 婺源鄉村水口林的特點是 ( )A. 常見莖花、板根現象 B. 植物花期分散C. 以松、杉類植物為主 D. 喬木多革質葉片14. 水口林對婺源鄉村的“蔭庇 ”作用主要體現在( )①改善局部氣候等人居環境②減少匪亂,維持社會穩定③維系村落周邊的自然生態④防風固沙,減少沙塵暴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5. 藍冠噪鹛選擇在水口林筑巢繁殖的主要目的是( )A. 受村民間接庇護,減少天敵侵害 B. 利用寬闊河灘,擴大棲息地范圍C. 利用繁茂的枝葉,減少風雨侵襲 D. 利用開闊地勢,快速群飛群棲下圖為某生物學家拍攝到的植物景觀照片和駱駝刺根系結構示意圖,駱駝刺為亞洲某地區的典型植物。讀圖 完成下面小題。16. 導致圖片中三種植物形態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熱條件不同 B. 水分條件差異 C. 海陸位置差異 D. 土壤性質不同17. 下列不屬于駱駝刺生長地區植被特征的是( )A. 植被稀疏 B. 植物種類貧乏 C. 群落結構簡單 D.葉面寬大浙江省某高中地理興趣小組進行紅壤野外觀測實踐,并撰寫了研究性學習 報告。報告中寫道:紅壤,剖面呈土紅色,腐殖質含量高,質地較黏重,透氣 性差,呈酸性,并繪制了土壤剖面圖(如圖)。完成下面小題。18. 該報告的兩處明顯錯誤是 ( )①質地較黏重 ②腐殖質含量高 ③淀積層和淋溶層位置 ④母質層和母巖層位置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9. 紅壤形成過程中( )①成土母質決定淋溶層厚度 ②生物是其有機質主要來源 ③高溫有利于有機質 的保存 ④地形坡度影響其土層厚度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江西省豐城市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是典型的富硒土壤分布區。土壤硒含量與土壤有機質、黏粒含量呈正 相關。下圖示意豐城市水田和旱地兩種土壤剖面深度硒含量的分布情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0. 當地水田和旱地硒含量分布特點是 ( )A. 旱地的含硒量低于水田 B. 變化幅度水田低于旱地C. 均與深度變化呈負相關 D. 含硒量的變化趨勢相似21. 導致 0-40cm 水田硒含量高于旱地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旱地淋溶更強,有機質流失多 B. 旱地耕種頻繁,黏粒比重大C. 水田黏粒量多,吸附能力強 D. 水田溫度更高,有機質分解慢富鋁土是指土壤形成過程中由于淋溶作用強烈,鐵、鋁氧化物因流動性小而相對積累起來的一類土壤的總稱。其在 我國分布廣,包含多種土壤類型,并具有下圖所示的過渡關系。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 影響富鋁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成土母質 B. 氣候 C. 生物 D. 地形23. 有關土壤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氣候是最活躍的影響因素 B. 成土母質是土壤有機物質的來源C. 陡峭的山坡很難發育成深厚的土壤 D. 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風化物逐漸加厚土壤的淋溶作用與降水有著直接的關系,降水越多,淋溶層越厚。圖一是不同氣候下(濕潤、半干旱、干旱)的土壤 剖面發育示意圖,圖二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與有機質的質量百分比關系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 題。24. 土壤礦物主要來源于 ( )A. 有機層 B. 腐殖質層C. 淀積層 D. 母質層25. 能代表草原地區土壤發育情況的組合是( )A. 甲與 Ⅰ B. 甲與ⅡC. 乙與Ⅱ D. 丙與 Ⅰ二、綜合題(共 50 分)26.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4 分)呼倫湖位于內蒙古境內,呈東北—西南狹長分布,湖水面積年均 2339 平方千米,冬季為枯水期,湖面水位大幅下 降,湖面結冰期長。湖岸地勢西高東低,且東岸坡度大、多陡崖,冬季受西北風影響大。呼倫湖東南岸沙丘分布多,形 成沙丘帶。下圖為呼倫湖地理位置及沙丘帶分布示意圖。(1)根據材料推測:呼倫湖東南岸沙丘帶的主要沙源地是 ;沙丘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簡述呼倫湖東南岸沙丘帶的形成過程。(3)判斷呼倫湖東南岸沙丘帶增長最快的季節是 (冬季/夏季),并說明理由 。2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秸稈覆蓋還田和免耕播種技術是指秋天收獲后,將秸稈均勻覆蓋在農田上,春播時不用翻耕,播種機直接在農田 上播種的農業耕作技術。近年來,東北地區農民采用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技術、農作物留茬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對土 壤進行有效的修復和保護。下圖分別示意黑龍江省望奎縣和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地理位置與氣候。(1)簡述采用秸稈覆蓋還田和免耕播種技術對養護土壤的作用。(2)請為東北平原黑土保護和改良提出合理化建議。28. 土壤鹽堿化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我國部分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環境問題,土壤鹽堿化是白洋淀地區農業生產面 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圖一為我國某地區土壤鹽堿化的形成過程,圖二為海河流域示意圖。 (12 分)(1)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分析, 白洋淀地區春季土壤鹽堿化嚴重的原因。(2)據圖一簡要分析不合理灌溉對土壤的影響過程。(3)根據鹽堿化的形成過程,提出土壤鹽堿化的防治措施。2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12 分)紅柳是生長在沙漠中的一種灌木,地上部分纖細,但地下根系發達,有的根長達 30 米。秋天,紅柳落葉,在地 面形成枯枝落葉層。初春和夏季,刮大風時,風沙遇到紅柳叢受阻,在灌叢中堆積,覆蓋在枯枝落葉層上。年復一年, 枯枝落葉層與風沙層交替堆積,紅柳也越長越高,從而形成紅柳沙包。紅柳沙包中交替堆積的枯枝落葉層和風沙層, 像樹木年輪一樣具有清晰的“年層 ”結構,可以用來探討古氣候與環境變化。圖左示意紅柳沙包的形成過程,圖右為紅柳沙包景觀。(1)描述紅柳沙包的主要地貌特點。(2)推測紅柳地下根系發達的原因。(3)分別說明紅柳沙包中沙層較厚年份和枯枝落葉層較厚年份的氣候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