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菏澤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一、單選題(每題 1.5 分,共 54 分)大興安嶺北部某山間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匱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蘚和地衣組成。近 30 年來,某種具有固氮功能的闊葉喬木侵入該地并逐漸占據優勢,影響當地植被物種組成和垂直結構。該種喬木生長區域在空間上零散分布,被稱為“樹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推測該種喬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當地( )A.降水增加,土壤變濕 B.地勢變低,地表積水增多C.氣候變暖,土壤變干 D.植被覆蓋增加,蒸發減弱2.研究發現樹島內苔蘚與地衣逐漸消亡,是因為樹島內( )A.地表光照減弱 B.地表溫度升高 C.表層土變濕潤 D.土壤氮素減少3.近 30 年,隨著樹島數量和面積的增加,該洼地植被( )A.產生的凋落物減少 B.積累的有機物增多 C.演替過程發生中斷 D.與地帶性植被一致圖 1 為秦嶺—大巴山區域圖,圖 2 中甲、乙、丙、丁代表太白山和神農架不同坡向的山地垂直帶譜。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表示神農架陰坡垂直帶譜的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5.調查顯示,該區域山地灌叢草甸帶土壤有機質含量大于針葉林帶,主要原因是灌叢草甸帶( )A.生物量較大 B.坡度較大 C.植物種類少 D.氣溫較低2024 年 9 月 4~6 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召開,中非合作將更加廣泛,中國人民對非洲的了解也將更加深入。如左圖為非洲自然帶分布圖,右圖為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非洲自然帶的分布主要體現了( )A.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B.垂直地域分異規律C.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7.兩圖所示的自然帶中,植被特征相似的一組是( )A.①和乙 B.②和丁 C.③和甲 D.④和丙8.乞力馬扎羅山雪線南坡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北坡處于向陽坡,雪線高 B.北坡坡度更陡峭,雪線高C.南坡處于迎風坡,雪線低 D.南坡緯度相對高,雪線低牛背梁自然保護區位于秦嶺山脈東段,橫跨秦嶺主脊南北坡。秦嶺主脊附近南北坡有“南草北木”的自然奇觀。下圖為牛背梁自然保護區示意及“南草北木”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9.秦嶺主脊附近南北坡出現“南草北木”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A.熱量差異 B.降水差異 C.坡度差異 D.土壤水分差異10.下列山脈中,“南草北木”現象最不明顯的是( )A.天山山脈 B.陰山山脈 C.小興安嶺 D.南嶺林線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線。喀麥隆火山位于幾內亞灣沿岸,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噴發于 1982年 10 月,是徽哈拉以南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最高海拔為 4070 米。下圖示意喀麥隆火山垂直自然帶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②自然帶最可能是( )A.熱帶季雨林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C.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12.推測③自然帶未出現森林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太陽輻射弱 B.水分條件差 C.熱量條件差 D.土壤發育差13.該山南坡降水明顯多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A.受赤道低壓控制 B.地處盛行西風迎風坡C.受沿岸暖流影響 D.地處西南季風迎風坡“肥島效應”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灌叢下方土壤養分富集的現象。肥島效應強度與灌叢生長狀況密切相關。灌叢未完全退化前,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叢間空曠地帶。灌叢的冠面越大,蒸騰量越大,灌叢的植株越大,生長所需水量越多。從水分補給角度分析,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淺層土壤含水量減少的過程。圖為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過程與肥島效應強度變化關聯模式圖。完成下面小題。14.灌叢冠下土壤肥力高于灌叢間裸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截留降水,土壤水分含量高 B.降風滯塵,土層厚度大C.植被凋落物補給量大 D.風化作用強,礦物質豐富15.荒漠化過程中,影響植被演化的關鍵因素是( )A.熱量 B.降水 C.地下水 D.土壤肥力16.從水分支出角度,減緩灌叢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適時適量引水灌溉灌叢 ②修剪灌叢,縮小冠面③鋪設草方格,增加水分截留 ④削減灌叢植株數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張北壩上草原位于河北省張北縣,年平均降水量約 300 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約 1850 毫米。在壩上草原一些地勢低洼的地方,有的是水洼地,有的為白色斑塊,構成與周圍草原明顯不同的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7.壩上草原的“白色斑塊”最可能是( )A.鹽堿地 B.積雪地 C.沙地 D.裸巖18.影響壩上草原洼地內不同景觀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A.熱量 B.土壤 C.地形 D.水分達瑪溝(圖)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發源于昆侖山脈北麓支脈,其下游河段已完全干涸被沙丘掩埋。在沿達瑪溝下游干河床的茫茫沙海中,分布著胡楊墩、斯皮爾古城等眾多遺跡及其周圍被風沙吞噬的古綠洲。古綠洲地表景觀上已與沙漠無異,只胡楊墩附近有駱駝刺等荒漠植被生長較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廢棄時間最早的可能是( )A.胡楊墩 B.喀拉沁古城C.大墓地 D.斯皮爾古城20.胡楊墩附近荒漠植被長勢較好的原因是( )A.風沙活動弱 B.地表水豐富C.地下水埋藏淺 D.人工引水栽植下圖為東祁連山垂直自然帶譜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圖中( )A.甲為高寒草原,位于陰坡B.甲為寒溫性針葉林,位于陽坡C.乙為高寒草原,位于陽坡D.乙為寒溫性針葉林,位于陰坡22.影響乙自然帶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A.氣溫 B.水分 C.光照 D.土壤鋰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被譽為 21 世紀的能源金屬。柴達木盆地內鹽湖眾多,鋰礦儲量大,其形成與昆侖山高溫熱泉群有關。圖 a 示意柴達木盆地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圖 b 表示柴達木盆地內鹽湖湖水鋰含量年內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3.影響柴達木盆地鹽湖水鋰含量的年內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光照 C.風力 D.氣溫24.為了保障我國鋰資源穩定供應,保障相關產業有效運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減少海外礦業投資項目 ②優化鋰提煉生產工藝 ③減少進口渠道④建立健全礦產資源儲備制度 ⑤加大國內鋰資源的勘探力度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2021 年 12 月 8 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下圖為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示意圖,圖中相同底紋為結對市、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5.促使滬蘇浙有關市、區與皖北地區各市結對合作幫扶的主導因素是( )A.市場 B.技術 C.政策 D.資金26.江蘇南京市與安徽滁州市結對合作幫扶最具優勢的條件是( )A.空間位置鄰近 B.自然環境相同 C.發展水平相當 D.文化習俗相近“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河套平原,灌渠縱橫,是我國重要的灌溉農業區。河套灌區是我國最大的—首制自流引水灌區,灌區排水系統建成后,灌溉尾水經過各級排水溝向東匯入烏梁素海。下圖為“內蒙古河套灌區的地理位置圖”。完成下面小題。27.當地政府在 A、B 兩地修建了水利樞紐來引黃河水灌溉。從可用水量和經濟角度判斷,最適合作為總引水口的選址地點及原因是( )A.A 地——自北向南的徑流匯流于此 B.A 地——上游來水處,水量較大C.B 地——地勢高于 A,可自流引水 D.B 地——居灌區中心,調控方便28.該灌區設置排水渠道的主要目的是( )A.防治土壤鹽堿化 B.加快水流速度C.防治土地荒漠化 D.減少水土流失2017 年 4 月 1 日,我國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這是我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雄安新區規劃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 3 縣及周邊部分行政區域,新區內人口較少,土地面積廣,以農業用地為主,是河北省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下圖為雄安新區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9.下列有關行政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利用綜合指標進行劃分的 B.區域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C.區域內部自然特征差異明顯 D.區域之間的自然差異顯著30.雄安新區的區位優勢有( )①地理位置優越 ②技術水平先進③現有開發程度低,空間充足 ④湖面廣闊,水運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1.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建立生態環境治理補償機制 B.促進產業向核心城市集聚C.加快城際交通的建設 D.區域競爭互補,發揮京津雙核作用和若鐵路連接新疆和田和若羌.沿線建有由高立式沙障、蘆葦草方格、固沙植被帶組成的“外阻內固、防沙護路三件套”,其中植被帶長成后將代替損壞的沙障。此外,還建有采用預制裝配式橋墩代替傳統現場澆筑橋墩的過沙橋 5 座。下圖示意和若鐵路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2.過沙橋使用預制裝配式橋墩主要應對的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銳減 D.水資源短缺33.“外阻內固三件套”距離鐵路由近及遠依次是( )A.蘆葦草方格、固沙植被帶、高立式沙障B.高立式沙障、固沙植被帶、蘆葦草方格C.固沙植被帶、蘆葦草方格、高立式沙障D.高立式沙障、蘆葦草方格、固沙植被帶34.關于和若鐵路沿線防沙護路工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高立式沙障直接攔截風沙,減少水土流失B.蘆葦草方格就地取材,可截留雨、雪等降水C.固沙植被帶主要種植樺樹、柳樹等高大喬木D.沙障、固沙植被帶延伸方向與風向大致平行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呈西北—東南走向。科考隊經考察發現,哀牢山東西坡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具有明顯差異。下圖為哀牢山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指數的垂直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5.哀牢山東西坡的物種豐富度差異體現了( )A.水汽主要來自西南季風 B.東西坡的光照差異C.水汽主要來自東南季風 D.東西坡的熱量差異36.哀牢山海拔 2000m 附近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原因是該海拔高度( )A.光照最充分 B.熱量最充足 C.降水最豐富 D.地形最平坦二.綜合題3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 分)阿特拉斯山脈位于非洲西北部,主峰海拔 4165 米。新生代時期構造運動促使阿特拉斯山脈形成,阿特拉斯山區自然風光獨特,山頂終年積雪,使山脈東南和西北兩側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下圖示意為阿特拉斯山及周邊地區。(1)阿特拉斯山脈的隆起引起該區域地貌的變化,分析地貌變化對區域氣候特征差異的影響。(6分)(2)分析阿特拉斯山脈不斷隆起使積雪厚度增加的原因。(6分)3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一 赫哲族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三江平原,漁獵文化歷史悠久。下圖示意赫哲族聚落分布。(1)指出赫哲族聚落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6 分)材料二 魚皮衣(下圖)是赫哲族的傳統服裝,具有保暖、輕便、光滑和防水等特性,制作工藝復雜。(2)分析赫哲族利用魚皮制衣的自然原因。(6分)(3)近年來,圍繞赫哲族漁獵文化的旅游活動悄然興起。為了充分發揮漁獵文化對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簡述當地可以采取的措施。(6 分)3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斯里蘭卡是南亞島國,國土面積約(人口約 2215.6 萬。農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積建設的梯級蓄水池系統,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旅游業是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基礎薄弱。材料二 圖左為梯級蓄水池系統模式及分布示意圖,圖右為斯里蘭卡等高線地形圖。該地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中南部為高原,北部和沿海為平原;地勢中間高,四周低。(1)用曲線繪出虛線框內島嶼東西兩側河流水系的分水嶺。(2 分)(2)從氣候、地形角度簡析斯里蘭卡在東北部修建梯級蓄水池農田系統的原因。(8分)(3)分析高度依賴旅游業可能對斯里蘭卡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6 分)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D A D A B C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D C C D A D D C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D D C A B A A B題號 31 32 33 34 35 36答案 B D A B A C37.(1)阿特拉斯山脈隆起后,呈東北-西南走向。該山脈西北側盛行西風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降水較多;該山脈東南側處于背風坡,形成炎熱、干燥的氣候特征;該山脈高差較大,引起水熱變化,氣候垂直差異顯著。(2)山脈隆起在迎風坡降雪豐富;海拔升高,氣溫低,存雪時間較長;使山地地形多樣,山谷或地勢和緩處積雪量大,累積厚度增大38.(1)分布特點:主要沿河分布。原因:靠近河流,便于捕魚,生活用水方便;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發展耕作業。(2)氣候寒冷,不適合棉桑麻等傳統紡織制品的原材料生長;河湖眾多,魚類資源豐富,為魚皮衣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該地降水量大,冬季寒冷,魚皮衣可防寒、防水(3)結合漁獵文化,開發特色旅游產品;開展漁獵、制衣體驗式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宣傳和推廣;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當地基礎設施。39.(1)地形以高原、平原為主;中南部為高原,北部和沿海為平原:地勢中間高,四周低。(2)斯里蘭卡為熱帶季風季候,旱、雨季分明,水量分配不均;流域面積小,地形崎嶇,河流短小,調蓄能力有限;東北部為平原面積廣闊,農業用水量大;東北部位于西南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3)有利:資源消耗少,排污少,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有利于提高國民收入。不利:過度依賴旅游業,會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不穩定風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