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題型1 等值線類【題型解讀】等值線圖是以相等數值點的連線表示連續分布且逐漸變化的數量特征的一種圖形。圖中數值相等的點連成曲線即等值線。等值線既是高考命題的重要考點,又是材料背景的重要表達形式。常見的等值線圖有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深線圖、等太陽高度線圖、等鹽度線圖等,等值線圖比文字敘述更嚴謹、更直觀。考生不僅要關注各類等值線表達的地理事實,更要關注其背后的地理規律。一、等值線特征1.同線等值。同一條等值線上,該地理要素的數值處處相等。2.等值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等高線地形圖上,陡崖處等值線重疊)。3.在同一幅等值線圖上,相鄰兩條等值線之間的數值差相等(特別注明的除外;在鞍部,兩條相鄰等高線間的差值為0)。4.等值線封閉處(某一局部地區)是地理要素極大值或極小值地區(一般稱為某某中心,如低壓中心、高溫中心等)。5.疏小密大:等值線密集,表示該地理要素的地區分布差異較大;等值線稀疏,表示該地理要素的地區分布差異較小。二、判讀步驟 (2024年黑吉遼卷)水體性質、運動和庫區環境等因素影響水庫浮游動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庫,周邊植被以草原為主。水庫消落區主要分布在南岸。下圖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等值線圖。據此完成1~2題。1.影響6月恰甫其海表層浮游動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透明度 B.流量C.營養鹽 D.流向2.9月恰甫其海南岸豐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動物聚集,這些碎屑食物主要來源于( )。A.底泥擾動上浮B.水位漲落挾帶C.表層水流匯集D.河川徑流輸入 第1題 第2題1.A 2.B (2023年湖南卷)大氣污染受濕度、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我國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經歷了一次較強的大氣污染,PM2.5濃度變化大。此期間該地空氣垂直運動弱。下圖示意此期間該地相關氣象要素的變化情況(箭頭表示對應時刻的近地面風向和風速,Pa/s是氣象部門計量空氣垂直運動速度的單位)。據此完成3~5題。3.7日20:00至9日20:00,該地( )。A.不同高度空氣垂直運動方向相同B.空氣當中的水汽以向外輸出為主C.垂直氣流強弱與濕度大小變化一致D.下沉氣流相對較強時近地面風速小4.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該地的天氣系統是( )。A.冷鋒、反氣旋 B.冷鋒、氣旋C.暖鋒、反氣旋 D.暖鋒、氣旋5.下列四個時刻,該地污染最嚴重的是( )。A.7日20:00 B.8日20:00C.9日20:00 D.10日20:00 第3題 不同高度空氣垂直運動方向不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7日20:00至9日20:00空氣濕度呈下降趨勢,空氣當中的水汽以向外輸出為主;垂直氣流先增強、后減弱,與濕度大小變化不一致;下沉氣流相對較強時近地面風速大。 第4題 8日8:00至9日20:00,近地面以下沉氣流為主,而高空則以上升氣流為主,且近地面以偏北風為主,風速較大,應是冷鋒過境。10日8:00至20:00,以下沉氣流為主,且風速偏小,應受冷高壓控制所致,即受反氣旋的影響。 第5題時間氣象特征對污染的影響7日20:00 以上升氣流為主,近地面風速小,空氣濕度大 氣流上升有利于起塵,會使PM2.5濃度增大,濕度大有利于霧的形成,污染加重8日20:00 以下沉氣流為主,近地面風力較大 抑制起塵,便于污染物擴散,污染較輕9日20:00 以下沉氣流為主,濕度小 空氣干燥,氣流下沉,不易起塵,污染較輕10日20:00 以下沉氣流為主,近地面風力微弱 不利于起塵,污染較輕3.B 4.A 5.A變式1 (2024年新課標全國卷,1~3題改編)湖南省永順縣雙鳳村是一個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村寨中一條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聲伴隨著彎彎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轉角吊腳樓,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麗畫卷,被譽為中國“土家第一村”。讀雙鳳村的建筑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注:該圖等高線為虛擬,不代表實際地貌。1.從生態效益角度考慮,雙鳳村農業生產宜發展( )。A.水稻種植B.溫帶水果種植C.經濟林木D.水產養殖2.雙鳳村臨河布局,需要注意( )。①生活廢水處理 ②建筑材料選取 ③房屋結構布局 ④防范山洪暴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變式2 (2023遼寧卷,7~8題改編)沿岸水是河水與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體。受盛行風、海岸線形態、入海徑流和海水運動等因素影響,渤海南部沿岸水的鹽度、運動范圍等季節變化較明顯。讀渤海局部海域1月鹽度分布圖,完成1~2題。1.渤海西南部沿岸海水鹽度較低的影響因素有( )。①冬季風 ②海岸形態 ③夏季風 ④海水蒸發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1月渤海海域盛行( )。A.西北風 B.東北風C.西南風 D.東南風【最新模擬】(總分:60分) 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在單位時間里、單位體積內水平方向輻合進來或輻散出去的水汽量(單位:g/s·cm2·hPa),正值表示水汽輻散,負值表示水汽輻合。讀某年8月2日14:00(北京時間)沿112.58° E水汽通量散度等值線剖面圖,完成1~2題。1.推斷該日14:00控制甲地區的天氣系統是( )。A.冷鋒 B.暖鋒C.氣旋 D.反氣旋2.圖示天氣狀況對甲地區的影響是( )。A.緩解高溫炎熱狀況 B.形成沙塵暴C.延長光照時間 D.減少地質災害 暑假期間,某學校地理實踐小組對某地區開展地質考察。讀該地區的地形、地質平面圖,完成3~5題。3.甲處為( )。A.背斜山 B.向斜山C.背斜谷 D.向斜谷4.斷層線兩側地塊的相對運動狀況是( )。A.西南部抬升,東北部下降B.西北部抬升,東南部下降C.西南部下降,東北部抬升D.西北部下降,東南部抬升5.推測該斷層發生的時間是( )。A.石炭紀—三疊紀B.三疊紀—白堊紀C.白堊紀—古近紀D.古近紀—新近紀 暖區暴雨一般是指發生在南嶺附近至南海北部,華南未受冷空氣控制時產生的暴雨,大多出現在鋒面雨帶南側200—300 km的暖區位置,其降水強度受小尺度空間因素影響較大。讀南嶺以南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6~8題。6.暖區暴雨空間分布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偏南風帶來充足的水汽 ②鋒面雨帶北移③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④準靜止鋒滯留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7暖區暴雨發生的主要時段可能是( )。A.2、3月 B.5、6月C.8、9月 D.11、12月8.暖區暴雨強度較大的區域可能為( )。A.甲 B.乙C.丙 D.丁 孟加拉灣南部冷池(圖中的虛線框內)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現象,主要表現為表層海水溫度低于相鄰海區,通常出現在夏半年。2018年,西南季風的勢力偏強,使孟加拉灣南部冷池水溫比往年低。讀圖,完成9~11題。9.等溫線a的數值是( )。A.26 B.27 C.28 D.2910.孟加拉灣南部冷池通常出現在夏半年,從海水運動角度,分析下列對其成因解釋正確的是( )。A.夏季盛行西北季風,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B.夏季順時針運動的季風環流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C.夏季颶風多發,風暴潮強烈,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D.孟加拉灣夏季潮汐運動強烈,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11.2018年,孟加拉灣南部冷池水溫比往年低的原因可能有( )。①夏季風增強,蒸發加快,海域熱量支出增加②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大氣削弱作用增強③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吸收海域潛熱增加④夏季風增強,風力強勁,海水擾動加劇,熱量交換增加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讀黑龍江省某年11月至次年3月降雪量和≥5 mm降雪日數等值線圖,完成12~13題。12.圖中( )。A.降雪量最大差值超過50 mmB.西部地區降雪量多于東部地區C.降雪天數最多的地區即為降雪量最大的地區D.降雪量最大的地區出現≥5 mm降雪日數可能較多13.造成牡丹江與佳木斯降雪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位置B.大氣環流C.地形D.緯度位置 (改編題)永凍層是指持續多年凍結的土石層。地表經受季節凍結和季節融化作用的土層統稱為季節凍結和季節融化層。凍結狀態持續一個月以上但不足一年的土,稱為季節凍土。讀大興安嶺某河沼澤濕地5—12月地下等溫線的分布情況示意圖,完成14~16題。14.該地凍土層的季節變化特點是( )。A.永凍層無季節變化B.季節融化層夏季最厚C.永凍層夏季消失D.凍土層在冬春季節較厚15.影響該地季節融化層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形式 B.地表溫度C.大氣溫度 D.土層厚度16.進入10月后,該地季節融化層( )。A.變厚,從下向上凍結B.變薄,上下一起凍結C.變厚,從上向下凍結D.變薄,從上向下凍結 (改編題)潛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個隔水層(不透水層)之上的含水層中的水。等潛水位線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相同的點的連線。一般地勢越高,潛水位越高。讀寧夏平原等潛水位線分布示意圖,完成17~18題。17.下列關于寧夏平原潛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寧夏平原潛水整體上自東北流向西南B.潛水自平原周邊地區流向平原,流速較慢C.平原南部潛水流向黃河,流速較慢D.平原中部和北部潛水流向東北部,流速較慢18.從地形角度,推測寧夏平原土壤鹽分含量最高的區域在( )。A.北部 B.南部C.東部 D.西部 (改編題)某島嶼海拔2 400 m以上區域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1 800 m以下區域受信風控制,島上人口密度小。科學家在該島設立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的觀測站。讀該島嶼位置與地形示意圖,完成19~20題。19.該島嶼( )。A.地處東半球B.位于板塊消亡邊界C.受寒流影響大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20.該觀測站數據可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島嶼遠離大陸,受大規模人類活動影響小②觀測站周邊熱帶雨林茂密,吸收二氧化碳多 ③島上村鎮排放二氧化碳因信風匯聚于北部 ④觀測站海拔高,下沉氣流抑制了低海拔干擾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參考答案真題變式11.C 2.D 解析 第1題,根據該區域等高線分布特征可知,雙鳳村地處低山、丘陵地帶,且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從生態效益角度考慮,發展經濟林木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取得經濟效益,C正確。第2題,村落臨河布局,生活區集中,生活廢水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河水污染,①正確;山區降水匯集速度快,河水上漲快,因而村落臨河布局需要注意防范山洪暴發,④正確。故選D。真題變式21.A 2.B 解析 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渤海西南部沿岸海水鹽度受盛行風、海岸線形態、入海徑流和海水運動等因素影響,結合渤海西南部沿岸海水鹽度分布狀態分析,且此時正值1月,因此可以排除夏季風與海水蒸發的影響。故選A。第2題,渤海沿岸海水鹽度大致由東北向西南遞減,主要是受冬季風的影響,沿岸海水向西南方向流動并堆積,進而影響鹽度高低,所以可推測1月渤海海域盛行東北風。故選B。1.C 2.A 解析 第1題,讀圖可知,8月2日14:00,甲地區水汽通量散度在低空為負值,高空多為正值,說明該地區水汽在低空輻合,在高空輻散,在垂直方向上氣流由近地面向高空上升,由此可推斷,此時控制該地區的天氣系統應為氣旋(低氣壓)。故C正確,A、B、D錯誤。第2題,讀圖可知,甲地區位于(25° N,112.58° E)附近,8月初該地區處于炎熱的夏季,水汽輻合上升可能帶來降水,緩解該地區高溫炎熱狀況,A正確;該地區無沙塵暴,B錯誤;此時為降水天氣,光照時間縮短,C錯誤;降水增多會誘發地質災害,D錯誤。3.D 4.C 5.D 解析 第3題,甲處地表巖層中間為三疊紀,往兩側依次為二疊紀和石炭紀地層,滿足向斜構造“中間新,兩側老”的判讀規律,同時此處海拔較東北、西南兩側低,因此甲地為向斜谷,D正確,A、B、C錯誤。 第4題,由上題分析可知,斷層核心部位的甲處為向斜構造,出露的三疊紀巖層在斷層線東北部較窄,西南部較寬,在小空間尺度上,這種差異是由外力侵蝕、堆積作用不同導致的。讀圖可知,該地區為遭受侵蝕的山地地形,斷層東北的三疊紀地層窄,說明其斷裂抬升后遭受的侵蝕更嚴重,而西南部三疊紀地層寬,說明其遭受的侵蝕較輕,相對下降,C正確,A、B、D錯誤。第5題,讀圖可知,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白堊紀和古近紀地層都受該斷層活動影響而發生錯動,故該斷層不可能在石炭紀至古近紀之間的任何地質時間形成,A、B、C錯誤,因此推測該斷層發生的時間是古近紀—新近紀,D正確。6.A 7.B 8.C 解析 第6題,暖區暴雨一般是指發生在南嶺附近至南海北部,華南未受冷空氣控制時產生的暴雨,偏南風帶來充足的水汽,受南嶺抬升形成降水,①正確;暖區暴雨大多發生在鋒面雨帶南側200—300 km的暖區位置,鋒面雨帶北移帶來降水,②正確;強熱帶氣旋活動影響范圍大,③錯誤;準靜止鋒滯留會形成連續性降水,④錯誤。故選A。第7題,暖區暴雨一般是指發生在南嶺附近至南海北部,華南未受冷空氣控制時產生的暴雨,大多發生在鋒面雨帶南側200—300 km的暖區位置,華南5、6月未受冷空氣控制,且此時鋒面雨帶北移至長江中下游地區,B正確;2、3月鋒面雨帶還未登陸形成,8、9月雨帶已經北移至華北地區,11、12月鋒面雨帶已撤出大陸,A、C、D錯誤。第8題,讀圖可知,丙地位于迎風坡,受偏南風影響大,且靠近河流,水汽充足,降水強度大,C正確;甲地受小山丘阻擋,水汽較少,A錯誤;乙地地形平坦,水汽沒被抬升,B錯誤;丁地受山地阻擋,水汽較少,D錯誤。9.C 10.B 11.C 解析 第9題,由材料可知,a處海域形成冷池,說明該處水溫較低,冷池兩邊等溫線的數值為29,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等溫線a的數值應為28,C正確。第10題,圖示區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海區順時針運動的季風環流可將印度和斯里蘭卡以南海區(冷舌)的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從而形成冷池,B正確,A錯誤;颶風、潮汐運動會導致海水發生大規模運動,影響的不僅是局部地區,C、D錯誤。第11題,2018年,西南季風的勢力偏強,夏季風增強,蒸發加快,冷池水因海域熱量支出增加而迅速降溫,①正確;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大氣削弱作用增強,冷池獲得的太陽輻射減少,冷池水迅速降溫,②正確;夏季風增強,風力強勁,海水擾動加劇,冷池水因熱量交換而迅速降溫,④正確;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釋放的熱量增加,冷池水會因吸收潛熱增加而迅速增溫,③錯誤。故C正確,A、B、D錯誤。12.D 13.C 解析 第12題,圖中降雪量最小為10—20 mm,最大為50—60 mm,差值為30—50 mm,降雪量最大差值不超過50 mm,A錯誤;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降雪量小于東部地區,B錯誤;降雪天數最多的地區與降雪量最大的地區并不重疊,C錯誤;降雪量最大的地區出現≥5 mm降雪日數為2天左右,日數可能較多,D正確。第13題,牡丹江靠近長白山,受地形影響,降雪量大,佳木斯所處地區地形相對平坦,對水汽的抬升作用有限,降雪量較小,造成這種差異的主導因素是地形,C正確;海陸位置、緯度位置不是主要影響因素,A、D錯誤;兩地距離較近,大氣環流差異不大,B錯誤。14.D 15.B 16.B 解析 第14題,圖中0 ℃等溫線以下區域為永凍層,永凍層會隨地表溫度升高而變薄,在9月左右最薄,A錯誤;季節融化層9月最厚,B錯誤;永凍層是永久凍土層,不會在夏季消失,C錯誤;1—4月該地沒有季節融化層,永久凍土從地表向下延伸,到5月初開始出現季節融化層,所以凍土層在冬春季節較厚,D正確。第15題,近地表土層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季節融化層凍土融化先從地表開始,隨著熱傳導作用逐漸向下,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地表溫度越高,季節融化層厚度越大,B正確;降水形式不會改變熱量從地表向下的傳導方式,A錯誤;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輻射,C錯誤;土層厚度與季節融化層厚度之間沒有因果關系,D錯誤。第16題,進入10月后,該地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減少,地表溫度降低至0 ℃后,季節融化層開始凍結。季節融化層受永久凍土層的熱傳導作用,從下向上溫度也下降到0 ℃以下,開始凍結,故季節融化層逐漸變薄,上下一起凍結,B正確,A、C、D錯誤。17.D 18.A 解析 第17題,根據材料可知,一般地勢越高,潛水位越高。讀圖,從等潛水位線的分布可以看出,寧夏平原潛水整體上自西南流向東北,A錯誤;寧夏平原周邊地區地勢較高,水壓較大,所以潛水由周邊地區流向平原,且流速較快,B錯誤;平原南部潛水流向黃河,地勢落差相對較大,水流速度較快,C錯誤;平原中部和北部潛水流向東北部,東北部地勢較為平坦,水壓相對較小,所以流速較慢,D正確。第18題,平原整體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這種地勢起伏會使得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都傾向于流向北部,從而導致土壤鹽分在北部匯集,再加上水往低處流,北部地下水位相對較高,更容易出現鹽分積聚的情況。故選A。19.D 20.C 解析 第19題,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島嶼位于西半球,A錯誤;該島嶼位于太平洋大洋中脊的位置,為板塊生長邊界,B錯誤;該島嶼附近海域為北太平洋暖流,C錯誤;該島嶼地勢起伏較大,氣候垂直差異顯著,D正確。第20題,該島嶼距離大陸較遠,受大規模人類活動影響小,二氧化碳經過長距離輸送,與空氣充分混合,因此能夠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①正確;該島嶼的觀測站海拔較高,熱量條件較差,其周邊不是熱帶雨林,②錯誤;該島嶼受東北信風控制,二氧化碳不會匯聚于北部,③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觀測站海拔較高,再根據材料“某島嶼海拔2 400 m以上區域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可知,該觀測站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抑制了低海拔的干擾,因此有利于觀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④正確。所以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