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一部分 中考專題過關2025年中考地理專題復習專題四 氣候及其影響一、氣溫、降水的分布規律1.氣溫的分布規律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方向 分布規律 影響因素水平分布 氣溫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緯度同緯度地帶,夏季海洋氣溫低,陸地氣溫高;冬 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海陸分布垂直分布 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 下降約0.6 地形2.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空間分布 主要影響因素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緯度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較多,大陸西岸 降水較少 海陸位置、緯度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海陸位置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地形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規律 典型地區 典型城市熱 帶 熱帶雨林 氣候 全年高溫 多雨 南北緯10°之間 亞馬孫河流域、剛 果河流域、馬來群 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熱帶草原 氣候 終年高 溫,一年 分干、濕 兩季 南北緯10°至南北 回歸線之間 非洲中部、巴西中 部、澳大利亞大陸 北部和南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規律 典型地區 典型城市熱 帶 熱帶季風 氣候 全年高 溫,一年 分旱、雨 兩季 北緯10°至北回歸 線之間的大陸東 岸 亞洲南部的印度半 島、中南半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熱帶沙漠 氣候 終年高溫 少雨 南北回歸線至南 北緯30°之間的大 陸內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 伯半島、澳大利亞 中西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規律 典型地區 典型城市亞 熱 帶 亞熱帶季 風和濕潤 氣候 夏季高溫 多雨,冬 季溫和少 雨 南北緯25°至35° 之間的大陸東岸 中國的東南部、美 國和巴西的東南 部、澳大利亞的東 南部沿海地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規律 典型地區 典型城市亞 熱 帶 地中海氣 候 冬季溫和 多雨,夏 季炎熱干 燥 南北緯30°至40° 之間的大陸西岸 地中海沿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 帶 溫帶季風 氣候 夏季高溫 多雨,冬 季寒冷干 燥 北緯35°至55°之 間的亞歐大陸東 岸 亞洲東部的中緯度 地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規律 典型地區 典型城市溫 帶 溫帶海洋 性氣候 全年溫和 濕潤,降 水均勻 南北緯40°至60° 之間的大陸西岸 歐洲西部大西洋沿 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帶大陸 性氣候 冬冷夏 熱,干旱 少雨 南北緯40°至60° 之間的大陸內部 亞歐大陸和北美大 陸的內陸地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續表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分布規律 典型地區 典型城市寒 帶 寒帶氣候 終年嚴 寒,降水 稀少 南北極圈以內的 高緯度地區 南極洲和北冰洋沿 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他 高原山地 氣候 終年低 溫,氣溫 日較差大 高大的高原、山 地地區 青藏高原、南美洲 安第斯山等 ——續表三、區域氣候類型的判斷1.區域圖中有氣候類型圖例【案例】分析澳大利亞的氣候類型分布特點2.區域圖中無氣候類型圖例區域圖中無氣候類型圖例時,可結合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判斷氣候類型,一般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該氣候類型所處的緯度位置,可以結合回歸線和極圈等特殊緯線來確定;二是該氣候類型所處的海陸位置,判斷其位于大陸東岸、大陸西岸或內陸地區。【案例】判斷下圖所示區域的氣候類型3.根據氣候資料圖判斷氣候類型首先,根據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征,具體方法如下。其次,按“以溫定帶,以水定型”的原則分析氣候類型,具體方法如下。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1)判斷 南北半球 最熱月月份 6、7、8月氣溫高 北半球12、1、2月氣溫高 南半球(2)以溫 定帶 最冷月均溫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氣候最冷月均溫0—15 亞熱帶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15—0 溫帶氣候最熱月均溫<10 寒帶氣候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3)以水 定型 降水量的年 內分配情況 年雨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夏雨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降水較少,分干濕季)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多,分旱雨兩季)續表步驟 依據 因素變化 結論(3)以水 定型 降水量的 年內分配 情況 夏雨型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溫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冬雨型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少雨型 熱帶 熱帶沙漠氣候溫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帶 寒帶氣候續表四、氣候特征的描述和比較1.氣候特征的描述氣候特征描述的三要素:時間、氣溫、降水。描述的基本框架:時間+氣溫狀況+降水狀況。【答題模板】全年氣溫……,降水……。夏季氣溫……,降水……;冬季氣溫……,降水……。①根據氣溫描述氣候特征②根據降水量描述氣候特征月降水量 100 mm及以 上 50—100mm 30—50 mm 30 mm以下答題術語 多雨 濕潤 少雨 干燥2.氣候特征的比較五、氣候對生產生活的影響1.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2.氣候影響人口、城市的分布(1)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人口和城市密集。如季風氣候區(我國東部地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歐洲西部)。(2)氣候寒冷、濕熱、干燥的地區,人口和城市稀疏。如寒帶氣候區(兩極地區)、熱帶雨林氣候區(亞馬孫平原)、熱帶沙漠氣候區(中東地區)。3.氣候影響人類生活項目 舉例 氣候特點 作用衣 俄羅斯人穿厚重的毛皮衣 物 氣候寒冷 御寒、保暖西亞白袍 終年炎熱干燥 白色可反射太陽光食 川、湘、黔地區的人們喜 食辣椒 氣候潮濕 食辣祛濕住 因紐特人住冰屋 終年嚴寒 御寒、保溫云南傣族的竹樓 炎熱多雨 利于防潮散熱西亞多碉樓,墻厚窗小 炎熱干燥,風沙大 防風沙,隔熱效果好我國南方地區屋頂坡度大 南方降水多 便于排水項目 舉例 氣候特點 作用行 我國南方地區傳統交通工 具多使用船只 南方多雨,河湖眾 多 利用河流,節省能源沙漠地區,“沙漠之舟”—— 駱駝 沙漠炎熱干燥 駱駝耐旱,耐力好續表[2024河北中考] 津巴布韋位于非洲南部,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傳統化石燃料發電,能源成本高昂且電力供應不穩定。中國某企業助力其發展光伏(太陽能)發電,并協助該國在馬斯溫戈省建設了一個“光伏+儲能+柴油發電站”的能源系統。如圖示意馬斯溫戈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據此完成1—2題。1.5—9月該能源系統光伏發電量大,主要原因是此時段( )DA.風力弱 B.氣溫高 C.溫差小 D.降水少中考練習2.與津巴布韋傳統發電方式相比,該能源系統的主要優點是( )B①發電成本低②占地面積小 ③供電更穩定④技術要求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2年夏季,南方極端高溫持續了一個多月,四川、重慶、浙江等地最高氣溫突破歷史高溫極值,這給我國多地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讀圖完成3—5題。①地②地③地④地3.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是( )AA.全國普遍高溫 B.南北氣溫差異大C.最低溫區域在北方 D.東高西低,氣溫差異大4.圖中四個省級行政中心的降水特征與①②③④四地對應排序正確的是( )CA.①臺北 ②烏魯木齊 ③蘭州 ④武漢B.①烏魯木齊 ②蘭州 ③武漢 ④臺北C.①武漢 ②蘭州 ③烏魯木齊 ④臺北D.①武漢 ②烏魯木齊 ③蘭州 ④臺北5.極端高溫天氣給我國帶來的影響有( )D①水資源短缺,影響工業用水②灌溉水源不足,影響夏糧收成③河流流量減少,導致水力發電不足④增加滑坡、泥石流發生的概率⑤影響居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葡萄喜溫忌濕,法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產地。讀圖完成6—7題。6.法國葡萄種植區主要位于( )AA.地中海沿岸 B.法國東北部 C.大西洋沿岸 D.法國中部7.這里適合葡萄生長的氣候條件是( )BA.夏季高溫多雨,水熱充足 B.夏季炎熱干燥,光照充足C.全年溫和濕潤,雨水充足 D.全年寒冷干燥,適合釀造葡萄酒8.[2024河北中考]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嘎拉村位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境內有野生桃樹千余棵。每年春季桃花盛開時,(1)林芝市嘎拉村位于______高原東南部,______河畔。青藏尼洋成片的桃林與雪山同框,美不勝收,成就了這里“雪域桃花源”的美譽。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該村大力發展瓜果種植,同時加強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等村容村貌建設,隨著拉(薩)林(芝)鐵路的開通運營,每年有大量的游客來此欣賞美景、體驗民族文化。一幅鄉村美、百姓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嘎拉村徐徐展開。下圖示意嘎拉村所在區域等高線分布。(2)簡要分析嘎拉村所在區域桃花和雪山景觀并存的原因。[答案] 嘎拉村位于尼洋河谷地,海拔較低,氣候溫和,適合桃樹生長。同時,該村周圍有高山環繞,山頂積雪常年不化,形成了雪山景觀。嘎拉村所在區域春季氣溫適宜,降水充沛,為桃花的盛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高海拔地區的寒冷氣候則使得山頂積雪得以保存。(3)列舉兩項嘎拉村除賞花外還可開發的旅游項目。[答案] ①游客可以參與當地的民俗活動,如藏族歌舞、傳統手工藝品制作等,深入了解藏族文化。②組織游客進行徒步旅行,穿越周邊的山谷、森林,欣賞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③讓游客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如青稞酒、酥油茶、牦牛肉等,豐富旅游體驗。④設立科普教育基地,介紹當地的生態環境、動植物資源等,提高游客的環保意識。(任答兩點即可)(4)說明西藏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可推廣的嘎拉村經驗。[答案] 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挖掘和傳承當地的民俗文化,將其與旅游發展相結合,提升鄉村的文化內涵。完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通信、水電等方面的保障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