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周中學 2024-2025 學年上學期高三年一輪復習階段檢測地理科試卷(時間:75 分鐘 滿分:100 分)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森特在兒童節當日前往翔安馬巷的學生家中進行家訪,結束后乘公交車歷時近 2 小時到達上李水庫公園進行風光攝影。下圖示意從馬巷到上李水庫的公交路線和上李水庫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森特乘車前往上李水庫途中發現陽光始終從右側車窗照進車內(個別轉彎路段除外)。推測森特從馬巷出發的時間是A. 09:30 B. 11:30 C. 15:30 D. 17:302. 為拍攝日落及其在水面倒影的照片,森特應選擇的拍攝點位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3. 北京時間 20:00,森特回家途中給在美國紐約(40°42'N,74°W)留學的學生分享攝影作品。此時,森特的學生在當地能見到的景象是A. 朝陽東升 B. 日已中天 C. 夕陽西下 D. 夜幕籠罩橫斷山區某風速觀測實驗區東西跨度 80 千米的范圍內,包含四座山峰和四個山谷。觀測站位于其中最低的一座山峰上,該山峰與實驗區范圍內東、西兩側最高山峰的高差均在 1000 米以上,由此造成了中、小尺度的局地熱力環流和大尺度的天氣背景風場(受局部地形影響小)共存的局面。圖為該觀測實驗區冬季某時刻大氣運動狀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該時刻最可能是當地時間( )A.1:00 B.7:00 C.13:00 D.19:005.同一季節,實驗區山風盛行時,觀測站附近氣流最接近( )6.各山峰中,觀測站所在山峰受日落影響降溫最早,其原因和影響是( )A.海拔低于西側山峰,小尺度山風早于中尺度山風B.海拔低于西側山峰,小尺度山風晚于中尺度山風C.海拔低于東側山峰,小尺度谷風早于中尺度谷風D.海拔低于東側山峰,小尺度谷風晚于中尺度谷風秦嶺北麓的華山氣候多變,常形成云頂較平、面積較大、可觀賞的云海,其形成與濕度、降水、風向、風速等氣象條件有關。下圖示意 1981-2010 年華山云海頻次與云頂高度的月平均分布。云頂高度是云海頂部與華山氣象站(海拔 2065m)的相對垂直高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 觀賞云海應遠眺俯視。10 月,爬山者既節約體力又能觀賞云海的海拔位置是A. 1400m B. 1600m C. 1800 D. 2000m8. 穩定的天氣狀況有利于云海持久發展。推測云海易形成的時間及氣壓狀況是A. 降水前一天,低壓控制 B. 降水后一天,低壓控制C. 降水前一天,高壓控制 D. 降水后一天,高壓控制下圖示意上海市 7月某日的一次天氣過程。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 圖中曲線代表的含義是A. 甲—氣溫,乙—氣壓,丙—相對濕度 B. 甲—相對濕度,乙—氣壓,丙—氣溫C. 甲—氣溫,乙—相對濕度,丙—氣壓 D. 甲—相對濕度,乙—氣溫,丙—氣壓10. 此次降水類型最有可能是A. 地形雨 B. 鋒面雨 C. 臺風雨 D. 對流雨11. 15 時—16 時曲線丙數值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 氣壓降低 B. 氣溫降低 C. 水汽量增加 D. 太陽高度變大巴爾喀什湖是中亞地區的內陸湖,有多條河流注入,伊犁河是最重要的水源。1970年,位于伊犁河干流的卡普恰蓋水庫建成。下圖示意 1960—2010年巴爾喀什湖水量平衡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各題。12.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地下水補給湖泊水量較大,原因可能是( )A.伊犁河入湖水量減少 B.湖區降水量減少C.湖區地下水位下降 D.湖區蒸發量增多13.1960 年至 2010 年,巴爾喀什湖水量整體呈現( )A.不斷減少 B.不斷增加 C.先減少后增加 D.先增加后減少孟加拉灣南部冷池(圖中的虛線框內)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現象,主要表現為表層海水溫度低于相鄰海區,通常出現在夏半年。2018 年,西南季風的勢力偏強,使孟加拉灣南部冷池水溫比往年偏低。據此完成下面幾題。14.判斷等溫線 a 的數值是( )A.26 B. 27 C.28 D.2915.孟加拉灣南部冷池常出現在夏半年,從海水運動的角度解釋其成因正確的是( )A.夏季盛行西北季風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B.夏季順時針運動的季風環流,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C.夏季颶風多發,風暴潮強烈而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D.孟加拉灣夏季潮汐運動強烈而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16.2018 年孟加拉灣南部冷池水溫比往年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夏季風增強,蒸發加快,海域熱量支出增加而迅速降溫②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大氣削弱作用增強而迅速降溫③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吸收海域潛熱增加而迅速降溫④夏季風增強,風力強勁海水擾動加劇,熱量交換迅速而降溫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3 小題,共 52 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我國沿海某區域某時段經歷了一次大范圍的濃霧天氣,給當地交通帶來了較大影響。氣象部門指出,此次濃霧為平流霧,是由暖濕空氣流經冷的下墊面而形成的。如圖示意該區域 0時(霧過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氣象要素的分布。(1)分析此次濃霧天氣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2)夜間,該區域被厚厚的云層覆蓋,低層的霧逐漸發展增強,形成了“上云下霧、云霧共存”的特征。說明在夜間,云對霧發展快慢的影響。(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材料一: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通過洞里薩河同湄公河相連,有調節湄公河水量的功能。該湖的水溫、水位季節變化大,每年 4~5 月,水溫最高,水深僅 1m 左右;而豐水期時水深達 10m 以上。材料二:圖 14 為“洞里薩湖位置示意圖”。(1)指出該地的氣候類型并簡述其氣候特征。(4分)(2)分析洞里薩湖水位季節變化大的自然原因。(10分)(3)解釋洞里薩湖 4~5月水溫達一年中最高的原因。(4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河流域 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 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 0.7 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顯著。1980~2019 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 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1)說明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凍土層的變化特點。(6分)(2)簡述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徑流量增加的途徑。(6分)(3)分析 1980~2019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6分)道周中學 2024-2025 學年上學期高三年一輪復習階段檢測地理科答案解析一、選擇題:【答案】1. C 2. D 3. A【答案】4.C 5.B 6.A【答案】7. C 8. D【答案】9. A 10. D 11. B【答案】12.A 13.C【答案 14. C 15. B 16.C17.【答案】(1)霧形成前,冷鋒過境,鋒后區域大范圍降溫,下墊面溫度低;(2 分)冷鋒過境形成逆溫層,大氣層穩定,有利于水汽聚集,形成并維持濃霧天氣;(2分)鋒后東部海洋上空的暖濕氣流將水汽不斷地輸送到較冷下墊面上,水汽遇冷易凝結;(2 分)偏東風風速較小,利于濃霧天氣的形成和維持;(2 分)冷鋒過境,鋒面降水使區域的空氣濕度較大,長江和其他水體(洪澤湖等)的水汽對其周邊區域的也有增強作用。(2分)(2)夜間,云層厚,大氣逆輻射強,保溫作用強,使地面溫度和近地面溫度下降緩慢;霧發展緩慢。(6分)18.【答案】(1)熱帶季風氣候;(2 分)全年高溫,旱雨季分明(2 分)(2)當地雨季降水量大;(2 分)支流多,入湖徑流多,水位高;(2 分)旱季降水少,入湖徑流少;(2 分)氣溫高,蒸發量大;(2分)湖泊水補給湄公河,水位下降顯著。(2分)(3)4~5 月,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晴天多,氣溫高;(2 分)湖泊水淺,水量少,升溫快(2分)。19.【答案】(1)夏季,凍土融化更多,季節性凍土層變厚,多年凍土活動層變厚;多年凍土層部分轉化為多年凍土活動層,多年凍土層變薄。(6分)(2)積雪融化,補給河流;全球變暖,雨水增加,補給河流;凍土融化,熱融湖水外泄,補給河流;凍土融化,地表水下滲增加,地下水補給河流。(6分)(3)冬季河流補給較少;1980~2019年氣候變暖,冬季部分積雪融化和雨水補給河流;夏季地表水下滲增加,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補給河流增多;導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