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C 2 .B 3 .B 4 .A 5 .D 6 .B 7 .C 8 .C 9 .A 10 .D 11 .B 12 .C 13 .B 14 .C 15 .B 16 .C 17 .B 18 .D 19 .A 20 .C 21 .A 22 .B 23 .D 24 .C 25 .A 26 .D 27 .B 28 .B 29 .B 30 .D 31 .A 32 .D二、綜合題33 .(1)地面的主要熱源 :⑤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 :③地面輻射。(2)a 地地膜的主要作用 :白天 ,太陽輻射可透過地膜到達地面 ,使土壤增溫 ,夜間地膜可阻擋 地面輻射 ,減少熱量散失 ,具有保溫作用。 b 地地膜的主要作用 :銀色反光地膜可以增強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 ,增強光效 ,使果實受光均勻(或著色均勻)。(3)日光城 :海拔高 ,大氣稀薄、透明度大 ,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 ; 緯度低 ,太陽高度大 ,太陽輻射經(jīng)過大氣的路程短 ,被大氣削弱的少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 ; 降水少 ,晴天多 ,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夏季氣溫較低 :拉薩海拔高 ,大氣稀薄 ,吸收的 地面輻射少 ,氣溫低 ;拉薩多晴天 ,大氣逆輻射弱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 ,氣溫低。34 .(1)西北一東南走向的狹長地形 ;西北部較窄且相對閉合 ,東南部地形相對開闊。(2)在盆地最北端和鄂拉山背風坡一側 ,由于大氣翻越山地動能損失較多 ,風速較小 ;在下坡過程中不斷加速 ,經(jīng)過狹窄地形的狹管效應加速后 ,風速逐漸增大 ;至喇叭型地形出口后 ,因為 空氣膨脹、氣壓減小 ,風速逐漸減弱。(3)春季少雨干旱 ,降水的沖洗作用弱 ;春季盛行西北風 ,在下坡風和狹管效應的影響下風速較 大 ,攜沙能力強 ,PMo 質量濃度較高 ;春季冷暖氣團交換頻繁 ,大風日數(shù)多 ,土壤解凍 ,表層 土疏散 ,易引發(fā)沙塵天氣。4年級:高一上學期 學科:地理 試卷主題:月考 使用日期:2024.12.131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一、單選題(共 32 題,每題 2 分,共 64 分)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一顆繞昏暗恒星運轉的類地行星,距地球近 40 光年。 它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水世界 ”,體積是地球的6 倍。據(jù)推測,這個“水世界 ”同樣擁有大氣層, 且 75%的表面區(qū)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據(jù)此回答下列各 題。1 .“水世界”類地行星所在的天體系統(tǒng)是 (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河外星系2 .天文學家推測“水世界”類地行星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該行星無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A .上面沒有水 B .距離恒星太近 C .溫度太低 D .不存在大氣層3 .人類正設法探尋太空生命。如果某顆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這顆星球必須具有①適中的體積和質量 ②與所繞轉的恒星之間有適宜的距離 ③與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種化學元 素 ④大致與地球相似的地質歷史過程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2024 年 5 月在貴州安龍的一處稻田里發(fā)現(xiàn)了一種長著三只眼的神奇生物,而它竟然是 2.5 億年前恐龍時期的生物,其保留了原始長相,是當今見證過恐龍時代的最佳活化石生物,也因此 得名三眼恐龍蝦(如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 .三眼恐龍蝦原始繁生的地質年代可能是 ( )A .侏羅紀 B .奧陶紀 C .第四紀 D .石炭紀5 .在三眼恐龍蝦原始繁生的地質年代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有 ( )A .魚類向鳥類進化 B .我國華北抬升成陸地C .海平面下降 100 多米 D .裸子植物迅速發(fā)展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正式測定,2024 年 4 月 3 日 7 時 58 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fā)生 7.3 級地震, 震源深度 12 千米,震中位于 23.8 °N,121.74 °E,距臺灣島約 14 千米。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圖。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圖中的 ( )A .a(chǎn) 層 B .b 層 C .c 層 D .d 層7 .地震發(fā)生時,在花蓮海域震源正上方行駛的船只感受的震動是 ( )A .有左右晃動,無上下顛簸 B .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C .有上下顛簸,無左右晃動 D .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年級:高一上學期 學科:地理 試卷主題:月考 使用日期:2024.12.132等壓線,是指把在一定時間內,氣壓相等的地點在平面圖上連接起來所成的封閉線。根據(jù) 等壓線的分布可以推斷出區(qū)域內的氣壓分布狀況和大氣運動狀況。下圖示意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 壓線分布,圖中氣壓單位為 hpa ,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8 .關于甲地氣壓值推斷正確的是 ( )A .1032hpa B .1035hpa C .1038hpa D .1041hpa9 .此時,風力最弱的城市是 ( )A .鄭州 B .西安 C .北京 D .東京10 .下列關于風向推斷最可信的是 ( )A .北京吹西南風 B .東京吹東北風C .鄭州吹東南風 D .西安吹西北風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 400km 的高空完成任務后,于 2024 年 4 月 30 日(農(nóng)歷 3 月 22 日)18 時左右成功降落在東風著陸場。下圖示意神舟十七號返回的主要階段。完成下面小題。11 .神州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過程中氣溫變化依次是 ( )A .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B .降低—升高—降低—升高C .降低—降低—升高—升高 D .升高—升高—降低—降低12 .圖示 4 所在大氣 ( )A.其厚度兩級地區(qū)比赤道地區(qū)大 B.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 C. 易發(fā)生風云雨雪等天氣現(xiàn)象 D.其厚度夏季午夜最大逆溫現(xiàn)象是指隨著高度增加,氣溫不降反而升高的現(xiàn)象,易引發(fā)霧霾等天氣。據(jù)山西省氣 象臺天氣預警:2023 年 1 月 3 日至 5 日,全省仍有霧霾天氣,道路能見度將大幅下降,給道路 交通安全帶來影響,5 日過后霧霾將逐漸消散。下圖示意氣溫垂直分布的 4 種情形,據(jù)此完成下 面小題。13 .若上圖反映了這次霧霾天氣的生消過程,則先后排序是 ( )A . ② → ① → ③ → ④ B . ③ → ② → ① → ④C . ③ → ① → ② → ④ D . ② → ③ → ④ → ①314 .為減少霧霾天氣對出行的影響,一天中出行時段最好選擇在 ( )A .1 時~3 時 B .3 時~5 時 C .12 時~13 時 D .20 時~21 時某地經(jīng)歷一次 2 小時大雨,雨水下滲強度存在內部時空差異。下圖示意甲、乙兩地此次降 水過程雨水下滲情況, 圖中徑流包括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 .一般情況下,甲地下滲量小于乙地,是因為甲地 ( )A .植被多 B .坡度大 C .土質疏松 D .土層深厚16 .若不考慮周邊徑流影響,E 地地下徑流增強,則甲、乙兩地下滲強度 ( )A . 甲、乙均增大 B . 甲、乙均減小 C . 甲增大,乙減小 D . 甲減小,乙增大溫鹽環(huán)流是一個依靠海水的溫度和鹽度驅動的全球洋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北大西洋溫鹽環(huán)流是以風 力驅動的海面水流將赤道的暖流帶往北大西洋,在高緯度海域受密度的影響下沉到海底,深層海 水向南返程流動。全球變暖將會威脅該環(huán)流的正常運轉,甚至可能導致其停滯。讀北大西洋溫鹽 環(huán)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7 .下列不屬于溫鹽環(huán)流成因的是 ( )A .行星風帶 B .極冰的融化C .高低緯度海水的密度差異 D .高低緯度海水的溫度差異18 .造成圖中甲處表層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②海水結冰③受副極地低壓帶控制,降水多、蒸發(fā)弱④洋流在向北流時不斷蒸發(fā)⑤海水北上不斷向大氣釋放熱量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⑤19 .全球變暖背景下北大西洋溫鹽環(huán)流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是 ( )A .北美東部地區(qū)氣溫降低 B .歐洲西部沿海地區(qū)水溫升高C .北海漁場漁業(yè)資源更加豐富 D .北大西洋深層洋流流量增加異木棉原產(chǎn)南美洲,20 世紀 50 年代引進中國,具有喜光、喜高溫和喜濕等特點。異木棉 對小區(qū)域內的微氣候條件特別敏感,常出現(xiàn)“花開半樹 ”現(xiàn)象,即一邊葉色青翠,一邊花朵紅粉 (如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420 .推測我國最有可能引種異木棉的城市是 ( )A .哈爾濱 B .石家莊 C .廈門 D .拉薩21 .導致異木棉“花開半樹” 出現(xiàn)的主要因素是 ( )A .熱量 B .土壤 C .水分 D .技術穴珠是在池水沉積作用下,碳酸鈣水溶液受到洞頂?shù)嗡臄_動,在遇到適當?shù)纳?、巖粒等 介質的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同心圓結構的珠狀次生碳酸鈣沉積。下圖為某地穴珠景觀,完成下面 小題。22 .下列四地中,最易發(fā)現(xiàn)大量穴珠的是 ( )A .黃土高原 B .云貴高原 C .四川盆地 D .東南丘陵23 .最有利于穴珠形成的條件是 ( )①含有不飽和碳酸鈣的淺水②含有飽和碳酸鈣的淺水③滴水等細微而斷續(xù)的擾動④滴水等細微而持續(xù)的擾動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24 .有些地區(qū)的穴珠已經(jīng)與石筍基座固結在一起,由此推測該地最可能的氣候變化是 ( )A .變冷 B .變暖 C .變干 D .變濕拋物線狀沙丘是常年在單向風或近似單向風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風積地貌。沙角指向上風 向,輪廓呈拋物線狀。下圖為巴丹吉林沙漠南緣某拋物線形沙丘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5 .圖示地區(qū)的主導風向是 ( )A .東南風 B .西北風 C .西南風 D .東北風26 .該拋物線狀沙丘中以堆積作用為主的部位是 ( )A . 甲 、 乙 B .丙 、 丁 C . 甲 、 丁 D . 乙 、 丙年級:高一上學期 學科:地理 試卷主題:月考 使用日期:2024.12.135讀兩幅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7 .圖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搬運作用②侵蝕作用③溶蝕作用④堆積作用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28 .乙圖所示地形剖面對應甲圖中的 (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29 .河漫灘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 .流水侵蝕 B .流水堆積 C .風力侵蝕 D .風力堆積土壤有機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圖為海南省定安縣 4 種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機 碳在不同月份0~30cm 土層中的垂直分布差異統(tǒng)計圖。據(jù)此回答下面小題。30 .與撂荒地相比,土層有機碳 ( )A .一熟制含量更多 B .耕作的土壤含量更多C .二熟制年變化小 D .三熟制垂直差異更大31 .20~30cm 土層有機碳含量較少的原因是 ( )A .淋溶作用強 B .土壤粘性較強 C .微生物作用強 D .水土流失嚴重32 .提高該地區(qū)稻田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措施為 ( )A .減少耕作次數(shù) B .增施化肥 C .增加撂荒時間 D .種植綠肥二、綜合題(共 36 分)3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地膜覆蓋是一種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地膜覆蓋栽培在增溫、保溫、保水、保持養(yǎng)分、增加 光效和防除病蟲害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圖 1 示意大氣受熱過程,圖 2 示意 a、b 兩種地貌覆蓋景觀, 其中 a 為華北平原春播時節(jié)覆蓋的白色透明地膜,b 為果農(nóng)夏季在蘋果樹下覆蓋的銀色反光地膜。年級:高一上學期 學科:地理 試卷主題:月考 使用日期:2024.12.136(1) 從圖 1 的①~⑤中,分別指出地面和對流層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的代號及對應名稱。(4 分)(2) 根據(jù)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分析圖 2 中,a 、b 兩地地膜的不同作用。(6 分)(3)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拉薩有“ 日光城” 的美譽,但夏季氣溫較低。請從大氣受熱過程角度對此分 別作出合理解釋。(10 分)34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青海共和盆地在北側青海南山、南側鄂拉山的地形構造下,呈現(xiàn)出上窄下寬的喇叭型地形。 每年從 11 月開始至次年 3 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干冷氣團翻越鄂拉山進入盆地后風速變化顯著(下 圖)。盆地夏秋季盛行偏南風,降水集中在 5-9 月。有學者選取 2015—2020 年共和站生態(tài)環(huán)境 局監(jiān)測點 PMo (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全年春季 PMo 質量濃度最高,氣象因 子是該地 PMo 濃度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1) 描述共和盆地輪廓特征。(4 分)(2) 從地形角度說明冬季大氣環(huán)流翻越鄂拉山進入盆地后風速的變化。(6 分)(3)分析共和盆地春季 PMo 質量濃度較高的原因。(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聊城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試題.docx 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試題答案docx.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