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檢測卷(一)(七年級·上冊)(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的創舉,也是我國宇宙探索能力再度取得突破的標志。下列關于地球的宇宙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A.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B.地球屬于太陽系,不屬于銀河系C.月球表面有復雜的天氣現象D.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是地球公轉造成的下圖為地球儀示意圖,甲、乙、丙、丁表示地球上的四地,讀圖完成2~4題。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古人一開始就認為地球是球體 B.地球和地球儀都是規則的球體C.在地球兩極可看見真實的地軸 D.借助地球儀可演示地球的自轉3.關于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位于北寒帶 B.乙在地球最長的緯線上C.丙位于低緯地區 D.丁在東西半球分界線上4.“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和“極地”號破冰調查船于2024年7月3日雙雙亮相山東青島市(36°N,120°E)奧帆中心碼頭,舉辦為期一天半的公眾開放日活動。甲、乙、丙、丁四地與其最接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讀圖,完成5~6題。5.圖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標是( )A.70°N,170°E B.70°N,170°WC.70°S,170°E D.70°S,170°W6.下列關于①②③④四地的敘述,錯誤的是( )A.②地位于中、高緯度的分界線上 B.①地位于南寒帶C.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北方向 D.④地最先迎來日出某中學生對家鄉茶園(如圖,圖中等高距為50米)的茶樹長勢與環境關系進行調研。查閱資料了解到當地的年降水量為1 500 mm左右,茶樹喜光耐陰,喜濕怕澇;實地調查發現甲、乙兩處茶樹沒有丙、丁兩處茶樹長勢好。讀圖,回答7~8題。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陡崖處有飛瀑景觀B.圖示區域最低處的海拔約78米C.茶亭P在茶亭Q的西北方向D.茶亭P和茶亭Q間相對高度約為150米8.下列有關茶樹長勢與環境關系的調研結論,正確的是( )A.甲處地勢平坦,排水通暢 B.乙處位于北坡,光照充足C.丙處位于山脊,容易積水 D.丁處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明朝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其船隊航行主要依靠風力驅動,出發的時間一般選擇在冬季,返回的時間一般選擇在夏季。下圖示意鄭和下西洋路線。據此完成9~11題。9.鄭和下西洋經過的兩大洋是( )A.太平洋、印度洋 B.北冰洋、太平洋C.大西洋、北冰洋 D.印度洋、大西洋10.沿途經過的重要海峽是( )A.白令海峽 B.馬六甲海峽C.德雷克海峽 D.土耳其海峽11.船隊選擇冬季出發借助的風力是( )A.偏東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北風12.當地時間2024年7月18日,智利北部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列有關此次地震的描述正確的是( )A.此次地震不是由于地球內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B.發生地震的位置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C.發生地震的位置位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交界處D.此次地震沒有釋放能量,不會引起地形的變化13.地球板塊之間在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圖實驗模擬板塊碰撞形成海洋B.如圖實驗模擬板塊張裂形成山脈C.地震、火山的發生與板塊的碰撞和張裂關系密切D.在流水和風的作用下板塊之間發生了碰撞和張裂英國冒險家貝爾需要拍攝一部自然景觀題材的紀錄片,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4~15題。14.貝爾選擇在①地拍攝茂密雨林的紀錄片,下列四圖能反映該地氣候類型的是( ) 15.貝爾打算在北回歸線附近拍攝“綠水青山”紀錄片,他發現②地與③地的景觀差異很大。主要因為③地( )A.冬季風帶來大風大雪 B.夏季風帶來暖濕氣流C.海拔高度較低 D.人類文明歷史悠久讀世界海陸分布簡圖,完成16~18題。16.有關世界陸地和海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A處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B.本初子午線穿過了歐洲、非洲和南極洲C.跨經度最廣的洋是北冰洋D.跨經度最廣的洲是亞洲17.對圖中不同地區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2處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B.圖中1處是熱帶雨林氣候C.圖中3處的乞拉朋齊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D.圖中4處的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7月18.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多彩的世界賦予我們多彩的文化。結合上圖選出描述正確的一項( )A.受自然環境影響,亞洲的西部和南部人口稠密B.地中海沿岸主要分布著白種人,都使用英語C.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D.十堰的武當山是中國佛教圣地某國家勞動人口增長率變化圖(含預測),完成19~21題。19.1965年至2045年,勞動人口數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減少的轉折點是( )A.1965年 B.2045年 C.1980年 D.2015年20.該國家最可能是(A)A.英國 B.巴西 C.中國 D.印度21.關于該國家人口現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 ②應支持和鼓勵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 ③人口出現負增長,總人口在不斷減少 ④少年兒童所占比例日趨增大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下圖表示我國某地傳統民居,該民居以長方形天井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圍以樓房,陽光射入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圍聳起馬頭墻,墻頭高出屋頂,呈階梯狀,白墻黛瓦,明朗而素雅。讀圖,完成22~23題。 22.馬頭墻、天井這種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國( )A.西北地區 B.東北地區 C.江南地區 D.青藏地區23.為實現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該地最適宜( )A.發展特色旅游業 B.保持傳統的生活方式C.大力發展海洋捕撈業 D.大力發展房地產行業24.印度的經濟發展以美、歐、日為重點,積極拓展同發達國家的全面合作,同時,它也十分重視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成為世界經濟中“南北對接”的一個“焊點”。由此你認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印度與中國的關系屬于“南北對話”B.印度與中國的關系屬于“南南合作”C.印度與美國的關系屬于“南南合作”D.法國與日本的關系屬于“南北對話”25.2024年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發表講話,提出要共同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彰顯我國( )①堅定奉行互利共贏,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②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始終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 ③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始終是國際秩序的主導者 ④面對變局應對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綜合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50分)26.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中國空間站。本次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材料二:“我國四大衛星發射中心分布示意圖”和“地球二分二至公轉示意圖”(下圖)。(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經緯度是 ,太原發射中心位于酒泉發射中心的 方向。(2分)(2)三位航天員返回時,地球將處于公轉軌道ABCD四段中的 和 之間,此時我國的晝夜長短情況是 。(3分)(3)在一年中,四大衛星發射中心有太陽直射的是 發射中心,該發射中心位于我國最南的省級行政區域 ,該省的行政中心是 。(3分)(4)神舟十八號飛船發射升空時是我國的夜晚,而加拿大華僑卻是在早晨通過衛星傳輸同步觀看,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 。(2分)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晝夜交替 D.四季變化27.今年“五一”假期小華參加學校組織的位于城市郊區的龍潭湖風景區研學旅行活動。請根據下列材料幫助小華解決在研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15分)材料一:圖1為龍潭湖風景區及周邊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圖中字母表示龍潭湖風景區主要旅游景點“云際日出”“龍潭碧波”“攀巖挑戰”“漂流探險”“古寺覽幽”“愉悅采摘”的位置。材料二:圖2為圖1所示區域多年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資料。【研學前】(1)圖1所示區域地形以 為主。(1分)(2)結合圖2,分析圖1所示區域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研學中】(3)在圖1中,景點“攀巖挑戰”“漂流探險”的位置分別用 、 表示。(填寫字母,2分)(4)當地村民在圖1所示區域內擬建一座小型水庫,利用管道自流引水至坪上村。若僅考慮地形因素,①②③④四處最適合修建大壩的是 。(2分)(5)小華同學在采集制作巖石標本時,在D處巖石中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他感到非常疑惑,請幫助解釋原因。(2分)【研學后】(6)研學結束,小華向當地村民建議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改種有機蔬菜、花卉,發展魚、肉、禽、蛋生產以增加農民收入。你認為可行嗎?請說明理由。(4分)28.我們所學習的氣候類型,是以“柯本氣候分類法”為基礎劃分的。如圖代表四種氣候類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根據柯本提出的氣溫指標,甲、乙、丙、丁中屬于熱帶氣候的代號有 和 ,屬于溫帶氣候的代號是 。(3分)(2)柯本提出,若每個月降水量均超過60 mm,則具備“全年多雨”的特征,符合這一氣候特征的代號是 ,該氣候類型的名稱是 。(2分)(3)柯本在劃分氣候類型的過程中,也會參照當地的自然景觀。下列三幅景觀圖中,能夠反映甲氣候特征的字母代號是 。(2分) (4)下段文字描述的是位于乙氣候區的傳統民居——竹樓,其中有兩處描述錯誤,請指出。(4分)竹樓主要以竹子為原材料,適合草原的游牧生活;分上下兩層,為防潮避濕,下層一般不住人;窗戶較少以抵御寒風侵襲。錯誤1: ;(2分)錯誤2: 。(2分)29.阿拉斯加大部分地方人口密度小于1人/千米2,是個多地震的地方,人們防震意識強。1964年3月27日,圖中P點附近發生里氏9.2級大地震,這也是北半球有史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但對阿拉斯加造成的損失較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圖中M地所屬國家是 ,該地原住民印第安人屬 色人種。(2分)(2)圖中N國橫跨 大陸北部,該國冬季時間較 (長或短)。(2分)(3)請你就這次地震發生地P點的位置提出一個地理問題,并作答。(4分)(4)這次突發大地震,對阿拉斯加造成的損失較小,請你做出合理的解釋。(6分)階段檢測卷(一)(七年級·上冊)(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D B C C D C D A B D B C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A B D B C D A D C A B B1.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的創舉,也是我國宇宙探索能力再度取得突破的標志。下列關于地球的宇宙環境描述正確的是(A)A.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B.地球屬于太陽系,不屬于銀河系C.月球表面有復雜的天氣現象D.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是地球公轉造成的下圖為地球儀示意圖,甲、乙、丙、丁表示地球上的四地,讀圖完成2~4題。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A.古人一開始就認為地球是球體 B.地球和地球儀都是規則的球體C.在地球兩極可看見真實的地軸 D.借助地球儀可演示地球的自轉3.關于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確的是(B)A.甲位于北寒帶 B.乙在地球最長的緯線上C.丙位于低緯地區 D.丁在東西半球分界線上4.“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和“極地”號破冰調查船于2024年7月3日雙雙亮相山東青島市(36°N,120°E)奧帆中心碼頭,舉辦為期一天半的公眾開放日活動。甲、乙、丙、丁四地與其最接近的是(C)A.甲 B.乙 C.丙 D.丁讀圖,完成5~6題。5.圖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標是(C)A.70°N,170°E B.70°N,170°WC.70°S,170°E D.70°S,170°W6.下列關于①②③④四地的敘述,錯誤的是(D)A.②地位于中、高緯度的分界線上 B.①地位于南寒帶C.①地位于③地的西北方向 D.④地最先迎來日出某中學生對家鄉茶園(如圖,圖中等高距為50米)的茶樹長勢與環境關系進行調研。查閱資料了解到當地的年降水量為1 500 mm左右,茶樹喜光耐陰,喜濕怕澇;實地調查發現甲、乙兩處茶樹沒有丙、丁兩處茶樹長勢好。讀圖,回答7~8題。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陡崖處有飛瀑景觀B.圖示區域最低處的海拔約78米C.茶亭P在茶亭Q的西北方向D.茶亭P和茶亭Q間相對高度約為150米8.下列有關茶樹長勢與環境關系的調研結論,正確的是(D)A.甲處地勢平坦,排水通暢 B.乙處位于北坡,光照充足C.丙處位于山脊,容易積水 D.丁處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明朝鄭和七次出使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其船隊航行主要依靠風力驅動,出發的時間一般選擇在冬季,返回的時間一般選擇在夏季。下圖示意鄭和下西洋路線。據此完成9~11題。9.鄭和下西洋經過的兩大洋是(A)A.太平洋、印度洋 B.北冰洋、太平洋C.大西洋、北冰洋 D.印度洋、大西洋10.沿途經過的重要海峽是(B)A.白令海峽 B.馬六甲海峽C.德雷克海峽 D.土耳其海峽11.船隊選擇冬季出發借助的風力是(D)A.偏東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北風12.當地時間2024年7月18日,智利北部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下列有關此次地震的描述正確的是(B)A.此次地震不是由于地球內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B.發生地震的位置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C.發生地震的位置位于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的交界處D.此次地震沒有釋放能量,不會引起地形的變化13.地球板塊之間在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如圖實驗模擬板塊碰撞形成海洋B.如圖實驗模擬板塊張裂形成山脈C.地震、火山的發生與板塊的碰撞和張裂關系密切D.在流水和風的作用下板塊之間發生了碰撞和張裂英國冒險家貝爾需要拍攝一部自然景觀題材的紀錄片,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4~15題。14.貝爾選擇在①地拍攝茂密雨林的紀錄片,下列四圖能反映該地氣候類型的是(A) 15.貝爾打算在北回歸線附近拍攝“綠水青山”紀錄片,他發現②地與③地的景觀差異很大。主要因為③地(B)A.冬季風帶來大風大雪 B.夏季風帶來暖濕氣流C.海拔高度較低 D.人類文明歷史悠久讀世界海陸分布簡圖,完成16~18題。16.有關世界陸地和海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D)A.A處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B.本初子午線穿過了歐洲、非洲和南極洲C.跨經度最廣的洋是北冰洋D.跨經度最廣的洲是亞洲17.對圖中不同地區氣候的敘述,正確的是(B)A.圖中2處的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B.圖中1處是熱帶雨林氣候C.圖中3處的乞拉朋齊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D.圖中4處的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7月18.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多彩的世界賦予我們多彩的文化。結合上圖選出描述正確的一項(C)A.受自然環境影響,亞洲的西部和南部人口稠密B.地中海沿岸主要分布著白種人,都使用英語C.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D.十堰的武當山是中國佛教圣地某國家勞動人口增長率變化圖(含預測),完成19~21題。19.1965年至2045年,勞動人口數量由逐年增加到逐年減少的轉折點是(D)A.1965年 B.2045年 C.1980年 D.2015年20.該國家最可能是(A)A.英國 B.巴西 C.中國 D.印度21.關于該國家人口現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①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 ②應支持和鼓勵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 ③人口出現負增長,總人口在不斷減少 ④少年兒童所占比例日趨增大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下圖表示我國某地傳統民居,該民居以長方形天井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圍以樓房,陽光射入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外圍聳起馬頭墻,墻頭高出屋頂,呈階梯狀,白墻黛瓦,明朗而素雅。讀圖,完成22~23題。 22.馬頭墻、天井這種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國(C)A.西北地區 B.東北地區 C.江南地區 D.青藏地區23.為實現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該地最適宜(A)A.發展特色旅游業 B.保持傳統的生活方式C.大力發展海洋捕撈業 D.大力發展房地產行業24.印度的經濟發展以美、歐、日為重點,積極拓展同發達國家的全面合作,同時,它也十分重視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成為世界經濟中“南北對接”的一個“焊點”。由此你認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B)A.印度與中國的關系屬于“南北對話”B.印度與中國的關系屬于“南南合作”C.印度與美國的關系屬于“南南合作”D.法國與日本的關系屬于“南北對話”25.2024年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發表講話,提出要共同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這彰顯我國(B)①堅定奉行互利共贏,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②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始終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 ③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始終是國際秩序的主導者 ④面對變局應對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綜合題(本大題有4小題,共50分)26.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中國空間站。本次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材料二:“我國四大衛星發射中心分布示意圖”和“地球二分二至公轉示意圖”(下圖)。(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經緯度是(40°N,100°E),太原發射中心位于酒泉發射中心的東南方向。(2分)(2)三位航天員返回時,地球將處于公轉軌道ABCD四段中的C和D之間,此時我國的晝夜長短情況是晝短夜長。(3分)(3)在一年中,四大衛星發射中心有太陽直射的是文昌發射中心,該發射中心位于我國最南的省級行政區域海南省,該省的行政中心是海口。(3分)(4)神舟十八號飛船發射升空時是我國的夜晚,而加拿大華僑卻是在早晨通過衛星傳輸同步觀看,造成這種時間差異的原因是A。(2分)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晝夜交替 D.四季變化27.今年“五一”假期小華參加學校組織的位于城市郊區的龍潭湖風景區研學旅行活動。請根據下列材料幫助小華解決在研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15分)材料一:圖1為龍潭湖風景區及周邊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圖中字母表示龍潭湖風景區主要旅游景點“云際日出”“龍潭碧波”“攀巖挑戰”“漂流探險”“古寺覽幽”“愉悅采摘”的位置。材料二:圖2為圖1所示區域多年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資料。【研學前】(1)圖1所示區域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1分)(2)結合圖2,分析圖1所示區域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①無結冰期。(1分)②水量豐富。(1分)③水位季節變化大。(1分)④落差大,水流急。(1分)【研學中】(3)在圖1中,景點“攀巖挑戰”“漂流探險”的位置分別用D、C表示。(填寫字母,2分)(4)當地村民在圖1所示區域內擬建一座小型水庫,利用管道自流引水至坪上村。若僅考慮地形因素,①②③④四處最適合修建大壩的是①。(2分)(5)小華同學在采集制作巖石標本時,在D處巖石中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他感到非常疑惑,請幫助解釋原因。(2分)說明該處曾經為海洋,后來地殼抬升(或海面下降),露出地表。【研學后】(6)研學結束,小華向當地村民建議減少水稻的種植面積,改種有機蔬菜、花卉,發展魚、肉、禽、蛋生產以增加農民收入。你認為可行嗎?請說明理由。(4分)可行。(2分)位于城市郊區,靠近消費市場。(2分)28.我們所學習的氣候類型,是以“柯本氣候分類法”為基礎劃分的。如圖代表四種氣候類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1)根據柯本提出的氣溫指標,甲、乙、丙、丁中屬于熱帶氣候的代號有乙和丁,屬于溫帶氣候的代號是丙。(3分)(2)柯本提出,若每個月降水量均超過60 mm,則具備“全年多雨”的特征,符合這一氣候特征的代號是丁,該氣候類型的名稱是熱帶雨林氣候。(2分)(3)柯本在劃分氣候類型的過程中,也會參照當地的自然景觀。下列三幅景觀圖中,能夠反映甲氣候特征的字母代號是B。(2分) (4)下段文字描述的是位于乙氣候區的傳統民居——竹樓,其中有兩處描述錯誤,請指出。(4分)竹樓主要以竹子為原材料,適合草原的游牧生活;分上下兩層,為防潮避濕,下層一般不住人;窗戶較少以抵御寒風侵襲。錯誤1:適合草原的游牧生活;(2分)錯誤2:窗戶較少以抵御寒風侵襲。(2分)29.阿拉斯加大部分地方人口密度小于1人/千米2,是個多地震的地方,人們防震意識強。1964年3月27日,圖中P點附近發生里氏9.2級大地震,這也是北半球有史以來震級最大的地震,但對阿拉斯加造成的損失較小。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圖中M地所屬國家是美國,該地原住民印第安人屬黃色人種。(2分)(2)圖中N國橫跨亞歐大陸北部,該國冬季時間較長(長或短)。(2分)(3)請你就這次地震發生地P點的位置提出一個地理問題,并作答。(4分)問題:該地區位于哪兩個板塊的交界處?(2分)答:位于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2分)(4)這次突發大地震,對阿拉斯加造成的損失較小,請你做出合理的解釋。(6分)①阿拉斯加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發,因此該地區的建筑、基礎設施等所使用的材料都具有抗震的作用。(3分)②阿拉斯加大部分地方人口密度較小,地震發生時一般很少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階段檢測卷(七年級上冊) - 學生版.docx 階段檢測卷(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