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第3第三章 生態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本章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易錯點1 不能準確判斷影響我國碳排放的因素 (2024浙江北斗聯盟期中聯考)2024年4月,以“落實‘雙碳’行動,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指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下圖為中國、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地區目前及未來預測的碳排放總量情況示意圖。完成下面兩題。1.下面a、b、c、d代表的國家(或地區)對應正確的是( )A.a—中國 B.b—日本C.c—美國 D.d—歐盟2.我國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是( )A.清潔能源利用率低 B.工業設備落后C.人均碳排放量增加 D.經濟快速發展 (2024河北保定期末)碳排放與全球氣候變化息息相關,其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人口數量、經濟發展狀況及政策。脫鉤指數可以反映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其數值越大說明碳排放增長速度快于經濟增長速度。下圖示意2005—2019年我國脫鉤指數變化情況。讀圖,完成下面兩題。3.2011年后,我國脫鉤指數快速下降的影響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增速 B.政策引導C.經濟結構變化 D.環境壓力增大4.我國為進一步降低脫鉤指數應( )A.改善能源結構,發展風光電技術B.優化產業結構,將高排放企業轉移至西部C.加快經濟增速,均衡地區發展D.限制雙碳排放,禁止高排放企業開辦易錯點2 生態退化的形成原因 一個地區的水土流失程度,受該地區流水侵蝕能力與土壤抗侵蝕能力的共同影響。近年來,我國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嚴重。下圖為我國東北地區地形剖面略圖。據此完成下面兩題。5.③地流水侵蝕能力強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③地 ( )A.土質疏松 B.植被稀少C.地面坡度大 D.降水強度大6.圖示區域內①地土壤抗侵蝕能力最弱,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植被 B.地形 C.地質 D.降水7.(2024江西九江武寧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面臨著生態被破壞的環境問題。由于片面地追求旅游經濟的增長,從而忽視了對景區生態環境的保護。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猛增,給巢湖地區的自然環境帶來巨大的生態壓力。上游水源地林木橫遭砍伐和土地資源的掠奪性經營,引起大面積水土流失,加速了湖盆的淤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以及農業化肥、農藥的使用等,使巢湖水體受到嚴重污染、營養物質超標,導致巢湖水生植物破壞殆盡,長期濫捕使水產資源面臨枯竭。(1)分析“巢湖水域變小”的原因。(6分)(2)簡述巢湖水域變小對當地地理環境產生了哪些影響。(6分)(3)有人說要解決巢湖環境問題,就要大力退耕還湖,請說說你不贊同的兩個理由。(6分)易錯點3 不能準確分析生態補償問題 (2024湖南長沙雅禮中學一模)近年來,甘肅武威市開展了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各區縣間通過簽訂協議,約定主要考核兩項河流指標(其中一項為河流邊界斷面水質),在上下游縣區之間實行“誰達標誰受益、誰超標誰賠付”的雙向生態補償機制。有專家指出,該流域現行的生態補償以水質考核、資金補償為主要內容的模式過于單一,提出增加河流考核內容并建立產業補償、就業補償等綜合補償機制。下圖示意武威市石羊河流域水系。據此完成下面兩題。8.武威市各區縣橫向生態補償簽約或補償金支付情況及其對應的理由可能是( )A.天祝與涼州不需簽約—天祝與涼州分屬不同水系B.民勤支付給涼州—民勤水質超標,涼州水質達標C.涼州支付給民勤—涼州地處民勤下游河段D.天祝支付給古浪、涼州—天祝處水系源頭9.推測另一項河流考核內容最可能是( )A.徑流量 B.結冰期C.含沙量 D.流速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第三章 生態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本章復習提升易混易錯練1.C 四個國家(或地區)中只有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而且人口眾多,目前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未達到峰值,我國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則d代表中國;在日本、歐盟和美國中,日本經濟總量最小,碳排放總量也小,因此a代表日本;美國的經濟總量最大,且歐盟更重視環保,最先實施節能減排,因此美國碳排放總量大于歐盟,故c代表美國,b代表歐盟。2.D 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清潔能源利用率在不斷提升,而且清潔能源利用率的高低對碳排放量增長影響不大,A錯誤;工業設備落后、人均碳排放量增加都會造成我國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持續增長,但這都是直接原因,B、C錯誤;經濟快速發展造成人均碳排放量增加和工業生產碳排放量增加,這是我國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持續增長的根本原因,D正確。易錯分析 解答本題時一部分同學因理解不到位而易錯選A。部分同學能明確碳排放量的多少取決于化石能源消耗量的多少,但因不理解題干的含義及選項內容而易出錯。我國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持續增長最直接的原因是化石能源消耗的總量多,根本上是經濟快速發展使得能源需求總量增加。在能源利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清潔能源利用量增加,則化石能源利用量就會減少,但在整體能源利用總量增加的前提下,清潔能源利用量增加了,化石能源利用量也可能增加,另外還要注意能源利用率與能源利用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3.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人口增速相對穩定,不會是2011年后我國脫鉤指數快速下降的影響因素,A錯誤;政策引導可以推動節能減排和經濟轉型,從而使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得到改善,B正確;經濟結構變化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不是短期內我國脫鉤指數快速下降的影響因素,C錯誤;環境壓力增大不是直接導致脫鉤指數快速下降的因素,D錯誤。4.A 改善能源結構,發展風光電技術,可以減少對傳統高碳能源的依賴,有助于實現弱脫鉤,A正確;高排放企業轉移至西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碳排放問題,B錯誤;加快經濟增速如果不注重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不一定能實現降低脫鉤指數,且均衡地區發展不符合我國現實情況,C錯誤;禁止高排放企業開辦說法過于絕對,且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D錯誤。5.D ③地位于遼東丘陵東南側,臨海且受地形和夏季風影響,多地形雨,降水強度大;這既符合區域特點,又符合流水侵蝕能力強的要求,D正確。A選項土質疏松、B選項植被稀少僅能說明土壤抗侵蝕能力弱,與題意不符。讀圖可知,②③兩地地面都較為陡峭,坡度相差不大,C錯誤。6.A 圖中①地位于內蒙古高原東北部,地質較為穩定,與土壤抗侵蝕能力弱無明顯相關性,C錯誤;地形和降水影響流水侵蝕能力,不影響土壤抗侵蝕能力,B、D錯誤;圖示區域內①地位于內陸,受夏季風影響小,氣候較為干旱,植被以草原為主,植被覆蓋狀況相對較差,導致①地土壤抗侵蝕能力最差,A正確。易錯分析 土壤抗侵蝕能力強弱是土壤自身的特點,與外力強弱無關,土壤的抗侵蝕能力主要與土壤黏度、土壤顆粒重量、土壤結構以及上覆植被多少等有關。7.答案 (1)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入湖;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污染嚴重,水體富營養化,水深變淺;人口眾多,發展農業,圍湖造田。(2)生物多樣性減少;水體污染,飲用水減少;防洪能力減弱;凈化能力減弱;城市熱島效應調節能力減弱。(3)人口眾多,糧食、用地需求大;退耕還湖工程量大;后期治理復雜;等。解析 (1)據材料可知,上游水源地林木橫遭砍伐和土地資源的掠奪性經營,引起大面積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入湖,加速了湖盆的淤積,使巢湖水域變小;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以及農業化肥、農藥的使用等,使水體富營養化,水生植物增多,導致水深變淺;同時湖泊沿岸人口的猛增,生產、生活用水量大,導致入湖水量減少;人口眾多,對糧食需求量增大,為滿足農業生產用地需求,人們圍湖造田,致使巢湖面積縮小。(2)湖泊變小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應從湖泊濕地的生態價值方面分析。濕地具有調節氣候、調蓄洪水、美化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提供水源等功能。當湖泊面積縮小時則其生態作用減弱。具體表現為巢湖水域變小,水生生物生存空間減小,會使生物多樣性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水體被污染,飲用水減少;水域面積減小,湖泊萎縮,蓄水容量變小,防洪能力減弱;水量減少,自凈能力減弱,不利于凈化污染;水量減少,對沿岸城鎮的城市熱島效應調節能力減弱,致使當地地理環境惡化。(3)不贊同主要從退耕還湖的不利區位因素和不利影響等角度展開分析。雖然巢湖面積縮小的原因之一是圍湖造田,但由于當地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以及退耕還湖工程量大和后期治理復雜等,不建議大力退耕還湖。具體表現為該地區人口眾多,糧食、用地需求大,退耕還湖使得耕地面積減小,糧食減產,不利于保持社會穩定;當地圍湖造田規模大,導致退耕還湖工程量大,周期長、成本高;退耕還湖后,可能出現新的環境問題,易導致后期治理復雜。8.B 根據文字信息可知,生態雙向補償機制適用于存在河流上、下游關系的兩地間,且一方水質未達標(超標,損害方),按照所簽協議約定,需賠付一定補償金給水質達標的另一方(受益方)。圖中天祝北部河流處于涼州河流上游,需要簽訂雙向補償協議,A錯誤;民勤地處涼州河流下游河段,若民勤水質超標、涼州水質達標,則民勤需向涼州支付生態補償金,B正確;兩地分處河流上、下游,且存在生態雙向補償的充分條件,而是否需要支付補償金還需考核河流邊界斷面水質等指標,此外,涼州地處民勤河流上游河段,而非下游河段,C、D錯誤。9.A 石羊河流域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淡水資源匱乏,水資源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至關重要。越往下游河流徑流量越小,若上游地區過多使用水資源,將導致下游地區水資源短缺,沙漠入侵,生態環境惡化,因此河流考核內容最可能是徑流量,而不是結冰期和流速,A正確,B、D錯誤。水質考核指標中已包括含沙量,C錯誤。易錯分析 試題難度不大,但大部分同學會因對概念理解不清而錯選C。河流水質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涵蓋了多個方面的指標,可分為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生物性質三個方面。物理性質包括水溫、顏色、透明度、嗅和味等;化學性質包括溶解氧、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TP)、總氮(TN)、pH、礦化度等;生物性質主要反映在水體的生物群落結構、生物多樣性和生物活性等方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