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聽賞與跟唱)卓瑪》教案一、教材內容《(聽賞與跟唱)卓瑪》教案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學生通過聆聽《卓瑪》,能夠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體會藏族音樂的獨特風格與魅力。藝術表現學生能夠自信地跟唱歌曲《卓瑪》,并嘗試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和情感。創意實踐學生能在欣賞和學唱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對歌曲進行簡單的改編或創編表演。文化理解學生了解藏族的音樂文化特色,理解音樂與地域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增強文化認同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卓瑪》的旋律特點,準確地跟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節奏和音準。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歌曲中的藏族音樂文化元素,并能在演唱和表演中自然地體現出來。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欣賞法、練習法、小組合作法教學過程導入(3 分鐘)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播放一段展示藏族風光的視頻)大家猜猜這是哪里?生:(觀看視頻后回答)西藏。師:非常棒!西藏是一個有著獨特文化的地方,那里的音樂也別具一格。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藏族風格的歌曲 ——《卓瑪》。新課講授欣賞歌曲(5 分鐘)師:首先,讓我們靜靜地聆聽這首歌曲,感受一下它的旋律。(播放歌曲《卓瑪》)師:同學們,聽完這首歌,你們有什么感受呢?生:(自由發言)很好聽,很悠揚……師:對呀,這首歌的旋律非常優美,它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描繪出了藏族的風情。介紹歌曲背景(3 分鐘)師:《卓瑪》這首歌是由李眾作詞,孟慶云作曲。“卓瑪” 在藏語里是仙女的意思,這首歌就是在贊美一位藏族姑娘。節奏學習(7 分鐘)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首歌的節奏。(在黑板上寫出歌曲中的典型節奏型,如切分音)大家跟著老師一起打一打這個節奏。(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師:哪位同學能來單獨試一試?生:(學生嘗試打節奏,教師給予評價和糾正)學唱歌曲(15 分鐘)師:現在,我們來一句一句地學唱這首歌。(教師逐句教唱,學生跟唱)師:大家注意音準和節奏哦。(在學生唱的過程中,及時糾正錯誤)師:我們來完整地唱一遍,看看大家學得怎么樣。(學生完整跟唱)藝術表現肢體動作表現(10 分鐘)師:藏族音樂往往有很強烈的節奏感,我們可以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比如,我們可以這樣擺動手臂(教師示范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師:同學們,分成小組,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怎樣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這首歌。生:(小組討論并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師:好,哪個小組想來展示一下?生:(小組展示,其他小組觀看并評價,教師總結評價)演唱技巧提升(10 分鐘)師:同學們,我們在演唱的時候,可以把聲音唱得更圓潤一些,就像這樣(教師示范圓潤的發聲方法)。師:大家跟著老師再唱一遍,注意運用這種發聲方法。生:(學生跟唱,教師指導)創意實踐(15 分鐘)師:我們已經學會了唱《卓瑪》,也能用肢體動作來表現了。現在,老師想讓大家發揮創意,對這首歌進行改編。比如,你們可以改變歌曲的節奏,或者添加一些新的歌詞。師:大家分成小組,開始創作吧。(學生分組創作,教師參與其中,給予啟發和幫助)師:哪個小組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的創作成果?生:(小組展示改編后的作品,其他小組和教師進行評價)文化理解(10 分鐘)師:同學們,我們唱了《卓瑪》,也對它進行了表演和改編。那大家知道藏族音樂有什么特點嗎?生:(自由發言)師:藏族音樂的節奏很有特點,像切分音用得比較多。而且藏族音樂往往和他們的生活、信仰緊密相連。在藏族文化里,音樂是他們表達情感和傳遞文化的重要方式。師:大家看這些藏族服飾(展示藏族服飾圖片),是不是很漂亮?藏族音樂和他們的服飾、舞蹈都是藏族文化的一部分。課堂總結(5 分鐘)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藏族歌曲《卓瑪》,我們學會了唱這首歌,還能用肢體動作表現它,并且進行了創意改編。更重要的是,我們了解了藏族的音樂文化。希望同學們以后能更加關注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板書歌曲《卓瑪》節奏型:切分音歌詞:天 藍 藍 的 藍 天 喲飄 著 白 云趕 著 羊 群 的 小 姑 娘她 的 名 字 叫 卓 瑪藏族音樂文化特點節奏特點與生活、信仰相關文化表現形式(服飾、舞蹈)—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