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 試卷類型:A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三年級學情調研測試試卷地理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日20時18分,太陽爆發峰值強度為X9.0級的大耀斑,這是目前第25太陽活動周出現的最強耀斑。圖1為此次耀斑爆發前后某學校微信群消息截圖。據此完成1~2題。1.若該信鴿迷路與太陽活動有關,則主要原因是太陽活動干擾了地球A.氣候 B.電離層 C.磁場 D.高層大氣2.此次耀斑發生時我國正處于夜晚,受影響較小。以下城市中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A.倫敦(中時區) B.東京(東九區) C.悉尼(東十區) D.洛杉磯(西八區)我國40°N某地種植多年生經濟苗木,該苗木幼苗生長期間不喜高溫,溫度過高會進入休眠。為保證幼苗成活率,當地采用起壟遮陰的方式進行種植。2024年,受高溫天氣影響,當地幼苗7月20日前后開始休眠,9月氣溫回落后恢復生長。圖2示意該經濟苗木幼苗種植的壟溝。據此完成3~4題。3.2024年當地幼苗生長期間正午陽光能照進溝內的天數約為A.66天 B.88天 C.108天 D.126天4.為降低溫度,保證苗木正常生長,當地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高地壟 B.加寬地壟 C.鋪設白色地膜 D.挖深溝底鈣膜晶錐是一種獨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觀,它浸沒在被邊石壩(由碳酸鈣沉積形成)堵截的水塘中,是由水底向上發育的沒有尖頂的碳酸鈣錐狀結晶體。湖南某不足40平方米的溶洞內,水塘水面上依稀可見漂浮著白點狀但尚未連成片的鈣膜,中間形成頂部直徑不足10厘米、高約70厘米的鈣膜晶錐,如圖3所示。據此完成5~7題。圖35.與邊石壩成因相同的是A.溶溝 B.石芽 C.鈣華池 D.天坑6.鈣膜晶錐的形成需要①洞頂持續滴水 ②流動的地面水 ③鈣膜持續沉積 ④流通的空氣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影響鈣膜晶錐發育高度的主要因素有①滴水的速度 ②發育的時間 ③池水的深度 ④壩底的高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臺風“摩羯”于2024年9月1日晚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其后勢力逐漸增強,最大風力達到68米/秒極端強度,對菲律賓、中國、越南等國造成嚴重損失。圖4為臺風“摩羯”移動路徑示意圖。據此完成8~10題。8.臺風“摩羯”A.生成于東南太平洋熱帶洋面 B.2日下午為強臺風C.6日16時強度開始明顯減弱 D.強度先增強后減弱9.受臺風“摩羯”的影響①我國華北、華南地區的高溫天氣得到緩解 ②臺灣及其附近海域受災明顯③海南、廣東需要加強應對措施 ④7日北部灣風大浪急,居民應提前避險防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臺風“摩羯”對菲律賓、中國等多國均造成嚴重損失的主要原因有①環流龐大,勢力強大 ②移動速度快 ③移動路徑不確定性強 ④防災救災措施不足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青藏高原上河流形態的形成和變化受凍土影響較大,有學者預計,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形態會發生變化。圖5示意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形態。據此完成11~12題。11.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受凍土的影響A.橫向環流弱 B.溯源侵蝕強 C.側向侵蝕強 D.下切侵蝕強12.全球變暖,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形態短期內可能出現的變化有①河床變淺 ②河道加寬 ③橫剖面呈V字形 ④彎曲度加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研究發現,秘魯太平洋沿岸漁業生產與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有關。2009年和2014年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域海溫顯著異常,且持續了較長時間。圖6示意2010—2014年秘魯太平洋沿岸漁獲率(指某水域一定時間內漁獲量占同期捕撈總量的比重)變化。據此完成13~14題13.2010年②時期秘魯太平洋沿岸漁獲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受拉尼娜影響 B.沿岸上升流減弱C.前期捕撈過度 D.魚類生長緩慢14.相較于2014年①時期,推測當年②時期秘魯太平洋沿岸A.漁場漁獲率較高 B.大氣對流較強C.海水溫度偏低 D.降水量較少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系統,健康草甸由根系、土壤顆粒和石塊(體積占比依次遞減)組成。近年來,黃河源區高寒草甸出現顯著的斑塊化退化趨勢。高寒草甸斑塊化退化會形成一定深度的塌陷坑,也就是裸露斑塊。圖7示意草甸土壤理化性質與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線性關系。據此完成15~16題。15.對裸露斑塊的形成影響最小的是A.凍融作用 B.過度放牧 C.嚙齒動物擾動 D.土地沙化16.修復黃河源區高寒草甸的有效措施有①覆蓋遮陰網②覆蓋礫石③滅殺嚙齒動物④機械壓緊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每年金秋時節,大興安嶺各種植物由綠色漸次變為黃、橙、紅、紫、粉等顏色,將整個大興安嶺點綴成“五花山”。“五花山”景觀通常每年9月中上旬由高緯度、高海拔山地開始,逐步向低緯度、低海拔處轉換,持續20天左右。大興安嶺分布著我國最大的一片北方針葉林,主要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組成,樹葉為針狀,根系較淺,樹冠呈塔形、郁閉度高,林下土壤多為酸性貧瘠的灰土(有永凍層),林冠層下有灌木層、草本層和苔原層。研究發現,林火過后,北方針葉林林下植被會在十幾年間快速恢復。圖8為大興安嶺“五花山”景觀圖(甲)和針葉林根系圖(乙)。(1)指出“五花山”景觀由高緯度、高海拔山地逐步向低緯度、低海拔處轉換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4分)(2)分別從根、葉和樹冠角度,說明北方針葉林對當地自然環境的適應性。(6分)(3)分析林火過后北方針葉林林下植被可快速恢復的原因。(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2024年國慶期間,哀牢山出現旅游熱潮,但因其復雜的環境,官方緊急呼吁:哀牢山深處較為“兇險”,游客不可隨意深入。哀牢山(位置見圖9)形成于中生代造山運動時期,該時期地殼運動劇烈,形成了高大山脈與幽深峽谷相間的地貌。哀牢山植被茂盛,類型多樣,是眾多珍稀生物的家園。大霧是哀牢山的???,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哀牢山也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橡膠種植區,天然橡膠樹的生長需要高溫、多雨和靜風的條件,越冬時低溫是橡膠樹生長的限制因素。目前,當地正規劃對哀牢山旅游資源進行開發。(1)簡析哀牢山多霧的原因。(6分)(2)簡述氣候對哀牢山地區橡膠種植的影響。(4分)(3)請從下列兩題中任選其一作答。(6分)①分析哀牢山成為游客“禁區”的主要原因。②請為哀牢山開發旅游業提出合理的建議。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位于內蒙古,集高大沙山、丘間湖泊等地貌于一體,2024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的形成與當地地形及構造帶關系密切,構造帶還對周邊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圖10示意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的位置,圖11示意該地區兩個典型湖泊巴丹東湖和西湖水位及該地區降水量的年內變化。(1)指出巴丹東湖和西湖水位變化特征的異同點。(6分)(2)推測影響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水位變化的主導因素,并分析原因。(8分)(3)簡述斷裂帶對該區域河流可能產生的影響。(6分)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三年級學情調研測試試卷地理(A卷)答案1~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D7.答案A8.答案D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D16.答案C17.答案要點(1)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分異規律。(每點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2)根系較淺,利于其在永久凍土層之上的表土中吸收養分和水分,并保土固樹(永久凍土層堅硬結實,根系難以向下生長);樹葉縮小為針狀,利于適應冬季低溫環境,并減少水分散失;樹冠呈塔形,利于積雪下滑,防止樹冠積雪過多壓斷樹干;郁閉度高,有利于防風保暖。(前兩點必答,后兩點任答其中1點,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原有植被特別是樹冠高大的針葉林被燒,森林郁閉度降低,林下光照條件改善;林火燃燒產生的草木灰呈堿性,可降低土壤酸性,并提高土壤養分;林火改變了區域土壤溫度條件,促進了枯枝落葉的降解和養分的循環。(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18.命題透析 本題以哀牢山為情景,考查氣候、區域開發等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核心素養。答案要點(1)海拔較高,暖濕氣流受地形阻擋抬升,冷凝成霧;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濕度大;水域面積廣,提供充足水汽;晝夜溫差大,白天蒸騰的水汽在夜間凝結成霧等。(任答其中3點,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2)緯度較低,熱量充足,能夠滿足橡膠樹生長對溫度的需求;屬季風氣候,降水豐富,能滿足橡膠樹生長對水分的要求;冷空氣勢力較強時,低溫會影響橡膠樹的正常生長。(任答其中2點,每點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①地形復雜,游客容易迷失方向,且不易救援;氣候惡劣,多霧,容易迷路;植被茂密,視野受阻,容易迷路;生物種類多,部分物種會威脅游客人身安全等。(任答其中3點,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②完善基礎設施,做好安全防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拍攝區域內部情況,開展線上旅游;在關鍵地段設置提示信息;培訓專業人員,提升服務質量,保障游客安全;協調好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等。(任答其中3點,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19.命題透析 本題以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為情景,考查湖泊水文特征、構造活動等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核心素養。答案要點(1)同:兩者水位的時間變化較為一致。(2分)異:巴丹東湖8月底水位最低,12月初水位最高;巴丹西湖10月底水位最低,4月初水位最高。(每點2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2)蒸發。(2分)原因:湖泊水位與降水量的年內變化不一致,夏季湖泊水位呈下降趨勢,冬春季節水位上升;湖泊水位與蒸發量的年內變化較為一致,夏季蒸發量大,水位隨之下降,冬春季節蒸發量小,水位緩慢上升。(每點3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3)斷裂帶的存在會增加河水下滲,使下游水量減少;斷裂帶地區地下水可能出露并補給河流,使河流水量增加、水位季節變化減?。粩嗔褞У貐^巖石破碎,地勢較低,易形成新的河道,導致河流改道,流向發生改變等。(每點2分,共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