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精誠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適應性聯考地理試卷考生須知:1.本試題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沙塵中有較多鹽塵的沙塵暴稱為“白風暴”。白風暴中鹽塵的主要來源于鹽堿化耕地和露出的湖床鹽分。中亞地區的鹽風暴春季多發。完成1、2題。1.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于白風暴,正確的是A.使用BDS 確定發生地理位置B.利用GIS 獲取鹽塵來源C.利用RS快速觀察擴散方向D.運用 VR 觀察白風暴場景2.從下墊面看,中亞地區的白風暴多發的主要原因是①春季升溫快,蒸發強 ②植被覆蓋率低③湖泊水位變化大 ④地下水位低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渝昆高鐵線路自重慶西站到昆明南站,全長約700公里。2024年9月29日,渝昆高鐵渝宜段首先開通運營,宜昆段預計到 2026年底開通。完成3、4題。3.渝宜段首先開通運營,而宜昆段后開通運營,其主要考慮的是A.資金技術 B.市場需求C.地形制約 D.地質災害4.關于重慶與昆明兩地冬季,正確的敘述是A.重慶旱情更重B.重慶大霧更少C.昆明氣溫更低D.昆明光照更足下圖是2013-2023年西安、鄭州、太原等人口增量情況,完成5、6題。高三地理 試題 第1頁 共8頁5.關于三個城市的人口變化情況,正確的敘述是A.三個城市的人口數量總體呈減少趨勢 B.2016年以后的太原人口持續流出C.2017-2021年以后西安人口波動下降 D.2013-2023年鄭州人口一直增加6.西安市在2017年、2021年的人口增量異常,推測最可能的原因包括①人才政策調整 ②生育政策變化 ③基礎設施投用 ④統計范圍變化A.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②③越南月亮湖是封閉海灣,四周石灰巖峭壁環繞,只有一個溶洞與海洋連通,湖泊面積不大,一般20分鐘左右即游玩完畢。當海水上漲時,溶洞的洞口封閉,導致游船無法進入,因此景區只在某些特定時段才開放營業,圖1為越南月亮湖位置圖,圖2為月亮湖出入通道照片。完成7、8題。7.推測月亮湖的性質和成因是A.咸水湖、海浪侵蝕 B.淡水湖、風力堆積C.淡水湖、流水侵蝕 D.咸水湖、冰川堆積8.月亮湖旅游的最佳開放時段,可能是①6月到9月 ②12月到次年1月③農歷初一、十五 ④農歷初七或廿三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文化景觀反映人類居住條件和方式與當地環境的關系。蘇庫爾文化景觀是尼日利亞東北部的一處世界村落遺產,景觀內有圖騰、原始祭祀的遺址,傳統古村落居民十分崇拜樹木。下圖是該傳統村落的位置分布圖。完成9、10題。9.當地崇拜的圣樹,其主要植被特征是A.樹葉稀疏枝丫短 B.根系短淺呈板狀C.樹皮厚實木質密 D.藤本纏繞葉面闊10.當地古居民從事的活動主要是A.海洋捕魚提供食物 B.發展旅游獲取收入C.草原放牧采集野果 D.種植花卉出口歐美高三地理 試題 第2頁 共8頁西太平洋暖池又稱熱庫或暖堆,是熱帶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東部多年平均海表溫度在28℃以上的暖海區,西太平洋暖池的強弱變化制約著亞洲、太平洋區域的全球氣候變化。完成11、12題。11. 關于西太平洋暖池,正確的敘述是①海氣相互作用偏弱 ②信風強度較強 ③海水密躍層較淺 ④珊瑚礁分布較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我國A. 臺風頻率減少 B. 沙塵天氣減少 C. 夏季風勢力偏強 D. 冬季常常偏冷犁底層是耕作土壤由于長期受農機具擠壓及靜水壓力作用而在耕作層之下形成的堅實土層。犁底層過厚和堅實,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四川省紫色土廣布,紫色土包括粘壤土和壤質粘土。下圖是四川紫色土某采樣點的坡耕地土層剖面示意圖 (局部),完成13、14題。13.為減少犁底層對農作物生長影響,改良措施合理的是①推廣淺耕技術,保護土壤結構②秸稈翻壓還田,增加有機成分③培育優良品種,促進根系發育④增加灌溉用水,提高土壤濕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四川省的紫色土坡耕地侵蝕嚴重,不屬于其主要影響因素的是A.大氣環流 B.土壤質地 C.地形地勢 D.陡坡開荒珠江三角洲是復合型三角洲。受多種自然要素的影響,形成“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三江匯合、八口分流”的獨特地形地貌。珠江口東岸的港口運輸比西岸更繁忙。完成15、16題。高三地理 試題 第3頁 共8頁15.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看,形成珠江三角洲獨特地形地貌特征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形坦蕩開闊 ②河流含沙量高③低山丘陵廣布 ④海水頂托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珠江口西岸的港口運輸不如東岸,最主要自然原因是A.東岸臺風登陸更少 B.東岸經濟更發達C.西岸淤泥岸線更多 D.西岸線不夠曲折糧食自給率指當年糧食產量占當年糧食消費量的比重。由于省區之間的糧食供需不平衡,有必要實施跨區域糧食調配。下表為新疆、吉林、河南、浙江等四省區的2023年糧食播種面積和自給率統計表。根據表格,完成17、18題。17.四省區糧食種植的突出優勢條件,正確的是A.甲一光照充足 B.乙—耕地廣布C.丙—熱量豐富 D.丁一水源充足18.關于四省區的糧食跨區域調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甲省區沒有糧食調出 ②乙省區也需調入糧食③丙省區可調糧食最富裕 ④丁省區調入糧食最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泡菜是朝鮮半島的傳統食品,冬季泡菜腌制更加普遍,從立秋節氣家家戶戶就開始腌制泡菜。腌泡菜工藝因各地自然環境差異而不同。下圖是大白菜泡菜的腌制流程,完成19、20題。19.朝鮮半島居民多選擇在秋冬季實施制作泡菜,主要原因是A.原料來源較豐富 B.農民閑暇時間多C.氣候寒冷易保質 D.泡菜需求更迫切20.根據朝鮮半島南北部的自然環境差異,推測北部地區的泡菜腌制①腌制時間更長 ②味道相對咸 ③腌制時間更短 ④味道相對淡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土地荒漠化主要包括了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土地鹽堿化和凍融荒漠化,下表為我國某地區的各類荒漠化土地面積的占比情況。完成第21題。高三地理 試題 第4頁 共 8頁荒漠化面積占比 (%) 凍融荒漠化1% 士地鹽堿化21% 風蝕荒漠化21% 水蝕荒漠化57%第21 題圖21. 該地區最可能分布地區及其荒漠化原因,正確的是A.河北:過度灌溉 B.新疆:蒸發旺盛 C.陜西:土質疏松 D.浙江:水蝕嚴重河南洛陽白馬寺 (34°43′N, 112°35′E) 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第一座官辦寺院,寺門坐北朝南。下圖為某地理老師于 2024 年 7 月 30 日拍攝的照片,檐影紅墻,肅穆莊嚴。查詢得知該日當地月球15:24落下。完成22、23題。22.檐影末端位置最低的北京時間及移動方向是A.12:30、西移B.11:30、西移C.11:30、東移D.12:30、東移23.該日的月相和太陽天空位置,最接近實際的是青藏高原作為一個特殊下墊面,影響附近地區乃至全球的水熱狀況。借助計算機系統,模擬研究如果沒有青藏高原情況下的不同緯度全球氣溫增減變化 (下圖)。完成24、25題。24.根據模擬信息,假設沒有青藏高原情況下,研究結論正確的是A.青藏高原對南半球的氣溫無影響B.北半球各地平均氣溫會上升C.北半球高緯地區降溫幅度較明顯D.北極附近地區氣溫總體升高25.青藏高原隆起對我國氣候產生的影響是A.減弱各地的冬季風強度B.阻止夏秋臺風的登陸C.加快河流流速增加水能D.加強南方地區的洪澇高三地理 試題 第5頁 共8頁非選擇題部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 2024年6月21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完成西芒杜鐵礦項目股權交割。此次收購將提升寶武鋼鐵集團原料供應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動雙方的合作共贏。材料二 中國將計劃新建一條鐵路全長 650 千米的鐵路線,連接幾內亞馬瑞巴亞港至西芒杜礦區,并同步建設馬瑞巴亞大型深水港。圖1為幾內亞地圖,圖2是科納克里降水資料,表格為幾內亞西芒杜鐵礦與我國主要鐵礦對比表。我國主要鐵礦 西芒杜鐵礦鐵礦儲量 162 億噸 50億噸埋藏情況 多深層 露天礦石品位 34.5% 66-67%第26題表 幾內亞西芒杜鐵礦與我國主要鐵礦對比(1) 科納克里的典型自然植被是 ,簡述其降水時間變化特點。(4分)(2) 從礦產資源角度,分析我國購買西芒杜鐵礦項目股權的主要原因。(5分)(3) 從運輸角度,分析新建鐵路線和馬瑞巴亞港的必要性。(6分)高三地理 試題 第6頁 共8頁27.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5分)材料一 紅堿淖(nào)是內陸淡水湖。晚更新世早期是禿尾河上游的河谷盆地,晚更新世晚期的風沙頻繁,河谷抬高,與禿尾河分離,形成一片沼澤,清代時期是大湖,目前有7條季節性河流注入。近幾十年來,河流上游修建水庫,并實施了大規模生態林建設。目前紅堿淖的水位下降,面積縮小,生物多樣性下降。材料二 米脂縣小米是中國“四大著名小米”之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該縣打造“良種選育、精深加工、品牌營銷”三產融合園區,推動小米(雜糧)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下圖是榆林地區地圖和紅堿淖水系圖。(1)紅堿淖流域的水系形態特征是 ,從自然環境整體性角度簡析紅堿淖的演變過程。(3分)(2) 從產業發展角度,說明米脂縣打造三產融合園區決策的效益。(6分)(3)有專家認為,流域內實施生態林建設也是紅堿淖流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原因。你是否贊同 請說出自己的理由。(6分)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刺參是最名貴的海參,常棲息在波流靜穩的巖礁或細沙泥底,喜潔凈、怕油污; 喜涼怕冷,溫度過高過低則進入休眠。近50年來我國天然海參捕撈量顯著下降。材料二 近年來,刺參人工奍殖發展迅猛。為保證刺參適宜環境條件,山東、河北和遼寧等地區的養殖戶在不同季節 “轉場”,福建霞浦縣是北方刺參養殖的首選地。圖1是遼寧省海岸類型分布圖。圖2是北方刺參“轉場”路線示意圖。海域狀況 冬季水溫 漁業從業人口海域面積2.89萬km , 海岸線505km, 島嶼400多個 11.0℃-18.0℃ 約26萬人,占全縣人口的一半以上第28題表 福建霞浦縣的相關情況(1) 簡述丹東海域海水性質的季節變化特點。(4分)(2) 圖1中四個城市最不適宜大規模養殖刺參的是 ,說出主要理由。(4分)(3) 判斷北方刺參在福建霞浦“轉場”養殖的季節,并解釋原因。(6分)(4) 從資源和環境安全角度,為我國刺參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建議。(6分)2024學年第一學期浙江省精誠聯盟適應性聯考高三地理學科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 C2. D3. B4. D5. D6. C7. C8. D9. A10. C11. D12. A13. D14. B15. B16. C17. B18. D19. D20. C21. C22. D23. B24. C25. 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26.【答案】(1) 熱帶雨林 (1分)。降水季節變化大(1分);5-10月降水豐富, 是濕季 (1分);11月到次年4月降水少,是旱季 (1分)。(2) 西芒杜鐵礦石埋藏淺, 礦產開采成本低 (1分); 西芒杜鐵礦石品位高,冶煉成本低 (1分);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量增大(1分);西芒杜鐵礦儲量大, 保障鐵礦石進口的穩定可靠;(1分);穩定鐵礦石購買價格,降低價格波動風險(1分); 增加我國鐵礦石進口新渠道(1分)(答出其中5點)(3) 西芒杜鐵礦外運交通線路不足;(2分)鐵礦石產地距海遠,需要依賴鐵路外運;(2分) 新建鐵路可推動鐵礦開采,保證鐵礦石的外運;(2分)鐵路和海運的運量大、運價低。(2分)(任答三點,6分)27. 【答案】(1) 向心狀(1分)。風沙沉積,阻塞了河道,與禿尾河分離,上游河水無法流出,河谷盆地演變為沼澤(1分);后來,周圍徑流匯入,逐漸演變成內陸淡水湖泊。(1分)(2) 良種選育利于提高小米產品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 (2分) 精深加工提高小米附加值,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 (2分) 品牌營銷可以擴大市場知名度,擴大銷售規模。(2分)(3)贊同。理由:生態林截留大氣降水,到達地表徑流減少,水生生物減少;(2分)生態林根系吸收水分,蒸騰加劇,下滲減少,影響植被生長;(2分)抽取地下水灌溉生態林,地下水位下降,荒漠化加劇,生態惡化。(2分)不贊同。理由:生態林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能力; (2分) 生態林可以降低風速,減少蒸發強度; (2分)生態林通過蒸發增加大氣濕度,增加降水。(2分)28. 【答案】(1) 海水性質季節變化大;(1分) 夏季水溫升高,冬季降溫結冰; (1分) 夏季海水鹽度較小,冬季鹽度大; (1分) 冬季海水密度變大,夏季海水密度變小 (1分)。(2) 盤錦(1分)。理由:淤泥質海岸,巖礁或細沙少;(1分) 遼河口,水質易污染; (1分) 冬季水溫偏低。(1分)(3)冬季(1分)。原因:冬季北方海域水溫低; (1分)霞浦海域的冬季水溫適宜;(1分)基巖一砂礫巖海岸,水質好,適宜養殖;(1分) 養殖海域面積大,承接刺參養殖空間廣闊; (1分)從事養殖的漁民數量豐富,勞動力價格低。(1分)(4)控制餌料、藥品等使用,減少海洋污染,樹立海洋生態安全意識; 培育優良刺參品種,提高技術水平,保護海洋資源安全; 打造刺參品牌,促進刺參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保障海洋經濟安全。(從環境、資源、社會等三個方面回答,每個角度2分,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