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祁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地理12月周測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某日某游客于某地(經度為30°E)觀測太陽,某日該游客在湖面朝太陽拍照并繪制照片簡圖(下圖所示),查詢得知太陽位于東偏南25°,太陽高度為2°。當地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大于夏至日,差值為38°(△=H冬至-H夏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隨后太陽即將位于()A. ①處 B. ②處 C. ③處 D. ④處2. 該游客拍照時刻,下列晨昏線示意圖正確的是()A. B.C. D.太行山山麓焚風(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增溫形成的一種干熱風)較強,往往以陣風形式出現。太行山區有眾多河流發源地或流經地區,其東麓地帶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優越。下左圖為太行山東西向剖面圖,下右圖為太行山山麓焚風季節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 太行山焚風發生頻率的季節差異及其原因,正確的是()A. 夏季最低,降水較豐富 B. 冬季最高,冬季風盛行C. 秋季最高,夏季風盛行 D. 夏季最低,夏季風盛行4. 太行山春季焚風對當地農業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①氣溫升高,小麥返青提前②熱量增加,熟制改變③平原積雪消融,緩解春旱④蒸發增強,加劇干旱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下圖為2024年6月14 日13時局部地區風向和風力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5.此時影響該區域的主要天氣系統是A.冷鋒 B.暖鋒 C.準靜止鋒 D.反氣旋6.6月15 日將出現降雨的地點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圖為世界部分地區三圈環流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氣流的運動方向。讀圖,回答7~9題。7.通常能夠為其所影響地區帶來降水的有(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④⑤⑥8.圖示環流狀況出現時( )A.內蒙古高原北風吹雪 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高原上草木蔥蘢 D.南極大陸紫外線強烈9.能夠正確表示氣流②運動模式的是( )城市內澇是指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下表為某城市中心區與郊外平原區水循環數據表(單位:mm),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地區 年平均降水量 轉化為徑流的總降水量 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 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發量城市中心區 675 405 337 68 270郊外平原區 644.5 267 96 171 377.510.與郊外平原區相比,該城市中心區易發生內澇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多 ②蒸發量小 ③地表徑流量大④城區排水能力差 ⑤路面硬化多,下滲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11.為緩解城市內澇,該城市增建了數個濕地公園。公園建成后,該城市中心區顯著增多的是( )①年平均降水量②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③年平均蒸發量④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冰磧壟為冰磧物堆積成的壟崗狀地貌,是古冰川前緣曾在此停留的痕跡 波堆藏布江發源于念青唐古拉山東段南坡,主河谷有古冰川活動遺跡 末次冰盛期,古冰川前緣移動到林瓊村段河谷附近 進入冰消期后,冰磧壟堵塞河谷,林瓊村段河谷曾形成古湖 如圖示意林瓊村段河谷現代地貌分布,完成下面小題 12. 與河流沉積物相比,冰川沉積物( )A. 粒徑較小 B. 磨圓度高 C. 粗細混雜 D. 層理明顯13. M1 M2 M3冰磧壟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 M1 M2 M3 B. M1 M3 M2 C. M3 M1 M2 D. M3 M2 M114. 林瓊村古湖形成對湖泊上下游河段流水侵蝕強度變化的影響是( )A 上游侵蝕增強,下游侵蝕增強 B. 上游侵蝕增強,下游侵蝕減弱C. 上游侵蝕減弱,下游侵蝕減弱 D. 上游侵蝕減弱,下游侵蝕增強亞速海是東歐的一個陸間海,與黑海海峽相通,亞速海鹽度極低,平均鹽度為9‰—11‰,與之相鄰的黑海平均鹽度為12%—22%,亞速海內部鹽度在空間和時間上也存在一定差異。亞速海周邊區域夏季降水較多。下圖示意亞速海海域。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5.亞速海鹽度遠低于黑海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域面積小 ②海域封閉 ③蒸發條件差 ④徑流數量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6.亞速海海域鹽度差異表現為( )A.夏季低于冬季 B.北方高于南方 C.錫瓦什灣鹽度最低 D.河口地區較大二.綜合題(共3個小題,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內外部動力地質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惠水盆地位于貴州高原中南部地區,在更新世以來多次顯著的構造抬升驅動下,經歷了多期次自北向南“削高補低”的地貌改造,盆地內漣江河流階地地貌清晰可見。下圖為惠水盆地內漣江自上游赤土至下游好花紅河段河谷階地高程圖。(1)指出圖中T 、T 、T 、T 四級階地形成的先后順序以及判斷依據。(2)對比漣江上下游階地級差(不同階地面的高度差)的差異特征,并推測可能原因。(3)簡析該地耕地和聚落多分布在河流階地的自然條件。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6分)下圖中的哈拉湖是青海省第二大湖泊,目前湖面處于相對穩定狀態。湖區人煙稀少,位于西風帶,全年盛行高空西風,冬春多大風,湖北岸和東岸可見到沙堆或新月形沙丘。共有二十多條河流從四周注入哈拉湖,使之形成一個獨立的內陸水系。湖中有鷗、野鴨和魚類等。(1)分析哈拉湖北岸和東岸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原因。(4分)(2)判斷哈拉湖主要補給水源是來自南側河流還是北側河流并分析原因。(6分)(3)簡述哈拉湖水量減少對湖泊及周邊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6分)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2月20~22日青海地區經歷來自新疆北部地區的一次強冷空氣過程,該冷空氣受祁連山脈的影響分為東、西兩路,兩路冷空氣在青海湖附近形成青海湖錮囚鋒。下圖示意21日20時青海湖錮囚鋒位置。(1)繪制A-B沿線的天氣系統垂直剖面圖,并簡述該天氣系統過境時降水特征。(2)描述該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3)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簡析青海湖對促成暴雪天氣的作用(4)說明降雪對當地土壤的有利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D A B C B C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D D D A二.綜合題。17.(1)按時間形成從早到晚:T —T —T —T 。依據:河流階地是河岸階段性抬升與流水下切侵蝕共同作用而形成。階地所處的海拔(相對位置)越高,其形成的時間越早(或:階地距離河床越近,其形成的時間越晚)。(2)階地極差上游大,下游逐漸減小。原因:河流上游河段,落差大,河流的下蝕作用強,河流沉積作用弱;河流下游河段,落差小,河流的下蝕作用弱,沉積作用強;上下游地區構造運動時,區域內差異性抬升,上游構造抬升比下游抬升高度更大,因此上游階地級差大于下游。(3)該地屬于喀斯特地貌,整體地表崎嶇,河流階地地形平坦;階地沉積物豐富,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有利于交通線和聚落的建設。18.(1)受入湖徑流季節變化影響,冬春湖面下降,湖底邊緣泥沙裸露;冬春季節受西南風的定向吹拂影響,在湖區北岸和東岸的泥沙受風力堆積作用,形成新月形沙丘。(4分)(2)北側河流。北側G河和其它河多發源于疏勒南山的大片冰川區,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夏季受西風的影響,疏勒南山西南側為迎風坡,降水較多河流補給量大。(6分)(3)湖泊及周邊地區氣候變干,氣溫日較差變大,風沙災害增多;該湖湖區漁業資源、沿湖生物資源減少;淡水資源減少,影響沿湖農業、工業及居民生活用水等。(6分)19(1)降水特點:降水量增加、降水范圍擴大、降水時間變長(2)強冷空氣受祁連山脈的影響分為東、西兩路,兩路冷空氣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迫使本地暖空氣抬升錮囚到高空,形成青海湖錮囚鋒。(3)冬季,青海湖溫度與陸地相比較高,為“東路冷空氣”提供熱量,增大“西路冷空氣”和東路氣流的溫差,加快相對較暖的東路氣流爬升;青海湖能為“東路冷空氣”提供豐富的水汽,為暴雪的形成提供水汽條件。(4)積雪覆蓋的地面,能減輕風力侵蝕和風沙災害,保護土壤;積雪對土壤有保溫作用,土壤的晝夜溫差減小;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蒸發;雪融化時,雪水又滲入土壤中,增加了土壤的水分。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