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復習目 錄CONTENTS01易錯易混知識歸納02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04綜合能力強化提升易錯易混考點訓練01易錯易混知識歸納1. 只有________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2. 文化只有差異,沒有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_________、_________,不存在最優秀的文化。(不能說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3. 無論是對待傳統文化還是外來文化,都要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 要批判地繼承(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古為今用對待外來文化 要批判地吸收(≠全盤吸收或盲目排外),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4.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_______,我們要堅定________(≠文化自大)。中華文明各具特色各有所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靈魂/根文化自信01易錯易混知識歸納5.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時代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聯系:中國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6. 中華民族精神具有________的品格,在_____的歷史時期有著_____的表現。(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時它具有永恒的價值,任何時代都不過時。)愛國主義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不同不同7.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__________。(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_________,改革開放是_________。)8.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___________(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價值觀。集中體現興國之魂強國之路當代中國人01易錯易混知識歸納9. 實行__________,是從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是解決我國當前人口問題的_____________。10. 計劃生育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于國情的人口政策調整,不違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不能說我國不再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11. 存在的問題是指______、_______。我國人口增長趨于緩慢,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等不是問題。計劃生育唯一正確選擇不會根本改變全面三孩政策困難劣勢01易錯易混知識歸納12. 全面三孩政策是為進一步適應人口形勢新變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要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作出的政策調整,是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_______和__________。13. 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歸根到底都是________的問題。完善補充發展14. __________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15.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堅持_________的基本國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______________社會;面對資源緊缺的形勢,堅持__________的基本國策,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____________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環境友好型節約資源資源節約型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 ) __2.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外來文化,我們都要全盤繼承和吸收。( )__ _用;對待外來文化,要批判地吸收,洋為中用。 去其糟粕”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要批判地繼承,古為今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外來文化,都要堅持“取其精華,×具特色,各有所長,不存在最優秀的文化。 文化只有差異,沒有優劣之分,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各×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3.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 ) _4.中華文化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 _ “中華文化”改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偉大建黨精神”改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我國全面實施三孩生育政策,說明我國不再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 ___定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新形勢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行的調整和完善,并非否 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根據我國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6.堅持經濟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高速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 _ _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7.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是資源大國,浪費點資源也沒什么。( ) ___用資源。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要節約資源,合理開發利 我國自然資源雖然總量大,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8.人類是自然的主人,可以對自然任意索取。( ) __9.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10.走綠色發展道路,就要放棄發展經濟。( ) __境保護的關系,做到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 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 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A.圖騰文化符號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B.傳統文化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C.中華文化海納百川,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D.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11.(2024佛山一模)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主標識以“龘”字為主視覺符號。據《康熙字典》記載,“龘”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音同“沓(da)”。從上古圖騰到吉祥瑞符,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這反映了( )D04綜合能力強化提升12.(2024揭陽一模)2024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1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新時代要弘揚雷鋒精神是因為雷鋒精神( )①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②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 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助人為樂等 ④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引領社會全面進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13.(2024深圳模擬)在班級開展的“發展中的人口問題”主題式學習活動中,同學們圍繞如何解決人口問題制作了以下方案,其中最有可能達成探究目標的是( )A.召開模擬政協,分析不同人口政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并提出建議B.邀請人口問題研究專家來校進行講座,介紹我國的人口數量變化C.組織同學們觀看關于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紀錄片,并分享觀看感受D.制作我國人口分布與資源分配關系的圖表,研究現階段人口特點A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14.(2024湛江一模)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臨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下面詩句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 )①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 ④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B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①把舊作業本的背面當草稿紙使用 ②購物時,簡易包裝的產品一律“排除” ③洗手后,把洗手池的水龍頭擰緊 ④經常跟爸爸媽媽去特色餐館吃“野味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4廣東一模)下列行為與下框中兩則公益廣告語共同反映的主題一致的有( )B◇倡導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園。◇CO2-C=O2,少一份碳,多一份氧。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據此推斷,這節課的課題最有可能的是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積極參與民主生活C.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D.加強生態文明建設16.(2024福州模擬)某市某中學道德與法治老師以“為2024年我市更好地發展出謀劃策”為話題開展議題式教學,并設計了以下三個子議題:( )D子議題一:探討山區應如何發展經濟又守住綠水青山子議題二:分析近年來市區生活環境持續美化的原因子議題三:如何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17.(2024四川一模)2024年1月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施行。愛國主義的實質是( )A.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B.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C.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D.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精神A18.(2024南海區一模)2023年11月,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公布了 2023年廣東省首批森林城鎮名單,其中,生態旅游型19個,休閑宜居型13個,嶺南水鄉型3個,分布于全省16個地市。佛山市均安鎮成功入選。廣東省遴選并公布首批森林城鎮有利于( )A.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B.示范帶動提升城鎮人居環境和人民生態福祉C.推動各市建成以森林古樹為主體的生態城市D.促進各市集中精力開展全民植樹造林的活動B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19.(2024東莞模擬)《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指出,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是用最少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發展,是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為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細節中,青少年應該( )①乘坐公共汽車綠色出行 ②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③嚴厲打擊非法排污企業 ④經常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02易錯易混考點訓練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20.(2024韶關一模)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智慧。下列古典名句中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有( )①天人合一 ——《莊子》 ②人強勝天 ——《亢倉子·政道》 ③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論語》 ④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齊物論》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A體現(說明、反映)類中考考情年份 題號 設問2023 21(1) 學校宣傳欄的圖片,分別涉及國家安全體系的哪些領域?23(1) “博物館熱”的悄然興起傳遞出什么信息?2022 21(1) “禁止網站平臺為未成年人提供各類打賞服務”這一舉措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什么保護?22(1) 請簡要分析材料一體現了廣大團員青年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23(1) 從以上資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答題技巧分析設問方向,判斷設問額主體及限定性要求,確定考查的書本名詞審讀材料圈出關鍵詞,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找準材料的“知識角度”。(對于復雜的材料,也可根據標點符號,如句號或分號,把材料分為幾層。)聯系書本知識分析材料的現象,盡可能多角度或多層次分析將書本觀點與材料結合,分小點作答,言簡意賅。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設問形式體現(說明、反映、涉及、表明)了……;這承載了……;蘊含了……;這體現了教材中的……觀點;等等答題公式體現(說明、反映)類=現象(材料、圖表、漫畫概括)+本質(體現的教材知識點,一般從是什么角度思考得出)典例分析【 廣東22(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中學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人文組同學來到敦煌,參觀藝術寶庫,拜訪國寶守護人,研讀文獻資料。以下是該組撰寫的兩則交流匯報材料: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材料一:從公元4世紀開始,經過持續千年的營造,莫高窟成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藝術群。在735個石窟中,保存著4.5萬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5萬余件以多種民族語言書寫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木版畫、絹畫、麻布畫等。在壁畫和彩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互鑒,有希臘風格和印度風格的塑像,還有這兩種風格融合的新造像。佛教的飛天與道教的飛仙,中國的神怪與印度的諸天,在此匯聚一窟,各放異彩。結合材料一,分析敦煌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哪些特征?限定材料設問類型:體現類知識范圍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④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中國的神怪與印度的諸天,匯聚一窟、各放異彩 ②4.5萬平方米的壁畫、2000多身彩塑、5萬余件佛教經卷、社會文書等 吸收不同文明精髓,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力。 審設問:圈畫出設問詞、限定要求、考查范圍等。(在設問上標注)審材料:提取材料關鍵信息,梳理材料要點,將要點與教材知識一一對應。①持續千年的營造 ③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互鑒,希臘風格和印度風格、兩種風格融合的新造像 交流互鑒、融合創新,具有與時俱進的創造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解題技巧①敦煌文化跨越千年,內容豐富,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敦煌文化在交流互鑒中融合創新,體現了中華文化與時俱進的創造力。③敦煌文化吸納各種文明的精髓,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6分)現象(材料)+本質(教材觀點),下同分點作答,踩點給分【對點訓練】下面【綜合能力提升】第21題第(1)(2)問規范作答03主觀題答題法指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2024年是我國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第四年。在過去的三年里,“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和積極成效。材料一: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4.6%;完成國土綠化超1億畝,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最快的國家;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突破13億千瓦;與此同時,我國各類鍋爐年消耗能源約20億噸標準煤,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數量僅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但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占全國總量的40%以上。(1)從材料一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6分)04綜合能力強化提升(1)從材料一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6分)①近年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國土綠化面積不斷增長、能源結構優化,我國積極的節能減排措施成效、減碳成效顯著。(4分)②但目前我國污染物排放總量仍比較高,(1分)持續減少各類碳排放量、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依然艱巨。(1分)04綜合能力強化提升04綜合能力強化提升 材料二: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意見要求:“十四五”深入攻堅,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五五”鞏固拓展,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體提升,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主要部署了以下重點任務: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等。(2)請結合以上材料,談談我國提出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依據是什么。(8分)04綜合能力強化提升(2)請結合以上材料,談談我國提出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依據是什么。(8分)①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是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目標的重要舉措,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2分)②目前,我國碳排放量比較大,環境形勢嚴峻,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如期實現。(2分)③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④有利于持續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⑤有利于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個角度2分,2個角度4分)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