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比的認識》 單元復習講義(講義)
六年級數學上冊專項精練(結構導圖+素養目標+知識梳理+典例精講+專項精練)
(高清導圖,放大更清晰。)
一、核心素養目標:
1、能夠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能正確地運用比來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比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3、增強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數學思想的能力。
4、通過比的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比的含義,掌握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學會化簡比和求比值。
2、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探究比的性質,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1、解答這部分題目時可以運用分數的意義進行解答。如果陰影部分是大圓面積的 ,即大圓面積是8份。
2、比、分數、除法的區別: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比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化簡比的方法:
①比的前后項都是整數,前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②比的前后項都是分數,前后項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再按方法①進行化簡;
③比的前后項都是小數,先同時乘10,100,…化成整數,再按方法①進行化簡。
1、按比分配先求出總量一共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用相應的分數來表示各部分量,最后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2、解答比的應用問題的一般方法:
①把比看成份數來解答;
②把比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來解答。
【典例精講1】(23-24六年級上·陜西西安·期末)一種橙汁飲料由橙汁、白糖、水組成,其中橙汁、白糖、水的質量比是4∶1∶10,現在有橙汁20千克,可配制這種橙汁飲料多少千克?
【答案】75千克
【分析】橙汁、白糖、水的質量比是4∶1∶10就是其中橙汁有4份,白糖是這樣的1份,水是這樣的10份,橙汁4份是20千克,每一份是5千克,整個橙汁飲料一共15份,用乘法得出橙汁飲料的千克數。
【詳解】20÷4×(4+1+10)
=5×15
=75(千克)
答:可配制這種橙汁飲料75千克。
【典例精講2】(23-24六年級上·四川成都·期末)實驗學校舉行元旦文藝晚會,計劃招募32名有唱歌才藝和24名有跳舞才藝的學生,現在打算將有唱歌才藝和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比調整為3∶1。請判斷淘氣與笑笑兩位同學的設計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不行,請說明理由:如果可行,請算出增加與減少的人數。
淘氣:招募有唱歌才藝的人數不變,減少有跳舞才藝的人數。
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藝的人數不變,增加有唱歌才藝的人數。
【答案】淘氣方案不可行;理由見詳解
笑笑方案可行;增加40人
【分析】根據題意,有唱歌才藝和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比為3∶1,即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是有唱歌才藝人數的;
淘氣:招募有唱歌才藝的人數不變,減少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把唱歌人數看作單位“1”,用有唱歌人數×,求出跳舞才藝人數;進而求出減少人數;再進行判斷。
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藝的人數不變,增加有唱歌才藝的人數;把有跳舞才藝人數看作單位“1”,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是唱歌才藝人數的,對應的是跳舞才藝人數,求單位“1”,用有跳舞才藝人數÷,求出有唱歌才藝人數,進而求出增減人數;再進行判斷,即可解答。
【詳解】淘氣:招募有唱歌才藝的人數不變,減少有跳舞才藝的人數;
32×=(人),人數不能為分數,所以淘氣同學的方案不可行。
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藝的人數不變,增加有唱歌才藝的人數。
24÷
=24×3
=72(人)
72-32=40(人)
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藝40人。
答:淘氣的方案不可行;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藝40人。
學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_
應用題
1.二維碼支付因其簡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歡迎。賣早餐的王阿姨根據需求,在攤位邊上貼了收款二維碼,某天早上,通過二維碼收款和現金收款的比是3∶2,其中通過二維碼收款219元,這天早上通過現金收款多少元?
2.學校買來75本課外書,按照人數的比分配給三個年級。四年級有46人,五年級有50人,六年級有54人。每個年級各分得多少本?
3.我國古代具有悠久的青銅器鑄造史,據先秦古籍《考工記》記載。如圖中的青銅器就是由錫和銅按照一定的質量比鑄造而成。鼎的質量是4270克,錫與銅的質量比是1∶6,這個鼎中含錫、銅各多少克?
4.植物園里有600棵松樹,柏樹的棵數是松樹的,楊樹棵數與柏樹棵數的比是。楊樹有多少棵?
5.位于上海黃浦江畔的東方明珠塔,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設計師有意將上球體選在距地面295米的位置,這個位置的高度與整個塔身的比約為5∶8(接近黃金比),使得塔身顯得非常協調、美觀。
(1)請問東方明珠塔高度是多少米?
(2)上球體距地面比上球體距塔頂高了多少米?
6.笑笑和淘氣在科學課中調制了兩杯一樣重的鹽水,笑笑調制的鹽水中鹽和水的比是1∶7,淘氣調制的鹽水中鹽和水的比是1∶9,他們把這兩杯鹽水同時倒進了一個大容器中,淘氣說這時候的鹽和水的比是:(1+1)∶(7+9)=1∶8,淘氣的說法對嗎?這時候的鹽和水的比是多少?
7.將一堆糖果全部分給甲、乙、丙三個小朋友。原計劃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數的比為5∶4∶3,實際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數的比為7∶6∶5,發現有一位小朋友兩種分法所得的糖果數沒有變化,每次都得到了60顆,那么這堆糖果一共有多少顆?
8.一輛汽車從A地開往B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680千米,這時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2∶3。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9.王剛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月收入7500元,自己留下40%,其余按2∶1分別寄給家里和外地讀書的妹妹。他寄給家里和妹妹各多少元?
10.小明一家四口和小紅一家五口到餐館用餐,兩家決定按人數分攤餐費,小明家付了120元,小紅家應該付多少元?
11.師徒兩人共同加工576個零件,4.8小時正好完成。已知師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比是8∶7,徒弟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12.學校新購進一批圖書,分別按4∶5∶6的比例分給四、五、六三個年級,已知四年級比六年級少40本,五年級分到圖書多少本?
13.餃子,又稱水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周末,爸爸、媽媽和鵬鵬一起包韭菜蝦仁雞蛋餃子。韭菜、蝦仁、雞蛋的質量比是3∶1∶2,1200克的餃子餡,需要韭菜、蝦仁、雞蛋各多少克?
14.二維碼支付因其簡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歡迎。賣早餐的王大叔根據需求,在攤位邊上貼了收款二維碼,某天早上王大叔共收入156元,二維碼收款和現金收款的金額比為。請你算一算,這天王大叔通過二維碼收款多少元?
15.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7小時后相遇,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5∶7。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16.一塊底是54米,對應的高是15米的平行四邊形菜地,種白菜的面積占這塊菜地的,剩下的菜地按3∶4的面積比種菠菜和黃瓜,種黃瓜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7.學校的勞動基地共種了三種蔬菜,已知西紅柿的種植面積是240平方米,占總面積的,剩下的地按3∶2的比種黃瓜和茄子,黃瓜和茄子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
18.淘氣一家三口和笑笑一家五口去餐館用餐,兩家決定按人數分攤餐費,笑笑家比淘氣家多付了60元,兩家一共付了多少元?
19.據報道,去年春節期間,重慶武隆縣的兩個風景區:仙女山風景區與芙蓉洞景區共接待游客約50萬人,旅游總收入約9000萬元,其中仙女山景區接待的游客人數約占總游客人數的60%,仙女山景區與芙蓉洞景區的旅游收入比約是。根據以上信息,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約是多少元?
20.甲、乙兩車同時從東、西兩站相向開出,2時后甲車到達兩站中點,此時甲車與乙車所行的路程比是,這時乙車離東站還有140千米,東、西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21.學校購進一批圖書,把其中的分給低年級,余下的按3∶5分別分給中年級和高年級,其中中年級分得90本。學校購進圖書多少本?
22.李師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的零件個數與這批零件總數的比是3∶8,如果再加工81個零件就可以完成這批零件的60%。這批零件有多少個?
23.湛江森林公園運來600棵樹苗,按3∶4∶5分配給四、五、六年級同學種植,問六年級比四年級多分多少棵?
24.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500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后相遇。已知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2∶3,那么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5.我國民間常用生姜、紅糖和水煎服以防感冒(俗稱姜湯)。生姜、紅糖和水一般按2∶5∶75配好后熬制。李姨準備了25克紅糖用來熬姜湯。
(1)她還需要準備生姜多少克?
(2)她一共能熬多少克姜湯?
26.王伯伯家有一塊長8米,寬5米的長方形菜地,其中的面積種西紅柿,剩下的地按2∶1的面積比種黃瓜和茄子,黃瓜的種植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27.學校購進一批科技書,其中的分給五、六年級,五年級與六年級分到的本數比是7∶9,已知六年級分到了45本,這批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
28.一種什錦糖是由奶糖、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包裝而成的,其中奶糖占,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質量比為,要包裝這種什錦糖1500克,需要巧克力糖多少克?
29.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于它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和見聞,開闊視野,了解和認識世界,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某校買來一些課外讀物,將這些課外讀物的按照的數量比分給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知六年級的學生分得了300本,這些課外讀物一共有多少本?
30.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而打印機是可以“打印”出真實的物體的一種設備。一款打印機,通過掃描實物,生成的模型與實物的比是,一個正方體的高是400厘米,利用這款打印機生成該正方體的模型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1.學校開展讀書活動,笑笑讀一本240頁的書,已讀頁數與未讀完頁數的比是3∶2,笑笑還有多少頁沒有讀?
32.某部門為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準備部分物資,如果負責定制加工的人數與負責預拼裝的人數比是6∶5。負責預拼裝的人數與負責檢查驗收的人數比是2∶1。負責這三部分工作的總人數是270人。那么負責這三項工作的人數分別是多少人?
33.一輛小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已走的路程與剩下路程的比是3∶7,這時離中點還有120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4.學校合唱圖男、女生人數的比是3∶5,已知男生比女生少18人。
(1)畫圖表示數量關系。
(2)女生有多少人?
35.甲、乙兩地相距720千米,客車和貨車分別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經過4小時相遇,客車和貨車速度比是5∶4,客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36.快遞公司配送一批加急件,已配送的件數與剩下的件數的比是3∶4,如果再配送80件,剩下的比已經配送的少。這批加急件一共有多少件?
37.某工廠將制作出來的一批口罩運往甲、乙、丙三個城市,甲市分得總量的,剩下的按5∶7分給乙、丙兩市,已知乙市分到的比丙市少36箱,這批口罩一共有多少箱?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六單元 《比的認識》 單元復習講義(講義)
六年級數學上冊專項精練(結構導圖+素養目標+知識梳理+典例精講+專項精練)
(高清導圖,放大更清晰。)
一、核心素養目標:
1、能夠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能正確地運用比來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比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3、增強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數學思想的能力。
4、通過比的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比的含義,掌握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學會化簡比和求比值。
2、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探究比的性質,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1、解答這部分題目時可以運用分數的意義進行解答。如果陰影部分是大圓面積的 ,即大圓面積是8份。
2、比、分數、除法的區別: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比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化簡比的方法:
①比的前后項都是整數,前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②比的前后項都是分數,前后項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再按方法①進行化簡;
③比的前后項都是小數,先同時乘10,100,…化成整數,再按方法①進行化簡。
1、按比分配先求出總量一共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用相應的分數來表示各部分量,最后用分數乘法來解答。
2、解答比的應用問題的一般方法:
①把比看成份數來解答;
②把比轉化成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來解答。
【典例精講1】(23-24六年級上·陜西西安·期末)一種橙汁飲料由橙汁、白糖、水組成,其中橙汁、白糖、水的質量比是4∶1∶10,現在有橙汁20千克,可配制這種橙汁飲料多少千克?
【答案】75千克
【分析】橙汁、白糖、水的質量比是4∶1∶10就是其中橙汁有4份,白糖是這樣的1份,水是這樣的10份,橙汁4份是20千克,每一份是5千克,整個橙汁飲料一共15份,用乘法得出橙汁飲料的千克數。
【詳解】20÷4×(4+1+10)
=5×15
=75(千克)
答:可配制這種橙汁飲料75千克。
【典例精講2】(23-24六年級上·四川成都·期末)實驗學校舉行元旦文藝晚會,計劃招募32名有唱歌才藝和24名有跳舞才藝的學生,現在打算將有唱歌才藝和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比調整為3∶1。請判斷淘氣與笑笑兩位同學的設計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不行,請說明理由:如果可行,請算出增加與減少的人數。
淘氣:招募有唱歌才藝的人數不變,減少有跳舞才藝的人數。
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藝的人數不變,增加有唱歌才藝的人數。
【答案】淘氣方案不可行;理由見詳解
笑笑方案可行;增加40人
【分析】根據題意,有唱歌才藝和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比為3∶1,即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是有唱歌才藝人數的;
淘氣:招募有唱歌才藝的人數不變,減少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把唱歌人數看作單位“1”,用有唱歌人數×,求出跳舞才藝人數;進而求出減少人數;再進行判斷。
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藝的人數不變,增加有唱歌才藝的人數;把有跳舞才藝人數看作單位“1”,有跳舞才藝的人數是唱歌才藝人數的,對應的是跳舞才藝人數,求單位“1”,用有跳舞才藝人數÷,求出有唱歌才藝人數,進而求出增減人數;再進行判斷,即可解答。
【詳解】淘氣:招募有唱歌才藝的人數不變,減少有跳舞才藝的人數;
32×=(人),人數不能為分數,所以淘氣同學的方案不可行。
笑笑:招募有跳舞才藝的人數不變,增加有唱歌才藝的人數。
24÷
=24×3
=72(人)
72-32=40(人)
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藝40人。
答:淘氣的方案不可行;笑笑的方案可行,增加有唱歌才藝40人。
學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_
應用題
1.二維碼支付因其簡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歡迎。賣早餐的王阿姨根據需求,在攤位邊上貼了收款二維碼,某天早上,通過二維碼收款和現金收款的比是3∶2,其中通過二維碼收款219元,這天早上通過現金收款多少元?
【答案】146元
【分析】二維碼收款和現金收款的比是3∶2,把二維碼收款的錢數看作3份,現金收款的錢數看作2份,已知通過二維碼收款219元,用二維碼收款的219元除以二維碼收款的錢數對應的份數,求出1份量是多少元,再乘現金收款對應的份數,即可求出這天早上通過現金收款多少元。
【詳解】219÷3×2
=73×2
=146(元)
答:這天早上通過現金收款146元。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比的應用,解題關鍵是求出1份量是多少元。
2.學校買來75本課外書,按照人數的比分配給三個年級。四年級有46人,五年級有50人,六年級有54人。每個年級各分得多少本?
【答案】四年級23本,五年級25本,六年級27本
【分析】按照人數比將課外書分配給三個年級,三個年級的總人數是150人,則四年級的人數占總人數的,則四年級分得的課外書占總課外書的;五年級的人數占總人數的,則五年級分得的課外書占總課外書的,六年級的人數占總人數的,則六年級分得的課外書占總課外書的。再用乘法分別求出每個年級的課外書的本數。
【詳解】46+50+54=150(人)
四年級:75×=23(本)
五年級:75×=25(本)
六年級:75×=27(本)
答:四年級23本,五年級25本,六年級27本。
3.我國古代具有悠久的青銅器鑄造史,據先秦古籍《考工記》記載。如圖中的青銅器就是由錫和銅按照一定的質量比鑄造而成。鼎的質量是4270克,錫與銅的質量比是1∶6,這個鼎中含錫、銅各多少克?
【答案】錫610克;銅3660克
【分析】根據比的應用公式:總數÷總份數=1份量,由于錫占了1份,銅占了6份,總共是1+6=7份,用4270除以7即可求出1份量,再乘錫和銅的份數即可求解。
【詳解】4270÷(1+6)
=4270÷7
=610(克)
610×1=610(克)
610×6=3660(克)
答:這個鼎中含有錫610克;銅3660克。
4.植物園里有600棵松樹,柏樹的棵數是松樹的,楊樹棵數與柏樹棵數的比是。楊樹有多少棵?
【答案】300棵
【分析】把松樹的棵數看作單位“1”,柏樹的棵數是松樹的,單位“1”已知,用松樹的棵數乘,求出柏樹的棵數;
已知楊樹棵數與柏樹棵數的比是,即楊樹的棵數是柏樹的,把柏樹的棵數看作單位“1”,單位“1”已知,用柏樹的棵數乘,求出楊樹的棵數。
【詳解】柏樹:600×=450(棵)
楊樹:450×=300(棵)
答:楊樹有300棵。
5.位于上海黃浦江畔的東方明珠塔,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設計師有意將上球體選在距地面295米的位置,這個位置的高度與整個塔身的比約為5∶8(接近黃金比),使得塔身顯得非常協調、美觀。
(1)請問東方明珠塔高度是多少米?
(2)上球體距地面比上球體距塔頂高了多少米?
【答案】(1)472米
(2)118米
【分析】(1)根據題意,上球體距地面的高度與整個塔身的比約為5∶8,也就是將東方明珠塔的總高度看作單位“1”,上球體距地面的高度占整個單位“1”的,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已知一個具體數值,也知道其對應的分率,求單位“1”用除法,即用上球體距地面的高度除以可求出東方明珠塔高度。
(2)用塔的整個高度,減去上球體距地面的距離,求出該上球體距離塔頂的距離,再用上球體距地面減去上球體距塔頂的距離即可。
【詳解】由分析可得:
(1)295÷
=295×
=472(米)
答:東方明珠塔高度是472米。
(2)295-(472-295)
=295-177
=118(米)
答:上球體距地面比上球體距塔頂高了118米。
6.笑笑和淘氣在科學課中調制了兩杯一樣重的鹽水,笑笑調制的鹽水中鹽和水的比是1∶7,淘氣調制的鹽水中鹽和水的比是1∶9,他們把這兩杯鹽水同時倒進了一個大容器中,淘氣說這時候的鹽和水的比是:(1+1)∶(7+9)=1∶8,淘氣的說法對嗎?這時候的鹽和水的比是多少?
【答案】淘氣的說法不對;
【分析】笑笑調制的鹽水中鹽和水的比是1∶7,把鹽看作1份,水看作7份,總的鹽水就8份;淘氣調制的鹽水中鹽和水的比是1∶9,把鹽看作1份,水看作9份,總的鹽水就10份;
兩杯水的重量相同,但總份數是不一樣,所以兩杯鹽水平均每份的重量不一樣。所以不能直接用兩杯鹽的份數和兩杯水的份數直接比,所以淘氣的說法是錯的??梢约僭O兩杯鹽水重為100克,分別求出鹽和水各有多少克,再寫出比,并化簡即可。
【詳解】淘氣的說法不對;
假設這兩杯鹽水重100克
笑笑調制的鹽水:
鹽:
=
=12.5(克)
鹽水:
=
=87.5(克)
淘氣調制的鹽水:
鹽:
=
=10(克)
鹽水:
=
=90(克)
這時候的鹽和水的比是
(12.5+10)∶(87.5+90)
=22.5∶177.5
=(22.5×10)∶(177.5×10)
=225∶1775
=(225÷25)∶(1775÷25)
=9∶71
這時候的鹽和水的比是9∶71。
7.將一堆糖果全部分給甲、乙、丙三個小朋友。原計劃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數的比為5∶4∶3,實際上甲、乙、丙三人所得糖果數的比為7∶6∶5,發現有一位小朋友兩種分法所得的糖果數沒有變化,每次都得到了60顆,那么這堆糖果一共有多少顆?
【答案】180顆
【分析】按原計劃分時,甲所得的糖果數占糖果總數的,乙所得的糖果數占糖果總數的,丙所得的糖果數占糖果總數的;實際上,甲所得的糖果數占糖果總數的,乙所得的糖果數占糖果總數的,丙所得的糖果數占糖果總數的,由此可以發現,不管是原計劃還是實際,乙所得的糖果數不變,都占糖果總數的,也就是60顆,根據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即可解答。
【詳解】60÷
=60÷
=60×3
=180(顆)
答:這堆糖果一共有180顆。
8.一輛汽車從A地開往B地,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680千米,這時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2∶3。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3200千米
【分析】把A地到B地的距離看作單位“1”,第一天行了全程的,第二天行了680千米,這時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比是2∶3,即已行的路程占全程的;那么第二天行的680千米占全程的(-),單位“1”未知,用第二天行的路程除以(-),即可求出AB兩地的路程。
【詳解】680÷(-)
=680÷(-)
=680÷(-)
=680÷
=680×
=3200(千米)
答:AB兩地相距3200千米。
9.王剛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月收入7500元,自己留下40%,其余按2∶1分別寄給家里和外地讀書的妹妹。他寄給家里和妹妹各多少元?
【答案】家里:3000元;妹妹:1500元
【分析】自己留下40%,還剩下60%,根據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用(7500×60%)計算出還剩下的錢數;再用剩余的錢數乘()所得結果即為寄給家里的錢;用剩余的錢數乘()所得結果即為寄給妹妹的錢;據此解答。
【詳解】7500×(1-40%)
=7500×60%
=7500×0.6
=4500(元)
寄給家里:
(元)
寄給妹妹:
(元)
答:他寄給家里3000元,寄給妹妹1500元。
10.小明一家四口和小紅一家五口到餐館用餐,兩家決定按人數分攤餐費,小明家付了120元,小紅家應該付多少元?
【答案】150元
【分析】按人數分攤餐費,也就是按小紅和小明家人口數的比為4∶5進行分配的,先求出兩家人數的總份數,兩家分別占總餐費的幾分之幾,根據對應的量除以對應的分率求出總量,求出總量,進一步求出小紅家的餐費分別占總餐費的幾分之幾,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解答即可。
【詳解】4+5=9
120÷×
=270×
=150(元)
答:小紅家應該付150元。
【點睛】此題屬于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關鍵是先弄清要分配的總量是多少,再進一步按照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部分的量。
11.師徒兩人共同加工576個零件,4.8小時正好完成。已知師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比是8∶7,徒弟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
【答案】56個
【分析】根據“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時間”,用師徒二人共加工零件的個數576個除以完成的時間4.8小時就是師徒的工作效率之和,把師徒的工作效率之和平均分成(8+7)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是多少,再用乘法求出7份就是徒弟每小時加工的個數是多少。
【詳解】576÷4.8÷(8+7)
=576÷4.8÷15
=120÷15
=8(個)
8×7=56(個)
答:徒弟每小時加工56個零件。
【點睛】根據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之間的關鍵求出師徒的工作效率之和后,也可看師徒的工作效率之和看作單位“1”,求出徒弟的工作效率占師徒二人工作效率之和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解答。
12.學校新購進一批圖書,分別按4∶5∶6的比例分給四、五、六三個年級,已知四年級比六年級少40本,五年級分到圖書多少本?
【答案】100本
【分析】已知按4∶5∶6的比例分給四、五、六三個年級圖書,四年級占總數的4份,六年級占總數的6份,四年級比六年級少兩份,具體數量是40本,一份就是40÷2=20本,那么五年級占總量的5份,用5×20即可解答。
【詳解】40÷(6-4)×5
=40÷2×5
=20×5
=100(本)
答:五年級分到圖書100本。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比的理解與實際應用。
13.餃子,又稱水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周末,爸爸、媽媽和鵬鵬一起包韭菜蝦仁雞蛋餃子。韭菜、蝦仁、雞蛋的質量比是3∶1∶2,1200克的餃子餡,需要韭菜、蝦仁、雞蛋各多少克?
【答案】韭菜:600克;蝦仁:200克;雞蛋:400克
【分析】根據題意,韭菜、蝦仁、雞蛋的質量比是3∶1∶2,用3+1+2,,求出總份數,再用1200克的餃子餡除以總份數,求出一份的質量,進而求出韭菜,蝦仁和雞蛋的質量,據此解答。
【詳解】3+1+2
=4+2
=6(份)
1200÷6=200(克)
韭菜:200×3=600(克)
蝦仁:200×1=200(克)
雞蛋:200×2=400(克)
答:需要韭菜600克,蝦仁200克,雞蛋400克。
【點睛】熟練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計算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4.二維碼支付因其簡便、安全、快捷的性能,在生活中很受大家歡迎。賣早餐的王大叔根據需求,在攤位邊上貼了收款二維碼,某天早上王大叔共收入156元,二維碼收款和現金收款的金額比為。請你算一算,這天王大叔通過二維碼收款多少元?
【答案】117元
【分析】由于二維碼收款和現金收款的金額比是3∶1,根據公式:總數÷總份數=1份量,即用156÷(3+1)即可求出1份量,再用1份量乘二維碼收款的份數即可求解。
【詳解】156÷(3+1)
=156÷4
=39(元)
39×3=117(元)
答:這天王大叔通過二維碼收款117元。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比的應用,熟練掌握它的公式并靈活運用。
15.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7小時后相遇,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5∶7。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1008千米
【分析】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5∶7,則乙車的速度是甲車的,已知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用60乘即可求出乙車的速度。再根據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用甲乙兩車的速度之和乘7即可求出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詳解】60×=84(千米)
(60+84)×7
=144×7
=1008(千米)
答:A、B兩地相距1008千米。
【點睛】本題考查了比的應用和相遇問題。根據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求出乙車的速度是甲車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出乙車的速度是解題的關鍵。
16.一塊底是54米,對應的高是15米的平行四邊形菜地,種白菜的面積占這塊菜地的,剩下的菜地按3∶4的面積比種菠菜和黃瓜,種黃瓜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360平方米
【分析】已知平行四邊形菜地的底和高,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求出這塊菜地的面積;
把這塊菜地的面積看作單位“1”,種白菜的面積占這塊菜地的,則剩下的面積占這塊菜地的(1-),單位“1”已知,用這塊菜地的面積乘(1-),即可求出剩下的面積;
已知剩下的菜地按3∶4的面積比種菠菜和黃瓜,即種黃瓜的面積占剩下面積的,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剩下的面積乘,即可求出種黃瓜的面積。
【詳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54×15=810(平方米)
剩下的菜地:
810×(1-)
=810×
=630(平方米)
種黃瓜的面積:
630×
=630×
=360(平方米)
答:種黃瓜的面積是360平方米。
17.學校的勞動基地共種了三種蔬菜,已知西紅柿的種植面積是240平方米,占總面積的,剩下的地按3∶2的比種黃瓜和茄子,黃瓜和茄子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種黃瓜的面積是576平方米,種茄子的面積是384平方米
【分析】由題意可知,根據除法的意義,用240除以即可求出菜地的面積,則剩下的面積占菜地面積的1-=,剩下的地按3∶2的比種黃瓜和茄子,則黃瓜的面積占剩下面積的,茄子的面積占剩下面積的,再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即可。
【詳解】240÷×(1-)
=240×5×
=1200×
=960(平方米)
960×
=960×
=576(平方米)
960×
=960×
=384(平方米)
答:種黃瓜的面積是576平方米,種茄子的面積是384平方米。
18.淘氣一家三口和笑笑一家五口去餐館用餐,兩家決定按人數分攤餐費,笑笑家比淘氣家多付了60元,兩家一共付了多少元?
【答案】240元
【分析】淘氣家人數∶笑笑家人數=3∶5,將餐費平均分成人數之和那么多份,根據條件可知,60元對應兩份餐費,先求出一份餐費多少錢,再求總餐費,據此解答。
【詳解】總份數:
每份餐費的錢數:
(元)
總餐費:(元)
答:兩家一共付了240元。
19.據報道,去年春節期間,重慶武隆縣的兩個風景區:仙女山風景區與芙蓉洞景區共接待游客約50萬人,旅游總收入約9000萬元,其中仙女山景區接待的游客人數約占總游客人數的60%,仙女山景區與芙蓉洞景區的旅游收入比約是。根據以上信息,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約是多少元?
【答案】210元
【分析】仙女山風景區與芙蓉洞景區共接待游客約50萬人,其中仙女山景區接待的游客人數約占總游客人數的60%,用總游客人數乘,求出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數;旅游總收入約9000萬元,仙女山景區與芙蓉洞景區的旅游收入比約是8:7,則芙蓉洞景區的旅游收入占總收入的,據此求出芙蓉洞景區的旅游收入,再用芙蓉洞景區的旅游收入除以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數,求出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即可。
【詳解】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數:(萬人)
芙蓉洞景區的旅游收入:(萬元)
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元)
答:芙蓉洞景區接待的游客人均支出約是210元。
【點睛】本題百分數、按比分配,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題中的數量關系。
20.甲、乙兩車同時從東、西兩站相向開出,2時后甲車到達兩站中點,此時甲車與乙車所行的路程比是,這時乙車離東站還有140千米,東、西兩站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200千米
【分析】根據題意,甲車與乙車所行的路程比是5∶3,即乙車行駛的路程是甲車的,把東、西兩站的距離看作單位“1”,甲車到達兩站中點,行駛了兩站距離的,則乙車行駛了兩站距離的×=,用1-,求出乙車沒行駛的距離占兩地距離的分率,對應的是140千米,求出兩站距離,用140除以乙車沒行駛的距離占兩地距離的分率,即可解答。
【詳解】甲車與乙車所行的路程比是5∶3,即乙車行駛的路程是甲車的。
140÷(1-×)
=140÷(1-)
=140÷
=140×
=200(千米)
答:東、西兩站相距200千米。
21.學校購進一批圖書,把其中的分給低年級,余下的按3∶5分別分給中年級和高年級,其中中年級分得90本。學校購進圖書多少本?
【答案】360本
【分析】分給低年級后,余下的按3∶5分別分給中年級和高年級,則中年級分得余下的,已知中年級分得90本,根據“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用90除以可以求出分給低年級后余下的本數。把這批圖書的總數看作單位“1”,把其中的分給低年級,則余下的占圖書總數的(1-)。用余下的本數除以(1-)即可求出圖書總數。
【詳解】90÷÷(1-)
=90÷÷
=90××
=360(本)
答:學校購進圖書360本。
22.李師傅要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的零件個數與這批零件總數的比是3∶8,如果再加工81個零件就可以完成這批零件的60%。這批零件有多少個?
【答案】360個
【分析】把這批零件的總數看作單位“1”,第一天加工的零件個數與這批零件總數的比是3∶8,即第一天加工總數的,如果再加工81個零件就可以完成這批零件的60%,則81個零件占總數的(60%-),求單位“1”,用81÷(1-)解答。
【詳解】81÷(60%-)
=81÷(0.6-0.375)
=81÷0.225
=360(個)
答:這批零件有360個。
23.湛江森林公園運來600棵樹苗,按3∶4∶5分配給四、五、六年級同學種植,問六年級比四年級多分多少棵?
【答案】100棵
【分析】由題意可知,湛江森林公園運來600棵樹苗,按3∶4∶5分配給四、五、六年級同學種植,即四年級種植的棵數占樹苗總數的,六年級種植的棵數占樹苗總數的,然后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據此分別求出四年級和六年級種植的棵數,再用六年級種植的棵數減去四年級種植的棵數即可。
【詳解】600×
=600×
=150(棵)
600×
=600×
=250(棵)
250-150=100(棵)
答:六年級比四年級多分100棵。
24.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500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4小時后相遇。已知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2∶3,那么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答案】75千米
【分析】甲、乙兩車的速度比是2∶3,則乙車的速度是甲車速度的,設甲車的速度為x千米/小時,則乙車的速度是x千米/小時;根據等量關系: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和,據此列出方程即可解答問題。
【詳解】解:設甲車的速度為x千米/小時,則乙車的速度是x千米/小時。
(x+x)×4=500
×4=500
10x=500
x=50
x=×50=75
答:乙車每小時行75千米。
25.我國民間常用生姜、紅糖和水煎服以防感冒(俗稱姜湯)。生姜、紅糖和水一般按2∶5∶75配好后熬制。李姨準備了25克紅糖用來熬姜湯。
(1)她還需要準備生姜多少克?
(2)她一共能熬多少克姜湯?
【答案】(1)10克
(2)410克
【分析】(1)將比的各項看成份數,紅糖質量÷對應分率,求出一份數,一份數×生姜對應份數=生姜質量;
(2)一份數×總份數=姜湯質量,據此列式解答。
【詳解】(1)25÷5×2
=5×2
=10(克)
答:她還需要準備生姜10克。
(2)25÷5×(2+5+75)
=5×82
=410(克)
答:她一共能熬410克姜湯。
26.王伯伯家有一塊長8米,寬5米的長方形菜地,其中的面積種西紅柿,剩下的地按2∶1的面積比種黃瓜和茄子,黃瓜的種植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答案】16平方米
【分析】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先算長方形菜地的面積,再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用長方形的面積乘,得到種黃瓜和茄子的面積,再把種黃瓜的面積看作是種黃瓜和茄子的面積,用乘法計算即可得解。
【詳解】
(平方米)
(平方米)
答:黃瓜的種植面積有16平方米。
27.學校購進一批科技書,其中的分給五、六年級,五年級與六年級分到的本數比是7∶9,已知六年級分到了45本,這批科技書一共有多少本?
【答案】120本
【分析】根據題意,五年級與六年級分到的本數比是7∶9,則五年級分到本數是六年級的,把六年級分到的本數看作單位“1”,用六年級分到的本數×,求出五年級分到的本數,再把五年級和六年級分到的本數相加,即可求出五、六年級分到本數的和;再把這批科技書的總本數看作單位“1”,其中的分給五、六年級,對應的是五、六年級分到本數的和,求單位“1”,用五、六年級分到本數的和÷,即可求出這批科技書的本數。
【詳解】(45×+45)÷
=(35+45)÷
=80÷
=80×
=120(本)
答:這批科技書一共有120本。
28.一種什錦糖是由奶糖、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包裝而成的,其中奶糖占,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質量比為,要包裝這種什錦糖1500克,需要巧克力糖多少克?
【答案】540克
【分析】將什錦糖的質量看作單位“1”, 什錦糖的質量×奶糖對應的分率=奶糖的質量;什錦糖的質量-奶糖的質量=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質量和,巧克力糖和水果糖的質量和除以總份數求出一份的量,最后乘巧克力糖對應的份數求出巧克力糖的質量,據此解答。
【詳解】1500×=600(克)
(1500-600)÷(3+2)
=900÷5
=180(克)
180×3=540(克)
答:需要巧克力糖540克。
【點睛】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是解答題目的關鍵。
29.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于它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和見聞,開闊視野,了解和認識世界,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某校買來一些課外讀物,將這些課外讀物的按照的數量比分給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知六年級的學生分得了300本,這些課外讀物一共有多少本?
【答案】
900本
【分析】已知六年級分得300本課外讀物,占五六年級總數的,先把五六年級的課外讀物總數看作單位“1”,則五六年級分得的總數=六年級分得的數量÷;又因為這些課外讀物占學校買回的,這是把學校買回的課外讀物總數看作單位“1”,則學校買回的課外讀物總數=五六年級分得的總數÷,據此解答。
【詳解】
(本)
(本)
答:這些課外讀物一共有900本。
30.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而打印機是可以“打印”出真實的物體的一種設備。一款打印機,通過掃描實物,生成的模型與實物的比是,一個正方體的高是400厘米,利用這款打印機生成該正方體的模型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答案】8立方分米
【分析】通過掃描實物,生成的3D模型與實物的比是1∶20,即生成的3D模型是實物高的,把正方體的高看作單位“1”,用實物的高×得出模型的高是20厘米,實物是個正方體,則模型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求出正方體模型的體積。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單位用除法。
【詳解】400×=20(厘米)
20×20×20=8000(立方厘米)
8000立方厘米=8立方分米
答:利用這款打印機生成該正方體的模型的體積是8立方分米。
31.學校開展讀書活動,笑笑讀一本240頁的書,已讀頁數與未讀完頁數的比是3∶2,笑笑還有多少頁沒有讀?
【答案】96頁
【分析】根據題意,這本書共240頁,未讀完頁數占總頁數的,對應量=總量×對應分率,代入數據即可解答。
【詳解】
(頁)
答:笑笑還有96頁沒有讀。
32.某部門為第四十次南極考察隊準備部分物資,如果負責定制加工的人數與負責預拼裝的人數比是6∶5。負責預拼裝的人數與負責檢查驗收的人數比是2∶1。負責這三部分工作的總人數是270人。那么負責這三項工作的人數分別是多少人?
【答案】負責定制加工人數是120人、預拼裝的人數是100人、檢查人數是50人
【分析】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以負責預拼裝的對應份數為標準,將兩個比中負責預拼裝的對應份數統一成10,據此寫出負責定制加工人數、負責預拼裝的人數和負責檢查驗收人數的比??側藬怠驴偡輸担蟪鲆环輸?,一份數分別乘負責定制加工、負責預拼裝和負責檢查驗收的對應份數,即可求出負責定制加工、負責預拼裝和負責檢查驗收的人數。
【詳解】6∶5=(6×2)∶(5×2)=12∶10
2∶1=(2×5)∶(1×5)=10∶5
所以負責定制加工人數∶負責預拼裝的人數∶負責檢查驗收人數=12∶10∶5
270÷(12+10+5)
=270÷27
=10(人)
10×12=120(人)
10×10=100(人)
10×5=50(人)
答:負責定制加工人數是120人、預拼裝的人數是100人、檢查人數是50人。
33.一輛小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已走的路程與剩下路程的比是3∶7,這時離中點還有120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答案】600千米
【分析】
已走的路程與剩下路程的比是3∶7,則已走的路程占全程的。這時離中點還有120千米,中點即全程的,則120千米占全程的(-)。根據“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用120除以(-)即可求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
【詳解】120÷(-)
=
=120÷
=120×5
=600(千米)
答: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600千米。
34.學校合唱圖男、女生人數的比是3∶5,已知男生比女生少18人。
(1)畫圖表示數量關系。
(2)女生有多少人?
【答案】(1)見詳解
(2)45人
【分析】
(1)將比的前后項看成份數,畫一條線段表示男生人數,將男生人數平均分成3份,女生有這樣的5份,男生比女生少(5-3)份,少18人,據此畫圖標注數據
(2)人數差÷份數差,求出一份數,一份數×女生對應分率=女生人數,據此列式解答。
【詳解】
(1)
(2)18÷(5-3)
=18÷2
=9(人)
9×5=45(人)
答:女生有45人。
35.甲、乙兩地相距720千米,客車和貨車分別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經過4小時相遇,客車和貨車速度比是5∶4,客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答案】100千米
【分析】根據速度=路程÷時間,用甲、乙兩地的距離÷4,求出客車和貨車的速度和;再根據客車和貨車速度比是5∶4,即客車速度是客車和貨車速度和的,用客車和貨車的速度和×,即可求出客車的速度。
【詳解】720÷4×
=180×
=100(千米)
答:客車每小時行駛100千米。
36.快遞公司配送一批加急件,已配送的件數與剩下的件數的比是3∶4,如果再配送80件,剩下的比已經配送的少。這批加急件一共有多少件?
【答案】280件
【分析】已配送的件數與剩下的件數的比是3∶4,則已經配送的件數占總件數的。如果再配送80件,剩下的比已經配送的少,據此把這時已經配送的件數看作單位“1”,則剩下的件數占已經配送的(1-),1∶(1-)=5∶2,5∶2表示這時已配送的件數與剩下的件數的比,則這時已經配送的件數占總件數的。那么后來的80件占總件數的(-),用80除以(-)即可求出這批加急件的總件數。
【詳解】
=280(件)
答:這批加急件一共有280件。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比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應用。根據“剩下的比已經配送的少”求出后來配送的件數與剩下的件數的比,繼而求出這時已經配送的件數占總件數的幾分之幾是解題的關鍵。
37.某工廠將制作出來的一批口罩運往甲、乙、丙三個城市,甲市分得總量的,剩下的按5∶7分給乙、丙兩市,已知乙市分到的比丙市少36箱,這批口罩一共有多少箱?
【答案】360箱
【分析】根據題意,剩下的按5∶7分給乙、丙兩市,即乙市分到的口罩箱數占5份,丙市分到的口罩箱數占7份,一共是(7+5)份,乙市比丙市少(7-5)份;
已知乙市分到的比丙市少36箱,用少的箱數除以少的份數,求出一份數;再用一份數乘份數和,即可求出乙、丙兩市分到口罩的箱數之和;
已知甲市分得總量的,把口罩的總箱數看作單位“1”,則乙、丙兩市分到總箱數的(1-),單位“1”未知,用乙、丙兩市分到總箱數除以(1-),即可求出這批口罩的總箱數。
【詳解】一份數:
36÷(7-5)
=36÷2
=18(箱)
剩下的口罩:
18×(7+5)
=18×12
=216(箱)
總箱數:
216÷(1-)
=216÷
=216×
=360(箱)
答:這批口罩一共有360箱。
【點睛】本題考查比和分數除法的混合應用,先把乙、丙分到口罩的箱數之比看作份數,求出一份數,進而求出乙、丙兩市分到口罩的箱數之和;再把總箱數看作單位“1”,找出乙、丙兩市分到口罩的箱數之和占總箱數的幾分之幾,然后根據分數除法的意義解答。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