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三 自然環境要素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地協調觀2022課程標準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建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需要。人地協調觀的培育,有助于學生樹立尊重和保護自然、綠色發展等觀念,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類型一 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古詩詞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據此完成(1)~(2)題。(1)“滾滾長江東逝水”說明我國地勢 ( ) A.東高西低 B.西高東低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2)按成因分類,“黃梅時節家家雨”這種降水類型屬于 ( )A.地形雨 B.對流雨C.鋒面雨 D.臺風雨(1) “滾滾長江東逝水”指受地勢的影響,我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注入海洋。這說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故選B。(2)降雨的成因有很多,“黃梅時節家家雨”是由于冷暖氣團勢均力敵、僵持不下而造成的長時間的降水,屬于鋒面雨;地形雨是水汽受山脈阻擋抬升形成的降水;對流雨通常出現在熱帶地區或氣溫高的夏季,是強烈的氣體上下流動形成對流而造成的降水;臺風雨一般出現在熱帶氣旋影響的沿海地區。故選C。(1)B (2)C1.地形對氣候的影響(1)影響氣溫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2)影響降水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3)影響氣候類型的分布與海岸線平行走向的山地,對海陸之間的氣流交換有阻礙作用,使沿海地區氣候類型分布呈狹長的帶狀。2.地形對河流的影響(1)影響河流流向河流從地勢高處向地勢低處流,山地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谷處易形成河流,山脊處成為水系分水嶺。(2)影響水能資源的分布河流流經地勢落差大的河段,水能資源相對豐富。(3)影響河流水文特征①以山地為主地區的河流,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航運、灌溉等水利效益低。②以平原為主地區的河流,流速緩慢,水量穩定,航運、灌溉價值高。③地勢起伏大,流速快,河流含沙量大。④地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結冰期短。(4)影響河道狀況①上游:多流經山區,落差大,流速快,多峽谷,水能豐富。②中游:落差減小,流速減慢。③下游:地勢低平,河道變寬,泥沙淤積。3.河流對地形的影響(1)侵蝕作用河流流速大的山區,侵蝕作用強烈。例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2)堆積作用河流的堆積作用有利于形成三角洲、沖積平原等。例如,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4.氣候對河流的影響(1)影響河流的水源(補給)①我國季風區多外流河,河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河流水量較大。②內流河河水主要來源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2)影響河流的流量①我國外流河的流量一般與季風的強弱有關。②內流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特點取決于氣溫的變化,氣溫高時是河流的豐水期,氣溫低時是河流的枯水期。(3)影響河流的結冰期①一般北半球1月均溫大于0 ℃的亞熱帶、熱帶地區河流無結冰期。②一般北半球1月均溫小于0 ℃地區的河流有結冰期,冬季越長,氣溫越低,結冰期越長。 下圖是地形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圖中四點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 B.b C.c D.d若c點的氣溫是12 ℃,則d點的氣溫大約是 ( )A.6 ℃ B.15 ℃ C.18 ℃ D.21 ℃青藏高原緯度低,但是氣候寒冷,影響該地氣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 D.人類活動【地理實踐 知行合一】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自然保護區內,由于火山噴發后中心下沉積水成湖。下圖為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附近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A河的流向是 ,A河流經的山體部位名稱是 。 (2)丁處和丙處相比,地勢更加陡峭的是 。 (3)請你判斷站在丁處是否可以俯瞰到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 (選填“是”或“否”)。 (4)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開冰一直有“文開”和“武開”之說。“文開”是指水面上的冰緩慢融化,而“武開”則是指隨著氣溫迅速升高,在一夜或幾天之間破碎成無數小塊。請從自然地理角度解釋不同年份開冰區別的原因: 。 (5)東寧位于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的東側,因其處于冬季風的背風坡,冬季氣溫比周邊略 (選填“高”或“低”),處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量比周邊略 (選填“多”或“少”)。 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探究“影響河流水文特點的主要因素”。讀圖,完成下列探究任務(在每題所給的兩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探究一:地勢對河流的影響。我國多數河流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原因是 。 A.地勢西高東低B.降水量西多東少(2)探究二:氣候對河流的影響。我國秦嶺—淮河一線南北河流的差異是 。 A.北方河流水量不大,有結冰期B.南方河流水量豐富,有結冰期(3)探究三:植被對河流的影響。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年降水量超過800毫米,濕潤地區,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 。 A.大 B.小(4)我國黃河、珠江和長江這三條河流,按照從高緯向低緯的順序排列應為 。 A.黃河、長江、珠江B.珠江、黃河、長江(5)結論:經過探究可知河流的水文特點可以從流向、水位、流量、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分析,而影響河流水文特點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地勢 ②氣候 ③植被A.①③ B.①②③(6)宿遷懷抱洪澤湖、駱馬湖“兩大湖泊”,坐擁大運河、古黃河“兩大河流”,宿遷是全國唯一具有“兩湖兩河”特定地理標識的地級市。根據以上探究可歸納:宿遷的河流與長江、珠江的共同點是 。 A.外流河,水源主要來自天然降水B.內流河,水源主要來自冰雪融水類型二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山區地段的普通鐵路常采用右圖所示的“燈泡”形迂回線路,隨著科技發展和提速的需要,有些“燈泡”形線路被隧道和橋梁代替,實現了“裁彎取直”。據此完成(1)~(2)題。(1)圖中鐵路采用“燈泡”形迂回線路的影響因素是 (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植被(2)隨著科技發展和提速的需要,“燈泡”形線路被“裁彎取直”有利于 ( )①縮短里程 ②增加靈活性 ③提高速度 ④延長通行時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從圖中看出,圖中線路設計成“燈泡”形線路,是因為山區地勢起伏較大,道路采用“燈泡”形,可盡量使鐵路線坡度更平緩,A項正確。氣候、河流和植被不是導致線路呈“燈泡”形的原因,B、C、D三項錯誤。故選A。(2)隨著科技發展和提速的需要,“燈泡”形線路被“裁彎取直”,這有利于縮短交通線路的里程,也可以提高運行速度和減少通行時間,①③正確,④錯誤;線路“裁彎取直”與增加靈活性無關,②錯誤。故選B。(1)A (2)B1.地形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對農業: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平原宜糧則糧,山地宜林則林,高原宜牧則牧,河湖宜漁則漁。(2)對交通建設:地勢低平的地區,工程建設難度小,費用低,交通線稠密。(3)對人口、城市分布:地勢平坦的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區,人口分布密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發展。2.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對生產活動:不同地區氣候不同,影響農作物的分布、熟制及種類,同時影響其工業的地域分布。(2)對人口、城市的分布: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人口和城市密集;氣候過于寒冷、濕熱、極端干旱的地區,人口和城市稀疏。(3)對生活方式:不同地區的氣候不同,人們的服飾、飲食、民居、交通工具等各方面生活方式也不同。3.河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有利影響: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資源,提供便利航運,帶來肥沃的土壤,發展養殖業,具有旅游價值等。(2)不利影響:發生洪澇災害、水污染等問題。 (2024·河北二模)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不同地域形成的文化要素呈現出不同特色。據此完成1~2題。以騎馬、摔跤、射箭為傳統運動項目的那達慕節,興起于 (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C.云貴高原 D.黃土高原以牛羊肉和乳產品為主食的地區,其農業類型主要是 ( )A.種植業 B.林業C.畜牧業 D.漁業 (2024·泰安一模)中國古式古建筑,濃縮了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一瓦一脊,皆匠心獨運。讀圖,完成3~5題。一年中,室內正午太陽光照面積最大的一天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這樣的飛檐屋頂有利于 ( )①冬季房屋采光 ②形成美麗莊嚴的設計③泄水緩沖,保護房角 ④飛檐翹起有利于防火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從降水方面推測,我國南方的飛檐比北方的飛檐反翹的角度 ( )A.大 B.小 C.一樣 D.無法判斷自然環境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某中學學生以法國和美國為例,開展了“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主題探究活動,結合下列圖文材料,完成探究過程。美國本土農業帶(區)分布圖美國本土地形圖美國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圖法國地形圖法國氣候分布圖主題一:自然環境與農業材料一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大豆、玉米、小麥、稻谷、棉花等產量均居世界的前列。法國的農業也高度發達,主要生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果蔬等,是歐洲西部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同時法國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材料二 葡萄喜光喜暖,耐干燥、忌潮濕,晝夜溫差大的環境利于糖分積累。(1)美國農業帶(區)的分布體現了美國本土農業的 特點。造成美國“東耕西牧”大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 (2)根據法國氣候分布圖可以推斷:法國以 (農業部門)為主,法國的葡萄種植區主要分布在 ,請從氣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 主題二:自然環境與交通 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國巴黎舉行。這是巴黎歷史上第三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此次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在美麗的塞納河畔舉辦。(3)塞納河作為法國最著名的、最忙碌的一條河流,試分析其航運價值高的自然原因。主題三:自然環境與人口分布(4)根據美國自然環境特點,推測美國本土人口主要分布在 部地區,試分析其自然原因: 。 主題四:自然環境與經濟(5)美國東北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其發展鋼鐵、機械制造、汽車等制造業的優越自然條件有哪些 (6)每年的夏季,歐洲西部大量的游客前往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享受陽光沙灘,這主要是因為 ( )A.歐洲西部經濟發達B.歐洲人可以自由往來C.歐洲西部氣候潮濕D.歐洲西部人會享受生活(2024·朔州模擬)【項目化學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項目主題:舌尖上的中國 除夕夜,北方包餃子迎新年,南方年糕撲鼻香。為此,山西省陽泉市某中學地理社團開展了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任務一 實地調查小組成員來到超市,超市里的食品琳瑯滿目,同學們根據調查結果繪制了一幅“中國吃貨地圖”。(1)依據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位置,將以上美食分類。美食 區域過橋米線、火鍋、大閘蟹 大盤雞、烤全羊 酥油茶、糌粑 小雞燉蘑菇、烤鴨、刀削面 任務二 分析探究 為了探究中國美食豐富的原因,同學們找來了一幅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2)說出我國氣候類型的特點。(3)同學們發現南方地區食材豐富,美食眾多。請從地理角度解釋南方地區食材豐富的原因。任務三 成果展示 土豆原產于南美洲,廣泛分布于烏克蘭、印度等150多個國家。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土豆生產國、消費國。(4)請列舉兩例以土豆為食材的美食。(2024·臨沂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青藏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對當地生產、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日喀則年日照時數3 300小時,氣溫日較差可達20 ℃,小麥生長期為300~350天,單穗小麥有40~50粒,單穗重13~25克,而華北地區小麥單穗重約3.46克。日喀則糧食作物產量約占整個西藏的1/2,素有“西藏糧倉”之稱。材料二 圖1為青藏地區及藏南谷地地區地形簡圖,圖2為日喀則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1)在西藏旅游時我們常涂抹防曬霜、佩戴墨鏡、使用氧氣瓶,請說明原因。(2)請從氣候角度說明日喀則小麥穗大粒飽、單產高的原因。材料三 日喀則過去以種植傳統喜涼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不高。現在通過農業技術引進了水果、花卉、蔬菜等多種喜溫作物種植,每畝產值相當于過去的10倍,已成為國家級高原蔬菜生產示范區。日喀則地區的西瓜在海拔3 900米以上地區露地栽培不能完全成熟,只有在海拔3 900米以下地區,并采用“西瓜吊起來”(如圖)的方式才能成熟。(3)為當地改善熱量條件,請列舉至少一種種植喜溫作物可能使用的農業科學技術。(4)簡要分析“西瓜吊起來”這種種植西瓜方式的主要有利自然條件。(5)青藏地區生態環境脆弱,下列為河谷農業可持續發展欲實施的措施。請說出你贊同的措施,并說明原因。①大力興建全國商品糧基地 ②合理控制果蔬種植面積 ③科學種植,減少農業生產污染【詳解答案】針對訓練類型一 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1.B 解析:b點位于迎風坡,且位于山腰處,暖濕氣流抬升在此遇冷易形成降水,因此降水最多。故選B。2.D 解析:由圖可知,c點海拔約2 500米,d點約1 000米,利用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的規律,計算d點的氣溫:12+×0.6=21℃。故選D。3.C 解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等,地形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因此形成了高寒氣候。故影響青藏高原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選C。4.(1)由南向北(由南向東北) 山谷(2)丁(3)否(4)夏季風的強度和到達時間不穩定(5)高 多解析:(1)讀圖分析,圖中無指向標和經緯網,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A河的流向是由南向北(由南向東北);A河流經的部位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是山谷。(2)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丁處和丙處相比,丁處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3)讀圖分析,在丁處受山峰阻擋,不能俯瞰到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4)由題干可知,開冰是指寒冷地區的河流在春季開始解凍時冰面開裂、順流而下的現象,開冰有“文開”和“武開”之說。“文開”是指水面上的冰緩慢融化,“武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氣溫驟升。夏季風來自海洋,溫暖濕潤,夏季風強的年份,來得早,升溫快,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出現“武開”;夏季風弱的年份,來得晚,升溫慢,天池開冰晚,出現“文開”。因此,不同年份開冰區別的原因是夏季風的強度和到達時間不穩定。(5)讀圖分析,東寧位于長白山天池(白頭山天池)的東側,冬季盛行西北北風,處于冬季風的背風坡,冬季氣溫比周邊略高;夏季盛行東南風,處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量比周邊略多。5.(1)A 解析: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導致我國的河流順地勢大多自西向東流,注入太平洋,如長江、黃河等河流。故選A。(2)A 解析:由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降水豐富,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1月平均氣溫高于0℃,故河流水量豐富,無結冰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1月平均氣溫低于0℃,故多數河流水量不大,有結冰期。故選A。(3)B 解析:植被有固沙保水的作用,下雨時,植被在把水保存在土壤里的同時,也避免了流水把泥沙帶到河里,故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植被茂密,使得河流含沙量小。故選B。(4)A 解析:我國黃河、珠江和長江這三條河流,按照從高緯向低緯的順序排列應為黃河、長江、珠江。故選A。(5)B 解析:由前面小問可知,地勢影響河流流向,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和結冰期,植被影響河流含沙量,①②③均正確。故選B。(6)A 解析:宿遷位于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一線以東,宿遷的河流為外流河,水源主要來自天然降水。故選A。類型二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B 解析:那達慕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騎馬、摔跤、射箭”是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草原文化又來源于草原。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故選B。2.C 解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牛羊肉和乳產品為主食的地區的主要農業類型就是畜牧業。故選C。3.D 解析:由圖可知,室內正午太陽光照面積最大的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此時該地的太陽高度角最小。故選D。4.D 解析:讀圖可知,飛檐屋頂有利于增加冬季房屋內光照面積,增加采光,①正確;飛檐屋頂能形成美麗莊嚴的設計,②正確;讀圖可知,飛檐屋頂能泄水緩沖,保護房角,③正確;飛檐翹起沒有防火作用,④錯誤。故選D。5.A 解析:飛檐屋頂能泄水緩沖,保護房角,我國南方地區降水比北方地區降水多,為更好地保護房角,我國南方的飛檐比北方的飛檐反翹的角度大。故選A。6.(1)地區專業化 降水(2)種植業 地中海沿岸 夏季高溫少雨,晝夜溫差大(3)地勢平坦,水流緩慢,水位穩定,無結冰期等。(4)東北 氣候濕潤、自然資源豐富、地勢平坦(5)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資源等。(6)C解析:(1)由圖可知,美國本土農業帶(區)的分布體現了美國農業的地區專業化特點,造成美國“東耕西牧”大格局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美國降水主要依靠大西洋吹來的暖濕氣流,西部高大的山脈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深入內地,其降水大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2)由圖可知,法國大部分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葡萄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沿岸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晝夜溫差大,適合葡萄生長。(3)由圖可知,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地勢平坦,水流緩慢,流域內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均勻,水位穩定,河流無結冰期,航運價值高。(4)美國本土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北部地區,這里地勢平坦,礦產資源豐富,河湖眾多,水源充足,人口稠密。(5)美國東北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有著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五大湖提供了水源和水運,是美國重要的鋼鐵、機械制造、汽車基地。(6)每年的夏季,歐洲西部大量的游客前往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享受陽光沙灘,這主要是因為歐洲西部多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潮濕,光照不足,而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溫少雨,光照充足,C正確;經濟發達、可自由往來和會享受生活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A、B、D。故選C。7.(1)南方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北方地區(2)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3)氣候濕熱,雨熱同期;地形復雜多樣;河湖眾多,水源充足。(4)薯條、薯片、酸辣土豆絲等。解析:(1)從圖示來看,過橋米線(云南)、火鍋(四川、重慶)、大閘蟹(江蘇陽澄湖)這三種美食均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橫斷山脈以東,即分布在南方地區;小雞燉蘑菇(東北)、烤鴨(北京)、刀削面(山西)這三種美食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以東,即分布在北方地區;大盤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烤全羊(內蒙古自治區)這兩種美食分布在西北地區;酥油茶、糌粑(西藏自治區)分布在青藏地區。(2)我國共有五種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其中季風氣候就有三種類型,且分布范圍廣,故季風氣候顯著。(3)南方地區位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因此南方地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氣候濕潤且溫度較高。這種氣候條件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尤其是水稻和各種水果、蔬菜。雨熱同期使得農作物可以在最適宜的條件下生長,生物多樣性豐富,能夠種植出品種多樣的食材。南方地區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多種地形類型,多樣的地形不僅為各類作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態環境,還有助于培育出地域特色鮮明的農產品。例如,山地適合茶葉和柑橘類水果的生長,而平原則更適合水稻和其他糧食作物的種植。南方地區河流眾多,湖泊面積廣,這為該地區提供了豐富的淡水資源。水資源的充足不僅保障了農業灌溉需要,也為水產養殖提供便利。因此,南方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陸地農產品,還有多樣的水產資源,如魚類、蝦蟹等。(4)薯條、薯片、酸辣土豆絲等都是以土豆為食材的美食。8.(1)青藏高原海拔高,紫外線強,空氣稀薄。(2)晴天多,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3)發展溫室大棚技術、培育改良新品種。(4)多晴天,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5)贊同②③措施。原因:青藏地區熱量不足,生態環境脆弱,不適宜興建全國商品糧基地。解析:(1)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光照充足,紫外線強,所以要帶防曬霜,佩戴墨鏡;因為海拔高,空氣稀薄,所以要帶氧氣瓶。(2)由圖可知,日喀則位于藏南谷地,海拔低,氣溫較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養分積累,單位面積產量較高。(3)該地地處青藏高原,氣候高寒,熱量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為改善當地熱量條件,人們可以通過發展溫室大棚技術和培育改良新品種等措施來種植喜溫作物。(4)這種種植方式的主要有利自然條件是地處青藏高原,降水少,多晴天,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利于農作物光合作用;海拔高,氣溫低,作物的生長周期長,利于有機物積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作物養分的積累。(5)贊同合理控制果蔬種植面積和科學種植,減少農業生產污染的措施。青藏地區熱量不足,生態環境脆弱,不適宜興建全國商品糧基地;合理控制果蔬種植面積和科學種植,減少農業生產污染,有利于河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