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四 非教材區域——區域認知
2022課程標準
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復雜多樣,人們將其劃分成不同空間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加以認識。區域認知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建立地理空間觀念,認識不同的區域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聯系,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和國家認同感,增進對世界的理解,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2024·河北二模)川氣東送是我國繼三峽工程、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南水北調之后的第五大工程。該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氣田,東至上海市。下圖為川氣東送工程線路圖。據此完成(1)~
(3)題。
(1)川氣東送工程主干線主要經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 ( )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2)川氣東送利用管道運輸的優勢是 ( )
A.機動靈活 B.速度最快
C.受天氣影響大 D.占用土地少
(3)川氣東送工程對上海市的積極影響是 ( )
A.優化能源結構 B.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C.完善了基礎設施 D.保障了糧食安全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川氣東送工程主干線主要經過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湖北、重慶、四川,都位于我國南方地區,沒有經過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故選B。(2)管道運輸的優點:運量大且穩定,不受地面氣候影響,耗能少,成本低,連續性強,占地少,對環境污染小,C錯誤,D正確;“機動靈活”是公路運輸的特點,A錯誤;“速度最快”是航空運輸的特點,B錯誤。故選D。(3)川氣東送工程為上海輸送天然氣,緩解了上海市的能源緊張狀況,優化了上海市的能源結構,同時改善了上海市的大氣環境,A正確。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是指對氣源地的影響,并沒有完善上海市的基礎設施,也沒有保障糧食安全,排除B、C、D。故選A。
(1)B (2)D (3)A
非教材區域是近年中考常考點,解答這類試題,首先通過讀圖和應用區域認知方法分析該區域,然后將未知小區域問題與情境轉化為已知區域,最后運用相關地理知識進行解答。
1.通過地圖推導認知區域
第一步,看圖名:明確區域的名稱,聯系推導該區域所處的區域位置。
第二步,看位置:結合圖中經緯網或海陸位置、形狀,推導該區域所處的區域位置。
第三步,看圖例:明確圖例類型及特點,把握不同圖例在圖中的分布狀況。
第四步,看分布:先看主題要素,再看其他要素;關注圖中與圖示主題相關地理事物的分布,總結其分布特征,并結合題目要求聯系相關地理知識解答問題。
2.將未知區域遷移到已知區域
(1)放大區域范圍法:將不熟悉的非教材區域通過放大區域范圍的方法轉化為熟悉的區域,進而解答試題。例如考查德國的地形與氣候,首先將德國的范圍放到歐洲西部,其次在歐洲西部地形和氣候圖中找到德國的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2)區域參考類比法:可以通過找到位置相近、地形及氣候相同或相似的參考區域,將不熟悉的區域轉化為熟悉的區域,進而解答試題。例如考查哈薩克斯坦的主要農作物,哈薩克斯坦位于中亞地區,與我國新疆毗鄰,氣候都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所以以新疆為參考區域,從而得出哈薩克斯坦的主要農作物為長絨棉等。
利用地圖工具獲取信息,并進行分析、歸納、判斷、描述地理事物的現象和特征,是學習地理的重要途徑。閱讀埃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可知,埃及位于非洲 部,它北臨 ,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東北部
運河是亞非兩大洲的分界線。
(2)圖中圖例符號“”表示長絨棉,符號“○”表示 。觀察地圖可以看出,埃及城市和農業分布極不均勻,主要沿 分布,這是因為埃及氣候 ,沙漠廣布,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和發展農業。
(3)埃及人的傳統服飾是阿拉伯長袍,肥袖寬腰,長垂及地。這種服飾反映了當地的地理環境是 ( )
A.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B.靠近海洋,海風較大
C.太陽輻射強烈,多風沙
D.氣候濕熱,蚊蠅較多
土庫曼斯坦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海遙遠,素有“水貴于油”的說法,夏季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較長且嚴寒。農作物以棉花、小麥為主,每年3月,當地棉農進行棉花種植,于當年9月進行棉花采摘。讀土庫曼斯坦區域圖,完成2~5題。
土庫曼斯坦年降水量小,主要影響因素是 ( )
A.緯度 B.海陸位置
C.地形 D.人類活動
修建卡拉庫姆運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大力發展內河航運 B.發展淡水養殖業
C.提供農業灌溉用水 D.發展觀光旅游業
圖中阿姆河的流向大致是 ( )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東 D.自東南向西北
土庫曼斯坦發展種植業的主要優勢自然條件是 ( )
A.夏季光熱充足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勢平坦
(2024·河源二模)廣東省湛江市三面臨海,是廣東省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打造藍色糧倉的天然主戰場。近年來,湛江市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培育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填補了國內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種蝦的空白。如圖示意廣東省湛江市的地理位置。據此完成6~8題。
廣東省湛江市瀕臨 (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培育對蝦新品種的關鍵因素是 ( )
A.科技 B.市場
C.勞動力 D.氣候
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對我國的重要意義有 ( )
①保障藍色糧倉供給 ②推進海洋漁業現代化?、鄹纳坪Q笊鷳B環境 ④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聊城三模)下圖為唐代詩人李白某段時間游歷足跡簡圖。讀圖,完成9~10題。
下列序號與各省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的對應,正確的是 ( )
A.b—蜀—重慶 B.c—湖—長沙
C.f—皖—合肥 D.g—浙—杭州
李白在各省可能會見到的景象是 ( )
A.在a省: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B.在c省:煙花三月下揚州
C.在d省: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
D.在f省:渡遠荊門外
(2024·河北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北京某中學的同學們開展了“探究京津冀”的活動。下圖為京津冀地區示意圖及京津冀地區城市發展定位圖。
第一小組:探究京津冀的自然條件
(1)京津冀地區位置優越,處于 西北端,東臨我國的內?! ?天津位于北京的
方向。
(2)京津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京津冀地區有我國的京津唐工業基地,分析該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至少答三點)
第二小組:探究產業轉移“一盤棋”
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的北京、天津、河北地區,在協同發展中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從“一群城市”到“一個城市群”,京津冀的“朋友圈”不斷更新。
(3)結合材料,簡述京津冀從“一群城市”到“一個城市群”的有利影響。
第三小組:探究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措施
某同學在活動日志上記下了自己的收獲:“我了解了京津冀之間的交通聯系,有高速公路和高鐵貫通,有黃驊港和天津港,還有機場和無人機產業園,太方便了!還制定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聯合治理措施,建了太陽能發電站和京津冀防護林、濕地公園等,環境越來越美了!”
(4)請結合日志,聯系地理學習,概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采取的有效措施。(至少答兩點)
【詳解答案】
針對訓練
1.(1)東北 地中?!√K伊士
(2)城市 尼羅河 干旱
(3)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該地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太陽輻射強,多風沙,阿拉伯長袍肥袖寬腰,長垂及地,利于阻擋風沙,反射陽光,C項正確。該服飾特點與當地的石油資源無關,A項錯誤。當地風主要是由陸地吹向海洋,B項錯誤。當地氣候干旱,蚊蠅少,D項錯誤。故選C。
2.B 解析:土庫曼斯坦因深居亞歐大陸內部,離海遠,難以受到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很少,這是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B項正確。緯度、地形和人類活動不是主要影響因素,A、C、D三項錯誤。故選B。
3.C 解析:讀圖可知,卡拉庫姆運河東連阿姆河,西端沒有河流與其相通,推斷修建目的不是出于航運,而是灌溉,C項正確,A項錯誤。修建運河與發展淡水養殖業和發展觀光旅游關系不大,B、D兩項錯誤。故選C。
4.D 解析:圖中有經緯網,可通過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判斷。讀圖可以推斷,阿姆河應是從地圖右下方向左上方流入咸海,流向大致是自東南向西北。故選D。
5.A 解析:土庫曼斯坦深居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這是發展種植業的有利自然條件,A項正確。土壤肥沃和地勢平坦不是主要條件,該地區水源并不充足,B、C、D三項錯誤。故
選A。
6.D 解析:據圖可知,廣東省湛江市瀕臨南海,不臨渤海、黃海、東海。故選D。
7.A 解析:培育對蝦新品種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是大量科技人員科技攻關的結果,所以培育對蝦新品種的關鍵因素是科技,與市場、勞動力、氣候關系不大。故選A。
8.B 解析: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包括海水養殖優良種質創制和健康苗種繁育兩個部分,是發展海水養殖業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海洋農業技術領域國際競爭的焦點,對保障藍色糧倉供給、推進我國向現代海洋農業強國轉變、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①②④正確;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并不能改善海洋生態環境,③錯誤。故選B。
9.C 解析:b是重慶市,簡稱渝,省級行政中心是重慶,A選項錯誤;c是湖南省,簡稱湘,省級行政中心是長沙,B選項錯誤;f是安徽省,簡稱皖,省級行政中心是合肥,C選項正確;g是江蘇省,簡稱蘇,省級行政中心是南京,D選項錯誤。故選C。
10.A 解析:a是四川省,四川省簡稱“蜀”,在四川省可以看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景象,A選項正確;“煙花三月下揚州”寫作地點是湖北省的黃鶴樓,揚州位于江蘇省,c省是湖南省,不可能看到“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景象,B選項錯誤;廬山位于江西省,d省是湖北省,在湖北省不可能看到“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觀,C選項錯誤;荊門位于湖北省,f省是安徽省,在安徽省不可能看到“渡遠荊門外”的景觀,D選項錯誤。故選A。
11.(1)華北平原 渤?!|南
(2)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海陸等交通便利,國家政策支持,科技水平高,勞動力豐富。
(3)促進資源、土地、勞動力等方面的整合;增強京津冀地區內部的聯系,促進北京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等。
(4)建立現代化交通體系,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加強產業聯系。
解析:(1)我國有四大海域,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讀圖可知,京津冀地區位置優越,處于華北平原西北端,東臨我國的內?!澈!S蓤D及所學知識可知,天津位于北京的東南方向。(2)京津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據圖可知,京津冀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有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臨海,多條鐵路經過,海陸交通運輸便利;該地眾多高校云集,科技力量雄厚;人口密集,有充足的勞動力,有國家政策支持等。(3)京津冀“建立朋友圈”,可發揮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資源優勢,促進資源、土地、勞動力等方面的整合;加強區際聯系,促進北京與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緩解北京市和天津市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規模龐大而產生的交通擁擠、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4)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措施:堅持生態優先為前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綠色、可持續的人居環境,如制定了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聯合治理措施,建了太陽能發電站和京津冀防護林、濕地公園;建立現代化交通體系,如有高速公路和高鐵貫通,有黃驊港和天津港,還有機場和無人機產業園,促進城鎮功能合理分工,優化城鎮規模結構,著力培育區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開發地區,加強產業聯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