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 常見地理圖表的閱讀——地理實踐力2022課程標準2022版地理課標中,地球儀和地圖作為地理工具出現,并要求其貫穿于整個課程中,能夠恰當地使用地理工具和方法進行地理實驗、社會調查和野外考察。在強調基礎性的同時,更突出他們的工具性、實用性。類型一 經緯網圖讀全球部分區域光照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1)~(2)題。(1)該圖表示的半球是 ( )A.東半球 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2)關于圖中①②③三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點坐標為(66.5°S,90°W)B.②點位于高緯度地區C.③點無極晝、極夜現象D.③點位于②點的東南方向(1)讀圖可知,該圖中地球自轉方向呈順時針,根據“北逆南順”的規律可知,圖示區域是以南極點為中心的南半球。(2)讀圖可知,①點位于南極圈上,緯度為66.5°S;根據標注經度及箭頭指示方向可知,①點位于西經度,在90°W經線上。綜合起來,①點的坐標為(66.5°S,90°W)。②點緯度為80°S,位于高緯度地區。③點位于南極圈以北,無極晝、極夜現象。③點與②點同在南半球,②點緯度更高,在南方,根據箭頭指示,②點在③點的東方,因此③點在②點的西北方向。(1)C (2)D1.經緯度的判讀度數向北增大是北緯(N),向南增大是南緯(S),向東增大是東經(E),向西增大是西經(W)。2.半球的判斷(1)北緯都在北半球,南緯都在南半球。(2)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若經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則位于東半球,若經度大于160°E或大于20°W,則位于西半球,即“小小為東,大大為西”。3.以極地為中心的經緯網圖方向的判斷首先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北逆南順”判斷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以此確定南北方向;然后確定緯線,以劣弧(小于180°)為準,根據地球自轉方向確定東西方向。4.地球上五帶的判斷0°~23.5°為熱帶,23.5°~66.5°為溫帶,66.5°~90°為寒帶。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溫帶四季分明,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 (2024·邯鄲一模)在河北省于家莊村,南水北調中線干渠與一條高速鐵路和一條高速公路不期而遇(圖1)。三線相遇,正是今日之中國大國工程畫卷的縮影。圖2是于家莊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圖1圖2三線交會處大概位于 ( )A.(38.2°N,114.5°E) B.(39.8°N,115.5°E)C.(38.2°S,114.5°W) D.(39.8°S,115.5°W)從于家莊到北京,南水北調水流的方向大體是 ( )A.從東北向西南 B.從西南向東北 C.從西北向東南 D.從東南向西北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圖2 圖3(1)圖1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 半球,從東西半球看A點位于 半球,B點位于 半球。從溫度帶看,兩點均位于 帶。 (2)圖2中A、B、C三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C 。A點位于 半球、 半球,B點位于 半球、 半球。 (3)圖3中A、B兩點的地理坐標分別是A 、B ,從南北半球看兩點均位于 半球,A點位于B點的 方向。 類型二 等值線圖某校地理實踐小組開展登山研學活動。讀圖,完成(1)~(2)題。(1)實踐小組分別在A、C兩處進行活動,A、C兩處的相對高度是 ( )A.100米 B.200米C.300米 D.400米(2)實踐小組對圖中信息判斷正確的是 ( )A.山峰B比C地氣溫更高B.①處更加適合攀巖活動C.小清河干流自東南流向西北D.③線比②線登山更省力一些(1)讀圖可知,圖中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相差100米,所以等高距為100米,故A處海拔為600米,C處海拔為300米,A、C兩處的相對高度是300米。(2)讀圖可知,山峰B的海拔大于800米,C處海拔300米,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所以,山峰B比C地氣溫更低,A項錯誤。①處等高線重合,為陡崖,適合進行攀巖,B項正確。據圖中指向標可知,小清河干流流向為自西北向東南,C項錯誤。②處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登山更省力,③處等高線稠密,坡度較陡,登山更費力,D項錯誤。故選B。(1)C (2)B1.看圖名:明確等值線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對準考查點。2.等值線的延伸方向:表明等值線數值變化的趨勢及其主要受何種因素的影響。3.等值線疏密:等值線越密集,則單位水平距離的差值越大。4.等值線的彎曲:表明影響該等值線的因素在彎曲部位發生了改變。右圖為某區域1月份等溫線分布示意圖,圖中虛線表示海岸線。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區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陸地B.該區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陸地C.該區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該區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2024·滄州三模)板栗具有健脾養胃功能,主要生長在地勢平緩、背風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海拔較高的地區。下圖為某區域等高線示意圖和板栗照片。據此完成2~3題。圖中最適宜種植板栗的是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采摘板栗的兩個小隊從甲處地分別沿①②兩條路線爬山,其中 ( )A.路線①海拔先升高再降低B.路線①海拔持續升高C.路線②海拔先升高再降低D.路線②海拔持續升高暑假,在城里讀初中的小華去看望家住甲村的爺爺。小華到達甲村后發現,為了盡快帶領村民致富,當地計劃開發旅游度假項目。下圖是甲村的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讀圖,溫泉位于甲村的 (方向);①地的地形部位是 。 (2)甲村與圖中海拔最高處的相對高度范圍是 。 (3)從甲村出發步行去泡溫泉,在a、b、c、d四條線路中,最合適的是 。 (4)讀圖,你認為甲村因地制宜可開發的旅游項目有哪些 例如:③地 ;④地 。 類型三 統計圖(2024·石家莊一模)這些年,中亞的哈薩克斯坦與我國合作多個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既緩解用電緊張,也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崗位。如圖為2023年哈薩克斯坦發電方式統計圖。據此完成(1)~(3)題。(1)哈薩克斯坦發電量占比最大的能源是 ( )A.煤炭 B.天然氣 C.水能 D.太陽能和風能(2)哈薩克斯坦太陽能豐富主要是因為 ( )A.氣候干旱 B.沙漠廣布C.瀕臨大洋 D.常年直射(3)加大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對哈薩克斯坦的有利影響有 ( )①促進就業 ②增加降水?、鄹纳粕鷳B環境?、芴岣吖I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讀圖可知,哈薩克斯坦發電方式中,煤炭發電占比53%,天然氣發電占比25%,水能發電占比10%,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占比12%。所以哈薩克斯坦發電量占比最大的能源是煤炭。故選A。(2)哈薩克斯坦位于中亞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陰天少,光照充足,且光照時間長,太陽能豐富,A正確,C錯誤;沙漠廣布不是其主要原因,B錯誤;并不是常年直射,D錯誤。故選A。(3)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可以提供就業崗位,促進就業,①正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對降水沒有影響,②錯誤;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生態環境,③正確;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屬于新興產業,對提高工業水平影響不大,④錯誤。故選C。(1)A (2)A (3)C1.根據題干和圖名,判斷統計圖要呈現的主題信息。2.根據統計圖的數值大小、極值、特征值等,找出其變化規律和變化趨勢。3.結合地理基礎知識,對數據的規律和變化進行分析,獲得解題信息。 (2024·保定模擬)一般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歐洲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地區。下表為某年歐洲部分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比統計表。據此完成1~3題。國家 65歲以上人口占比/%英國 18.6法國 20.7意大利 23.6德國 22.0表中四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國家是 ( )A.英國 B.法國 C.意大利 D.德國表中四國因人口老齡化而出現的問題可能是 ( )A.失業人口增多 B.養老負擔加重C.教育水平下降 D.居住條件變差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表中四國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人口素質?、谡{整人口政策 ③增加就業機會?、芙∪B老機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邯鄲一模)截至2023年年末,中國人口(不包括港澳臺)共140 967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29 697萬人,占中國人口的21.1%。下圖是2014-2023年中國人口數量變化情況圖。據此完成4~6題。2023年中國人口(不包括港澳臺)自然增長率是 ( )A.0.145% B.0.014%C.-0.06% D.-0.148%近十年中國人口(不包括港澳臺)數量 ( )A.逐年增多 B.逐年減少C.在2021年最多 D.未超過14億現階段中國最大的人口問題是 ( )A.勞動力數量不足 B.人口老齡化嚴重C.文化程度偏低 D.人才流失嚴重類型四 地理景觀圖和漫畫圖蘇州園林起始于春秋,發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被譽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經典之作,是蘇州的文化名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讀蘇州園林一角景觀圖,完成(1)~(2)題。(1)蘇州園林被譽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經典之作,其建筑特點是 ( )A.窗戶比較大,方便出入B.屋頂坡度較大,便于排水C.用茅草建房,就地取材D.房屋高出地表,方便瞭望(2)我國保留著眾多的園林,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新規劃中應全部拆除B.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C.根據施工人員需要拆除D.有選擇地保護和改造(1)蘇州園林位于南方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降水較多,屋頂坡度較大,便于排水。故選B。(2)對于園林,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建筑要采用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有些建筑可以不改變使用性質繼續利用,以使保護,有些則可以只保存外觀,而對內部進行完全的改造。以上種種途徑,都可以使古建筑在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被合理地利用,使其發揮自身的效用,與現代城市開發建設良好地協調配合。我國保留著眾多的園林,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應采取的措施是有選擇地保護和改造。故選D。(1)B (2)D1.地理景觀圖:判類別→找成因→析環境→定分布。2.地理漫畫圖:看漫畫→對主題→析因果→找措施。3.答題時,要聯系所學的有關理論與知識,結合材料進行歸納概括。作答語言要精練,觀點要鮮明。 下圖為我國某地景觀圖,可見階梯狀稻田、大面積的竹林和古樸的民居。據此完成1~2題。圖中景觀的聚落形式及主要的生產方式是 ( )①城市?、卩l村?、蹚氖罗r業生產?、軓氖路寝r業生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該聚落可能位于 ( )A.南方地區 B.北方地區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 (2024·石家莊二模)麥稈畫是將麥稈經處理后,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制作的工藝品,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下圖是一幅表現農業生產過程的麥稈畫。據此完成3~4題。從原料來源看,更適合開展麥稈畫創作的區域是 (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我國還有大面積的與圖中農耕場景迥異的畜牧區。形成我國這種較大農業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緯度的差異 B.東、西溫度的差異C.東、西干濕的差異 D.南、北干濕的差異【詳解答案】針對訓練類型一 經緯網圖1.A 解析:我國全部位于北半球、東半球,排除C、D;讀圖可知,三線交會處大概位于(38.2°N,114.5°E),A正確,B錯誤。故選A。2.B 解析: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從于家莊到北京,南水北調水流的方向大體是從西南向東北。故選B。3.(1)(10°S,150°E) (20°S,170°E) 南東 西 熱(2)(10°N,170°E) (30°S,170°W) (30°N,180°) 北 西 南 西(3)(70°N,45°W) (70°N,135°W) 北 正東類型二 等值線圖1.A 解析:讀圖可知,該地的氣溫等值線的數值由南向北逐漸降低,該地位于北半球。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不同,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不同。夏季,陸地吸熱快,氣溫高,海洋吸熱慢,氣溫低;冬季陸地散熱快,氣溫低,海洋散熱慢,氣溫高。讀圖可知,處于同緯度的甲地氣溫高于乙地氣溫,北半球1月份為冬季,所以甲地為海洋,乙地為陸地。故選A。2.C 解析:由材料可知,板栗生長在地勢平緩、背風向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海拔較高的地區,乙處和丙處相比,丙處海拔較高,坡度較緩,排水良好,且背風向陽,適宜板栗生長;乙處海拔較低,且由于有山脊阻擋,位于陰坡,不適宜板栗生長;且丙處比乙處距離村莊近,丙處更適合對板栗進行管理和采摘。甲處、丁處海拔低,不適宜種植板栗。故選C。3.B 解析:采摘板栗的兩個小隊從甲處分別沿①②兩條路線爬山,其中路線①海拔持續升高,路線②海拔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故選B。4.(1)西北 鞍部(2)250~350 m(或250 m(3)c(4)漂流 (玻璃)棧道觀光、攀巖、蹦極類型三 統計圖1.C 解析:讀表格中數據可知,表中四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國家是意大利,為23.6%,超過了德國、法國、英國。故選C。2.B 解析:表中四國因人口老齡化而出現的問題是勞動力不足,國防兵源不足,社會負擔加重等,B正確;失業人口增多、教育水平下降、居住條件變差是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A、C、D錯誤。故選B。3.C 解析:由表中數據可知,表中四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可采取的措施有調整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率,健全養老機制,②④正確;提高人口素質、增加就業機會與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關系不大,①③錯誤。故選C。4.D 解析:讀圖可知,2023年中國人口(不包括港澳臺)自然增長率是-0.148%。故選D。5.C 解析:近十年中國人口(不包括港澳臺)數量先正增長,后在2022年出現負增長,人口數量先增加,后減少,A、B錯誤;在2021年最多,2022年開始出現負增長,2017年人口就已超過14億,C正確,D錯誤。故選C。6.B 解析:現階段中國最大的人口問題是人口負增長,人口老齡化嚴重,B正確;現階段勞動力數量充足,文化程度有所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才開始回流中國,A、C、D錯誤。故選B。類型四 地理景觀圖和漫畫圖1.C 解析:聚落根據生產方式不同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圖中所示聚落房屋少且分散、交通不便,是鄉村聚落,人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故選C。2.A 解析:圖中所示的地區群山環抱,有階梯狀的水田種植水稻,可能是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南方地區。故選A。3.A 解析:麥稈畫是將麥稈經處理后,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制作的工藝品,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從原料來源看,更適合開展麥稈畫創作的區域是北方地區,因為北方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故選A。4.C 解析:我國農業生產呈“東耕西牧”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條件。東、西干濕的差異是形成我國“東耕西牧”農業格局的主要原因。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