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十三課時 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與農業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2022課程標準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長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最大城市群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自然環境與地方文化景觀之間的關系。考點一 自然特征與農業氣候濕熱的紅土地(1)位置:位于 以南、 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 海和 海。 (2)地形位置 主要地形西部 、 東部 、低山、 沿江 平原、三角洲(3)氣候及影響 氣候 “T”字形識記南方地區的地形區重要的水田農業區發展條件 主要農作物氣候 ,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優越,耕地多為 ;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湖密布, 條件良好 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棉花、 、茶、橡膠、竹、 、香蕉、菠蘿等 南方地區的主要作物和水果南方作物記得快,稻棉甘蔗和油菜;南方水果營養高,柑橘菠蘿和香蕉。南方地區都能夠種植油菜和甘蔗(易錯)錯誤。南方地區面積廣大,各地自然條件存在差異,油菜一般分布在長江流域;而甘蔗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區,在四川盆地也有分布。考點二 “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江海交匯之地(1)位置、范圍: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 和 ;主要包括 市、 省南部、 省北部地區。這里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星羅,是我國著名的“ ”。 (2)地形以 為主, 眾多,是我國重要的稻米產區和淡水魚產區。 (3)位置的重要性①地處 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 ②依托長江干支流發達的 ,可以聯系廣大的 地區。 ③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 ,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華之地,城鎮興盛。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還有蘇州、揚州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 的地區,形成了我國最大的城市群—— 城市群?! ∈窃摮鞘腥旱暮诵某鞘?是我國的超大城市,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該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 作用。借助發達的 和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由此,這里許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較大改變。 口訣記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城市滬寧杭,蘇無常揚。注: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常州、揚州等城市。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游(1)文化特色: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如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 、杭州 等;別具特色的水鄉風貌,如江蘇的 、同里,浙江的 、西塘等;傳統的 文化、茶文化、 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2)旅游業發展條件:豐富的 ;便捷的 ;較為完善的服務設施。 口訣記憶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和水鄉風貌景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還有周同和烏塘。注:“蘇”指蘇州古典園林,“杭”指杭州西湖,“周同”指江蘇的周莊和同里,“烏塘”指浙江的烏鎮和西塘。重難點 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優勢 (2024·滄州三模)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下圖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圖中表示杭州的數碼是 ( )A.① B.②C.③ D.④運動員在杭州可以欣賞到的景觀是 ( )A.古典園林 B.太湖C.夫子廟 D.西湖亞運會選擇在杭州舉辦的原因之一是( )A.經濟實力雄厚,是我國經濟中心B.對長江流域及全國有輻射帶動作用C.基礎設施完善,城市交通便利D.科技先進,是我國科技創新中心(1)優越的地理位置:瀕臨黃海和東海,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2)良好的自然環境:地勢低平,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河網縱橫。(3)雄厚的經濟基礎①農耕條件優越,農業歷史悠久,農業生產水平高。②人口和城鎮密集,工商業發達。(4)便利的交通運輸:鐵路水運交織。 陳老師將南宋詞人范成大的詞編成一組地理題。依據詩詞及其注釋,完成1~4題。蝶戀花·春漲—篙添水面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①夷猶②灣百轉,橫塘③塔近依前遠。江國④多寒⑤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⑥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⑦嘗面收新繭。注釋:①畫舫:彩船。②夷猶:指船行遲緩。③橫塘:位于蘇州西南的太湖。④江國:水鄉。⑤寒:指水冷。⑥谷雨:清明后的第一個節氣。⑦看看:即將。詞人描寫的風光是 ( )A.農村 B.牧村 C.山村 D.漁村詞中景象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可能是 ( )A.3月,江淮地區 B.4月,長江三角洲地區C.5月,華北平原 D.6月,珠江三角洲地區詞人坐的小船輕緩前行,橫塘塔近在眼前卻又離得很遠。此景象可信的原因是 ( )A.河渠縱橫,彎道眾多 B.春水陡漲,河流流速較快C.來往船只多,交通擁堵 D.河流水位低,船只劃行困難在該地區可能看到的農業場景是 ( )A.草原放牧 B.青稞收割C.水田插秧 D.甜菜豐收 (2024·眉山)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有1 300多年歷史。當地河水蒸發到高山區凝結成云霧,霧轉換成雨降落到森林,雨水再順勢流入山坡上的溝渠,灌溉層層梯田。山水四季長流,梯田常年飽水,形成了“森林、水系、村寨、梯田”為一體的完整生態系統(圖1)。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圖2為哈尼梯田景觀圖。據此完成1~3題。當初,哈尼族人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 )A.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B.改變地形條件,減輕洪澇災害C.梯田蓄水保水,供給村莊用水D.美化綠化環境,改變當地氣候哈尼梯田的灌溉水源主要來自 ( )A.河流水 B.雨水C.地下水 D.村莊排水未來,紅河哈尼地區最適合的發展方向是 ( )A.調整產業結構,著重發展制造業B.大力改造梯田,種植經濟作物C.擴大種植規模,采用機械化生產D.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2024·蘇州)【軌道上的長江三角洲】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長江三角洲地區高速化的交通網絡讓城市之間越來越“近”。2024年,該地區高鐵建設繼續高歌猛進,施工中的“滬蘇湖(湖州)線”和“通蘇嘉甬(寧波)線”兩條高鐵線交會于蘇州吳江區,這里的高鐵蘇州南站將于年底投入使用。日益完善的路網推進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圖1為長江三角洲地區部分高速鐵路分布示意圖,圖2為高鐵蘇州南站效果圖。圖1圖2(1)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 (A.渤?!.東海 C.南?!.北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 。 A.魚米之鄉 B.天府之國C.中華水塔 D.東方明珠(2) (A.南京 B.湖州 C.杭州 D.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蘇州受到該城市的輻射作用較強,主要是因為兩地 。 A.政策相同 B.交通聯系方便C.城市規模相同 D.文化差異顯著(3)高鐵蘇州南站所處的吳江地區地勢低平、 (A.水網密布 B.草原廣布 C.千溝萬壑 D.連綿起伏),在蘇州的農業布局上吳江是重要的 ,為減少占用耕地,高速鐵路部分路段采用高架橋設計。 A.特色蔬菜基地 B.花卉苗木基地C.畜牧業基地 D.優質稻米基地(4)高鐵蘇州南站是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兩條鐵路線的“十”字交會樞紐站,下列指向標適用于圖2的是 。 A B C D(5)長江三角洲地區高速鐵路網的不斷完善讓城市越來越“近”,帶來了明顯的 (A.同城效應 B.環境污染 C.資源緊張 D.交通擁堵),推動了服務業發展,長江三角洲旅游業發達的原因有 。 ①民族風情多彩 ②交通便捷?、勐糜钨Y源豐富?、芊赵O施較完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詳解答案】教材考點·深度梳理考點一1.(1)秦嶺—淮河 青藏高原 東 南(2)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3)亞熱帶 熱帶 濕熱 常綠闊葉林 流量 汛期 紅土地 水田2.(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濕熱 水田 灌溉 水稻 甘蔗 油菜 柑橘考點二1.(1)黃?!|?!∩虾!〗K 浙江魚米之鄉(2)平原 河湖(3)①江海交匯?、谒\ 內陸?、壑袠?br/>2.最高 長江三角洲 上海 輻射帶動高速鐵路 高速公路3.(1)古典園林 西湖 周莊 烏鎮 戲曲 絲綢(2)人文旅游資源 交通練講重難·提升能力1.C 解析:讀圖可知,①是江蘇省的南京,②是上海,③是浙江省的杭州,④是浙江省的紹興。故選C。2.D 解析:西湖是杭州市最著名的旅游景點,D正確;古典園林在蘇州,太湖在浙江和江蘇之間,不靠近杭州,夫子廟在南京,A、B、C錯誤。故選D。3.C 解析:亞運會選擇在杭州舉辦的原因之一是杭州基礎設施完善,城市交通便利,C正確;我國的經濟中心是上海,A錯誤;杭州位于錢塘江畔,不瀕臨長江,B錯誤;我國的科技創新中心是北京,D錯誤。故選C。真實情境·學科實踐1.A 解析:根據詞中的“農事晚”“收新繭”等關鍵詞可知,這里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是農村。故選A。2.B 解析:詞中的“谷雨”是清明后的第一個節氣,時間是4月;“江國”是水鄉,“橫塘”是位于蘇州西南的太湖,因此,詞中景象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可能是4月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故選B。3.A 解析:“畫舫夷猶灣百轉”說明河渠縱橫,彎道眾多,雖在附近,也需要劃船很長時間,A項正確;這里地勢低平,水流速度慢,B項錯誤;詩中并未體現來往船只多,交通擁堵,C項錯誤;“春漲”說明河流水位高,D項錯誤。故選A。4.C 解析:由詩詞及其注釋可知,此地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因此,可能看到的農業場景是水田插秧。故選C。拓寬視野·真題體驗1.A 解析:梯田主要改造的農業區位因素是地形,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同時改變人多地少的現狀,增加耕地面積。減輕洪澇災害、供給村莊用水及美化綠化環境都不是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故選A。2.B 解析:由材料“當地河水蒸發到高山區凝結成云霧,霧轉換成雨降落到森林,雨水再順勢流入山坡上的溝渠,灌溉層層梯田”可知,哈尼梯田的灌溉水源主要來自雨水。河流水、地下水及村莊排水不是哈尼梯田的主要灌溉水源。故選B。3.D 解析: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未來,紅河哈尼地區最適合的發展方向是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故選D。4.(1)B A(2)D B(3)A A(4)A(5)A C解析:(1)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故選B。長江三角洲地處長江和海洋的江海交匯之地,河湖密布,農業發達,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天府之國是指四川盆地,中華水塔是指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東方明珠是指上海。故選A。(2)上海是我國的超大城市,是我國經濟中心,也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故選D。蘇州靠近上海,交通聯系方便,受到上海的輻射作用較強,B正確。兩地政策不同、城市規模不同、文化差異不大,A、C、D錯誤。故選B。(3)高鐵蘇州南站所處的吳江地區地勢低平、水網密布,A正確,D錯誤;當地不是草原,是種植業區,B錯誤;千溝萬壑是指黃土高原,C錯誤。故選A。吳江水熱充足,適合種植蔬菜,多條高鐵交會,交通便利,靠近大城市,經濟發達,對蔬菜需求量大,適合發展特色蔬菜基地。故選A。(4)由題干可知,高鐵蘇州南站是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兩條鐵路的“十”字交會杻紐站,從圖1可以看出“滬蘇湖線”向右邊是上海方向,上海在蘇州南站的東邊,說明圖2右邊是東,因此指向標適用于該圖的是A。故選A。(5)長江三角洲地區高速鐵路網的不斷完善讓城市越來越“近”,帶來了明顯的同城效應,A正確;高速鐵路網的不斷完善與環境污染、資源緊張無關,能減緩交通擁堵,B、C、D錯誤。故選A。高速鐵路網的不斷完善推動了服務業發展,長江三角洲旅游業發達的原因是交通便捷、旅游資源豐富、服務設施較完善,②③④正確。長江三角洲大部分是漢族,民族風情較少,①錯誤。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