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五課時 地形和地勢 氣候2022課程標準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地形、氣候的特征;簡要分析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因素。運用地圖、圖像等資料,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考點一 地形和地勢地形(1)地形特征及分布(2) 主要地形區(3)主要山脈及其走向東西走向山脈 北列 山脈、陰山山脈 中列 山脈、 南列 南嶺東北—西南走向山脈 西列 、 、 巫山、雪峰山中列 長白山脈、 東列 西北—東南走向山脈 山脈、祁連山脈 南北走向山脈 弧形山脈 山脈,其主峰是 地勢(1)特點: ,呈階梯狀分布。 (2)分界線 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 。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 (3)我國地勢的優越性項目 優越性氣候 西高東低的地勢便于 深入內陸,形成 ,有利于 生產 交通 順著地勢,我國眾多大河滾滾東流,便利 交通 河流 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很大, 資源極為豐富 地勢、地形和地形區(易混)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包括地表形態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或坡度的陡緩程度。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態,基本類型共五種: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地形區是地形和名稱的組合,較之地形類型更加具體,如青藏高原、華北平原、東南丘陵、塔里木盆地等。考點二 氣候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和溫度帶(1)冬季南北氣溫差別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 。1月0 ℃等溫線大致沿 一線分布。 (2)根據 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和青藏高原區。5個溫度帶:寒溫帶,一年一熟; 帶,一年一熟; 帶,兩年三熟; 帶,一年兩熟到三熟; 帶,一年三熟。 我國的溫度帶和地球上的“五帶”不同(易混)首先,其劃分依據不同。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依據是活動積溫(作物生長和發育的溫度累積數)的多少;地球上“五帶”的劃分依據是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以緯度劃分為基礎。其次,我國溫度帶和地球“五帶”的界線截然不同。如廣州市雖位于北回歸線以南,位于地球“五帶”中的熱帶,但按照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來講位于亞熱帶。我國降水的分布特點和干濕地區(1)空間分布:年降水量從 向 遞減。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經過 一線。時間分布:夏秋 ,冬春 ,年際變化大。 (2)干濕地區的劃分及主要特征干濕地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干旱區 干旱區年降水量/毫米 一般> 400~800 200~400 < 主要分布 地區 一線 以南 平 原、 平原、 高原 南部 高原東部、 黃土高原北部 、 高原西部主要植被類型 稀疏植被、荒漠主要農業類型 林業、種植業、漁業 種植業 畜牧業 畜牧業主要農作物 水稻 小麥、玉米 谷物、 高粱 谷物主要土地 利用類型 耕地(水田) 耕地(旱地) 草地 沙漠、 戈壁我國氣候的特征、主要類型及影響因素(1)氣候特征:氣候 和 顯著。 (2)主要氣候類型:東部地區自北向南依次是 氣候、 氣候、 氣候,西北部主要是 氣候,青藏高原主要為高原山地氣候。 (3)影響因素①緯度位置: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陽光熱越來越 ,氣溫越來越 。 ②海陸位置:形成顯著的季風氣候;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 。 ③地形因素:氣候垂直變化明顯;青藏高原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④冬季風和夏季風a.冬季風:來自亞歐大陸內部吹來的 風, ,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使南北溫差加大。 b.夏季風:來自從太平洋吹來的 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 風, ,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也易形成洪澇災害。 重難點一 我國主要的分界山脈 山脈是地形的“骨架”。讀圖,完成1~2題。關于圖中地形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為黃土高原 B.②為華北平原C.③為青藏高原 D.④為柴達木盆地圖中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的地形區是 ( )A.① B.②C.③ D.④山脈是地形區的分界線山脈是部分省級行政區的分界線重難點二 分析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的方法(2024·濰坊二模)榆樹是適應性很強的落葉喬木,常作為荒漠、荒山、沙地、濱海鹽堿地的造林樹種。榆樹的年生長期是從展葉始日到葉黃始日之間的時段。下圖為我國東北地區榆樹展葉始日、葉黃始日的空間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圖示榆樹展葉始日的空間分布規律是 ( )A.東早西遲 B.南早北遲C.南部丘陵最早 D.山地早平原遲甲、乙兩地榆樹年生長期的長短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是 ( )A.甲長于乙 降水 B.甲長于乙 地形C.甲短于乙 氣溫 D.甲短于乙 光照影響5月7日展葉等始日線彎曲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地形地勢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分析影響我國氣候主要因素的方法(1)氣溫方面①第一步:先看緯度位置,兩地緯度差異較大(一南一北)→氣溫差異大→受緯度因素影響。②第二步:同緯度,看地形。海拔差異大(一高一低)→氣溫差異大→受地形因素影響。(2)降水方面①第一步:先看海陸位置,海陸位置差異大(距海一遠一近)→降水差異大→受海陸位置影響。②第二步:同海陸(距海都較近或距海都較遠),看地形。一般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2024·河北三模)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是著名的中國臍橙產區,柑橘種植面積40萬畝,是當地最大的農業支柱產業。原來每到收獲季,全靠人力肩挑背扛。自從裝上新型軌道運輸車,大幅提高了運輸效率,保證了果品的質量(圖2)。圖1示意湖北省及其周邊地區地形。據此完成1~3題。圖1圖2秭歸縣的地形類型主要是 ( )A.山地、丘陵 B.平原、盆地C.高原、盆地 D.山地、盆地宜昌市秭歸縣的臍橙品質優良,這與氣候有密切關系。當地的氣候類型為 ( )①②③④A.① B.② C.③ D.④為秭歸縣裝上新型軌道運輸車,大幅提高了運輸效率,主要得益于 ( )A.優越的位置 B.濕熱的氣候C.遼闊的水域 D.先進的科技 小滿(5月21日前后)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南方地區民諺“小滿小滿,江河漸滿”,含義是“雨水開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滿”。華北地區民諺“小滿不滿,麥有一險”,這“一險”是指小麥灌漿不足、粒籽干癟而減產。下圖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據此完成4~6題。“小滿小滿,江河漸滿”發生在圖中的 ( )A.甲地區 B.乙地區C.丙地區 D.丁地區“雨水開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滿”,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來自太平洋的 ( )A.東南季風 B.西南季風C.東北季風 D.西北季風當“小滿不滿”時,華北地區易出現 ( )A.洪澇 B.干旱 C.寒潮 D.霜凍(2024·新疆)下列景觀描述與地形區對應正確的是 ( )A.“水田連片,魚米之鄉”——華北平原B.“地表崎嶇,巖溶地表”——內蒙古高原C.“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高原D.“遠看是山,近看是川”——云貴高原 (2024·湖南)中國國家版本館由北京總館、西安分館、杭州分館和廣州分館組成,用于收藏、保護和展示國家版本資源,被譽為“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下圖示意中國國家版本館的地理位置及其建筑風格。據此完成2~4題。四個館 ( )A.都分布在第一級階梯B.分布在第一、二級階梯C.都分布在第二級階梯D.分布在第二、三級階梯四個館的建筑風格 ( )A.如出一轍 B.以敦煌神韻為主C.各具特色 D.以江南宋韻為主四個館均設有藏品展覽區,這為市民提供了 ( )A.了解文化的窗口 B.運動鍛煉的場所C.享受美食的餐館 D.購物娛樂的商城 (2024·成都)2024年3月初,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已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但部分地區仍乍暖還寒,體感上依舊寒冷。下圖示意3月6日全國入春進程。據此完成5~7題。圖中季節劃分的主要依據可能是 ( )A.地勢 B.風向C.氣溫 D.降水我國東部地區入春進程的方向一般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C.由東向西 D.由西向東下列地區處于乍暖還寒的是 ( )A.四川東部 B.湖南北部C.福建西部 D.陜西南部 (2024·天水)2023年某月,從吉林長春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車上,乘務員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換一套服裝,成為車廂內行走的亮麗風景線。下圖為乘務員依次更換的部分服裝。據此完成8~9題。該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C.7月 D.10月造成Z384次列車乘務員平均每隔5站更換服裝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勢 B.海陸位置 C.緯度差異 D.時差因素(2024·齊齊哈爾)季風氣候顯著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來自 ( )A.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C.太平洋、北冰洋D.太平洋、大西洋【詳解答案】教材考點·深度梳理考點一1.(1)山地 高原 山區 山地(2)青藏高原 黃土高原 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 準噶爾盆地 柴達木盆地 四川盆地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遼東丘陵 山東丘陵(3)天山 昆侖 秦嶺 大興安嶺 太行山脈 武夷山脈 臺灣山脈 阿爾泰 橫斷山脈 喜馬拉雅 珠穆朗瑪峰2.(1)西高東低(2)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3)海上濕潤氣流 降水 農業 東西 水能考點二1.(1)很大 高溫 秦嶺—淮河(2)氣溫 中溫 暖溫 亞熱 熱2.(1)東南沿海 西北內陸 秦嶺—淮河 多 少(2)(從左到右,從上到下)800 200 秦嶺—淮河 華北 東北 黃土 內蒙古 新疆 內蒙古 森林 森林、草原 溫帶草原3.(1)復雜多樣 季風氣候(2)溫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 溫帶大陸性(3)①少 低 ②遞減 ④a.偏北 寒冷干燥 b.東南 西南 溫暖濕潤練講重難·提升能力1.B 解析:讀圖可知,圖中①是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北部的青藏高原;②是位于太行山脈以東的華北平原;③是位于大興安嶺以西的內蒙古高原;④是位于天山山脈以南的塔里木盆地。故選B。2.A 解析:我國的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圖示四個地形區中,①青藏高原位于地勢第一級階梯,②華北平原位于地勢第三級階梯,③內蒙古高原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④塔里木盆地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故選A。3.B 解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區榆樹展葉始日大致由南向北推遲,南部大致由西向東推遲,平原早于丘陵和山地等山區,北部山區在全區域最晚,B正確,A、C、D錯誤。故選B。4.C 解析:根據圖示信息,從甲、乙兩地展葉始日到葉黃始日之間的時段可知,榆樹年生長期甲地比乙地短。甲地緯度較乙地高,地處山地北麓,冬季風的迎風坡,氣溫較低。故選C。5.B 解析:5月7日展葉等始日線中部向南彎曲,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為小興安嶺,海拔高,受地形地勢因素影響,氣溫低,展葉開始日期較遲,與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人類活動關系不大。故選B。真實情境·學科實踐1.A 解析:秭歸縣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根據圖中圖例可知,宜昌的海拔主要在200~1 000米,地勢起伏較大,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A正確;平原的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B錯誤;高原起伏較小,盆地中間低、四周高,C、D錯誤。故選A。2.D 解析:宜昌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和濕潤,夏季高溫多雨,對應④。選項①為地中海氣候,②為溫帶海洋性氣候,③為溫帶季風氣候。故選D。3.D 解析:秭歸縣以山地為主,在山地上裝軌道運輸車,體現的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故選D。4.D 解析:結合材料“我國南方地區民諺‘小滿小滿,江河漸滿’”可知,小滿時節,我國南方地區降水量逐漸增多。圖中丁地區是南方地區。故選D。5.A 解析:小滿在5月21日前后,此時我國南方地區的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風的影響,而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給我國東部地區帶來豐富降水,有利于農業生產。東北季風和西北季風寒冷干燥,不能帶來豐沛的降水。故選A。6.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小滿”指我國東部季風區接收的水汽增多,降雨開始變多的時間點,而華北地區“小滿不滿”,指該地區降水不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而有“一險”,因此出現的是干旱災害。故選B。拓寬視野·真題體驗1.C 解析:“水田連片,魚米之鄉”描述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A錯誤;“地表崎嶇,巖溶地表”描述的是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B錯誤;“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描述的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C正確;“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描述的是青藏高原,D錯誤。故選C。2.D 解析:讀圖可知,西安分館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北京總館、杭州分館、廣州分館位于第三級階梯。故選D。3.C 解析:結合圖示可知,四個館的建筑風格各具特色,北京總館以敦煌神韻為主,西安分館以漢唐遺韻為主,杭州分館以江南宋韻為主,廣州分館以嶺南新韻為主。故選C。4.A 解析:四個館均設有藏品展覽區,這為市民提供了了解文化的窗口,有利于文化的傳承,A正確;與運動鍛煉、享受美食、購物娛樂無關,B、C、D錯誤。故選A。5.C 解析:讀圖可知,圖中的季節隨著緯度的升高,體感溫度越來越低,因此氣溫是劃分季節的依據,C正確。故選C。6.A 解析:讀圖可知,我國東部地區入春狀態自南向北依次為夏、春、冬,可推知,我國東部地區入春的時間變化規律是入春狀態由南向北越來越晚,因此,入春進程的方向一般是由南向北,A正確。故選A。7.B 解析:讀圖可知,位于乍暖還寒體驗區的地區有貴州省的北部、湖南省的北部和中部、湖北省的中部和東部、江西省西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B正確。故選B。8.A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列車員穿的服裝依次減少,說明其氣溫逐漸升高,位于東北地區的吉林長春氣候寒冷,到海南氣溫依次升高,南北溫差大,應為冬季,所以當月最有可能是1月。故選A。9.C 解析:Z384次列車乘務員依次更換服裝是由于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冬季我國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南北溫差大,其主要影響因素為緯度差異,C正確;與地形地勢、海陸位置和時差因素關系不大,A、B、D錯誤。故選C。10.B 解析:我國受季風影響很明顯的地區被稱為季風區,該區域降水豐富;而東南季風、西南季風很難到達我國西北內陸地區,被稱為非季風區,該區域降水稀少。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B正確。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