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三課時 極地地區2022課程標準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極地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觀、氣候特征、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根據南極、北極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說明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考點一 獨特的自然環境項目 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位置 經緯度位置:大部分在 以北 海陸位置:被 、 、 三大洲包圍 經緯度位置:大部分在 以南 海陸位置:被 、 、 三大洋包圍 范圍 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 、 、 三大洲的部分地區 洲及其周邊的海域 地表 特征 以海洋為主 “ 高原”(冰層平均厚度2 000多米) 自然 資源 礦產資源: 、天然氣、鐵等 生物資源: 、北極狐 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豐富的礦產資源,被譽為自然資源的“ ”生物資源: 、磷蝦 續表項目 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氣候 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但與南極相比,氣溫較 ,降水較 ,風速遠不及南極地區 、干燥、 ,有“ ”和“ ”之稱,暖季為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代表 動物 (“冰海霸王”)、北極狐、海豹 (“南極的主人”) 居民 (黃色人種,住冰屋) 無常住人口考點二 科學考察的寶地項目 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我國 科考站 站 站、 站、 站、泰山站、秦嶺站 最佳 科考 時間 每年7—9月,北半球的夏半年,氣溫相對較 ,有 現象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南半球的夏半年,氣溫相對較 ,有 現象 南極地區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被稱為“冰雪高原”,原因是這里降水多(易錯) 錯誤。南極地區大部分被厚厚的冰層覆蓋,冰層平均厚度2 000多米,但這不是由降水多引起的,而是因為這里氣溫低、蒸發弱,降水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南極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區。 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站均有極晝、極夜現象(易錯) 錯誤。在我國已建成的五個南極考察站中,長城站位于南極圈以外,處于南溫帶,沒有極晝、極夜現象。考點三 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1)國際行為:簽訂了《南極條約》,制定了《北極環境保護戰略》。(2)個人行為:不亂捕濫殺極地動物,生活垃圾不留在極地地區等。重難點 極地地區科學考察 中國南極地區科考站工作人員借助LED燈給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溫室控制系統等技術,讓科考工作者在南極地區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瓜果。下圖為南極溫室大棚圖。據此完成1~2題。在南極地區建設溫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難有( )①大風 ②暴雨 ③嚴寒 ④濕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我國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 ( )①彰顯出我國雄厚的綜合實力?、跒槲覈沙掷m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劭梢粤私饽蠘O地區常住人口的分布狀況 ④為研究世界氣候變化提供重要參數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差異南極地區氣溫比北極地區低,降水比北極地區少,風力比北極地區大,氣候特點是酷寒、干燥、烈風。形成原因(1)南極地區海拔高,北極地區海拔低。同緯度地區,海拔高的地方氣溫低。(2)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同緯度地區,陸地氣溫變化大于海洋。(3)南極地區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對陽光有反射作用,地表吸收熱量少。 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曾用鯨骨、獸角或海象骨制作保護眼睛的“雪鏡”,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太陽鏡”之一。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1~3題。因紐特人戴“雪鏡”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狂風暴雨 B.避免暴雪傷害C.減輕低溫凍傷 D.預防患雪盲癥因紐特人生活的地區主要屬于 ( )A.高原山地氣候 B.極地氣候C.熱帶雨林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因紐特人的傳統民居是 ( )A.冰屋 B.蒙古包C.窯洞 D.吊腳樓 (2024·青海)2024年2月7日,南極大陸的新地標——中國南極秦嶺站開站。秦嶺站采用綠色、環保、節能的設計理念,充分利用了太陽能和風能。下圖為南極地區圖。讀圖,完成1~3題。讀圖可知,與秦嶺站緯度最接近的科學考察站是 ( )A.長城站 B.中山站C.昆侖站 D.泰山站秦嶺站選擇在2月份揭牌開站,主要考慮到該月份南極地區 ( )A.風力強勁,風速大B.正值極晝,為暖季C.極端寒冷,冰層厚D.氣候干燥,降水少下列做法與秦嶺站的環保設計理念相符合的是 ( )A.充分利用清潔能源B.大力發展極地旅游C.積極開發礦產資源D.允許捕撈海洋生物 (2024·重慶)北極地區與南極地區的海拔高度和陸地面積差異較大,導致兩地自然環境差異明顯,北冰洋沿岸1878年就開通了北極航道。為了進一步研究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2004年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下圖為黃河站和北極航道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黃河站與南極洲緯度數值相同的陸地地區相比 ( )A.氣溫較高,風力較小B.氣溫較高,降水較少C.氣溫較低,風力較大D.氣溫較低,降水較多圖中西北航道經過的主要大洲是 ( )A.亞洲 B.歐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詳解答案】教材考點·深度梳理考點一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北極圈 亞洲歐洲 北美洲 南極圈 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 亞洲 歐洲北美洲 南極 冰雪 石油 北極熊大倉庫 企鵝 高 多 酷寒 烈風白色荒漠 風庫 北極熊 企鵝因紐特人考點二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黃河 長城中山 昆侖 高 極晝 高 極晝練講重難·提升能力1.B 解析:南極地區是世界上緯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其自然環境特征是酷寒、烈風、干燥,所以在南極地區建溫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難有大風和嚴寒,不需要擔心濕熱和暴雨,①③正確,②④錯誤。故選B。2.B 解析:我國對南極地區的考察彰顯出我國雄厚的綜合實力,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為研究世界氣候變化提供重要參數,①②④正確;南極大陸是唯一沒有常住居民的大陸,③錯誤。故選B。真實情境·學科實踐1.D 解析:北極地區因為緯度高,氣候寒冷,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習慣戴“雪鏡”,是為了減輕極地冰雪因反射太陽強光對眼睛帶來的刺激,預防患雪盲癥,D項正確。北極地區氣候嚴寒,降水量少,A項錯誤?!把╃R”僅僅是保護眼睛,不能夠抵御暴雪傷害,也不能減輕低溫凍傷,B、C兩項錯誤。故選D。2.B 解析:高原山地氣候分布在高海拔地區,A項錯誤。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屬于高緯度地區,氣候類型為極地氣候,B項正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10°之間 ,屬于低緯度地區,C項錯誤。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D項錯誤。故選B。3.A 解析:冰屋是常年寒冷的極地地區的民居,A項正確。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傳統民居,B項錯誤。窯洞是我國黃土高原地區的傳統民居,C項錯誤。吊腳樓是東南亞及我國西南地區的傳統民居,D項錯誤。故選A。拓寬視野·真題體驗1.D 解析:讀圖可知,秦嶺站緯度約為75°S,長城站緯度約為62°S,中山站緯度約為70°S,昆侖站緯度約為80°S,泰山站緯度約為75°S,因此與秦嶺站緯度最接近的科學考察站是泰山站。故選D。2.B 解析:秦嶺站選擇在2月份揭牌開站,主要考慮到2月太陽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處于夏季,正值極晝,為暖季,B正確。故選B。3.A 解析:秦嶺站是我國在南極的第五座科學考察站,其建成意義有推進對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氣候研究,完善對南極地區氣候變化的認識;加強對南極地區海洋觀測和研究等。“充分利用清潔能源”與秦嶺站的環保設計理念相符合;“大力發展極地旅游”“積極開發礦產資源”“允許捕撈海洋生物”與環保設計理念并不相符合。故選A。4.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陸地升溫和冷卻比海洋快,降溫幅度比海洋大,南極地區地勢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陸,北極地區地勢低,南極地區絕大部分地方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北極地區覆冰較少。因此,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冷得多,黃河站與南極洲緯度數值相同的陸地地區相比氣溫較高,風力較小,兩地區降水都較少。故選A。5.D 解析:讀圖依據輪廓可知,西北航道經過的主要大洲是北美洲,東北航道主要經過亞洲和歐洲,大洋洲位于南半球,沒有經過。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