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時 多變的天氣 氣溫、降水的變化與分布2022課程標準 收看天氣預報節目,識別常見的天氣符號,模擬播報天氣。 閱讀世界年平均氣溫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氣溫分布特點。 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描述和簡要歸納世界降水分布特點。 閱讀某地區氣溫、降水數據資料,并據此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說出氣溫與降水量隨時間變化的特點。考點一 多變的天氣天氣與氣候天氣和氣候(易混) 天氣是一個地區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區一年或一段時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一般變化不大。衛星云圖:綠色表示 ,藍色表示 ,白色表示云區(云的顏色越白,表示云層越厚,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 區)。 風向與風力風向是指風的 ,有八個基本方向。例如,北風說明風來自北方。風力是風強弱的級別,共分18級,級數越大,風力越 。 常用的天氣符號天氣 符號 天氣 符號 天氣 符號 天氣 符號晴 ① 陰 ⑤ 小雨 中雨 ③ 暴雨小雪 中雪 大雪 ⑥ 冰雹 ② ④ 沙塵暴空氣質量(1)用空氣質量指數表示:指數越 ,空氣質量越差;指數越 ,空氣質量越好。 (2)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①日常生活: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②工業: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潔能源,工業廢氣處理達標排放。③農業:禁止焚燒秸稈,植樹種草,減少揚塵。考點二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氣溫的變化(1)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氣溫最高值 一天中氣溫最低值 左右 前后 氣溫 =一天中最高氣溫-一天中最低氣溫 (2)氣溫的年變化項目 北半球大陸上 北半球海洋上 南半球大陸上 南半球海洋上月平均氣 溫最高值 8月 2月月平均氣 溫最低值 1月 7月 氣溫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氣溫 氣溫的日變化(易混) 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而不是正午12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而不是午夜。這是因為空氣獲得的熱量絕大部分來自地面散發的熱量,而不是直接來自太陽。地面把熱量傳導給空氣需要一定的時間。氣溫的分布(1)等溫線的判讀等溫線特點 氣溫分布特點密集 氣溫差異 稀疏 氣溫差異 與緯線平行 氣溫主要受 因素影響 與海岸線平行 氣溫主要受 因素影響 閉合曲線 中心氣溫低,為 ;中心氣溫高,為 (2)氣溫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方向 氣溫分布規律 影響因素水平 海陸位置相同的地區,低緯度地區氣溫 ,高緯度地區氣溫 (從赤道向兩極逐漸 ) 緯度因素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 ,海洋氣溫 ;冬季相反 海陸因素垂直 在山地和丘陵,氣溫隨海拔升高而 ,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 地形因素繪制氣溫曲線圖的步驟(1)繪出橫坐標,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別表示1—12月,標上月份。(2)繪出縱坐標,根據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數值,確定縱坐標的取值范圍,以合適刻度平分縱坐標。(3)在坐標圖的相應位置,逐月用點標出氣溫值。(4)用平滑的曲線把各點連接起來。例如下圖:月份 1 2 3 4 5 6平均氣溫/℃ -3 10 15 20 26 28月份 7 8 9 10 11 12平均氣溫/℃ 31 25 21 11 0 0南北半球氣溫曲線圖形狀讀氣溫曲線圖時,曲線形狀“中間凸,兩邊凹”的是北半球氣溫曲線(為“峰”形);相反,曲線形狀“中間凹,兩邊翹”的是南半球氣溫曲線(為“谷”形)。北半球 南半球歌訣記憶氣溫分布規律氣溫分布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地勢高低也影響,相差6 ℃每千米。考點三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1)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各月 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 (2)降水的 變化:不同年份降水的變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地區 降水量 原因 影響因素赤道 附近 終年氣溫高,氣流上升冷卻,容易成云致雨 緯度因素兩極 地區 終年氣溫低,氣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雪) 大陸東岸多 夏季風來自海洋,帶來豐沛的降水 海陸因素大陸西岸少 氣流下沉或干燥,不容易形成降水中緯度 地區 多 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影響大,降水多 少 距離海洋遠,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一定多(易錯) 錯誤。受海陸位置的影響,沿海地區降水一般較多,但不是絕對的。如回歸線經過的非洲、南美洲的西海岸附近,雖然處在沿海地區,但都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燥少雨。重難點 根據等溫線數值變化判斷半球位置及所屬的季節讀某地區等溫線分布圖,圖中甲、乙兩點緯度相同,若甲位于陸地,乙位于海洋,則該圖表示 ( )A.南半球冬季 B.南半球夏季C.北半球冬季 D.北半球夏季 下圖為某地區等溫線分布圖。讀圖,完成第2題。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區域位于北半球B.圖示區域正值冬季C.此時北京地區寒冷干燥D.M地可能位于非洲大陸根據等溫線判斷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自南向北逐漸減小為北半球(如圖甲),反之為南半球(如圖乙)。根據等溫線判斷季節或月份已知同緯度大陸及海洋等溫線彎曲狀況,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可判斷是夏季(如圖甲,A點氣溫高于B點,故為夏季);陸地氣溫低于海洋,可判斷是冬季(如圖乙,A點氣溫低于B點,故為冬季)。根據等溫線判斷海陸位置已知該地區某月的等溫線分布情況。(1)夏季:陸地上氣溫高,等溫線向高緯(低數值)彎曲;海洋上反之。(如圖甲)(2)冬季:陸地上氣溫低,等高線向低緯(高數值)彎曲;海洋上反之。(如圖乙)項目化學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項目主題 我的校園 我的家項目背景 某中學校園內在連續較長時間降水或遇暴雨天氣后,部分區域路面常會出現積水,給師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不便。為解決這一問題,地理小組以“我的校園 我的家”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任務一:實地調查小組成員測量并繪制了校園平面圖。某次較強降水后,同學們找到積水位置,并把積水明顯的區域標記在圖中相應位置。(1)調查發現有植被覆蓋的區域積水現象不明顯,試簡要分析其原因。任務二:分析探究同學們收集了所在城市的氣候資料,如下表:月份 1 2 3 4 5 6平均氣溫/℃ -3.4 0.6 8.3 12.1 19.9 23.5降水量/毫米 3.0 5.6 11.2 22.0 34.1 52.2平均氣溫/℃ 23.1 22.5 18.0 10.2 4.3 -4.9降水量/毫米 109.3 99.4 62.0 28.1 12.9 2.9(2)根據資料,在圖中補充繪制該市年降水量柱狀圖。(3)說出校園最可能出現積水的時段,并從氣候角度簡要說明原因。任務三:成果展示(4)調查結論:校園積水主要與地面狀況和 有關。 (5)為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請給學校有關部門提出改進方案。 (2023·福建)“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是杜甫描述成都西邊雪山的詩句。據此完成1~2題。攝影愛好者在成都市區拍攝100千米外的雪山,最適合的天氣對應的天氣符號為 ( )A B C D為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提高在成都市區看到雪山的概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綠化面積 ②集中焚燒秸稈 ③提倡綠色出行 ④使用清潔能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齊齊哈爾)北京市某日天氣預報:晴,氣溫10~15 ℃。其中15 ℃大概出現在一天中的 ( )A.日出前后 B.上午10時C.午后2時 D.日落時分 (2023·涼山州)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計劃組織野外地理研學,同學們準備了研學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為研學作參考。下圖為研學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4~5題。學習小組開展野外研學,以下哪種天氣最適合出行 ( )A B C D研學途中測得A地的氣溫為20 ℃,此時B地氣溫最接近的是 ( )A.16.2 ℃ B.18.2 ℃C.21.8 ℃ D.22.8 ℃ (2024·煙臺)小明在學習了天氣知識后,非常關心天氣變化。下圖是小明看到的某日中國局部地區天氣預報圖。讀圖,完成6~8題。關于該日圖中四個城市的天氣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哈爾濱—霾 B.北京—最高氣溫12 ℃C.武漢—陰 D.廣州—空氣質量最差小明無法從圖中直接獲取四個城市的 ( )A.風向風力 B.氣候特點 C.冷熱變化 D.陰晴狀況該日四個城市人們的活動與當地天氣狀況相適應的是 ( )A.哈爾濱居民室外晾曬 B.北京工人高空作業C.武漢學生室外研學 D.廣州市民郊外爬山(2023·龍東地區)下列地區降水較少的是 ( )A.赤道附近 B.回歸線大陸西岸C.中緯度沿海 D.回歸線大陸東岸(2024·上海)雨量器是用于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結合下圖,對冬季降雪量的測量步驟進行排序。①確認雨量器放置于戶外無遮擋處。 ②換用盛雪口,儲水筒容納降雪。③取走雨量器中的漏斗和儲水瓶。 ④讀出量杯上的刻度數就是降雪量。⑤待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⑥測量時把儲水筒帶到室內。測量步驟:①→③→ →⑥→ → 。 【詳解答案】教材考點·深度梳理考點一1.短 長2.陸地 海洋 陰雨3.來向 強4.①多云 ②霧 ③大雨 ④霜凍 ⑤雷陣雨 ⑥雨夾雪5.(1)大 小考點二1.(1)(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午后2時 日出 日較差(2)(從左到右,從上到下)7月 1月 2月 8月 年較差2.(1)大 小 緯度 海陸 低溫中心 高溫中心(2)高 低 降低 高 低 降低 0.6 ℃考點三1.(1)降水量柱狀圖 (2)年際2.多 少 南、北回歸線兩側 沿海 內陸練講重難·提升能力1.A 解析:讀圖可知,圖中氣溫向南逐漸降低,因此該圖所示區域位于南半球。圖中甲點的氣溫低于乙點的氣溫,即陸地氣溫低于海洋氣溫,可判斷為冬季。因此該圖表示的是南半球冬季氣溫分布圖。故選A。2.C 解析:從圖中等溫線可以看出,越往南氣溫越低,可以判斷該區域位于南半球,A項錯誤。從圖中等溫線的彎曲情況可以看出,同緯度陸地氣溫更高,所以該區域正值夏季,B項錯誤。由于該區域位于南半球,所以位于北半球的北京此時處于冬季,因此北京地區寒冷干燥,C項正確。圖中所示M點位于陸地,且在40°S以南,非洲大陸最南端在35°S左右,因此M點不可能位于非洲大陸,D項錯誤。故選C。真實情境·學科實踐(1)與水泥路面相比,植被覆蓋區域有土壤,下滲速度快。(2)如下圖:(3)時段:每年的夏秋季節。原因: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4)降水強度(5)增加綠化面積;鋪設透水磚;增設下水井;雨季到來之前,清理下水井等。拓寬視野·真題體驗1.B 解析:A圖代表大雨,B圖代表晴天,C圖代表沙塵暴,D圖代表多云。適合拍攝遠距離的雪山的應是萬里無云的晴天。故選B。2.C 解析:為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提高在成都市區看到雪山的概率,可采取的措施有植樹種草,增加綠化面積,提倡綠色出行,使用清潔能源等,①③④正確。集中焚燒秸稈會加大污染物排放,不利于改善城市空氣質量,②錯誤。故選C。3.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般情況下,一天中氣溫最高值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氣溫最低值出現在日出前后。15 ℃為該日氣溫最高值,因此,15 ℃大概出現在午后2時。故選C。4.A 解析: 由圖可知,A圖為多云天氣,適合開展野外研學,A正確。B圖為雷陣雨天氣,C圖為暴雨天氣,D圖為雨夾雪天氣,都不適合野外活動,B、C、D錯誤。故選A。5.B 解析: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約下降0.6 ℃。由圖可知,圖中B地海拔比A地高300米,氣溫比A地低約1.8 ℃。測得A地的氣溫為20 ℃,此時B地氣溫最接近的是18.2 ℃,B正確。6.B 解析:哈爾濱為霧,A錯誤;北京最高氣溫為12 ℃,B正確;武漢為多云,C錯誤;廣州空氣質量指數最低,空氣質量最好,D錯誤。故選B。7.B 解析:天氣是短期的、多變的,氣候是長期的、穩定的。小明可以從圖中天氣符號看到四個城市的風向風力、冷熱變化、陰晴狀況,看不到氣候特點。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8.C 解析:哈爾濱霧天,不適合室外晾曬,A錯誤;北京風大,不適合高空作業,B錯誤;武漢多云,適合室外研學,C正確;廣州雷陣雨,不適合郊外爬山,D錯誤。故選C。9.B 解析:赤道附近降水多,A項錯誤。回歸線大陸西岸降水少,東岸降水多,B項正確,D項錯誤。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C項錯誤。故選B。10.② ⑤ ④解析:本題考查冬季測量降雪量的步驟。首先把雨量器放置于戶外,確認不被遮擋,即①;因為要測量降雪量,所以要取走雨量器中的漏斗和儲水瓶,換上盛雪口,即③②;測量時把儲水筒帶到室內使積雪融化,待積雪融化后把水倒入量杯內,即⑥⑤;最后讀出量杯刻度上的度數就是降雪量,即④。故測量步驟為①③②⑥⑤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