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課時 從世界看中國1.我國地理位置優越,體現在 ( )A.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光熱豐富B.地跨寒、溫、熱三帶,利于發展多種經營C.海陸兼備,利于發展陸上和海上貿易D.東靠亞歐大陸,西臨太平洋,季風氣候顯著2.(2024·上海)曾母暗沙是我國領土的 ( )A.最北端 B.最南端C.最東端 D.最西端3.(2024·牡丹江)四川省的簡稱是 ( )A.甘或隴 B.陜或秦C.川或蜀 D.云或滇(2024·河南)2024年1月,全球運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在山東省海陽市附近海域發射成功。下面兩圖分別為海陽市位置示意圖和火箭海上發射場景圖。據此完成第4題。4.此次火箭發射地所在海域是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5.【新考法 素材跨語文】(2024·蘭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是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中的名句,詩中長沙和武昌(位于武漢市)所在省級行政單位的簡稱分別是( )A.湘、鄂 B.鄂、湘C.湘、黔 D.滇、鄂6.(2024·龍東地區)2021年我國開始全面實施“三孩政策”,對“三孩政策”理解正確的是 ( )①緩解人口老齡化 ②取消計劃生育政策 ③改善人口年齡結構 ④增加勞動力儲備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7.(2024·齊齊哈爾)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東南稠密,西北稀疏,體現這一特點的地理分界線是 ( )A.黑河—騰沖 B.漠河—騰沖C.漠河—昆明 D.黑河—昆明8.(2024·牡丹江)近些年,我國面臨較為突出的人口問題是 ( )A.男女比例失衡 B.自然增長過快C.人口分布不均 D.人口老齡化(2024·湖南)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2020年,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7人。下表示意我國某省2019年至2022年人口密度。據此完成9~10題。年份 2019 2020 2021 2022人口密度/(人·千米-2) 652 651 646 6439.該省2019年至2022年人口數量 ( )A.持續增加 B.持續減少C.先增后減 D.先減后增10.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遠大于西部地區,判斷該省應為 ( )A.西藏自治區B.臺灣省C.內蒙古自治區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4·聊城)讀我國2013—2023年人口數據統計圖,完成11~12題。11.2013—2023年我國的人口變化特點及可能面臨的社會問題是 ( )A.人口總量持續增長 勞動力短缺B.人口總量持續減少 年齡結構優化C.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上升 就業困難D.人口出現負增長 養老負擔加重12.面對我國人口發展現狀,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鼓勵人口流入大城市 ②大量接納外來移民 ③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④增加服務型機器人的研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2024·龍東地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南、西北、東北 B.東南、東北、西北C.東北、東南、西南 D.西北、西南、東南 (2023·雅安)讀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輪廓示意圖,完成14~15題。甲 乙 丙 丁14.四個省級行政區中,屬于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15.每年農歷六月初,某民族牧民們聚集在一起舉行賽馬、摔跤、射箭等競賽活動。該民族主要聚居的省級行政區是 ( )A.甲 B.乙 C.丙 D.丁16.(2023·永州)中國疆域廣大,是一個海陸兼備的發展中大國。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讀中國疆域圖,完成下列要求。(1)中國疆域廣大,領土最南端①的名稱是 (4°N附近)。 (2)中國陸地幅員遼闊,山川壯麗。河流②的名稱是 。 (3)中國海岸線漫長,邊緣海眾多。海洋③為 海。 (4)中國擁有眾多的良港及島嶼。島嶼④是 島。 (5)說出中國海陸兼備的地理條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至少列舉兩條)17.(2024·安徽)莫桑比克大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氣項目,是我國參與建設的海外重點工程之一。該項目集成先進的超深海液化天然氣技術,可開采海平面以下2 000米內巖層中的天然氣資源。2023年該項目持續穩產增產,不僅促進了該國社會經濟發展,也拓寬了我國能源進口渠道。下圖示意莫桑比克天然氣運往我國的某條海上運輸線。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莫桑比克位于 洲的東南部,其東部的莫桑比克海峽是世界重要的海上運輸通道之一。與紅海—蘇伊士運河相比,莫桑比克海峽通過巨型船只的能力更 (選填“強”或“弱”)。 (2)滿載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氣的船只駛向我國,依次經過 洋、馬六甲海峽、中國 海。 (3)簡述該工程項目的建設對莫桑比克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 【新考法 生活情境】(2024·宿遷)“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 是96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千米的澎湃 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 ”這是紀錄片《航拍中國》的片頭。下圖為中國疆域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1.“96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表明我國 ( )A.地跨寒、溫、熱三帶 B.是一個內陸國C.河流湖泊數量眾多 D.陸地面積廣闊2.“300萬平方千米的澎湃”為我國提供了 ( )①充足的水資源 ②便利的海運條件 ③大量的海產品 ④豐富的油氣資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3.我國冬季北方和南方形成“冰與火”的差異,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4.(2024·廣安)2024年5月27日,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首爾舉行,推動了三國合作重回正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國與韓國接壤,與日本隔海相望B.中國與日本的商談合作稱為“南南合作”C.日本傳統服飾和服,深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D.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容易發生火山與地震(2024·成都)下圖示意我國1949—2021年人口增長及生育政策變化。據此完成5~6題。5.下列時期我國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是 ( )A.1953—1964年 B.1964—1982年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6.我國不斷調整人口生育政策,是為了 ( )①保持適度的人口增長速度 ②提高老齡人口平均壽命 ③促使人口地區均衡分布④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均衡發展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023·新疆)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航拍中國》,深受觀眾喜愛。據此完成7~8題。7.下列《航拍中國》拍攝到的民族風情與所屬民族相符的是 ( )A.那達慕節—蒙古族 B.潑水節—滿族C.賽龍舟—傣族 D.長鼓舞—土家族8.節目中有很多涉及地理知識的詩詞,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上述詩詞描述的內容對應的主要省級行政區分別是 ( )A.山西、新疆、內蒙古 B.四川、新疆、貴州C.甘肅、內蒙古、浙江 D.甘肅、河南、江蘇9.(2024·齊齊哈爾)我們偉大的祖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在這片寬廣的土地上,譜寫了燦爛的時代篇章。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我國領土最北端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域是 (填字母),鄰國E是 。 (2)主要聚居在B省級行政區域的少數民族是 族,其傳統節日是 。 (3)D是 島,它和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都是祖國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島上的 山是我國東部最高峰。 (4)C省級行政區域的簡稱是 ,它所瀕臨的海洋是 海。 10.【新考法 挑戰題】地圖繪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地圖、學習地理。運用表格數據,繪制“中國人口分布圖”。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省級 行政 單位 指標/(人· km-2) 省級 行政 單位 指標/(人· km-2) 省級 行政 單位 指標/(人· km-2) 省級 行政 單位 指標/(人· km-2)澳門 20 704 浙江 612 海南 285 寧夏 108香港 6 709 河南 595 江西 271 黑龍 江 67上海 3 923 安徽 436 山西 223 甘肅 59北京 1 333 河北 395 貴州 219 內蒙古 20天津 1 162 重慶 389 廣西 212 新疆 16江蘇 791 福建 335 陜西 192 青海 8廣東 701 湖南 314 四川 172 西藏 3臺灣 654 湖北 311 吉林 128 — —山東 652 遼寧 288 云南 120 — —中國人口分布圖(2020年)(1)第一步,確定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標。在上圖的圖例上方填寫該指標的名稱。(2)第二步,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數據進行分級。若將數據分為五級,補充上圖圖例中第④層級的數據范圍。(3)第三步,在人口數據分級后,根據圖例填繪各省級行政單位對應的層級圖案。將“江蘇、青海”兩省人口數據對應的圖案填繪到上圖中。(4)完成“中國人口分布圖(2020年)”后,接著可以確定我國人口地理界線。在上圖“A、B、C、D”四點中選擇合適的兩點,畫出人口地理界線,并說明我國人口分布特點。(5)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相互影響。參考示例,運用地理圖冊中的地圖,說明我國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示例:所用地圖:“中國的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圖。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東部地區處于季風區,水熱條件適合人類活動,人口稠密。所用地圖:“ ”圖。 自然環境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 【詳解答案】基礎夯實1.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主要位于北溫帶,少部分地區位于熱帶,沒有寒帶分布,A、B錯誤;我國是海陸兼備的大國,利于發展陸上和海上貿易,C正確;我國西靠亞歐大陸,東臨太平洋,季風氣候顯著,D錯誤。故選C。2.B 解析:我國領土的四至點: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帕米爾高原,73°E附近;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匯合處,135°E附近。故選B。3.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甘肅省簡稱甘或隴,陜西省簡稱陜或秦,四川省簡稱川或蜀,云南省簡稱云或滇,C正確,A、B、D錯誤。故選C。4.B 解析:我國領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由材料可知,此次火箭發射在山東省海陽市附近海域,屬于黃海。B正確,A、C、D錯誤。故選B。5.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長沙是湖南省的省會城市,湖南省的簡稱是湘;武昌位于武漢市,武漢市是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湖北省的簡稱是鄂。黔是貴州省的簡稱,滇是云南省的簡稱。故選A。6.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計劃生育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但是其具體內容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和現實情況進行調整,所以“三孩政策”是對計劃生育的調整,不是取消計劃生育,②錯誤;“三孩政策”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齡結構,有利于增加勞動力儲備,①③④正確。故選A。7.A 解析:我國的人口分界線是黑河—騰沖一線,此線以東人口占到94%,而此線以西的人口只占6%,東南稠密,西北稀疏,A正確;其余選項不是人口分界線,排除B、C、D。故選A。8.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階段,我國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老齡化嚴重,D正確;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人口增長速度慢,B錯誤;男女比例失衡、人口分布不均并非主要人口問題,A、C錯誤。故選D。9.B 解析:由材料可知,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在該省面積不變的情況下,人口密度變化情況:652人·千米-2→651人·千米-2→646人·千米-2→643人·千米-2,表明該省2019年至2022年人口數量在持續減少,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B 解析:由材料可知,2020年,我國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7人。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遠大于西部地區,該省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600人以上,說明該省位于我國東部地區。選項中只有臺灣省位于我國的東部地區,B符合題意;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均位于我國的西部地區,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D 解析:讀圖可知,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意味著新生兒數量減少,老年人口數量增多,社會養老負擔加重,D符合題意;人口總量不是呈持續增長趨勢,人口自然增長率在2017以后逐年下降,年齡結構沒有優化,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2.B 解析:人口負增長會導致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負擔加重、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對此可以增加服務型機器人的研發,④正確;我國本身人口數量較多,不能依靠大量接納外來移民來解決人口問題,②錯誤;鼓勵人口流入大城市會導致人口分布不均衡,無法解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①錯誤;可以通過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來讓問題得到緩解,③正確。故選B。13.A 解析:我國共有56個民族,民族分布特點為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東北部地區,A正確,B、C、D錯誤。故選A。14.D 解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甲為青海省,乙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丙為吉林省,丁為內蒙古自治區,屬于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是乙、丁。故選D。15.D 解析:由上題分析可知,丁為內蒙古自治區。賽馬、摔跤、射箭等競賽活動是內蒙古自治區的傳統體育活動,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四到初八,內蒙古自治區的牧民會舉行那達慕節,期間牧民們聚集在草原上,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競賽,以表達豐收的喜悅。故選D。16.(1)曾母暗沙 (2)長江 (3)渤(4)臺灣(5)中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太平洋,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多良港,利于發展海洋事業。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直接往來,且古有“絲綢之路”,現有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線,更方便了對外交流及貿易往來。17.(1)非 強(2)印度 南(3)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能力提升1.D 解析:材料中“96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體現了我國陸地面積廣闊,不能體現出我國地跨寒、溫、熱三帶,不能體現河流湖泊數量眾多,而且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D正確,排除A、B、C。故選D。2.C 解析:“300萬平方千米的澎湃”體現了我國海域面積大,海水為咸水,無法提供充足的水資源,①錯誤;我國海域面積大,可以利用海洋發展海上交通和開發海洋資源,故為我國提供了便利的海運條件、大量的海產品和豐富的油氣資源,②③④正確。故選C。3.A 解析:由圖可知,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受緯度位置影響,氣候差異明顯,致使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因此才會有“冰與火”的差異,A正確;海陸位置、地形、地勢和人類活動不是影響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因素,B、C、D錯誤。故選A。4.C 解析:中國與韓國不接壤,A錯誤;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日本是發達國家,兩國合作屬于“南北對話”,B錯誤;日本傳統服飾和服,深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C正確;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D錯誤。故選C。5.B 解析:讀圖可知,圖中的曲線傾斜程度越大(斜率越大)代表人口的增長速度越快,比較1953—1964年、1964—1982年、2000—2010年、2010—2020年四段線段的斜率可知,1964—1982年的線段斜率最大,故1964—1982年人口的增長速度最快。綜上,A、C、D錯誤,B正確。故選B。6.D 解析:我國不斷調整人口生育政策是為了保持適度的人口增長速度,減少由于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而產生的人口問題,①正確;提高老齡人口的平均壽命要求不斷改善我國的醫療條件、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改善生活環境等,與我國人口政策無關,②錯誤;生育政策的調整主要是為了解決人口出生率的問題,與人口分布關系不大,③錯誤;不斷調整人口生育政策是為了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條件相適應,進而促進人口與社會經濟均衡發展,④正確。故選D。7.A 解析:那達慕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云南傣族的傳統活動,賽龍舟是漢族的傳統活動,長鼓舞是朝鮮族的傳統舞蹈。故選A。8.C 解析:“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描述的是甘肅玉門關;“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述的是內蒙古的草原景觀;“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描述的是浙江杭州西湖的景觀。故選C。9.(1)A 俄羅斯(2)蒙古 那達慕(那達慕節或那達慕大會)(3)臺灣 玉(4)粵 南10.(1)指標:人口密度。標注略。(2)第④層級:300~550。標注略。(3)江蘇人口密度大于550人·km-2,符合⑤圖例;青海小于10人·km-2,符合①圖例。填繪略。(4)我國的人口地理界線為B黑河—C騰沖一線,分布特點: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畫圖略。(5)如: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氣候高寒,人口稀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