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時 日本 東南亞1.(2024·齊齊哈爾)關于日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氣候復雜多樣B.東西方兼容的文化C.地形以平原為主D.礦產資源豐富(2024·濱州)日本平均每天發生約5次有感地震。作為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傳統建筑在建造時會考慮到抗震因素。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和日本傳統建筑景觀圖,完成2~3題。2.日本地震頻發是因為地處 ( )A.亞歐大陸內部B.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C.四面臨海的位置D.低緯度地區3.關于日本傳統建筑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建筑材料較重 ②建筑材料較輕 ③樓層較少 ④樓層較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2024·綏化)日本的工業集中分布在 ( )A.日本海沿岸B.北海道北部C.九州島南部D.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2023·云南)中南半島因在中國以南而得名,與我國山水相連。讀中南半島示意圖,完成5~6題。5.詩句“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反映了中南半島 ( )A.山河相間,縱列分布B.地勢特征為南高北低C.河流都發源于青藏高原D.河流均向南注入太平洋6.據圖判斷,影響中南半島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緯度位置 ②地形 ③海陸位置 ④河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龍東地區)在高溫多雨的氣候影響下,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麥 C.玉米 D.大豆8.(2024·牡丹江)下列旅游資源位于東南亞的是 ( )A.地中海陽光沙灘 B.巴厘島 C.尼羅河風光 D.夏威夷海濱9.(2024·綏化)讀東南亞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東南亞位于亞洲的 部。 (2)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A 群島兩大部分。 (3)中南半島因位于 (國家)以南而得名。 (4)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 、 的特點。 (5)B 海峽是西亞、非洲石油運輸到東亞的重要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新考法 生活情境】(2024·蘭州)壽司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飲食,一般用紫菜裹著米飯制成,中間包有魚、蝦等各種佐料。讀日本簡圖,完成1~2題。1.水稻喜溫耐熱,生長需要較多水分。日本適合水稻生產的自然條件是 ( )A.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大,降水豐富B.以熱帶、亞熱帶氣候為主,熱量充足C.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D.平原面積廣大,便于耕作2.日本壽司以各種海鮮為佐料,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東亞島國,海岸線漫長 ②海運發達,海鮮進口便利 ③海洋漁業資源豐富 ④國民喜食海鮮,市場廣闊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024·保定模擬預測)新潟(xì)縣位于日本本州島中北部,三面環山,四季分明,是日本降雪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下圖示意新潟縣位置、年均積雪量與地形分布。據此完成3~5題。3.該縣年均積雪量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 )A.自東南向西北遞減 B.自西北向東南遞減C.自西南向東北遞減 D.自東北向西南遞減4.影響該縣年均積雪量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5.冬季為新潟縣帶來降雪的盛行風是 ( )A.東南季風 B.西北季風C.西南季風 D.東北季風(2024·長沙)中老鐵路北起中國云南昆明,穿越連綿山區,南至老撾首都萬象。據此完成6~7題。6.中老鐵路沿線見到的景象可能有 ( )A.平原廣闊 B.冰川廣布C.山河相間 D.海岸沙灘7.從老撾出發的貨運班列中,貨物占比最大的可能是 ( )A.咖啡 B.芯片C.奶制品 D.汽車(2024·煙臺)愛好地理的小明從網上查到了一幅蘇門答臘島及附近區域略圖。據此完成8~11題。8.從圖中可知該島 ( )A.位于低緯度地區 B.氣候干旱C.地勢東高西低 D.海岸線平直9.小明發現蘇門答臘島物產豐富。圖中(106°E,2°S)附近分布的是 ( )A.天然橡膠 B.油棕C.石油 D.錫礦10.小明推測蘇門答臘島是地震多發區,圖中能支持該觀點的信息是 ( )A.礦產豐富 B.沼澤廣布C.火山較多 D.河流較多11.小明對該島地震多發的原因作出以下解釋,合理的是 ( )A.該島四面環海,地殼活躍B.該島地勢起伏大,滑坡、泥石流多C.該島位于板塊內部,地殼穩定D.該島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12.(2023·通遼)【識區域 知工業】下圖為日本簡圖。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日本最大的島嶼是A ,被稱為“硅島”的是B 。 (2)日本兩大對外貿易港口是C 、 D 。 (3)日本主要的工業部門有 、 等。 (4)下列框圖可以用來解釋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將代表下列內容的數碼填入框圖中,使框圖完整。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②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產品主要出口④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13.(2024·陜西)東南亞熱帶水果種類多,全年鮮果不斷,產量及出口量大。近年來,我國進口的熱帶水果主要來自東南亞。下圖為東南亞位置及海上航線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東南亞全年鮮果不斷主要得益于當地優越的氣候條件。下圖為東南亞熱帶水果主產區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據此描述該氣候的特征。(2)簡述東南亞相較于世界其他熱帶地區,其向中國大量出口熱帶水果的優勢。(3)東南亞水果可通過海運出口到世界各地,從交通方面說明東南亞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詳解答案】基礎夯實1.B 解析: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礦產資源匱乏;文化東西方兼容;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氣候較為單一。故選B。2.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A錯誤,B正確;日本地震頻發與其四面環海,位于什么緯度范圍沒有關聯,C、D錯誤。故選B。3.C 解析:由上題可知,日本地震頻發,為了抵御地震等自然災害,其傳統建筑具有建筑材料較輕、樓層較少等特點,②③正確,①④錯誤。故選C。4.D 解析:日本是一個礦產資源十分缺乏、國內市場又狹小的國家,工業集中分布在海運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這些地區交通便利,有利于進口原料和出口工業產品,其余地區的工業很少分布。故選D。5.A 解析:該詩詞反映出中南半島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河流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地表形態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A正確;中南半島地勢北高南低,B錯誤;河流并不都發源于青藏高原,C錯誤;紅河、湄公河、湄南河注入太平洋,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注入印度洋,D錯誤。故選A。6.D 解析:中南半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因此,影響中南半島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河流。故選D。7.A 解析:水稻對熱量和水分的要求較高,東南亞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符合水稻生長需求,故東南亞主要的糧食作物為水稻。故選A。8.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地中海沿岸陽光沙灘屬于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巴厘島位于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尼羅河風光在北非的埃及,夏威夷海濱位于美國。故選B。9.(1)東南(2)馬來(3)中國(4)山河相間 縱列分布(5)馬六甲能力提升1.C 解析:日本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C正確;日本無溫帶海洋性氣候,也無熱帶分布,平原面積狹小,A、B、D錯誤。故選C。2.A 解析:日本是東亞島國,四面環海,海岸線漫長,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種類豐富,國民喜食海鮮,市場廣闊,①③④正確;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島國,海洋水產資源豐富,海鮮無需進口,②錯誤。故選A。3.A 解析:從圖中年均積雪量等值線分布可得出,該縣年均積雪量大體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故選A。4.C 解析:日本冬季盛行的是西北風,從圖例可知,新潟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部主要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故受地形地勢影響,C正確;從圖中看,降水沒有隨緯度、海陸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受緯度和海陸影響較小,A、B錯誤;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小,D錯誤。故選C。5.B 解析:冬季,日本主要盛行的是西北風,新潟位于冬季風山地迎風坡,冬季降雪多。故選B。6.C 解析:中南半島的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山脈走向多為南北走向,所以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C正確;該地地形以山地為主,排除A;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冰川廣布的說法錯誤,排除B;老撾屬于內陸國,不能見到海岸沙灘,排除D。故選C。7.A 解析: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咖啡屬于熱帶作物,可能在貨物中占比最大,A正確;該地乳畜業不發達,奶制品少,老撾屬于發展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及工業不發達,芯片和汽車占比可能性小,排除B、C、D。故選A。8.A 解析:根據圖可知,該島的位置主要位于南緯5°到北緯5°,故為低緯度地區,A正確;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B錯誤;由圖可知地勢西高東低,C錯誤;根據島嶼輪廓可知,海岸線彎曲,D錯誤。故選A。9.D 解析:找到圖中(106°E,2°S)的位置,可知主要分布的是錫礦。故選D。10.C 解析:蘇門答臘島是地震多發區,礦產豐富、沼澤以及河流分布與地震沒有直接關系,A、B、D錯誤;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塊交界處,C正確。故選C。11.D 解析:地殼運動與海陸位置沒直接關系,A錯誤;“該島地勢起伏大,滑坡、泥石流多”說法正確,但是與地震多發無關,B錯誤;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發生火山、地震,C錯誤,D正確。故選D。12.(1)本州島 九州島(2)橫濱 神戶(3)電子 汽車(鋼鐵、造船、化學、機械等)(4)如下圖:13.(1)全年高溫多雨。(2)距離近,運輸成本低;品種多、品質好、口味獨特等。(3)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其中馬六甲海峽是聯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