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家務》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 “做家務” 的生活情境,經歷編制 2 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 2 的乘法口訣的含義。能夠熟練運用 2 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乘法口訣的結構和規律,體會乘法口訣的簡潔性和便利性。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編制口訣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方法和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 2 的乘法口訣的意義,掌握 2 的乘法口訣的編制方法。能熟練運用 2 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教學難點發現 2 的乘法口訣的規律,理解口訣中兩個因數與積的關系。能夠靈活運用 2 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三、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四、教學過程情境導入教師展示主題圖 “做家務”:“同學們,看這幅圖,小明在幫媽媽做家務,他正在擺筷子呢。一雙筷子有 2 根,那你們能幫小明算一算,2 雙筷子有幾根?3 雙呢?”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思考問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編制 2 的乘法口訣。探究新知擺筷子,列算式讓學生拿出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1 雙、2 雙、3 雙…… 筷子的數量,教師在黑板上記錄:1 雙筷子有 2 根,列出算式 1×2 = 2 或 2×1 = 2;2 雙筷子有 2 + 2 = 4 根,列出算式 2×2 = 4;3 雙筷子有 2 + 2 + 2 = 6 根,列出算式 3×2 = 6 或 2×3 = 6…… 依此類推,直到擺出 9 雙筷子的數量,并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編制 2 的乘法口訣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同學們,我們列出了這么多關于 2 的乘法算式,為了方便記憶,我們可以把它們編成口訣?!?以 1×2 = 2 為例,教師講解:“一二得二,這里的‘一’表示 1 個 2,‘二’就是積,‘得’是連接詞?!?然后讓學生根據 2×2 = 4 嘗試編制口訣,學生可能會說出 “二二得四”,教師給予肯定并板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仿照前面的方法,編制剩下的 2 的乘法口訣,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小組討論。小組匯報編制結果,教師在黑板上依次板書: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一六得六、一七得七、一八得八、一九得九。理解口訣的意義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口訣中的每個數字都表示什么意思呢?比如‘二四得八’,‘二’表示什么?‘四’呢?‘八’又是什么?” 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請小組代表回答。教師總結:“口訣中的第一個數字表示有幾個 2,第二個數字是 2,最后的數字是它們的乘積?!?br/>讓學生齊讀 2 的乘法口訣,讀的時候強調口訣的節奏和韻律,幫助學生記憶。鞏固練習對口訣教師說口訣的前半句,如 “二六”,讓學生接后半句 “十二”;然后交換,教師說后半句,學生說前半句。通過對口訣的游戲,讓學生熟練掌握 2 的乘法口訣。開火車計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些 2 的乘法算式,如 2×5、2×8、2×9 等,讓學生按座位順序依次站起來回答,其他學生當小評委,判斷回答是否正確。這樣既可以鞏固乘法口訣的運用,又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創設情境:“一個小朋友有 2 只手,8 個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手?”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列出算式并運用口訣計算出結果。請學生上臺板演并講解解題思路,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先分析題意,找出數量關系,再選擇合適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幫小明擺筷子,學習了什么新知識呢?” 讓學生自由發言,總結 2 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意義、記憶方法以及如何運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強調:乘法口訣是我們計算乘法的好幫手,大家要多練習,熟練掌握。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可以用 2 的乘法口訣解決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實用性。作業布置讓學生回家后,把 2 的乘法口訣背給家長聽,并和家長一起玩對口訣的游戲。完成教材上相關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的 2 的乘法口訣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