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如歌的行板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在音樂知識學習方面,能夠理解室內樂概念,掌握《如歌的行板》的音樂結構特點與音樂情緒表達。(2)通過聆聽、討論、演唱等學習過程,提升音樂感知與分析能力,學會從音樂要素剖析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3)感受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培養對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尊重與喜愛之情,增強對音樂所傳達的人文精神的理解。教學重難點:(1)理解《如歌的行板》的音樂結構并感受其音樂情緒。(2)從音樂要素角度深入剖析《如歌的行板》的音樂特色。教學準備:(1)多媒體設備,包括音響系統、投影儀和屏幕,用于播放《如歌的行板》及相關音樂視頻。(2)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如歌的行板》音樂片段,以及《夜歌》的音頻文件。(3)關于柴科夫斯基及其作品《如歌的行板》的背景資料和講義。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欣賞法、模唱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創設意境(播放大家熟悉的俄羅斯音樂)教師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俄羅斯音樂。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剛才聽到的是什么風格的音樂呢?(生:這段音樂是俄羅斯風格的)教師進一步提問:除了這首之外,你們還知道哪些俄羅斯歌曲?請試著哼唱一下吧。(學生嘗試哼唱熟悉的俄羅斯歌曲片段)教師繼續引導:通過剛才的演唱,你們覺得俄羅斯音樂有哪些特點呢?(生:充滿詩意、深情、寧靜、憂傷……)介紹作曲家播放柴科夫斯基的視頻資料及其作品劇照。教師講解:柴科夫斯基是一位著名的俄國作曲家,出生于貴族家庭。他以其善良和憂郁的性格而聞名,被譽為世界級音樂旋律大師之一,也是浪漫樂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樂不僅在俄羅斯,而且在整個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師強調:我們特別要記住他的三部著名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二、聆聽音樂《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紹背景介紹教師講述《如歌的行板》的故事背景:1869年,年輕的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一天,他聽到了窗外粉刷墻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首動人的民歌。這支淳樸優美而又婉轉凄惻的民歌深深吸引了他。第二天,柴科夫斯基找到了這位匠人,記錄下了這首民歌,并為其配上和聲,收錄在他當年編成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中。兩年后,他在創作《D大調弦樂四重奏》時,將這首民歌作為第二樂章的主題,這就是《如歌的行板》。聆聽音樂,分析主題全班一起聆聽《如歌的行板》。教師提問:你們覺得這段旋律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生:旋律委婉,給人以憂郁、沉思的印象,情緒十分壓抑。)教師進一步解釋: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構成。第一部分由三個樂段組成。其中第一樂段的旋律通過變奏手法重復了一遍,這就是第一主題,也就是《凡尼亞坐在沙發上》的民歌曲調,采用四二拍與四三拍混合的方式,但過渡非常自然流暢。再次播放第一主題片段。教師提問:從這兩段旋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音樂情緒?特別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它制造了怎樣的氣氛?(生:前一段帶有憂郁的情調,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緒則悲傷而不安。特別是大提琴撥奏的固定音型及兩個內聲部的切分音伴奏,猶如沉重的腳步聲和不斷的喘息聲,從而使憂郁不安的情緒更為突出。)故事背景補充:柴科夫斯基之所以選擇這首民歌,是因為他對民間音樂的深厚情感和對勞動人民苦難生活的深切同情。教師總結:樂曲的第三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仿佛有說不完的痛苦,又似乎在尋找解脫的方法。全班討論此曲的音樂特征及其給心靈上的震撼。(生:作品色彩憂郁、朦朧、暗淡,旋律淳樸優美而又婉轉凄惻,似訴說、似哭泣、似嘆息。)教師提問:為什么這首曲子會讓人感到如此深刻的哀愁和絕望?(生:可能是因為柴科夫斯基用音樂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教師點評:確實,這首曲子通過其深沉優美的旋律,揭示了人生的艱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重點聆聽第一主題音樂并學唱老師帶領同學們學唱第一主題的旋律。(教師先示范,然后逐句教唱,同學們跟唱)學生們進行小組練習,并在全班展示學唱成果。(各小組依次演唱,教師給予反饋和鼓勵)教師提問:通過學唱這個主題,你們覺得它傳達了怎樣的一種情感?(生:有一種深深的憂郁和無奈,仿佛在傾訴內心的痛苦。)三、了解室內樂及其相關音樂知識室內樂的定義與種類教師講解:室內樂最初是指在客廳或房間內演奏的“家庭式”音樂,以區別于宗教音樂及大型交響樂、歌劇、舞劇音樂。現在的室內樂,是指各種器樂重奏曲及聲樂中的浪漫曲、重唱曲。在室內樂作品中,弦樂四重奏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通常,弦樂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個聲部組成。教師進一步闡釋:弦樂四重奏的特點在于其溫暖和諧的音色,能夠很好地表現細膩的情感變化,適合演繹復雜的音樂織體。教師提問:為什么弦樂四重奏被認為是室內樂的重要形式?(生:因為它的音色溫暖和諧,能夠很好地表現復雜的情感。)教師總結:確實,弦樂四重奏的這種特點使其成為室內樂中的重要形式。四、欣賞本課歌曲《夜歌》,并進行模唱播放歌曲《夜歌》教師播放歌曲《夜歌》。教師提問:你們聽過這首歌曲嗎?歌詞的前半部分意在寫景,以鋪墊壓抑、凄涼的氣氛;歌詞的后半部分是主題所在,即游子孤獨地流落異鄉,落葉歸根的強烈思緒促使他產生回歸故鄉的愿望。(生:這首歌表現了游子思念故鄉的心情。)同學們跟音樂模唱,教師糾正不準確的地方。(教師逐句教唱,同學們逐句跟唱)教師提問:通過這首歌曲,你們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感?(生:感受到了游子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對回歸的渴望。)教師點評:這首歌曲通過簡潔的歌詞和悠揚的旋律,深刻地表達了游子的思鄉之情,讓人感受到濃濃的鄉愁。課堂小結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如歌的行板》以及室內樂的相關知識,感受了柴科夫斯基深厚的音樂才華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特別是《如歌的行板》這首曲子,它通過其深沉優美的旋律,展示了人生的艱辛和對美好的向往。一首音樂能讓我們感受到如此深刻的情感,帶給我們這么多的震撼,這就是音樂的魅力。課后作業:(1)聆聽《如歌的行板》并分析第一主題的音樂特征,嘗試用文字描述你的感受和聯想到的畫面。(2)學唱《夜歌》,并嘗試在學唱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會游子思念故鄉的心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