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連城一中2024-2025學年上期高三地理月考2試卷滿分:100 分 考試時間:75 分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共16小題,共48分)“陰陽天”景觀是指所見的天空中白云與藍天各占天空的部分區域。2018年1月11日,廣州市出現“陰陽天”景觀(如下圖),天空中白云為“陰,藍天為“陽”。完成下面小題。1.“陰陽天”現象出現時,冷、暖空氣的位置可能是①冷空氣位于“陽天”一側 ②冷空氣位于“陰天”一側③暖空氣位于“陰天”一側 ④暖空氣位于“陽天”一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陰陽天”現象結束后,廣州市天氣狀況可能是A.陰雨天氣 B.空氣暖干 C.氣壓降低 D.氣溫降低圖為“赤道附近低空大氣越赤道氣流(沿經線方向)時空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3.圖示區域,低空越赤道氣流時空變化特征為A.1月份以由南向北流動為主B.7月份各地流速均快于1月份主要在春分日前后發生變向全年最快氣流通道位于印度洋4.圖示區域,受越赤道氣流影響較大的氣候類型有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③熱帶沙漠氣候 ④熱帶季風氣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南爪哇流地處爪哇島南岸,流向以自西北流向東南為主,每年6-8月反向。春季和秋季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水溫偏低,東部水溫偏高,通過海﹣氣相互作用影響近地面風向,對南爪哇流具有較大影響。如圖示意南爪哇流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題。5.6-8月,南爪哇流流向的季節變化主要取決于A.水溫季節變化 B.氣壓帶、風帶移動 C.入海徑流規模 D.海陸熱力性質差異6.南爪哇流在春季和秋季最強,主要是因為A.赤道低壓帶位置適中 B.印度洋赤道近地面西風助力C.季風正處于轉換季節 D.受入海徑流干擾最小7.6-8月,南爪哇流流經地區沿岸的表層水域A.水面高度上升 B.水溫升高 C.營養物質增加 D.鹽度不變2023年,位于內蒙古牙克石市的綽爾河上出現了一個天然大型冰盤(右圖中白色圓盤)直徑約13.5米。冰盤在水面上緩慢旋轉,就像一個天然的芭蕾舞者,吸引許多游客前往打卡。水中的渦流和寒冷的天氣是塑造冰盤的重要因素。8.圖示冰盤最可能出現在A.11月 B.7月 C.9月 D.1月9.冰盤形狀接近正圓形是因為A.河中心水溫低先凝結 B.旋轉碰撞中逐漸磨圓C.受風力侵蝕作用影響 D.碎冰相互擠壓而形成10.下列有利于冰盤形成的條件有①河流流速快 ②河道流速慢 ③平直的河道 ④彎曲的河道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哀牢山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兩大地貌區的分界線,呈西北—東南走向,長近千公里。右圖為哀牢山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指數的垂直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哀牢山的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指數A.隨海拔的升高,東坡和西坡差異越大 B.隨海拔的升高,東坡和西坡差異越小C.東坡和西坡垂直分布變化趨勢相似 D.東坡和西坡垂直分布變化趨勢不同12.哀牢山對氣候的主要作用表現在①冬季阻擋冷空氣南下,使云貴高原免受寒潮影響②夏季阻擋西南暖濕氣流,使云貴高原降水相對較少③山體相對高度大,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④地形復雜,動植物資源豐富,成為物種寶庫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圖為2020年我國某滑坡平面位移矢量圖。完成下面小題。13.該滑坡A.整體自東北滑向西南 B.滑源區的位移量最大C.流通區長度約80米 D.堆積區堆積物呈扇形14.在滑坡形成地理背景調查中,利用遙感技術可A.制定救災方案 B.獲取地震頻率C.定位救災人群 D.采集氣象信息彩虹是陽光射入空氣中的小水滴后經色散和反射而成的一種光學現象。只要空氣中有一定數量的水滴,而陽光正在觀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較暗的背景下便可能觀察到彩虹。元旦節北京時間14:00左右,小明在武漢(30°N,114°E)江灘邊欣賞噴泉時有幸看到噴泉上形成了彩虹。小明想提前與紐約(49°N,75°W)的朋友約好后,第二天將此彩虹美景直播分享給他。下圖示意武漢江灘噴泉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小明當時是站在M處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可能被清晰看到的位置是A.甲 B.乙 C.丙 D.丁16.下列北京時間中,最適宜小明為他在紐約的朋友直播分享噴泉彩虹的是A.6:00 B.10:00 C.14:00 D.18:00二、綜合題(三大題,共52分)17.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喜馬拉雅山冰川廣布,有“地表河塔與地下水塔”之稱。雅魯藏布江穿行于,,眾多山脈之間,在東部發育了大峽谷(圖1)。大峽谷地區海拔從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僅155米,全長超過500公里,是季風水汽輸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研究表明,圖1虛線框內因河流侵蝕差異使得南北兩側分水嶺位置移動不同,該處流域面積未來將出現縮小趨勢。圖2為虛線框內河段分水嶺的地形與年降水量狀況示意圖。從水循環的角度,說明喜馬拉雅山被稱為“地表河塔與地下水塔”的原因。(8分)結合圖2論證虛線框內河段流域面積未來縮小的趨勢。(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某研究團隊深入陜北黃土區,發現撂荒地和灌木林地長滿原生植物,下坡位小葉楊(落葉喬木)長勢較中坡位好,該團隊建議在當地中坡位采用小葉楊、草本和灌木按一定比例混種,以促進生態修復。下圖示意樣本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和不同坡位小葉楊土壤含水量與土層深度的關系。注:坡位是指斜坡上不同的高度或位置,通常分為上坡、中坡和下坡三個基本位置。與撂荒地和灌木林地相比,分析該地區農田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6分)與中坡位相比,推測下坡位小葉揚恢復效果更顯著的自然條件。(6分)說明當地在中坡位采用小葉楊、草本和灌木混種,而非種植單一小葉揚進行生態修復的理由。 (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鹽風化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風化現象。在基巖海岸,位于海面附近的一些巨型巖石漂礫經常遭受海水的直接拍打。潑濺到巖石表面的海水會沿著巖石風化表層的微裂隙向周圍滲透。在巖石一側表面的海水大多數會隨著后續的海浪而流失,而巖體不被海浪直接拍打的另一側,海水附著在巖石上被蒸發,鹽類就會在裂縫里結晶,晶體體積膨脹,擠壓裂縫,從而導致巖石表層逐漸松動而脫落。脫落后形成的新表面為進一步的鹽風化提供新的微裂隙條件。久而久之就形成大型風化穴。下圖為青島嶗山海岸花崗巖漂礫鹽風化穴景觀。我國西北干旱區也有豐富的鹽風化穴景觀。基巖海岸上的鹽風化穴和海蝕穴從形態上比較難以區分,根據材料從分布的部位(面向方向)角度對它們辨別,并分別解釋原因。(8分)分析西北干旱區沉積巖更容易形成鹽風化穴的自然條件。(8分)(3)簡述鹽風化現象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4分)地理月考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D D B B C A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D C B17.(1)高山地形對季風水汽抬升,降水豐富;山岳冰川廣布,儲存固態水源(冰雪融水多);發育眾多河流形成地表徑流,向河流下游輸水;地表水經斷裂帶下滲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處的含水層輸送。 (8分)(2)喜馬拉雅分水嶺南側比北側降水較多,落差較大,河流溯源侵蝕更強,分水嶺向北遷移速度更快;岡底斯山分水嶺南、北側降水與落差的差異較小,河流溯源侵蝕弱,分水嶺北移速度較慢或位置穩定;喜馬拉雅分水嶺北移逐漸靠近岡底斯山分水嶺,導致流域面積縮小。(6分)18.(1)農田灌溉,補水量大;長期耕作,土壤疏松,雨水易下滲,地下徑流儲存量大;植被覆蓋率較低,植物蒸騰作用損耗少。(6分)(2)地勢低,坡度緩,土壤肥沃;風速較小,蒸發弱;光照較弱,蒸發少;水分較多。(任答3點,6分)(3)草本和灌木需水量少,易存活;植被覆蓋率更高,保持水土效果更好;生物多樣性更豐富,生態系統更穩定。(6分)19.(1)鹽風化穴多位于背向大海(面向陸地)的一側。背向大海的一側受海浪侵蝕作用弱,但是比較干燥,海水易被蒸發,鹽類容易結晶,從而形成鹽風化穴。(4分)海蝕穴多位于面向大海的一側。面向大海(背向陸地)的一側受海浪沖洗,難以形成鹽風化穴,但海浪侵蝕作用強。容易形成海蝕地貌。(4分)(2)西北干旱區地表鹽分高,降水、霧氣、揚塵都會攜帶鹽分;西北地區沉積巖表層裂隙和空隙豐富,遇到降水后能滲透較多的含鹽水分;西北地區晴天多,大風天氣多,空氣干燥,水分更容易蒸發;西北地區沉積巖更加疏松,更容易被鹽結晶體膨脹而破壞。(8分)(3)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破壞自然景觀;破壞人類建筑;破壞文物古跡。(任答2點,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