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紅梅贊教學內容分析 《紅梅贊》由閻肅作詞,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 七聲徵調式,四四拍,單二部 曲式。歌曲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是一首贊美的抒情歌曲,音樂中多處融合了戲曲中的拖腔手法,使旋律更加優美抒情,裝飾音及附 點十六分音符的運用,細致地表達了歌詞的感情,八度跳躍記號的反復出現則加強 雖了歌曲挺拔的形象。這也是一首帶有鮮明時代色彩與深刻革命烙印的紅色歌曲 集中表現了以江姐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面對革命斗爭的嚴峻形勢,奮力抗爭、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在學習音樂時,不能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特別是對于欣賞曲目。培養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需通過“聽”“唱”“看”等手段,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體會歌曲的思想內涵,通過聽覺和視覺資料讓學生的耳、嘴、眼主動接受音樂信息。目標確定 1.能正確演唱本首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 2.通過聆聽、感受、學唱活動,讓學生明確裝飾音的作用 3.通過介紹江姐的事跡,結合歌詞,讓學生理解當時革命群眾對革命的向往,對革命曙光的渴盼。學習重點難點 1.體會歌曲表達的紅巖精神和革命內涵。 2.裝飾音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教師活動 (一)情景導入 1.以王安石的《梅花》導入。 老師:老師記得大家學過一首古詩,其中一句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首詩叫什么 大家能不能一起背誦下來 老師:我們把白梅比作素雅高潔,紅梅象征堅韌不拔、自強不息。 老師:梅花都有哪些顏色 (二)欣賞歌曲 1.聆聽歌曲。 老師:大家聽聽這首歌曲,思考:它贊揚的是哪種梅花 老師:為什么歌詞中提到紅梅盛開在“紅巖”上 歌曲中的“紅巖”有什么寓 意 等我們學習完了這首歌曲,再來揭曉答案。 2.朗讀歌詞學生活動 學生:這首詩叫《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學生:白色、粉色和紅色。 學生:贊揚的是紅梅,聽到“紅巖上紅梅開”和“紅梅花兒開”。 學生齊讀歌詞。 設計意圖 為歌曲的引申含義埋下伏筆,同時為課程結束時的教學目標做鋪墊, 讓學生帶著疑惑聆聽和感受歌曲。環節二::由于歌曲旋律起伏較大,通過手勢起伏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歌曲旋律 的起伏和情感的變化。教師活動 3.再次聆聽歌曲。 老師:這次我們不單單用耳朵聽,在聽的同時用“啊”跟隨音樂進行哼唱,并模 仿老師的手勢變化。歌曲結束以后說說你的感受。 觀察歌譜,講解裝飾音。 讓學生主動發現歌譜當中的“波浪線”和“小音符”,老師講解演唱的方法。 老師:“波浪線”被稱為波音,“小音符”叫作倚音,他們統稱為裝飾音。老師先 把裝飾音去掉演唱第一句,再加上這些裝飾音,同學們聽聽有什么區別 老師:裝飾音是音樂感情線條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塑造音樂形象,表達音 樂情感的重要手段,是形成音樂風格的重要因素。歌曲中的裝飾音起著細化情感 的重要作用,對情感的表達有無窮的力量,所使用的裝飾音不同,音樂的感覺、“味 道”也就不同了。裝飾音對豐富旋律色彩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第三次聆聽歌曲。 讓學生首先分析表層上的意義,引出為什么紅梅盛開在“紅巖”上,分析歌曲 所表達的引申含義,最后落腳到紅巖精神。 老師:你能從中領悟到紅梅的什么品格 老師:這首歌曲選自歌劇《江姐》,有哪位同學知道江姐的故事嗎 老師:江姐被關押在重慶歌樂山的渣滓洞內。江姐的故事是源自于小說《紅 巖》,而《紅梅贊》則是江姐等英雄形象的象征。歌曲首先“紅巖上紅梅開”,在艱苦 的革命歲月,堅持斗爭;“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表明革命者為革命 甘愿犧牲,忠于革命、忠于黨、忠于人民高尚品質。歌曲以紅梅報春的深刻寓意來 贊頌江姐,具有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色彩。后半段也就是從“紅梅花 兒開”起是從前半段變化發展而成。“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表示革命者向紅 梅一樣光彩照人,用它們的精神喚醒更多的人民起來,前仆后繼,迎接新春的到 來,革命的成功,在音調上更加高昂,節奏上更加明快,對未來充滿希望。 課堂總結 老師:此曲以梅花來表現江姐雖為文弱女性,卻有男子的壯志豪情、鐵骨錚 錚。《紅梅贊》用優美動人的旋律,將一個共產黨員的坦蕩心靈和壯麗情懷直接浸 入億萬聽眾的心田,激勵他們以英雄為榜樣,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為建設社會主 義的幸福生活而忘我奮斗。學生活動 學生跟隨音樂輕聲哼唱旋律,并跟著老師用手勢感受歌曲的旋律起伏。 學生:加上裝飾音旋律更好聽。 學生:感受到紅梅即使在三九嚴寒的季節里,不畏艱難,仍然朵朵盛開,讓人 們感受到春天的到來。 學生講江姐的故事,老師補充。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導入為歌曲的引申含義埋下伏筆,同時為課程結束時的教學目標做鋪墊, 讓學生帶著疑惑聆聽和感受歌曲;由于歌曲旋律起伏較大,通過手勢起伏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歌曲旋律 的起伏和情感的變化;介紹江姐的事跡,結合歌詞,讓學生理解當時革命群眾對革命的向往,對革命曙光的渴盼。板書設計 紅梅贊 波浪線 裝飾音 江姐的故事 愛國主義情感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利用周末的時間利用網絡資源觀看歌劇《江姐》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多媒體、網絡資源教學反思與改進 基于本節課堂,課堂上學生活躍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總結原因如下:1.學生對歌劇的了解單一,對旋律線的掌握不足。2.七年級學生上課還有些放不開3.下一步,利用周末時間讓學生了解歌劇《江姐》,增強學生對歌劇的認知。學習評價設計 本節課學生基本能正確演唱本首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特點;通過聆聽、感受、學唱活動,學生明確了裝飾音的作用;通過江姐的事跡,結合歌詞,學生能夠理解當時革命群眾對革命的向往,對革命曙光的渴盼,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