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二 中國的自然環境
(四)自然災害
知識清單
類型 名稱 主要分布區 防治措施(或安全防護技能)
氣象 災害 干旱 西北、華北地區 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修建水利工程,等等
洪澇 東部平原地區 若時間充足,要有序向高地等處轉移;若無法轉移,應立即爬上屋頂、大樹等高處等待救援;等等
臺風 地區 盡量避免外出;若在戶外,應避開積水區及臨時建筑物、廣告牌;等等
寒潮 除青藏、四川盆地、云貴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 加強災害監測及預報,制訂應急預案,等等
沙塵暴 地區 植樹造林,建立生態屏障;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做好個人防護,關好門窗,避免外出;室內通過灑水,開啟加濕器等方式除塵;外出佩戴好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回家后清洗面部和鼻腔;駕駛員減速慢行,打開車燈;等等
地質 災害 地震 西南和西北地區、臺灣省 地震時就近躲避,保護好頭部,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躲到易形成三角地帶的空間;走樓梯或安全通道,禁止乘坐電梯;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撤離到安全空曠的地方;若被困在廢墟下,要保存好體力,用手敲擊物品發出響聲,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儲備好地震的急救物資,例如飲用水、手電筒以及食物等。
滑坡、泥石 流、崩塌 中西部山區,以西南地區最為集中 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做好預警工作;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修筑護坡;把人口遷出災害隱患高發區;合理規劃居住區;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技能;等等 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有共性,在夏季暴雨時發生,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爬山(災害發生時,要向垂直于其前進方向的兩側高處逃生)
參考答案
東南沿海 西北、華北
情境探究
重難點自然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例:天氣與氣候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影響,氣溫是反映天氣與氣候的重要方面。天氣是短暫現象,而氣候卻是常年現象。2023年12月22日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低于往年同時期,寒潮影響范圍大。據此回答1~2題。
1.下列有關寒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因臺風引起的次生災害
B.受其影響最大的是青藏高原一帶
C.全年都有可能發生
D.屬于氣象災害
2.當寒潮天氣來臨時,我們應該 ( )
A.跑到山坡上躲滑坡
B.增加厚衣物御寒
C.打開窗戶通風透氣
D.節約用水防缺水
技巧方法
氣象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的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很大,氣象災害頻發。
(1)旱澇災害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因為季風區降水主要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風不穩定,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所以旱澇災害頻繁。
(2)寒潮與強烈的冬季風活動有關,冬季風發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所以,靠近冬季風源地的西北、東北寒潮比較嚴重。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氣溫低,受雪災影響較大。
(3)臺風發源于熱帶洋面上,所以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影響較大。
參考答案
例 1.D 2.B
核心突破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如圖為中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回答1~3題。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氣象災害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 )
A.寒潮、洪澇、干旱、臺風
B.臺風、干旱、洪澇、寒潮
C.寒潮、臺風、洪澇、干旱
D.干旱、寒潮、臺風、洪澇
2.丙氣象災害多發生在 ( )
A.西北內陸地區
B.青藏高原
C.東部平原地區
D.西南山區
3.海南幾乎不受甲類氣象災害影響的主要原因 ( )
A.地勢較高,冷空氣難以到達
B.緯度較低,遠離冷空氣源地
C.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較大
D.森林覆蓋率高,降低風速
參考答案
1.C 2.C 3.B專題十二 中國的自然環境
(四)自然災害
知識清單
類型 名稱 主要分布區 防治措施(或安全防護技能)
氣象 災害 干旱 西北、華北地區 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修建水利工程,等等
洪澇 東部平原地區 若時間充足,要有序向高地等處轉移;若無法轉移,應立即爬上屋頂、大樹等高處等待救援;等等
臺風 地區 盡量避免外出;若在戶外,應避開積水區及臨時建筑物、廣告牌;等等
寒潮 除青藏、四川盆地、云貴地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 加強災害監測及預報,制訂應急預案,等等
沙塵暴 地區 植樹造林,建立生態屏障;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做好個人防護,關好門窗,避免外出;室內通過灑水,開啟加濕器等方式除塵;外出佩戴好口罩、紗巾等防塵用品;回家后清洗面部和鼻腔;駕駛員減速慢行,打開車燈;等等
地質 災害 地震 西南和西北地區、臺灣省 地震時就近躲避,保護好頭部,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躲到易形成三角地帶的空間;走樓梯或安全通道,禁止乘坐電梯;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撤離到安全空曠的地方;若被困在廢墟下,要保存好體力,用手敲擊物品發出響聲,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儲備好地震的急救物資,例如飲用水、手電筒以及食物等。
滑坡、泥石 流、崩塌 中西部山區,以西南地區最為集中 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做好預警工作;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修筑護坡;把人口遷出災害隱患高發區;合理規劃居住區;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技能;等等 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有共性,在夏季暴雨時發生,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爬山(災害發生時,要向垂直于其前進方向的兩側高處逃生)
情境探究
重難點自然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例:天氣與氣候會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重要影響,氣溫是反映天氣與氣候的重要方面。天氣是短暫現象,而氣候卻是常年現象。2023年12月22日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低于往年同時期,寒潮影響范圍大。據此回答1~2題。
1.下列有關寒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因臺風引起的次生災害
B.受其影響最大的是青藏高原一帶
C.全年都有可能發生
D.屬于氣象災害
2.當寒潮天氣來臨時,我們應該 ( )
A.跑到山坡上躲滑坡
B.增加厚衣物御寒
C.打開窗戶通風透氣
D.節約用水防缺水
技巧方法
氣象災害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的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很大,氣象災害頻發。
(1)旱澇災害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因為季風區降水主要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風不穩定,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所以旱澇災害頻繁。
(2)寒潮與強烈的冬季風活動有關,冬季風發源于西伯利亞、蒙古一帶,所以,靠近冬季風源地的西北、東北寒潮比較嚴重。青藏高原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氣溫低,受雪災影響較大。
(3)臺風發源于熱帶洋面上,所以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影響較大。
核心突破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如圖為中國主要氣象災害分布圖,回答1~3題。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氣象災害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 )
A.寒潮、洪澇、干旱、臺風
B.臺風、干旱、洪澇、寒潮
C.寒潮、臺風、洪澇、干旱
D.干旱、寒潮、臺風、洪澇
2.丙氣象災害多發生在 ( )
A.西北內陸地區
B.青藏高原
C.東部平原地區
D.西南山區
3.海南幾乎不受甲類氣象災害影響的主要原因 ( )
A.地勢較高,冷空氣難以到達
B.緯度較低,遠離冷空氣源地
C.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較大
D.森林覆蓋率高,降低風速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