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幸福和睦的家庭第2課時 讓家更美好一、教學分析【教材分析】本框內容讓學生聯系已有知識認識家是什么?通過學習與“家”有關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中國人的家是怎樣的?由淺入深,通過本節課學生掌握怎樣建設美好的家庭,為培養學生在親子之間積極溝通的意識和能力、學會表達愛、讓家更美好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呼喚,共創美好家庭等內容奠定基礎。【教學目標】課標要求 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孝敬父母和長輩。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調適“逆反”心理。增強與家人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和能力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認同家和萬事興的家庭文化觀念,把家庭夢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道德修養:樹立家庭主人翁責任感,樹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識 法治觀念:正確處理家庭矛盾和沖突 責任意識:意識到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增強傳遞家庭美德的主動性,為構建和諧家庭出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怎樣建設美好家庭。教學難點:建設美好家庭的重要性。二、導入新課教師展示:(PPT圖片+文字)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教師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親情的名言?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過渡:同學們回答得很好。美好的家庭需要建設,需要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怎樣建設美好家庭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三、新課講授怎樣建設美好家庭?教師:播放三個不同家庭模式相關視頻。教師提問: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方式有何不同?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我們不能否認親情的存在。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教師:播放“讓愛恰到好處”相關視頻。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有時我們可能因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時我們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親情。只要我們用心體悟就會發現,家人間的愛蘊含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教師提問:閱讀教材P31小強與媽媽的“碰撞”,處于青春期的我們,需要獨立地作決定和處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與父母的關系也會發生變化。有的比較平和,有的比較激烈。 如果你是小強,你會怎么做?這帶給我們哪些啟示?提示:(1)我會接受媽媽的建議,帶上外套,需要時穿上。(2)和聲細語地與父母商量問題,就不會輕易遭到反對;耐心解釋,溝通之中得到理解。與父母發生矛盾時,要耐心解釋,讓父母聽得進去…教師: 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有時難以避免。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有事多商量,主動化解矛盾,增進情感。歸納總結: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相互關愛、彼此尊重。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愛是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在接受關愛的同時,也要學會回報愛。對父母長輩,我們要孝順敬重;對兄弟姐妹,我們要相攜相助。教師展示:(ppt圖片)教師提問:分析這些家規、家訓的內容,這對建設美好的家庭有何啟示?學生代表回答:建設美好的家庭,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家庭是道德養成的起點。我們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教師總結: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公民的法定義務。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教師:播放視頻教師提問:視頻中爸爸發脾氣帶給你哪些啟示?該怎樣協調這種關系呢?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在家庭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教師展示: (ppt圖片)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于養成勞動習慣,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強家庭責任意識,建設和諧家庭。建設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角色,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相互協作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們要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強家庭責任意識,為家庭建設作出貢獻。教師歸納:怎樣建設美好家庭?需要用心體味親情之愛;需要學會愛、奉獻愛;需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需要家庭成員共同承擔責任。四、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