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代史伶官傳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課文重點實詞、虛詞及各種文言現象;疏通文章大意。2、理解作者的觀點及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手法;解讀作者的深刻寓意。3、理解文章的論證美。4、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興趣;教給學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教學重點深挖歷史興衰成敗的教訓。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的史學觀點,及文本以史鑒今、對比論證的手法。教學方法誦讀法——通過誦讀,對本文在音韻上有一定的掌握,同時培養較好的文言語感;討論法——通過讓學生對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得出結論;舉一反三法——通過對本文的分析,引申到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教學過程一、知人明史,引發思考1、導入 同學們好!唐朝滅亡后,我國歷史再次進入到一個大分裂大動蕩的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政權更迭頻繁,戰事不斷,人民生活困苦。在那個時期,有一位軍事天才,李存勖,驍勇善戰,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之人。可是他建立后唐王朝,稱帝僅四年,便身死國滅,這又是為什么呢?北宋文宗歐陽修以史學家的深刻、政治家的敏銳、文學家的生動為我們解讀了這一歷史事件,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2、解題。伶: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伶官: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做伶官。序:為一種文體,相當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編者的“按語”,它的內容或是提綱挈領地評價該書內容,或者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便有助于讀者理解下面有關書或文的內容。《伶官傳》記敘了五代時期后唐莊宗李存勖寵幸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亂政誤國的史實。莊宗喜好音樂戲曲,寵愛伶人,封許多伶人做了官,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壞,后發生暴亂,伶官郭從謙帶人圍困莊宗并將他亂箭射死,李克用謫親子孫全被誅殺。本文就是基于這樣的史實而寫的序。二、初步朗讀,理解文意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文意。2、對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句子進行解疑。2、找出文章的論點和論據和結論。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依據:莊宗得天下與失天下。結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三、提要鉤玄,研讀文本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⑴篩選信息,明確內容。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⑵小組討論、交流:在得天下的過程中,具體寫了哪幾件事?908年,23歲,受命繼志。913年,28歲,系燕父子以組。923年,38歲,函梁君臣之首。⑶寫受箭時,作者用了一系列動詞:受、藏、請、盛、負、納,從這些動詞可以看出莊宗對父親遺命的態度是:恭恭敬敬。⑷23歲襲晉王之位,先后攻燕國,破幽州,滅梁國,何等的雄姿英發。其意氣之盛,又是何等的壯闊!以至于舉天下之豪杰,都莫能與之爭!思考:后唐莊宗為什么能夠獲得成功,建立后唐?用原文的話來回答。參考:后唐莊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著三支箭的鞭策,他懷著一股報仇的信念,時刻恭敬地面對父親的遺愿。用原文的話來說就是“憂勞可以興國”。2、“與其所以失天下”⑴篩選信息,明確內容。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⑵計算一下,莊宗得天下,用了15年,作者寫得很詳細,可見得天下之不易和付出的艱辛。而失天下只用了3年!思考:為什么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就身死國滅?用原文的話來回答。參考:后唐莊宗獲得成功之后,沒有了奮斗的方向,于是貪圖安逸,親近伶官,導致身死國滅。用原文的話來說就是“逸豫可以亡身”。3、“抑本其成敗之跡”理解作者的認識:“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皆自于人歟”。呼應篇首主旨:“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闡明作者的史學觀點。四、歸納文本,總結提升1、文章主旨:文章總結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的道理。諷諫北宋王朝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這是心憂國事的政治家機智巧妙而又委婉的勸諫藝術。全文的脈絡非常清楚,作者首先提出觀點,然后進一步用事例論述,最后得出了結論。觀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論述:得(盛)—三矢—恭敬;失(衰)—伶官—寵幸。結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五、不拘文本,延伸拓展1、我們說以史為鑒,這是史論的目的所在。莊宗因溺愛伶官誤國,最后身死國滅,讓人惋惜。那么歐陽修寫此篇的當世意義就在于對當世君主的警醒。請同學們在古今歷史上尋找一些事例來加以補充說明。楚懷王貪婪成性,閉目塞聽,棄屈子的諍言于不顧,最后落得個客死他鄉的結果。南唐后主沉迷于詩畫歌舞中,不理朝政,最后落得個亡國奴的悲慘命運。夫差縱情于聲色犬馬,酒池肉林中,不思國事,最后只能是自刎而死的下場。唐玄宗重色思傾國,三千寵愛于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最后天寶危機,釀成安史之亂。一個個王朝如四季般不斷輪回,一幕幕悲劇如連續劇般不斷不演,讓人唏噓!歷史就像一位老者,時時警醒著我們!所以,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而唐太宗吸取前人教訓,虛心納諫,勵精圖治,迎來“貞觀之治”,名垂青史。齊威王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意見,興利除弊,換來了諸侯“皆朝于齊”的盛世局面。所以,興衰成敗,不在天命,而在人事。2、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正是要以“以人為鏡”的力量正視自己的行動。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伶人”呢?找一兩個學生回答。(手機、小說書)六、結語:可見,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經世致用。將這些興亡規律帶給我們的啟示,用來指導我們當下的生活。優秀的文學作品就如火炬在前,一直照亮我們的漫漫人生路,謝謝。七、作業將本課的文言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板書設計: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依據:莊宗得天下與失天下。 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結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