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紹初教育集團期中測試八年級 社會學科 總分:100分 考試時間:100分鐘一、判斷題(共8題,共8分。正確用T表示,錯誤用F表示。)1. 中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 )2.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具體舉措。 ( )3. 上海位于東部沿海地區,是全國的文化中心。 ( )4.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 )5.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6. 甲午戰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破產。 ( )7. 戊戌變法告訴我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 ( )8. 義和團運動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進步性。 ( )二、選擇題(共20題,共40分。單項選擇,多選、不選不給分。)9. 林則徐在查禁鴉片的同時,派人收輯、翻譯外文資料,積極“開眼看世界”。他所主持編譯的《四洲志》簡述了世界4大洲30多國的地理、歷史、政情,是當時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世界地理志。最能體現這一著作思想的是 ( )A. 天朝上國 夷夏大防 B. 探求域外 師夷長技 C. 振興工商 實業救國 D.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10. 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英國割取香港,意味著獲得了經營中國的基地,而五口開放則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內地的孔道。這反映了( )A. 外國侵略勢力已深入腹地 B. 英國實現獨自經營中國的目的C. 香港主權在此時完全淪喪 D. 中國獨立主權完整性遭到破壞11. 1854年英國《克勒拉得恩伯爵致駐華公使包令函》提到: “自從條約締結以來,因我們對華通商的擴展有限,感到許多失望……屆時將有權要求中英條約的修改……”這表明( )A.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B. 《南京條約》帶來客觀積極影響C. 英國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D. 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2.如圖是中國近代史上被迫開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圖。它反映出西方列強的侵華特點( )A. 由內地擴大到沿海地區B. 由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C. 沿海地區和內地同時開放D. 局限于東南沿海地區13. 同治十三年,李鴻章奏: “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 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 炮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為應對“強敵”,李鴻章采取的策略是( )A. 學習西方技術,以圖自強 B. 固守傳統之道,以靜制動C. 改革政治體制,確立民權 D. 運籌外交謀略,以夷制夷14. 漢陽鐵廠是中國第一個近代化鋼鐵企業,1890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興建。在向英國購買機器設備時,英方建議先化驗礦石。張之洞曰: “以中國之大,何所不有,豈必先覓煤鐵而后購機爐 但照英國所用者購辦一分可耳?!焙髞戆l現國內鐵礦開采的礦石含磷量偏高,結果所煉鋼料不符合鐵路鋼軌的要求,鋼鐵生產陷入困境。由此可知( )A. 近代工業抵制外國資本主義擴張 B. 外國資本主義阻礙了民族工業發展C. 洋務工業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D. 洋務派官僚草率決策影響企業效益15. 十九世紀末英國《每日新聞報》報道: “中國和日本分別代表著封閉與開化兩股勢力,西方國家自然會更親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終戰勝的機會,西方都應該放棄干涉的行動?!辈牧媳砻鞔藭r的中國( )A. 仍堅持閉關鎖國政策 B. 未開始向西方學習 C. 民族危機在不斷加深 D. 維新思想傳播迅速16. 下列歷史人物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是 ( )A. 民族復興 B. 進行近代化探索 C. 學習西方技術 D. 開展軍事化改革17. “我之廉價工人,彼亦得而使用; 我之豐富原料,彼亦得而購買,就地制成,就地賣出,運費既省,關稅無多,我之便利即彼之便利”。這反映出( )A. 中國開始喪失關稅主權 B. 列強侵入長江中下游地區C. 中外建立貿易互惠關系 D. 列強侵華方式發生了轉變18. 維新派對中國封建陋俗文化進行了批判,認為婚姻應該是雙方自愿,男女雙方應該處于平等的地位,從而使男女平等的觀念開始流行。這些主張( )A. 促進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D. 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19. 1853年英國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條約》抄送給太平天國政府。太平天國的領袖們不僅沒有承認《南京條約》,并明確宣布不許再賣鴉片。這反映了: ( )A. 太平天國具有反侵略的抗爭精神 B. 《南京條約》是第一個不平等條約C. 太平天國運動具有反封建進步性 D. 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20. 孫中山認為: “(太平天國失敗)最大的原因是,他們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爭皇帝,閉起城來自相殘殺”,“那種失敗,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為避免這種現象的重演,孫中山主張( )A. 社會革命,平均地權 B. 政治革命,建立民國C. 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 土地革命,廢除剝削21. 同盟會領導的多次起義最后都失敗了。但是,每次起義都使清王朝的統治受到了打擊。革命黨人那種以滿腔熱血為革命奮不顧身的崇高精神,振奮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意志。發生于此階段的起義是( )A. 廣州起義 B. 黃花崗起義 C. 武昌起義 D. 二次革命22.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自由,擁有選舉、被選舉、請愿、訴訟等權利。這表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A. 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 B. 肯定了民主自由原則C. 保證了民主共和制度 D. 實踐了分權制衡理論23.下圖是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所載某次戰爭形勢圖,此次戰爭是( )A. 鴉片戰爭B. 甲午中日戰爭C.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D.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24.詩句“南國春意暖,北國正冰封”反映出我國( )A. 海岸線漫長曲折 B. 地形復雜多樣 C. 緯度跨度較大 D. 經度跨度較大25.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各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根據下圖,判斷下列描述符合事實的是( )①處主要地形為丘陵,盛產小麥、玉米等旱作物②地雨熱同期,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③處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此處地勢崎嶇不平④區有特色水利系統坎兒井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6. 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表述正確的是 ( )A.①為第二階梯,②為第一階梯B.③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④是棉花主產區C.①為非季風區,③為季風區D.③地年平均氣溫低于④地,②地年降水量大于①地27.下列選項中,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A.28.我們浙江省屬于南方地區,它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下列最為接近的一幅圖是( )三、綜合題(共5題,共52分)29.作為民族文化的底色,愛國主義貫通了中國歷史文化。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2分)材料一 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帷幕。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由此發端,反對外國侵略、維護民族獨立,就成為中國各階級、各民族所面臨的共同任務。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概念,有時它會帶有鮮明的階級屬性。——摘編自許增纮《近代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覺醒》材料三 梁啟超是近代愛國主義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統闡發愛國論第一人。1899年2月發表的長文《愛國論》指出: “愛國者何 民自愛其身也。故民權興則國權立,民權滅則國權亡。故言愛國,必自興民權始?!?br/>——摘編自鄭師渠《梁啟超的愛國論》(1) 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近代愛國主義的重要主題 (2分)(2) 列舉材料二中兩個歷史人物的愛國主義活動。并說明二者的愛國主義有何“鮮明的階級屬性”。(4分)(3) 根據材料三概括梁啟超愛國主義的基本主張,結合所學內容說明梁啟超為之做了什么努力 (4分)(4)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近代愛國主義的認識。 (2分)30. 辛亥風雷百年激蕩,中山遺韻萬古流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0分)材料一 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在中國的統治,揭開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頁。從此,中國不再被稱為“帝國”,而被稱為“民國”。由“帝”而“民”,標示著國家性質以及人們地位的變化。從此,閘門打開,中國匯入世界正在奔騰發展的民主主義大潮,洶涌澎湃而不可阻遏。——楊天石《帝制的終結》材料二 亞東開化中國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文材料三 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 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蔡元培挽孫中山聯(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場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 (4分)(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在“揖美追歐,舊邦新造”的過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革命成果 (2分)(3)綜合上述材料,你對孫中山先生及其領導的革命有何認識 (4分)31.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近代中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0分)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歷史事件隨著時光流逝而意義日減。鴉片戰爭則不然。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中國的現代化一日未完成,鴉片戰爭的意義就一分不會減。——摘編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材料二 費正清認為,西方是中國近代轉型的推動者。鴉片戰爭以后,西方的“沖擊”幾乎一夜之間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走向與中國的思維主題……。——摘編自費正清等著《中國對西方的反應》材料三 近代中國歷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種對西方的被動反應,而是一場應付內外挑戰的主動奮斗,將一個古老帝國改造成一個近代民族國家。——摘編自徐中約《中國的奮斗》(1) 根據材料一,概括鴉片戰爭后中國人的歷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 (4分)(2)根據材料二或材料三,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展開論述。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完整,邏輯清晰,價值觀正確。) (6分)32.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10分)材料:北京故宮始建于永樂年間。建筑所需木料,主要來自南方的川湘贛等地。伐下的巨木順江而自西向東運到揚州,然后沿運河北上運到北京地區(見下圖)。石料主要來自河北太行山區,這里盛產漢白玉。聰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下了很多眼井,冬季把井水潑到地面上,形成冰層,用旱船載石的方法把巨石運到北京……(1) 材料中的“湘” “贛”分別是指什么省份 “順江而下”說明圖中所示范圍的地勢特征 (4分)(2)太行山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請寫出該山脈東西兩側的地形區別。 (2分)(3) “旱船載石”的方法是否適用于南方 為什么 (4分)33.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10分)材料一:材料二:1894年1月,孫中山寫了一篇長達八千多字的《上李鴻章書》,建議清政府效仿西方國家改良社會、改良國家,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使孫中山對改良救國不再抱有任何幻想。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建立革命組織,是他革命生涯的起點。材料三:上海是“魅力中國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前二十名,2023數字百強市第2名; 北京是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世界一線城市。1. 分析材料一中建筑的共同風格,并從中國氣候特征的角度分析原因。 (4分)2. 根據材料二,說明孫中山救國思想的變化,并用史實說明變化的轉折點。 (4分)3. 城市是區域地理的核心,城市是歷史發展的載體。請結合材料三,任選一個城市進行介紹(2分)八年級察參考答案:1-8 TFFTTTFF9-13 BDCBA14-18 DCADA 19-23 ABBBB24-28 CBDBC29.(1)反對外來侵略(或追求民族獨立)。(2分)(2)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左宗棠收復新疆代表了地主階級的抗爭。(4分)(3)興民權,建立民族國家(民族建國)。領導公車上書,參與維新變法。(4分)(4)近代愛國主義以鴉片戰爭為開端:近代愛國主義思潮不斷演變:近代愛國主義伴隨著列強侵略而興起:不同階級詮釋的愛國主義表現不同。(任選一點得2分)30.(1)歷史意義: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近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4分,每點2分,任選兩點給4分。)(2)革命成果:成立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臨時參議院: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分)(4)認識:孫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領導的革命是中國歷史上·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是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促進了思想的解放,貢獻大于遺憾。(4分)31.(1)使命:實現中國近代化:轉折:鴉片戰爭后,中國由獨立主權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4分)(2)根據費正清觀點:中國走向近代是西方推動的(符合題意即可)論述: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的開端,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向近代社會轉型是西方推動的。(言之有理即可)根據徐中約觀點:應付內外挑戰的主動奮斗(符合題意即可)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為挽救危局,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開明的官員,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建立了近代化的軍事民用工業、建立新式海陸軍等等的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次運動是清政府內一些先進人士主動開展的,對我國近代化起到了推動作用。(6分)32.(1)湖南省,江西省,西高東低(4分)(2)以東以平原為主,以西以高原為主(2分)(3)不合適,南方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上,不易結冰(4分)33.坡頂設計:季風氣候影響顯著,降水較多。(4分)從改良(改革)到革命:建立革命團體興中會,號召驅除拋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4分)上海市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世界著名港口城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河湖眾多,氣候濕潤;金融業和高科技產業發達: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北京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地處華北平原,東近渤海: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任選一個城市,答出一點得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紹初教育集團(共同體)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檢測社會試題.docx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