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欣賞課《嘎達梅林》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欣賞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感受其音樂風格和所表達的情感。2. 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音樂的特點,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鑒賞能力。3. 通過欣賞,讓學生體會音樂所傳達的英雄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欣賞并理解《嘎達梅林》的音樂內涵,感受其旋律、節奏及情感的變化。2.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蒙古族音樂的獨特風格,理解歌曲所蘊含的歷史和文化意義。三、教學方法講授法、欣賞法、討論法、體驗法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音響設備、蒙古族特色樂器(如馬頭琴)模型五、教學過程(一)導入1. 展示蒙古族草原風光的圖片和視頻,播放一段蒙古族音樂作為背景。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美麗的畫面,聽一聽這獨特的音樂。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風光和音樂嗎?生:蒙古族。師:非常好!那你們對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生 1:蒙古族住蒙古包。生 2:他們喜歡騎馬。師:今天,我們要欣賞一首蒙古族的經典音樂作品——《嘎達梅林》。(二)初聽全曲1. 播放《嘎達梅林》的音頻,讓學生安靜聆聽。師: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這首音樂,想象一下它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場景?2. 初聽結束后,引導學生分享初步的感受。師:音樂聽完了,誰來說說你的感受?生 1:感覺很宏大。生 2:有一種悲壯的感覺。(三)背景介紹1. 用簡潔的語言講述嘎達梅林的故事。師:《嘎達梅林》這首歌曲背后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嘎達梅林是蒙古族的一位英雄,他為了保護草原和人民,勇敢地與侵略者斗爭。同學們,你們覺得嘎達梅林是一個怎樣的人?生 1:他很勇敢。生 2:他很有正義感。(四)分段欣賞1. 第一段欣賞(1)播放第一段音樂。師:我們先來欣賞第一段,聽聽這段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有什么特點?(2)引導學生感受旋律的悠揚和節奏的緩慢。師:誰能說一說你對這段音樂的感受?生 1:旋律很優美,讓人感覺很寧靜。生 2:節奏比較慢,好像在訴說著什么。師:這段音樂可能在描繪什么呢?生:可能是在介紹美麗的草原。2. 第二段欣賞(1)播放第二段音樂。師:接下來聽聽第二段,和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2)引導學生感受節奏的加快和旋律的激昂。師:這一段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生 1:節奏變快了,很緊張。生 2:旋律很激昂,好像在戰斗。師:那這可能是在表現什么場景?生:可能是嘎達梅林帶領人們戰斗。3. 第三段欣賞(1)播放第三段音樂。師:這是第三段,大家聽聽它有什么特點?(2)引導學生感受旋律的悲壯和深沉。師:誰能形容一下這段音樂?生 1:感覺很悲傷。生 2:有一種懷念的情感。師:這段音樂可能表達了什么?生:可能是在懷念嘎達梅林,或者是對草原未來的擔憂。(五)整體感受與討論1. 再次完整播放《嘎達梅林》。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再聽一遍這首樂曲,感受它的整體魅力。2. 組織學生討論。師:通過欣賞這首樂曲,你對蒙古族音樂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生 1:蒙古族音樂很有力量。生 2:能表達出豐富的情感。(六)拓展活動1. 讓學生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的情感。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用一些簡單的動作來表現這首音樂的情感。2. 學生展示,互相評價。(七)課堂小結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師:今天我們欣賞了《嘎達梅林》,了解了嘎達梅林的故事,感受了蒙古族音樂的魅力。2. 鼓勵學生課后繼續了解蒙古族文化。師:希望同學們課后能更多地去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音樂。六、教學反思在這節 《嘎達梅林》欣賞課教學中,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成功之處:1. 導入環節通過展示圖片和播放音樂,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對蒙古族音樂的興趣。2. 背景介紹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歌曲的內涵,為欣賞音樂奠定了情感基礎。3. 分段欣賞時,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和提問,幫助學生感受到了每段音樂的特點和所表達的情感。不足之處:1. 在引導學生表達對音樂的感受時,部分學生的語言較為匱乏,今后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2. 拓展活動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樣化,讓更多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3. 對于蒙古族音樂特點的總結可以更加深入和系統,讓學生有更清晰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表達和展示,以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