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聽賞)電閃雷鳴波爾卡》教案教材內容課型新授課課時1 課時(40 分鐘)教學目標審美感知學生通過聆聽與感受,能體會《電閃雷鳴波爾卡》的熱烈歡快情緒,感知音樂的魅力。藝術表現學生可以準確哼唱音樂主題,并用打擊樂器或聲勢動作表現音樂,提升藝術表現力。創意實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發揮創意,用多種方式表現音樂場景,培養創新思維。文化理解了解波爾卡舞曲的起源與特點,感受作曲家小約翰 施特勞斯的音樂風格,增強文化素養。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樂曲的風格特點,熟悉音樂主題,理解波爾卡舞曲的節奏特點。教學難點用合適的方式準確表現音樂中的 “電閃雷鳴” 情景,體會音樂的強弱變化。教學方法講授法、欣賞法、演示法、實踐法、討論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如鼓、鈸等)、音響設備教學過程趣味導入(5 分鐘)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進入一個神奇的音樂世界。在開始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狂歡節,人們都在歡快地跳舞。突然,天空中出現了一些變化,一會兒電閃,一會兒雷鳴,但這并沒有影響大家的興致,反而讓這場狂歡變得更加熱鬧。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播放一段暴風雨來臨前人們在狂歡節上跳舞的視頻片段,視頻中天空逐漸變暗,遠處有閃電劃過,偶爾傳來雷聲,但人們依舊歡快地跳舞。播放結束后,老師提問:“同學們,在這個視頻里,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描述視頻中的場景和自己的感受,從而引出本節課要欣賞的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知識新授(8 分鐘)介紹樂曲老師微笑著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這首《電閃雷鳴波爾卡》是由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約翰 施特勞斯創作的。波爾卡是一種起源于波希米亞的民間舞蹈,它節奏明快,充滿活力,在 19 世紀中葉的時候非常風行于歐洲。這首樂曲將波爾卡的節奏特點與電閃雷鳴的情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非常有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歡快的舞蹈中,突然出現電閃雷鳴,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場景呢?”初聽全曲老師播放《電閃雷鳴波爾卡》的音頻,讓學生安靜地聆聽,同時引導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樂曲的整體情緒、速度和節奏。聽完后,老師提問:“同學們,聽完這首樂曲,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樂曲的速度是快還是慢?節奏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分段賞析(15 分鐘)主題一賞析再次播放樂曲的第一部分,引導學生聆聽并哼唱音樂主題,感受其節奏和旋律特點。老師說:“同學們,現在我們來仔細聽一聽樂曲的開頭部分,這就是這首樂曲的第一個音樂主題。大家試著跟著哼唱一下,感受一下它的節奏,就像我們在跳舞一樣。” 播放結束后,老師提問:“這個主題的節奏是怎樣的?讓你們聯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主題節奏的輕快活潑,聯想到人們在狂歡節上歡快跳舞的場景。主題二賞析接著播放樂曲的第二部分,引導學生關注其中模仿電閃雷鳴的音響效果。老師生動地描述:“同學們,現在暴風雨要來了,注意聽音樂里有哪些聲音像閃電和雷聲。” 播放結束后,讓學生分享自己聽到的聲音,并模仿這些聲音。然后,老師用鼓和鈸等打擊樂器示范如何表現電閃雷鳴,如用鼓的重擊聲模仿雷聲,用鈸的摩擦聲模仿閃電。邀請學生上臺嘗試用打擊樂器或聲勢動作(如拍手、跺腳等)表現音樂中的電閃雷鳴情景,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完整聆聽再次完整播放樂曲,讓學生跟隨音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哼唱、身體擺動、打擊節奏等)參與表現,進一步感受樂曲的魅力。老師鼓勵道:“同學們,現在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動起來,把自己想象成在狂歡節上的舞者,盡情享受音樂的樂趣。”拓展延伸(7 分鐘)文化拓展展示一些波爾卡舞蹈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波爾卡舞蹈的風格特點,了解其與樂曲的緊密聯系。老師講解:“同學們,波爾卡舞蹈和這首樂曲一樣,都充滿了活力。你們看舞者們的腳步輕快,身體旋轉,這和樂曲的節奏是相呼應的。”創意表現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音樂片段,用自制的樂器或身邊的物品(如紙盒、瓶子等)為其創編節奏伴奏,表現電閃雷鳴的情景。小組展示后,進行互評和自評,選出表現最出色的小組。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身邊的東西創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音樂。想一想,怎樣的聲音可以更好地表現電閃雷鳴呢?” 在學生創作過程中,老師巡視各小組,給予指導和鼓勵。課堂總結(5 分鐘)回顧與分享老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欣賞的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提問:“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對這首樂曲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最喜歡哪個部分?為什么?” 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獲。教師總結老師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調波爾卡舞曲的特點以及樂曲中對電閃雷鳴情景的生動表現,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欣賞小約翰 施特勞斯的其他作品。老師充滿期待地說:“同學們,希望大家在課后可以繼續探索音樂的世界,發現更多美好的音樂。”板書設計課題:電閃雷鳴波爾卡藝術特點:節奏明快、活力充沛、旋律優美,巧妙融合電閃雷鳴元素。創作過程:小約翰 施特勞斯創作,結合波爾卡舞蹈節奏與自然景象。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樂曲的興趣較為濃厚,通過多種方式的聆聽和參與表現,較好地感受了樂曲的風格特點。但在創意實踐環節,部分學生的創意表現不夠大膽,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給予更多啟發和引導,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同時,在教學時間的把控上還需更加精準,確保每個環節都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和學習。通過本次教學,我也認識到可以進一步挖掘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與文化的緊密聯系。—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